作者:顾非熊
|类型:都市·校园
|更新时间:2019-10-06 13:12
|本章字节:8242字
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诗人小传
贾岛(779—843),字浪仙,一作阆仙,早年间因为家境贫寒,科举又屡屡不第,被迫出家为僧,法名无本。虽然贾岛出家只是为了寻一处生计而已,但寺院的生活的确符合他的性格和气质。但有时候就连一向清苦的贾岛也觉得寺院里拘束太多,比如当时洛阳令禁止僧人于午后外出。贾岛于是作诗以自伤,说道:“不如牛与羊,独得日暮归。”
唐宪宗元和年间,白居易和元稹等人改变了诗坛的风气,主流的诗歌趣味变得通俗而略失轻浮,贾岛反其道而行,走入了冷僻一途。世人将他与孟郊并称为“郊寒岛瘦”,认为贾岛突出的风格就是一个“瘦”字。
贾岛写诗常常进入忘我的境地,有一次他骑着瘦驴,打着伞,走在长安的大街上,时值秋风大作,落叶堆积,他便吟出“落叶满长安”。但这句诗该怎样凑成一联对仗呢?贾岛冥思苦想,终于想出“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这一联名句,但欣喜若狂之下竟然冲撞了京兆尹刘栖楚的车驾,被关押了一夜。
获释之后,贾岛并未就此收敛。他有一天又骑着瘦驴去好友李凝的隐居之处拜访,因而吟出了“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的句子。他又想把“推”改为“敲”,反复斟酌不能定夺,两手不自觉地做出推门与敲门的动作,旁边的人都感到惊奇,而贾岛在浑然忘我之下竟然再次冲撞了京兆尹的车驾。当时的京兆尹已经换做了韩愈,韩愈乃一代文豪,听着贾岛交代“犯案”经过,立马许久,最后终于说道:“用‘敲’字较佳。”这便是“推敲”一词的出处。韩愈非但没有治贾岛的罪,反而与他并辔而归,从此结为布衣之交。有人考证这个故事并不可信,但它的确流传很广,至少说明在世人心目中的韩愈和贾岛就是这个样子的。
贾岛有了一些名气之后,曾经住在诗僧无可那里,与王建、张籍等诗人经常聚会宴饮,讨论诗文。唐宣宗一次微服出行,听到有吟诗的声音便登楼而上,在贾岛的书案上拿起诗卷来看。贾岛非常不快,一把夺过诗卷,斜眼看着宣宗,说:“先生,你锦衣玉食也该知足了,懂这个做什么呀!”宣宗于是下楼而去。贾岛在不久之后突然醒悟过来,连忙拜服谢罪。
贾岛素来把写诗当做一件大事来做,他自叙有“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丘”。每到除夕,他一定要把一年来所作的诗歌放在几案上,烧香礼拜,洒酒于地,祝告说:“这是我一年的苦心啊。”然后痛饮狂歌不止。
贾岛直到晚年才做得小官,死后家里只有古琴一张,病驴一头。他虽然没成为第一流的诗人,但无疑这一辈子都是为诗而活的。
注讲
1李凝:贾岛的友人,具体生平不详。诗歌的创作背景参见“诗人小传”。
2云根:古人认为云是水汽与山峦撞击而形成的,故而称山石为云根。
名句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忆江上吴处士
贾岛
闽国扬帆去,蟾蜍亏复团。
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
此地聚会夕,当时雷雨寒。
兰桡殊未返,消息海云端。
注讲
1吴处士:姓名不详。古时候称有德才而隐居不愿做官的人为处士,后来这个词泛指没有做过官的读书人。
2闽国扬帆去,蟾蜍亏复团:这一联是说自从吴处士乘船去了福建之后,已经过去了很长时间。蟾蜍:代指月亮,传说月中有蟾蜍。
3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渭水流经长安郊外,贾岛此时在长安见秋风起而思念南方的友人。这一联的背景参见“诗人小传”。
4这一联是回忆吴处士之前在长安的时候,朋友欢聚的夜晚正值雷雨。
5兰桡:木兰舟的桨或以木兰木做的桨,这里代指吴处士乘坐的船只。
名句
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
闺意献张水部
朱庆馀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诗人小传
庆馀,生卒年不详,名可久,以字行,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年)进士,官至秘书省校书郎。他写诗的风格技巧学习张籍,在当时很有名气。
注讲
1闺意献张水部:诗题所谓“闺意”,是说诗歌内容是写女子闺房之事,但“献张水部”说明这首诗是以女子的闺房之事来有所比喻或象征的。张水部即当时的著名诗人张籍(本书前文选录有张籍的诗),时任水部郎中,故称张水部。唐朝的科举考试远不如宋朝那样严格公正,考生们在考试之前可以堂而皇之地拿着自己的诗卷奔走于权贵之门以求赏识和帮助,考生是否及第以及及第的名次往往也在考试之前就被内定了。朱庆馀也是在考试之前打点关系,而张籍在当时不但是一代文宗,而且以喜欢奖掖后辈而知名,朱庆馀便以这首诗献给张籍,意在探听张籍的口风,看自己能否得到张籍的赏识。
2这一联是写一名女子在昨夜的婚礼之后,天明即将拜见公婆。“舅姑”即公婆。古人的婚俗和现在完全不同,唐代的这种婚俗是从《周礼》来的。传统婚礼以安静为特色,是在黄昏时分静悄悄地举行的——“婚”字原本作“昏”,“成婚”原作“成昏”,就是由此而来的。结婚要在黄昏举行亲迎礼,据《仪礼·士昏礼》记载,新郎要把车子漆成黑色去迎接新娘,待新娘上车之后,一行人还要带上火把,因为这已经是黄昏了,天很快就要黑了。并且,所有人都穿黑色的衣服,大红大绿的装束和吹吹打打的作风一样是社会平民化之后的产物。
迎亲之后,新郎带着新娘回到自家,这时天已大黑,两人稍事饮食,饮合卺酒,即所谓“共牢而食,合卺而饮”,之后回房安寝。等到第二天清晨,新娘沐浴梳妆之后,这才第一次拜见公婆。
3这一联写新娘在第二天清晨仔细梳妆,为的是在第一次见面中给公婆留下一个好印象,但新娘不太自信,待化妆完毕之后低声问新郎,请他看看自己的打扮是否入时,是否能让公婆喜欢。这一联的引申义是:朱庆馀忐忑地向张籍询问,请他看看自己的诗文风格是否能够迎合科举考试主考官的口味。这个故事还有下文:张籍在看到这首诗之后,写了一首七绝作为回复: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敌万金。这是对朱庆馀的极大称许,朱庆馀因此而名声大噪。
苏小小墓
李贺
幽兰露,如啼眼。
无物结同心,烟花不堪剪。
草如茵,松如盖。
风为裳,水为珮。
油壁车,夕相待。
冷翠烛,劳光彩。
西陵下,风吹雨。
诗人小传
李贺(790—816),字长吉,是唐代宗室之后,7岁时就会写诗,一生也很爱写诗。李贺身材瘦小,体质孱弱,双眉连成一线,手指细长,他总是骑着一匹瘦马出游,有一个剃着光头的小厮永远跟在他的身后,背着一只古锦织的袋子,李贺若在途中想出什么诗句,就写下来放进袋子里。到了晚上回家,李贺的母亲让婢女掏出袋子里边的纸条,看到诗句很多,就会生气地说:“这孩子是要把心呕出来才肯罢休啊!”李贺在吃罢晚饭之后,就让婢女把那些抄写诗句的纸条整理出来,研好墨,摆好纸,将这些零散的诗句补足成完整的诗。李贺一生中,除了喝醉的时候和参加葬礼的时候,日子都是这么过的。所以,他的诗完全不合常法,也往往不是事先有所立意而作的。
李贺参加过河南府试,写有应试诗《河南府试十二月乐词》,以优异的成绩获得进京参加进士考试的资格。这时候李贺的诗名已高,嫉妒他的人就想方设法地给他设置障碍。唐代惯例,进士考试要避家讳,也就是说,当考生在考场上发现考题里有某个字触犯了自家尊长的名讳,都应该以身体不适为名离开考场。有人说李贺的父亲叫做李晋肃,“晋”与“进”通,所以李贺终生都不应该参加进士考试。韩愈为此写了一篇《讳辩》为李贺声援,说如果因为父亲名叫晋肃,儿子便不能考进士,那么父亲的名字如果叫仁,儿子难道连人都不能做吗?
但无论如何,因反对的声浪太高,李贺终于没有参加进士考试。后来李贺得了重病,传说他在病中看见一个穿着红色衣服的人驾着龙车从天而降,说天帝刚刚建成白玉楼,所以召李贺去写一篇记文。李贺推辞说母亲年老多病,需要自己服侍。那个红衣服的人说:“天上比人间快乐,一点儿都不苦。”过不多时,窗户里边烟气滚滚,龙车疾驰而去,李贺就此辞世,年仅27岁。
李贺一向被称为鬼才,他的诗绮丽诡异,常常是“为艺术而艺术”,只追求艺术效果,毫不考虑“诗言志”之类的主流文学观念。所以,在正统的诗歌传统里,李贺是不被重视的。蘅塘退士编选《唐诗三百首》,就连李贺的一首诗都没有选过。到了现代社会,李贺仍然遭到贬低,但贬低是来自另一个方面的。鲁迅对李贺就抱有一种很嘲讽的态度,大意是说中国的文字历来都要树立技术壁垒,平常人不花上十几年的工夫就跨不上去,这才能显出士大夫的尊贵。而还有一些人嫌这技术壁垒不够高,要使自己超越于一般士大夫之上,就造出更高的壁垒。在唐朝就有这么两个人,樊宗师的文章别人点不断,李贺的诗歌别人看不懂,都是为了这个缘故。
注讲
1六朝齐梁时,江南流传过一首民歌《钱塘苏小小歌》:妾乘油壁车,郎骑青骢马。何处结同心,西陵松柏下。李贺很喜欢这首诗,他这首《苏小小墓》便是对这首诗的拟作。苏小小:南齐时的钱塘名妓,她的所有故事都来自传说,谁也不知道真实的苏小小究竟是什么样子。唐代确有苏小小的墓地,李绅在《真娘墓》的诗序里写道:嘉兴县前有吴妓人苏小小墓,风雨之夕,或闻其上有歌吹之音。
2劳:耗损。
3西陵:地名,在今杭州,语出《钱塘苏小小歌》:妾乘油壁车,郎骑青骢马。何处结同心,西陵松柏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