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登鹳雀楼

作者:顾非熊

|

类型:都市·校园

|

更新时间:2019-10-06 13:12

|

本章字节:7260字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诗人小传


王之涣(688—742),字季凌,年轻时很有侠气,喜欢击剑、打猎,生活放荡不羁,后来折节读书,以诗歌博取了很高的声誉。关于王之涣的诗歌在当时受欢迎的程度,有一则旗亭画壁的故事:唐玄宗开元年间,诗人王昌龄、高适、王之涣三人到酒楼小酌,正巧梨园主管带着十几名弟子也来会饮,三位诗人便悄悄避开,在旁边偷看她们的歌舞。三位诗人约定:“我们都是诗坛名人,但一直不分高下,正好趁这个机会,看看她们唱谁的诗最多,谁就算第一。”先有一名歌女唱道:“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便在墙上画了一道,说:“这是我的诗。”第二名歌女唱道:“开箧泪沾臆,见君前日书。夜台何寂寞,犹是子云居。”高适在墙上画了一道,说:“这是我的诗。


”第三位歌女唱道:“奉帚平明金殿开,且将团扇共徘徊。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王昌龄又伸手画壁,说道:“这还是我的诗。”王之涣自以为成名已久,见没人唱自己的诗,便对王昌龄、高适说道:“这些歌女都是潦倒乐官,所唱的不过是下里巴人之词,而阳春白雪之作则不是这等庸俗脂粉胆敢接近的。”于是便指着歌女中最美的那个道,“咱们等着听她唱什么,如果她唱的不是我的诗,我一辈子不再与你们二位争胜;如果是我的诗,你们二位就该拜我为师。”很快,便轮到那名头上梳着双鬟的最美的女子歌唱,她唱的正是王之涣的诗:“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便揶揄起王昌龄和高适来,不觉大笑出声,惊动了那些伶人。三位诗人便把来龙去脉讲述一遍,伶人们竞相礼拜道:“俗眼不识神仙,请三位加入我们的宴席!”三人依言,饮醉竟日。


注讲


1鹳雀楼:旧址在山西蒲州,是唐代的登临胜地。据沈括《梦溪笔谈》记载,唐人在鹳雀楼的登临之作只有三篇最能摹写其景,除王之涣这首《登鹳雀楼》之外,一是畅当的《登鹳雀楼》:“迥临飞鸟上,高出世尘间。天势围平野,河流入断山。”一是李益的《同崔邠登鹳雀楼》:“鹳雀楼西百尺樯,汀洲云树共茫茫。汉家箫鼓空流水,魏国山河半夕阳。事去千年恨犹速,愁来一日即为长。风烟并起思归望,远目非春亦自伤。”


名句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凉州词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注讲


1羌笛何须怨杨柳:典出乐府《横吹曲辞·折杨柳歌辞》:“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蹀座吹长笛,愁杀行客儿。”“柳”谐音“留”,故而古人有折柳送别的风俗,以唐代最是盛行。唐代长安城外的灞陵多种柳树,灞陵折柳送别堪称长安当时一景。


春风不度玉门关:《后汉书·班超传》有“不敢望到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玉门关是西北极边之地,诗人以“春风”暗指朝廷的恩泽,所谓“春风不度玉门关”实是暗指戍边将士得不到朝廷的关心,久在边塞而不得还乡。


名句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与诸子登岘山


孟浩然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诗人小传


孟浩然(689—740),唐代五言诗的名家,在襄阳鹿门山中隐居度日。李白很仰慕他,在《赠孟浩然》诗中称:“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其实,孟浩然的隐居并不由衷,只是屡屡求官却屡屡失意的结果。孟浩然40岁的时候曾到长安与名士们郊游,一次在秘书省与众人联句作诗,吟出“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满座叹服,没人再敢继续联句下去。开元末年,大诗人王昌龄到襄阳拜访孟浩然,孟浩然兴奋之中不顾病后需要忌口,吃生鱼发病而死。孟浩然的诗风闲适淡泊,颇得陶渊明的意趣。


注讲


1诸子:诸先生。岘山:又名岘首山,襄阳名胜。


2鱼梁:即鱼梁州,汉代著名隐士庞德公隐居于此,孟浩然素慕庞德公的为人。梦泽:在洞庭湖北岸一代,古时有云、梦二泽,并称云梦泽。


3羊公:指晋人羊祜。据《晋书·羊祜传》记载,羊祜坐镇荆襄阳之时常常到岘山上饮酒赋诗,并一度对同游者慨叹说:“自有宇宙以来便有此山,而自古以来,如我们一般在这里登临玩赏的贤者胜士也不知有多少人,全都湮灭无闻,使人悲叹。”羊祜死后,襄阳人士感激他的德政,在岘山为他立庙树碑,望其碑者莫不流泪,故而这块石碑又名堕泪碑。


名句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注讲


1这是一首标准的干谒诗。所谓干谒诗,是士人作诗投赠于权贵之门,恳请后者的援引。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年),孟浩然游于长安,以这首诗投赠宰相张九龄,诗题中的“张丞相”即张九龄。


2涵虚混太清:即涵纳虚空,混于太清。太清:天空。这句形容水天一色,浑然莫辨。


3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这两句是说自己想要渡水却没有舟楫可用,若继续像现在这样平居闲处则有愧于这个圣明之世。在儒家传统里,有所谓“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如果身处有道盛世,士人若不出来做官,不出来为社会服务,就是不应该的。


4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语出《淮南子·说林训》:“临河而羡鱼,不若归家织网。”孟浩然以布衣之身看着官场,仿佛正是临渊而羡鱼,渴慕之情溢于言表。


名句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不过是一首穷形尽相的干谒之作,格调不高,但描写洞庭湖的这一联堪称千古壮观,既是写景的第一等笔法,亦大见盛唐气象。《新唐书》本传与《唐摭言》记载过一则故事,说王维在皇宫待诏时曾经偷偷地邀请孟浩然进来切磋诗艺,没想到唐玄宗突然驾到,王维慌忙之中将孟浩然藏到床下,但见到玄宗之后又不敢隐瞒。玄宗并未责怪王维,还说自己一向听说过孟浩然的名望,今天正好一见。孟浩然出来拜见玄宗,承旨吟诵自己的新作。当他吟到“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的时候,玄宗不悦道:“是你自己不求做官,我何曾抛弃过你?”于是下旨放孟浩然还山。《唐诗纪事》的说法略有不同,孟浩然是受宰相张说的推荐拜见玄宗,吟诗后玄宗不悦道:“是你自己不求做官,我何曾抛弃过你?你为何不吟‘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呢?”


送魏万之京


李颀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诗人小传


李颀(690—751),开元二十三年进士,担任过新乡县尉。李颀性格疏狂放浪,对时政缺乏兴趣,一心想要修炼成仙,当时的社会名流们反而因此很看重他。李颀的诗风如他的性格一般,狂放豪纵,不拘小节,铿锵有力。他还擅长写玄理诗,可惜存世之作不多。


注讲


1魏万:后改名为魏颢,以魏颢这个名字而知名。魏颢也是一位诗人,据他自己说是“平生自负,人或为狂”。魏颢极度仰慕李白,曾经千里追踪李白的足迹。李白也很欣赏魏颢,委托他编辑自己的诗文,还写过一首长诗《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送给他,其中描绘魏颢的形象:“身著日本裘,昂藏出风尘。五月造我语,知非儓儗人。相逢乐无限,水石日在眼。徒干五诸侯,不致百金产。”魏颢是李颀的晚辈,当时李颀或在洛阳,魏颢将要辞别李颀前去京城长安,李颀便写这首诗相送。


2离歌:告别之歌,一作骊歌。据《大戴礼记》载,客人在辞别主人的时候歌咏《骊驹》。


3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听,这里读去声ing;过,这里读阳平声guo,这是古音的读法。律诗在用字上对平仄要求极严,“听”这个位置必是仄声字,“过”这个位置必是平声字,否则就会大大破坏诗歌的韵律感。


4砧声:捣衣的声音。民俗以秋日捣衣,所以这里以砧声暗示节令。参见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注4。


5令:依古音应当读阳平声ling。


名句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