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谁主咸阳(1)

作者:张文洲

|

类型:都市·校园

|

更新时间:2019-10-06 13:11

|

本章字节:4858字

第八章谁主咸阳


刘邦的军队撤出了咸阳,回到灞上驻扎下来,可萦绕在关中百姓心头的疑虑和恐惧仍然没有消失,市井间流传着各种各样的谣言……


正是金秋十月,蓝天白云,阳光煦暖。咸阳城头竖起的一面白底黑字“刘”字大旗随风飘动,而阳光已给这面大旗涂上了金黄的色彩,格外引人,格外惹眼。


刘邦率领着一班文臣武将正骑马向城内进发。萧何、张良、樊哙、周勃……文者长袍高冠,武者盔甲罩身,征战的风尘疲倦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人人精神饱满,胜利之情溢于言表。


临近城门,刘邦勒住马缰,他抬头望着高大雄伟的城门楼,目光马上便被那面大旗吸引,内心禁不住一阵强烈的震颤。


他太激动了。


他似乎从未享受过这种刻骨铭心的感受,即使在家乡的洞房花烛夜内,颤抖着撩起吕氏的盖头,看到吕氏姣好绯红的面容,或者就在昨天手捧秦王公子婴奉上的玉玺和降书,当时的心情虽也非常激动,却远未达到此时此刻的程度。


这是一种极其强烈的精神体验,也许别人的一切文字或语言表述都难达到准确,只有刘邦自己能感知它、体会它、享受它。


刘邦的心脏急速地跳动着,整个身体在微微颤抖着,眼里分明已充满了泪花。


胜利似乎来得太容易了。当项羽率领联军与秦将章邯激烈鏖战时,他却遵怀王之命直捣关中。


在他与项羽之间,怀王显然偏袒了他。当然这种偏袒主要还是怀王出于对自身命运的考虑。


项羽拥有的强大势力及其本身性格的桀骜不驯早使怀王感到一种深深的威胁,相反情性宽厚、力量尚弱的刘邦倒使他感到一种可资信赖的安慰。刘邦便顺势成为各支义军中唯一灭秦的直接获利者。


阳光照射下的“刘”字大旗仍在风中呼啦啦飘扬着。在刘邦眼里,金黄色彩的大旗仿佛已幻化成一条金色的巨龙在空中腾飞,“大丈夫当如此也”,几年前面对秦始皇威武雄壮的出游队列发出的感慨今天变成了现实,看来,人们常说自己有帝王之相也确非奉承的妄言……


刘邦已陷入遐思……


“关中王”,“关中王”,城墙上一阵热烈的欢呼声打破了刘邦的遐思,紧接着,锣鼓齐鸣,声乐奏起,欢呼声夹杂着器乐声,相唱相和,气氛非常热烈。先入城的将士为刘邦举行盛大的入城欢迎仪式。


“哈哈哈……”刘邦仰天朗声长笑。


这是只有胜利者才能发出的一种笑声。笑罢,刘邦左手提缰,右手挥动着向欢呼的兵士们致意,一行人兴高采烈地进入咸阳城。


城内却出奇的平静。街上几乎看不到过往的行人,往昔熙熙攘攘的集市变得冷冷清清。


各家都紧紧地关起了门户,一些胆大的一边偷偷地看着行进的义军队伍,一边悄声议论着。这些既享受了都市繁华又饱受秦朝高压统治的市民们,不知道刘邦的到来将给他们带来什么。是福?还是祸?


“听说刘邦性情宽厚温和,仁义爱民,我们不会遭殃……”说话的是一位年长的儒生。


另一个人接话说:“那毕竟是听说,你又未亲眼见过,造反者都是贪婪的暴徒,抢钱抢物抢女子,咸阳城恐怕要大难临头了。”说毕,唉声长叹,一副悲天悯人的神态。


“对,听说造反者中有个叫项羽的,杀人如麻,其残暴丝毫不逊于始皇、二世。你的担心不是没有道理。”又一个人插话。


……


疑云笼罩着咸阳城,笼罩着咸阳城的每一个居民。


……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


骊山北钩而西折,直走咸阳。


二川溶溶,流入宫墙。


五步一楼,十步一阁。


廊腰缦,檐牙高啄。


各抱地势,勾心斗角。


盘盘焉,焉,


蜂房水淌,矗不知乎几千万落。


长桥卧波,未云何龙?


复道行空,不霁何虹?


高低冥迷,不知东西。


歌台暖响,春光融融;


舞殿冷袖,风雨凄凄。


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


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


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


掠其入,倚叠如山。


……


这是唐朝著名诗人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对阿房宫的描写,其壮观、富丽、堂皇见于笔端。


刘邦绝没有读过《阿房宫赋》,更无缘徜徉漫步期间。对阿房宫的认识,恐怕仅限于第一次进咸阳时远远的外观眺望以及据此做出的对内部构建设施的种种想象猜测。但论出身,刘邦不是官宦子弟,论技巧,刘邦不是建筑学家,所以对阿房宫的认识想象至多不过是其本身所见所想精美事物的叠加,而当他真的身临其境时,刘邦才真实感到自己所见所想的贫乏粗浅。


刘邦一行嘻嘻哈哈走进了前殿。这里是皇帝与大臣议事的地方。朝堂正中的高位上迎南摆放着一尊高位,那显然是秦帝的御座,刘邦先是前后左右转着圈仔细端详了一会儿,摸摸坐垫、靠背,然后一屁股坐了上去,既松软又结实,舒舒服服,稳稳当当。


再看手下,也都在好奇地摸这儿敲那儿,吵吵嚷嚷、打打闹闹。


秦始皇恐怕做梦也不会想到自己所营造的庄严肃穆的议事朝堂会成为造反者们嘻笑打闹的场所,也许这就是历史的无情。


刘邦在御座上休息了片刻,便有人建议应处死秦王公子婴,以绝后患。


刘邦喝令手下平静下来,研究这个问题。


樊哙首先发言:“狗娘养的秦帝凶暴无道,残害百姓,不杀公子婴难解我心头之恨!”


旁边几位将领也随声附和,要公杀子婴,樊哙见有人赞同,便拔出腰刀,欲出门寻杀公子婴。


“且慢。”萧何见状,忙摆手制止。然后转身向刘邦抱拳作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