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文洲
|类型:都市·校园
|更新时间:2019-10-06 13:11
|本章字节:4186字
李斯点头答应。
其实,李斯中计了。
过了两天,赵高果然派了一名宦官通知心急如焚的李斯进见二世。
李斯忙穿朝服,匆匆赶至宫门外,求见二世。
此时二世正在美女的陪伴下饮酒,正在兴头上,当然不肯见李斯,并心生不悦,有何要事,败我酒兴。二世不奈烦地说了句:
“快叫他回去,明天再说。”
李斯第二天依命前往,哪知二世早把前言抛于脑后。二世对侍从说:
“他昨天不是来了吗?今天怎么又来了,实不知趣,传旨让他回去。”
李斯两次碰壁以后,再也不敢面见二世了。
这时赵高又派人来打气,说是主上此刻无事,正好进谏,机会难得。
李斯又信以为真,再次求见二世。结果与前两次一样:吃了闭门羹。
李斯自跑了三次倒惹恼了二世皇帝。
赵高见时机成熟,乘机进谗言:
“皇帝诏书,李斯是参与者,李斯认为助二世有功,希望列土封王,但久不得志,与带兵的长子李由准备谋反。现在李斯三番五次求见皇上,定有歹意,陛下不可不防。”
二世听后,感到毕竟是推测,难置可否。赵高继续添油加醋:
“楚盗陈胜等是阳城人,李丞相是上蔡人,阳城与上蔡是邻县,所以李由迟迟未出兵镇压陈胜,让陈胜横行三川。这可是真凭实据啊,请求陛下尽快定夺,拘捕李丞相,以绝后患。”
二世尽管深以为然,但毕竟案情重大,不好草率从事,便派人前往三川调查李由是否有反举。
二世不可能想到,在他定下由谁去调查李由的那天晚上,赵高就用重金收买了使臣,目的很明确:编造罪名,诬陷李斯父子。
时间一久,李斯已知中计,知道赵高有意加害于他,他也决定先下手,但他采用一个比赵高的计谋笨得多的办法:上书二世,弹劾赵高。
赵高是二世最信得过的宠臣,弹劾不可能起作用。也许李斯除此之外不可能有别的办法。
李斯知道仅靠他一人的弹劾,很难使二世相信,他又联合了右丞相冯去疾,将军冯劫联名上书。
二世见奏章上弹劾赵高,很不以为然,对左右说:
“对赵高我十分了解,此人清廉强干,上适朕意,下知人情,朕不任用赵高,那任用谁呢?这只不过是丞相心虚,想诬陷赵高罢了。”
内宫里服侍二世的人都是赵高的心腹,他们连声附和二世:
“那是,那是,李斯居心不良,陷害好人。”
当二世看到奏章里有要他停修阿房宫、减少四方徭役的内容时,勃然大怒:
“朕贵为天子,理应极尽享受。先皇大筑宫室,是为了尊体统,显示煌煌功业,畏服天下。今朕继位二年,丞相等不能尽诛群盗,反欲罢去先帝之举,这是一不能报先帝,二不能为朕尽忠,这样的大臣有何用?”
赵高在旁连忙凑趣:
“请陛下将李斯等三人罢去官职,下狱论罪。”
二世正在火头上,当即应允。
李斯、冯去疾、冯劫三人被逮下狱。不久冯去疾、冯劫不辱气节,自杀而之。唯李斯贪恋生命,对二世尚怀有一线希望,尽管受到酷刑,仍硬撑着,希望有朝一日二世能回心转意,饶他一命。
李斯曾忍痛上书二世皇帝,自叙前功,乞二世念过去功劳从轻发落。李斯托狱吏转出。此事,赵高知道了,便传来狱吏,对狱吏说:
“囚犯怎能上书?莫非你受了李斯的贿赂?”
一句话说得狱吏魂飞魄散。自此,谁也不敢为李斯捎带书信了。
按秦律,重犯须有御史最后验证,方可最后定罪。赵高为了不让李斯在御史面前翻供,命人假扮御史等一行人提审李斯。
李斯见御史前来,知道这是最后机会。于是,乘机喊冤。哪知,李斯每翻一次供,假御史命人重打李斯一次,反复再三,李斯再也不敢翻供了。
待二世派真御史复审时,李斯已心灰意冷,抱着宁死不受活罪的念头,对赵高的诬陷之词一一供认,然后按指画押,供认不讳。
二世看了御史的复审章感叹不已:
“多亏了赵高,不然,非毁在李斯手中不可。”
此时,去三川调查李斯长子李由的使者已回咸阳。尽管李由已为秦朝战死疆场,但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拿了赵高钱财的使者,按赵高的旨意,以天衣无缝的所谓证据给李由捏造了谋反罪名。二世震怒,下了一道十分残酷的诏令:李斯处五刑,并诛杀三族。
行刑之日,李斯与李氏三族被押赴刑场,李斯看到次子,呜咽道:
“我还想与你一起,带着大黄狗到上蔡县城东门,去捕猎野兔,这种日子再也不会有了。”
说完大哭不已,其下属无一不哭。想当初,李斯一家,除长子李由为三川守令外,男子皆娶秦公主,女子皆嫁秦公子,显贵无比。福乃祸之所伏。行刑之时,李斯肯定会想起如何不保晚节,贪恋禄位,李赵合谋,篡改诏书,计杀扶苏,拥立胡亥的那一幕,恐怕会追悔莫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