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三把火烧出个梁山

作者:席光伟

|

类型:都市·校园

|

更新时间:2019-10-06 01:31

|

本章字节:2860字

高俅的发家史很好笑,充其量一个体育特长生,竟摇身一变成了国家高级干部,如高俅这般靠体育特长身居朝廷要职的,在整个中国古代史上也是凤毛麟角。这个曾经连董将士和小苏学士都不敢或不愿收留的混混,为什么会在小王都尉和徽宗皇帝那里受到特别重用呢?


董将士只是一个开药铺的本分的小市民,小本生意本本分分。在他眼里高俅这种混混收留在家有百害而无一利,影响下一代不说,还似一颗定时炸弹,指不定哪会儿就会爆炸,所以不敢收留;小苏学士是正儿八经的文化人,并且是文化名人。他眼里如何容得下高俅这种破落子弟,所以不愿收留。在正经的小市民和文化人眼里高俅一钱不值,要么不敢收留,要么不愿收留。书中还特意提到“东京城里人民不许容他在家宿食”,请注意书里提到的“人民”字眼。人民二字很重要,它代表了基层大众的心声。


一个为人民所不容的人,在朝廷里却得到十分重用。并且是平步青云坐着火箭往上升,这样的朝廷不是黑暗是什么?这样的皇帝不是昏君是什么?天下不乱才怪!


人们说《水浒》只反贪官不反皇帝,笔者看未必。高俅的发家史说明了什么?不正说明了朝廷的黑暗,皇帝的昏庸吗?高俅、童贯、蔡京和杨戬之流受到赏识,又说明什么?没有昏君,何来奸臣?只是鉴于当时的社会背景,施耐庵不便明说罢了。


金圣叹在批《水浒》时曾说不写高俅便写一百单八将,则是混乱源自民间(乱自下作);不写一百单八将,先写高俅,则是混乱出自朝廷(乱自上作)。金圣叹不愧是才子,一语中的且入木三分。


让高俅这号人出任国家高级干部,干好事未必行,干坏事却绝对在行。新官上任三把火,高俅上任后烧的第一把火既不是操练士兵,也不是严明军纪,而是把跟他有过节的下属,八十万禁军教头王进修理了一番。其实也不是王进自己跟高俅有过节,而是王进的父亲王升曾经揍过高俅,把高俅揍得三四个月下不来床。数年之后,高俅把这笔账算在了王进身上。王进也看出了高俅要整治自己,被逼无奈,唯有离家出走,目标延安府。堂堂八十万禁军教头,上星期还在殿帅府上班。忽然之间就落得背井离乡、携母出逃的结局,这是高俅上任后烧的第一把火。


后来高俅的“兄弟儿子”(父子称呼,兄弟辈分)高衙内由于性激素分泌旺盛,看上了另一个禁军教头林冲的夫人。高俅略施小计,生生把一个老实巴交且忍气吞声的林教头逼上了梁山,这是高俅上任后烧的第二把火。高俅烧第二把火的同时,林冲也烧了一把火——火烧草料场。当然林冲这把火还是高俅那把火引起来的,高俅不烧那第二把火,林冲也不会去沧州烧草料场那把火。


再后来,杨家将的后代杨志给高俅送礼,想官复原职。哪知高太尉不买杨家将的账,大笔批了个“不”字。收的钱也不往回退,直弄得杨志流落市井街头。实在没有钱换饭吃,不得不卖刀糊口,这是高太尉上任后烧的第三把火。


王进被迫离家出走,直接引出了史进。史进的出场又引出了少华山的三个黑帮头目朱武、陈达、杨春,以及提辖鲁达,鲁达又引出了林冲。林冲又引出了杨志,杨志又引出了“生辰纲案件”,生辰纲一案又引出了晁盖等人上梁山……这一系列核聚变般的连锁反应,正是这位高太尉“烧火”造成的。


可以说梁山集团日益发展壮大的背后,也有这高太尉的一份功劳。难怪施耐庵写《水浒》时一开始不写一百单八将,而先写高俅的发家史,这个发家史其实就是大宋朝的腐败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