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天下名泉佳水-3

作者:舒玉杰

|

类型:都市·校园

|

更新时间:2019-10-07 00:00

|

本章字节:28484字


第六章 天下名泉佳水一、北京玉泉山玉泉——天下第一泉波声回太液云气引甘泉——胡应麟1玉泉,在北京西郊玉泉山东麓,当人们步入风景秀丽的颐和园昆明湖畔之时,那玉泉山上的高峻塔影和波光山色,立刻会映入你的眼帘。


明代蒋一葵2在《长安客话》中,对玉泉山水作了生动的描绘:“出万寿寺,渡溪更西十五里为玉泉山,山以泉名。泉出石罅间,清而为池,广三丈许,名玉泉池,池内如明珠万斗,拥起不绝,知为源也。水色清而碧,细石流沙,绿藻翠荇,一一可辨。池东跨小桥,水经桥下流入西湖3,为京师八景之一,曰‘玉泉垂虹’。”


玉泉山有金行宫遗址,相传,章宗尝避暑于此,胡应麟游玉泉诗:


飞流望不极,缥缈挂长川。


天际银河落,峰头玉井连。


波声回太液4,云气引甘泉。


更上遗宫顶,千林起夕烟。


王英5咏玉泉诗:


山下泉流似玉虹,清泠不与众泉同。


地连琼岛6瀛洲近,源与蓬菜7翠水通。


出润晓光斜映月,入潮春浪细含风。


迢迢终见归沧海,万物皆资润泽功。


玉泉,这一泓天下名泉,它的名字也同天下诸多名泉佳水一样,往往同古代帝君品茗鉴泉紧密联系在一起。清康熙年间,在玉泉山之阳建澄心园,后更名曰静明园。玉泉即在该园中,自清初,即为宫廷帝后茗饮御用泉水。


清乾隆皇帝是一位嗜茶者,更是一位品泉名家。在古代帝君之中,尝遍天下名茶者,不乏其人,但实地品鉴天下名泉的,可能除乾隆他人莫属了。他对天下诸名泉佳水,曾作过深入的研究和品评,并有他独到的品鉴方法。除对水质的清、甘、洁作出比较之外,还以特制的银斗比较衡量,以轻者为土。他经过多次对名泉佳水品鉴之后,亦将天下名泉列为七品:


京师玉泉第一;塞上伊逊之水第二;济南珍珠泉第三;江子江金山泉第四;无锡惠山泉、杭州虎跑泉共列第五;平山泉第六;清凉山、白沙井、虎丘泉及京师西山碧云寺泉均列为第七品。


乾隆在《玉泉山天下第一泉记》说:“则凡出于山下,而有冽者,诚无过京师之玉泉,故定为天下第一泉。”


〔笺注〕1胡应麟生卒年不详:字元瑞。明代兰溪今属浙江省兰溪市人。幼能诗。万历年间中举于乡,后久不第。筑石山中,购书四万余卷。记诵淹博,多所撰着。有《少室山房类稿》、《笔丛》、《诗薮》等书。


2蒋一葵生卒年不详:字仲舒,号石原。原籍武进今属江苏人。曾于明万历1573—1620年间在广西灵川做过官,后任京师西城指挥使。《长安客话》作于十六世纪明万历年间。书名中之“长安”,是封建时代对皇都的通称,取“长治久安”之意。


3西湖:即今之颐和园昆明湖。原名为西湖。清乾隆十五年1750,乾隆皇帝为庆祝其母亲六十寿辰,疏导玉泉诸派于西湖,改西湖为昆明湖;改瓮山为万寿山;改好山园为清漪园。


4太液:即太液池。明、清之太液池即元时之西华潭今之北海、中南海,为玉泉之水汇诸而成。池上跨金鳌、玉栋侨,桥北为北海,南曰中海,瀛台南曰南海。清高宗乾隆帝题曰:“太液秋风”。为燕京八景之一。


玉泉之水是怎样汇诸于太液池的呢?据史料所载,明、清时期,玉泉水势甚盛。它同龙泉等诸派汇诸昆明湖,出而东南流,经德胜门入西水关,渚为积水潭,复出而入皇城为太液池,环绕紫禁城,经正阳门东水关,东流至东便门,注入太通河。


5王英1376—1450:字时彦,号泉坡。明代金溪今属江西省人。永乐进士,授翰林修撰,官至礼部尚书。在翰林院四十余年,屡为会试考官,朝廷文稿,多出其手,为着名书法家,四方求铭志、碑记者不绝。有《泉坡集》等传世。


6琼岛:即指今北京北海公园之琼华岛,亦名瑶岛。以玲珑怪石叠成,峰峦映秀,乃若天生,东麓有“琼岛春阴”为燕京八景之一。


7瀛洲与蓬菜:均为古代传说中的三仙山之一,在渤海中。常指具有仙灵神妙之地。典出《史记·秦始皇纪》二十八年:“齐人徐市等上书,言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菜、方丈、瀛洲,仙人居之。”唐李白《李太白诗》十五《梦游天姥吟留别》:“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二、庐山康王谷水帘水——天下第一泉泻从千仞石寄逐九江船——陆羽江西九江庐山1康王谷水帘水,又称三叠泉、三级泉,在庐山东谷会仙亭旁。唐代茶人陆羽,当年在游历名山大川,品鉴天下名泉佳水时,曾登临庐山,品评诸泉,由于观音桥东的“招隐泉”水色清碧,其味甘美,被其评为“天下第六泉”;同时又将水帘水评为“天下第一名泉”。并为该泉题写了气势雄浑的联句:“泻从千仞石,寄逐九江船。”


据《桑记》载:三叠泉之水“出自大月山下,由五老背东注焉。凡庐山之泉,多循崖崖而泻,乃三叠泉不循崖泻,由五老峰北崖口,悬注大盘石上,袅袅而垂垂练,既激于石,则摧碎散落,蒙密纷纭,如雨如雾,喷洒二级大盘石上,汇成洪流,下注龙潭,轰轰万人鼓也。”


若站在观山为庐山山名之一之上,可见一缕天泉,垂直飞泻而下,落在大盘石上,发出洪钟船的响声,泉山经过折迭散而复聚,再曲折回绕,又往下泻,谷风吹来,泉水如冰绢飘于空中,好似万斗明珠,随风散落,在阳光下,五光十色,晶莹夺目,蔚为壮观。赵子昂2作《水帘泉诗》曰:


飞天如玉帘,直下数千尺,新月如镰钩,遥遥挂空碧。


这康王谷水帘泉,自从陆羽品评为“天下第一名泉”之后,曾名盛一时,为嗜茶品泉者推崇乐道,如宋时精通茶道的品茗高手苏轼、陆游等都品鉴过帘泉之水,并留下了品泉诗章。如苏轼在《元翰少卿惠谷帘水一器,龙团二枚,仍以新诗为贶,叹味不已,次韵奉和》诗曰:“岩垂匹练千丝落,雷起双龙万物春。此山此水俱第一,共成三人鉴中人。”苏轼还在咏茶词中称赞:“谷帘自古珍泉。”陆游亦曾到庐山汲取帘泉之水烹茶,他在《试茶》诗中有“日铸焙香怀旧隐,谷帘试水忆西游”之句,并在《入蜀记》写道:“谷帘水真绝品也。甘腴清冷,具备众美。非惠山所及。”


〔笺注〕1庐山:又名匡山,或匡庐。在江西九江市唐天宝元年曾改浔阳郡南,飞峙长江九江市江段亦称浔阳江边,紧傍鄱阳湖。相传周朝有匡氏七兄弟上山修道,结庐为舍,故名。匡庐峰奇山秀,瀑布流泉,风景如画,凉爽宜人,是着名的避暑胜地。素有“匡庐奇秀甲天下”之称。


2赵子昂1254—1322:名孟,字子昂,自号松雪道人。宋太祖十一世孙。因赐第湖州,故为湖州人。子昂幼慧,过目成诵,为人才气英迈,神彩焕发,如神仙中人。诗文清远,书法冠绝,为元代着名的画家和书法家,官至翰林承旨、荣禄大夫。


三、镇江金山中泠泉——天下第一泉男儿斩却楼兰首闲品茶经拜羽仙——文天祥1金山,位于江苏镇江市西北,长江南岸。金山,古时曾叫作获苻山。因晋国在淝水之中大败前秦皇帝苻坚,俘获大批俘虏囚于此山下而得名。唐代僧人裴头陀居此,在江边发现黄金数镒2,于是皇帝赐名为金山。


新中国成立后,金山山麓辟为金山公园。在金山公园西一里多,即是古今闻名的中泠泉,中泠泉亦称扬子江南零水。


用中泠泉水沏茶,茶味清香甘冽。据唐代张又新《煎茶水记》载,品泉家刘伯刍对若干名泉佳水进行品鉴,较水宜于茶者凡七等,而中泠泉被评为第一,故素有“天下第一泉”之美誉,自唐迄今,其盛名不衰。


古往今来,人们为什么如此极欲一品中泠泉水呢?是因为真正的中泠泉水是极为难得的。该泉之水原来在波涛汹涌的江心,汲取其泉水极不容易。《金山志》记载:“中泠泉,在金山之西,石弹山下,当波涛最险处。”由于这些原因,它被蒙上一层神密的色彩:据说古人汲水要在一定的时间——“子午二辰”即白天上午11时至下午1时;夜间23时至凌辰1时,还要用特殊的器具——铜瓶或铜葫芦,绳子要有一定的长度,垂入石窟之中,才能得到真泉水,若浅若深或移位于先后,稍不如法,即非中泠泉真味了。无怪当年南宋诗人陆游游览此泉时,曾留下这样的诗句:“铜瓶愁汲中濡水,不见茶山九十翁。”


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有咏泉诗曰:


扬子江心第一泉,南金来北铸文渊3,男儿斩却楼兰4首,闲品茶经拜羽仙5。


近百年来,由于长江江道北移,南岸江滩不断涨大,中泠泉到清朝末年已和陆地联成一片,泉眼完全露出地面。后人在泉眼四周砌成石栏方池,池南建亭,池北建楼。清代书法家王仁堪6写了“天下第一泉”五个苍劲有力的大字,刻在石栏上,从而使这里成了镇江的一处古今名胜。


〔笺注〕1文天祥1236—1283:字履善,一字宗瑞,自号文山,吉水今属江西人。南宋杰出的民族英雄和爱国诗人。宝佑进士,知赣州。


德佑初元兵入侵,他捐家产率义军应诏勤王,拜右丞相。后于元军交战中为元将张弘范所败,被囚燕今北京三年,终不屈,遂被杀。临刑时作《正气歌》。


2镒:古代衡量单位,二十四两为一镒。


3铸文渊:取夏禹收九州之金铸九鼎,以图象百物之意。诗人似乎在诗中呼吁国家南宋政权应该把取之于民的赋金用来保护和发展源远流长的民族文化遗产。


4楼兰:汉西域城国,在今新疆罗布泊西,地处西域通道上,今尚存古城遗址。汉武帝通西域使者经此至大宛等国。元封三年前108归汉。后又改名为鄯善。在此诗中寓指侵入中原的元兵。


5羽仙:指陆羽。诗人在这首诗中说,我愿意在反抗外族侵略取得胜利之后,再来这里细细论经品茶。


6王仁堪:生卒年未详。字可庄,一字忍龛。福建闽县人。光绪三年1877进士及第,授翰林院修撰,官历江苏苏州、镇江知府。


四、济南趵突泉——天下第一泉画阁镜中,看幻作神仙福地飞泉云外,听写成山水清音——石韫玉趵突泉,一名瀑流,又名槛泉,宋代始称趵突泉。在山东济南市西门桥南趵突泉公园内。向有泉城之誉的济南,有以趵突泉、黑虎泉、珍珠泉、五龙潭四大泉群,而趵突泉为七十二泉之冠,也是我国北方最负盛名的大泉之一。为古泺水发源地。据《春秋》记载,公元前694年,鲁桓公“会齐侯于泺”


1,即在此地。


趵突泉,是自地下岩溶溶洞的裂缝中涌出,三窟并发,浪花四溅,声若隐雷,势如鼎沸,平均流量为1,600公升b秒。


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水经注》有云:“泉源上奋,水涌若轮。”


泉池略成方型,面积亩许,周砌石栏,池内清泉三股,昼夜喷涌,状如白雪三堆,冬夏如一,蔚为奇观。由于池水澄碧,清醇甘冽,烹茶最为相宜。宋代曾巩有“润泽春茶味更真”之句。


清代乾隆皇帝封它为“天下第一泉”。在泉池之北有泺源堂,始建于宋,清代重建。堂前抱柱上刻有元代书法家赵孟撰写之楹联:


云雾润蒸华不注2波涛声震大明湖3在后院壁上嵌有明清以来咏泉石刻若干。西南有明代“观澜亭”,中立“趵突泉”,“观澜”、“第一泉”等明清石碑。


池东有来鹤桥,桥东大片散泉亦汇注成池,在水上建有“望鹤亭”茶厅。古往今来,凡来济南的人无不领略一番那“家家泉水,户户垂杨”,“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泉城绮丽风光。而清代乾隆末年,时任山东按察使的石韫玉4在《济南趵突泉联》语见本文冠题辞中,则更把趵突泉等名泉胜水,描绘成天上人间的灵泉福地,飞泉流云,一派仙乐清音,令人感到有些神奇虚幻。只有灵犀相通,才能领略那半是人间半是天上,似真似幻的奇妙意韵。


〔笺注〕1鲁桓公“会齐侯于泺”:公元前694年周庄王三年鲁桓公偕其夫人文姜齐襄公之妹来到齐国会齐襄公。而荒淫无耻的齐襄公与文姜私通,鲁桓公得知后责骂文姜。文姜将此事告诉其兄,齐襄公派公子彭生杀死鲁桓公。后为掩人耳目又杀了彭生。齐襄公后约于公元前686周庄王十一年因其不得国人拥戴,为叛乱者所杀。


2华不注:山名,简称华山,又名金舆山。在山东历城县北部,济南市郊东北。


3大明湖:在济南市旧城北部,水面465公顷。大明湖始于北魏。


清人刘风诰咏湖诗有“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之句。大明湖风光秀丽,是泉城游览胜地之一。


4石韫玉:字子如,号琢堂。江苏吴县人。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进士及第,授翰林院修撰,官至山东按察使。有诗词文集传世。


五、无锡惠山寺石泉水——天下第二泉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苏轼惠山寺,在江苏无锡市西郊惠山山麓锡惠公园内。惠山。


一名慧山,又名惠泉山,由于惠山有九个山陇,盘旋起伏,宛若游龙飞舞,故称九龙山。宋苏轼有诗曰:“石路萦回九龙脊,水光翻动五湖天。”惠山素有“江南第一山”之誉。


无锡惠山,以其名泉佳水着称于天下。最负盛名的是“天下第二泉”。此泉共有三处泉池,入门处是泉的下池,开凿于宋代,池壁有明代弘治十四年1501杨理雕刻的龙头。


泉水从上面暗穴流下,由龙口吐入下池。上面是漪澜堂,建于宋代。堂前有南海观音石,是清乾隆年间,从明朝礼部尚书顾可学别墅中移来的,堂后就是闻名遐迩的“二泉亭”。亭内和亭前有两个泉池,相传为唐大历末年779,由无锡县令敬澄派人开凿的,分上池与中池。上池八角形水质最佳;中池呈不规则方形,是从若冰洞浸出,据传,此洞隙与石泉是唐代僧人若冰寻水时发现的,故又称其为“冰泉”。


在二泉亭和漪澜堂的影壁上,分嵌着元代书法家赵孟和清代书法家王澍1题写的“天下第二泉”各五个大字石刻。


这清碧甘冽的惠山寺泉水,从它开凿之初,就同茶人品泉鉴水紧密联系在一起了。在惠山寺二泉池开凿之前或开凿期间,唐代茶人陆羽正在太湖之滨的长城今浙江长兴县顾渚山,义兴今江苏宜兴市唐贡山等地茶区进行访茶品泉活动,并多次赴无锡,对惠山进行过考察,曾着有《惠山寺记》。


惠山泉,自从陆羽品为“天下第二泉”之后,已时越千载,盛名不衰。古往今来,这一泓清泉,受到多少帝王将相、骚客文人的青睐,无不以一品二泉之水为快。唐代张又新亦曾步陆羽之后尘前来惠山品评二泉之水。在此前唐代品泉家刘伯刍,亦曾将惠山泉评为“天下第二泉”。唐武宗会昌841—846年间,宰相李德裕住在京城长安,喜饮二泉水,竟然责令地方官吏派人用驿递方法,把三千里外的无锡泉水运去享用。唐代诗人皮日休有诗讽喻道:


丞相常思煮茗时,郡侯催发只嫌迟;吴关去国三千里,莫笑杨妃爱荔枝。


宋徽宗时,亦将二泉列为贡品,按时按量送往东京汴梁。


清代康熙、乾隆皇帝都曾登临惠山,品尝过二泉水。


至于历代的文人雅士,为二泉赋诗作歌者,则更是无计其数。如时为无锡尉的唐代诗人皇甫冉在《无锡惠山寺流泉歌》云:“寺有泉兮泉在山,锵金鸣玉兮长潺潺,作潭镜兮澄寺内,泛岩花兮到人间我来结绶末经秋,已厌微官忘旧游,且复迟回犹末去,此心只为灵泉留。”而在咏茶品泉的诗章中,当首推北宋文学家苏轼了,他在任杭州通判时,于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十一月至七年1074五月之间,来无锡曾作《惠山谒钱道人2烹小龙团登绝顶望太湖》,诗中“独携天上小团月3,来试人间第二泉”之浪漫诗句,却独具品泉妙韵,诗人似乎比喻自己已羽化成仙,身携皓月,从天外飞来,与惠山钱道人共品这连浩瀚苍穹也已闻名的人间第二泉。这真可谓是咏茶品泉辞章中之千古绝唱了。所以为历代茶人墨客称道不已,亦曾被改写成一些名胜之地茶亭楹联以招徕游客,品茗赏联,凭添无限雅兴。


〔笺注〕1王澍1668—1743:字若林,一作若霜,亦自书为弱林,号虚舟,尝自书二泉寓客,别号竹云。江苏金坛人,后徙无锡。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进士,官至吏部员外郎。书法独步一时,名播海内。有《禹贡谱》、《朱程格物法》、《朱子读书法》、《淳化阁帖考证》等书传世。


2钱道人:即惠山寺道人,安道之弟。诗人有《至秀州赠钱安道并寄其弟惠山老》诗。


3小团月:喻指小龙团茶。制工选料极精,为雀舌冰芽所造,非常名贵,始创于唐末,盛行于宋代,向为皇室贡品。


六、杭州虎跑泉——天下第三泉山势北连三竺去1泉声西自五云来2——张以宁3虎跑泉,在浙江杭州市西南大慈山白鹤峰下慧禅寺俗称虎跑寺侧院内,距市区约5公里。这虎跑泉的来历,还有一个饶有兴味的神话传说呢。相传,唐元和十四年819高僧寰中亦名性空来此,喜欢这里风景灵秀,便住了下来。后来。因附近没有水源,他准备迁往别处。一夜忽然梦见神人告诉他说:“南岳4有一个童子泉,当遣二虎将其搬到这里来。”第二天,他果然看见二虎跑刨地作穴,清澈的泉水随即涌出,故名为虎跑泉。张以宁在题泉联中,亦给虎跑泉蒙上了一层宗教与神密的色彩。


原来,这虎跑泉水是从大慈山后断层陡壁下的砂岩、石英砂中渗出,据测定流量为432—864立方米b日。泉水晶莹甘冽,居西湖诸泉之首,和龙井泉一起并誉为“天下第三泉”。


虎跑泉原有三口井,后合为二池。在主池泉边石龛内的石床上,寰中正在头枕右手小臂侧身卧睡,神态安静慈善,那种静里乾坤不知春的超然境界,颇如一副寺院联语所云:


梦熟五更天几许钟声敲不破神游三宝地半空云影去无踪同时,栩栩如生的两只老虎正从石龛右侧向入睡的高僧走来,形象亦十分生动遇真。这组“梦虎图”浮雕寓神仙给寰中托梦,派遣仙童化作二虎搬来南岳清泉之典。“虎移泉眼至南岳童子;历百千万劫留此真源。”——这副虎跑寺楹联也是写的这个神话故事,只是更具有佛教寓意。


“龙井茶叶虎跑水”,被誉为西湖双绝。古往今来,凡是来杭州游历的人们,无不以能身临其境品尝一下以虎跑甘泉之水冲泡的西湖龙井之茶为快事。历代的诗人们留下了许多赞美虎跑泉水的诗篇。如苏东坡有:“道人不惜阶前水,借与匏尊5自在偿。”清代诗人黄景仁1749—1783在《虎跑泉》一诗中有云:“问水何方来?南岳几千里。龙象一帖然6,天人共欢喜。”诗人是根据传说,说虎跑泉水是从南岳衡山由仙童化虎搬运而来,缺水的大慈山忽有清泉涌出,天上人间都为之欢呼赞叹。亦赞扬高僧开山引泉,造福苍生的功德。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飞速发展,旅游业的方兴未艾,也推动了杭州茶文化事业的蓬勃发展。杭州正在筹建颇具规模的茶叶博物馆,借以弘扬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茶文化优秀遗产,普及茶叶科学知识,促进中外茶文化的交流。如今,在西湖风景区的虎跑、龙井、玉泉、吴山等处均恢复或新建了一批茶室,中外茶客慕名而至,常常座无虚席。杭州市内的不少品茗爱好者,往往于每日清晨乘车或骑自行车到虎跑等名泉装取泉水,用以冲茶待客,或自饮品尝,以取陶然之乐。


鉴于品泉者日益增多,杭州新闻界曾经呼吁,应适当节制每日取水量,以保护古泉的自然水量及其久享盛名的清爽甘醇。


〔笺注〕1三竺:指杭州灵隐山之上、中、下三天竺。


2五云:指五云山。在杭州西湖西南面,濒临钱塘江。相传,古时有五彩瑞云萦绕山颠,因而得名。古人有句赞道:“石登千盘依碧天。


五云辉映五峰巅。”


3张以宁:生卒年未详。福建古田人。元末曾官翰林学士承旨,明初召为侍读学士。


4南岳:湖南的衡山。古称“南岳”。是我国着名的五岳之一,在湖南中部,山势雄伟,盘纡数百里,大小山峰七二十二座,以祝融、天柱、芙蓉、紫盖、石廪五峰为最着。


5匏尊:为古代的饮酒、饮水器。《说文·包部》按:“匏属葫芦科,学名与瓠同。盖与瓠同种,而微变者也。”《本草纲目》:“瓠之天柄而圆大,形偏者为匏。”俗言之就是:葫芦瓢无柄者曰瓠,有柄者曰匏。“匏尊”的典故出自《诗·大雅·公刘》。公刘为古代周部族祖先,在其营建都城宫室落成,举行庆典盛宴宾客群臣时,以“匏”为酒具,相庆豪饮,称之为“酌之以匏”。


6龙象:佛家用语。称诸阿罗汉中,修行勇猛有最大力者为龙象。


水行龙力最大,陆行象力最大,故以龙象为喻。后因以名高僧。一帖然:谓一致心服皈依佛门。这两句话是称颂高僧寰中来大慈山建寺传经,开山辟泉,博得弟子们的崇信。


七、杭州龙井泉——天下第三泉秀翠名湖,游目频来过溪处腴含古井,怡情正及采茶时——乾隆龙井泉,在浙江杭州市西湖西面风篁岭上,为一裸露型岩溶泉。本名龙泓,又名龙湫,是以泉名井,又以井名村。龙井村是饮誉世界的西湖龙井茶的五大产地之一。而龙泓清泉,历史悠久,相传,在三国东吴赤乌年间238—250已发现。


此泉由于大旱不涸,古人以为与大海相通,有神龙潜居,所以名其为龙井。又被人们誉为“天下第三泉”。龙井泉旁有龙井寺,建于南唐保大七年949。周围还有神运石、涤心沼、一片云等诸景胜迹。近处则有龙井、小沧浪、龙井试茗、鸟语泉声等石刻环列于半月形的井泉周围。


龙井泉水出自山岩中,水味甘醇,四时不绝,清如明镜,寒碧异常,如取小棍轻轻搅拔井水,水面上即呈现出一条由外向内旋动的分水线,见者无不奇。据说这是泉池中已有的泉水与新涌入的泉水间的比重和流速有差异之故,但也有认为,是龙泉水表面张力较大所致。


龙井之西是龙井村,满山茶园,盛产西湖龙井,因它具有色翠、香郁、味醇,形美之“四绝”而着称于世。古往今来,多少名人雅士都慕名前来龙井游历,饮茶品泉,留下了许多赞赏龙井泉茶的优美诗篇。


苏东坡曾以“人言山佳水亦佳,下有万古蛟龙潭”的诗句称道龙井的山泉。杭州西湖产茶,自唐代到元代,龙井泉茶日益称着。元代虞集在游龙井的诗中赞美龙井茶道:“烹煎黄金芽,不取谷雨后,同来二三子,三咽不忍漱。”明代田艺衡《煮茶小品》则更高度评价龙井茶:“今武林诸泉,惟龙泓入品,而茶亦龙泓山为最。又其上为老龙泓,寒碧倍之,其地产茶为南北绝品。”


清代乾隆皇帝曾数次巡幸江南,在来杭州时,不止一次去龙井烹茗品泉,并写了《坐龙井上烹茶偶成》咏茶诗和题龙井联:“秀翠名湖,游目频来过溪处;腴含古井,怡情正及采茶时。”历代名人的这些诗词联语,为西子湖畔的龙井泉茶凭添了无限韵致,愈益令游人向往。


八、苏州虎丘寺石泉水——天下第三泉雁塔影标霄汉表鲸钟声渡石泉间——佚名苏州虎丘,又名海涌山。在江苏省苏州市阊门外西北山塘街,距城约35公里。春秋晚期,吴王夫差葬其父阖闾于此。相传,葬后三日,有白虎蹲其上,故名虎丘。一说为“丘如蹲虎。以形名。”东晋时,司徒王珣1和弟王珉2在此创建别墅,后来王氏兄弟将其改为寺院,名虎丘寺,分东西二刹;唐代因避太祖李虎李渊之祖父名讳。改名为武丘报恩寺。武宗会昌年间寺毁,移往山顶重建时,将二刹合为一寺。其后该寺院屡经改建易名,规模宏伟,琳宫宝塔,重楼飞阁,曾被列为“五山十刹”之一。古人曾用“塔从林外出,山向寺中藏”的诗句来描绘虎丘的景色。苏州虎丘不仅以风景秀丽闻名遐迩,也以它拥有天下名泉佳水着称于世。


据《苏州府志》记载,茶圣陆羽晚年,在德宗贞元中约于贞元九年至十七、八年间曾长期寓居苏州虎丘。一边继续着书,一边研究茶学、研究水质对饮茶的影响。他发现虎丘山泉甘甜可口,遂即在虎丘山上挖筑一石井,称为“陆羽井”,又称“陆羽泉”,并将其评为“天下第五泉”。据传,当时皇帝听到这一消息,曾把陆羽召进宫去,要他煮茶。皇帝喝后大加赞赏,于是封其为“茶神”。陆羽还用虎丘泉水栽培苏州散茶,总结出一整套适宜苏州地理环境的栽茶、采茶的办法。由于陆羽的大力倡导,“苏州人饮茶成习俗,百姓营生,种茶亦为一业”。


因虎丘泉水质清甘味美,在继陆羽之后,又被唐代另一品泉家刘伯刍评为“天下第三泉”。于是虎丘石井泉就以“天下第三泉”名传于世。那么,这一泓天下名泉的具体地址,究竟在哪里呢?如今来苏州虎丘的游人,有的往往未能亲临其址,一品味美甘醇的古泉之水而引为憾事。


这久已闻名天下的“虎丘石泉水”,即在这颇有古幽神异色彩的“千人石”右侧的“冷香阁”北面。这里一口古石井,井口约有一丈见方,四面石壁,不连石底,井下清泉寒碧,终年不断。这即是陆羽当年寓居虎丘时开凿的那眼古石泉,在冷香阁内,今设有茶室,这里窗明几净,十分清雅,是游客小憩品茗之佳处。


〔笺注〕1王珣350—401:字元琳,小字法护。琅邪临沂今属山东人。晋代书法家。受封东亭侯,官至辅国将军、尚书令等。王珣神情朗悟,经史明彻;雅好书翰,善行草书。其书迹有《伯远帖》、《三月帖》传于世。


2王珉351—388:字季琐,小字僧弥。王珣之弟。琅邪临沂今属山东人。多才艺,善隶、行、草书,名出其兄珣之右。累官至黄门侍郎、侍中等。其书迹见于《淳化阁法帖》卷二有草书、行书各二帖。


九、济南珍珠泉——天下第三泉逢人都说斯泉好愧我无如此水清——某县令珍珠泉,在山东省济南市泉城路北珍珠饭店院内。为泉城七十二泉四大泉群之一,珍珠泉群之首。泉从地下上涌,状如珠串。泉水汇成水池,约一亩见方,清澈见底,清代王昶《珍珠泉记》云:“泉从沙际出,忽聚忽散,忽断忽续,忽急忽缓,日映之,大者如珠,小者为玑,皆自底以达于面。”此名泉胜地曾被官府侵占。新中国成立后,重加修整,小桥流水,绿柳垂荫,花木扶疏,亭榭幽雅。附近还有濯缨、小王府、溪亭、南芙蓉、朱砂等诸名泉,组成珍珠泉群,均汇入大明湖。清代刘鹗1《老残游记》描绘济南“家家泉水,户户垂杨”的景色,当是这一地区。


珍珠泉水,清碧甘冽,是烹茗上等佳水。当年清乾隆皇帝在品评天下名泉佳水时,以清、洁、甘、轻为标准,将斯泉评为天下第三泉。以特制的银斗衡量,斗重一两二厘,只比被乾隆评为天下第一泉——北京玉泉之水略重二厘。以乾隆品泉标准来衡量,珍珠泉略胜闻名遐迩的扬子江金山第一泉和无锡惠山天下第二泉。


乾隆皇帝每逢巡幸山东时,喜欢以珍珠泉水煎茶。如,乾隆二十年1756谕旨:“朕明春巡幸浙江,沿途所用清茶水。至山东省,着该省巡抚将珍珠泉水预备应用。”


历代的文人墨客亦曾在珍珠泉畔咏题诗词楹联。济南某县令赞泉联曰:“逢人都说斯泉好,愧我无如此水清。”清末民初人杨度2题珍珠泉联云:


随地涌泉源,时澄澈一泓,莫使纤尘滓渊鉴;隔城看山色,祁庄严千佛,广施法雨惠苍生。


〔笺注〕1刘鹗1857—1909:字铁云,别署洪都百炼生。江苏丹徒今镇江人。清末家。以《老残游记》传名于世。作品暴露了清末官僚政治的黑暗和广大民众的惨痛,以及各地风物民俗,艺术性较高。


2杨度1874—1931:字子暂,湖南湘潭人。曾留学日本。早年主张君主立宪,后倾向革命,多方营救李大钊。晚年移居上海。1929年秋加入中国共产党。有文才,擅联语。


十、扇子山蛤蟆石泉水——天下第四泉啮雪饮冰疑撰骨掏珠弄玉可忘年——陆游蛤蟆石,在长江西陵峡东段。距湖北宜昌市西北25公里处,灯影峡之东,长江南岸扇子山山麓,有一呈椭圆形的巨石,霍然挺出,从江中望去好似一只张口伸舌、鼓起大眼的蛤蟆,人们称之为蛤蟆石,又叫蛤蟆碚。


蛤蟆石地处滩险流急的扇子峡边,舟人过此视为畏途。郭相业在《蛤蟆碚》中写道:“白狗峡,黄牛滩,千古人嗟蜀道难,江边蹲踞蛤蟆石,逆水牵舟难更难,贾客闻之心胆寒。”


然而比这千万年蹲在长江边上的蛤蟆石更有名气的,则是隐匿在背后的那眼清泉。


在蛤蟆尾部山腹有一石穴,中有清泉,泠泠倾泄于“蛤蟆”的背脊和口鼻之间因蛤蟆头朝北,漱玉喷珠,状如水帘,垂注入长江之中,名曰“蛤蟆泉”。泉洞石色绿润,岩穴幽深,其内积泉水成池,水色清碧,其味甘美。


唐代茶学家陆羽,约在天宝后期,涉足于巴山蜀水访茶品泉时,曾前来品鉴过蛤蟆石泉水。在其所着《煮茶记》见之于唐代张又新《煎茶水记》中载:“峡州扇子山下,有石突然泄水独清泠,状如龟形,俗云蛤蟆口水第四。”这蛤蟆口水自从陆羽评其为“天下第四泉”以来,引起了嗜茶品泉者的浓厚兴趣,特别是北宋年间,许多着名品泉高手、茶道大师,都不避艰险,纷纷登临扇子山,以一品蛤蟆泉水为快,并留下了赞美泉水的诗篇。如北宋文学家、史学家欧阳修1007—1072有诗赞曰:“蛤蟆喷水帘,甘液胜饮酎1。”北宋诗人、书法家黄庭坚1045—1105在诗中赞道:“巴人漫说蛤蟆碚,试裹春芽来就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和散文家苏轼1037—1101和苏辙1039—1112兄弟都曾登临蛤蟆碚品泉赋诗,赞赏寒碧清醇的蛤蟆泉水“岂惟煮茗好,酿酒更无敌”。


南宋爱国诗人陆游1125—1210也是一位品泉家,他在《蛤蟆碚》诗中写道:


不肯爬沙2桂树边,朵颐3千古向岩前。


巴东峡里最初峡4,天下泉中第四泉。


啮雪饮冰疑换骨,掏珠弄玉可忘年。


清游自笑何曾足,擂鼓5冬冬又解船。


陆游这首诗作于南宋乾道六年1170十月于蛤蟆碚。诗人在《入蜀记》写道:


“十月九日登蛤蟆碚,《水品》所载第四泉是也。蛤蟆碚去路临江,头鼻吻颔绝类,而背脊疱处尤逼真,造物之巧有如此处。自背上深入得一洞穴,石色翠润。泉泠泠有声,自洞出,垂蛤蟆口鼻间成水帘入江。是日极寒,岩岭有积雪,而洞温然如春。”


〔笺注〕1酎:经过两次以上复酿的醇酒。


2爬沙:唐代韩愈《月食诗效玉川子作》:“尝闻古老言,疑是蛤蟆精,爬一作杷沙脚手钝,谁使女解缘青冥。”桂树:指月宫中之桂树。长江三峡有一则古老的神话传说:远古时代洪水泛滥成灾,玉帝降旨大禹下界治水,还派了一批天神相助。照管月宫桂树的蛤蟆精趁玉帝酒醉酣睡时,悄悄来到三峡找大禹,要求参加治水,以拯救受灾的百姓。这句诗是说,由于当年蛤蟆精不肯回月宫里去看管桂树,所以也只好千年万载蹲在长江边上了。


3朵颐:鼓动腮颊,嚼食的样子,在诗人笔下的蛤蟆碚十分生动、逼真、有趣,千万年来,它总是摇动着口鼻,鼓动着腮颊,仿佛老在吃什么,又跃跃欲试地想跳入长江之中。


4最初峡:指扇子山峡。宋时在峡州夷陵县境。


5擂鼓句:时年诗人入蜀,沿长江三峡逆流而上,沿途游历名山胜迹。因为是集体乘船而行,冬冬擂鼓之声,是船主向乘客发出的开船信号。


十一、上饶广教寺陆羽泉——天下第四泉一卷经文1,苕霅溪边证慧业2千秋祀典3,旗枪风里弄神灵4——佚名陆羽泉,原在江西上饶广教寺内,现为上饶市第一中学校。唐代茶神陆羽于德宗贞元初785—786从江南太湖之滨来到了信州上饶隐居。之后不久,即在城西北建宅凿泉,种植茶园。据《上饶县志》载:“陆鸿渐宅在府城西北茶山广教寺5。昔唐陆羽尝居此,号东冈子。剌史姚骥尝诣所居。凿沼为溟之状,积石为嵩华之形。隐士沈洪乔葺而居之。《图经》


羽性嗜茶,环有茶园数亩,陆羽泉一勺为茶山寺。”


由于这一泓清泉,水质甘甜,亦被陆羽品评为“天下第四泉”。唐诗人孟郊751—814在《题陆鸿渐上饶新开山舍》诗中有“开亭拟贮云,凿石先得泉”之句。陆羽泉开凿迄今已有一千二百多年,在古籍上多有记载。清代张有誉《重修茶山寺记》:“信州城北数里武岿然而峙者,茶山也,山下有泉,色白味甘。陆鸿渐先生隐于尝品斯泉为天下第四,因号陆羽泉。”至本世纪六十年代初尚保有完好,可惜在后来“挖洞”时,将泉脉截断,如今在这眼古井泉边上尚保存清末知府段大诚所题:“源流清洁”四个篆字,作为后人凭吊古迹的唯一标志了。


陆羽当年在上饶隐居时开石引泉,种植茶园,在当地世代僧俗仕宦中间,产生了深远美好的影响。茶山寺、陆羽泉曾在历史上成为上饶着名胜迹,许多人为此写下了赞颂诗篇。


刘景荣在《游茶山寺·有引》云:


信城北茶山寺有泉,陆羽遗迹在焉。余素阅《茶经》,知其旷世逸才,淹博经史,抱道潜身;遨游湖海,品天下之泉,揽山川之胜;逍遥一世,风流千古。景慕有年,今量信营,得游此地,爰赋一律,以志仰止。


鸿蒙6初判此山开,一掬甘泉地涌来。


满经茶香高士种,几行翠竹老僧栽。


只今钟声敲禅院,忆昔鼎铛7沸曲台。


隐负经纶8人不在,流风常在白云隈9。


僧人等旻在《过茶山寺饮陆羽泉诗》曰:


北廓晴峦回望明,高贤10曾此辟榛荆。


云根过雨天涌碧,石罅hi穿林玉碎声。


树桂一瓢hj藤可屋。


香浮七碗hk醉还醒。


闲来自领东冈趣。


不羡沧浪咏濯缨。


hl明代贡修龄在《幕雨同吴鼎陶司李游茶山四绝》录其中二首云:


其二一勺清泠水,涓涓无古今。


空山人不见,想见品泉心。


其 三昔闻桑苎子hm,萧散不为家。


今看种菊处,曾开几树花。


在古人于上饶留下的诸多赞颂陆羽的翰墨中,莫过于一位佚名作者题《陆羽泉联》:“一卷经文,苕霅溪边证慧业;千秋祀典,旗枪风里弄神灵。”这副联语,不仅对仗工妙,则更高度集中地概括了茶神陆羽,为中国乃至世界的茶学、茶文化事业作出的卓越贡献,为世世代代的人们所景仰和祀典。


〔笺注〕1一卷经文:指陆羽着述的三卷《茶经》。


2苕霅溪:从略详见本书第二章《茶圣陆羽上》——《上元初结庐于苕溪之滨》。慧业:佛教用语,意为以超人的智慧所选择的事业。


3祀典:古代祭祀的礼仪和制度。《国语·鲁》上:“凡褅、郊、祖、宗、报,此五者国之典祀也。加之以社稷山川之神,皆有功烈于民者也。及前哲令德之人,所以为明质也。”


4旗枪:茶名,泛指高品细茶。初春芽刚刚萌发一芽一叶,展者为旗,未展者曰枪,是言茶之至嫩也。神灵:陆羽辞世后被人们祀为“茶神”。


5广教寺:据《上饶县志》卷之二十五《寺观志》载,广教寺一称茶山寺建于唐末哀帝天佑年间904—907。这是陆羽辞世百年之后的事了。


6鸿蒙:指宇宙形成前的混沌状态。《西游记》:“自从盘古破鸿蒙,开辟从兹清浊辨。”


7鼎铛:鼎为鼎状煎茶风炉,为陆羽首创;铛为锅釜温器。此泛指煎茶用之器具。


8经纶:整理丝缕,理出丝绪叫经,编之成绳叫纶,统称经纶《易屯》:“云雷屯,君子以经纶。”《疏》:“经为经纬,纶为纲纶”。


9隈[wēi]:山水弯曲处。《管子·形势》:“大山之隈,奚有于深。”


注,隈,山曲也。


10高贤:指陆羽。


hi石罅[xià]:石之缝隙,为导引泉水之石制渠道。


hj树挂一瓢:古代隐士许由独居深山,人家送他一个瓢喝水。他喝罢就把瓢挂在树枝上。后来人们把四方云游的出家人,在一地的暂时逗留,称为挂瓢。


hk七碗:唐诗人卢仝在《谢孟谏议寄新茶》一诗中有七碗之名句。


hl沧浪:水名,即汉水之别名。因陆羽在一个名叫“沧浪”的地方,被郡吏召为伶正之师,从而知遇竟陵太守李齐物,教以诗书,得以成为仕人。所以,在江湖上人们常以“沧浪子”来称呼陆羽。 濯缨:洗涤冠缨。也比喻超脱尘世,操守高洁的君子。


hm桑苎子:陆羽于唐上元初隐居吴兴苕溪时自号“桑苎翁”,比输自己是种麻养蚕的一介农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