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
|类型:人物·传记
|更新时间:2019-10-06 23:48
|本章字节:3034字
不性急不分兵待机歼敌
(一九四七年五月六日)
陈粟[1],并告刘邓[2]:
你们三日电四日收到,当即复电提出几点意见,谅已收到。今日收到你们二日电[3],得悉青驼寺歼敌三千,但因一纵远去宁阳,来不及集中兵力打七十四师等部,失一歼敌机会。目前形势,敌方要急,我方并不要急。鉴于青驼寺教训,尤不宜分兵,不但一、六两纵不宜过早分出,即七纵亦似宜暂留滨海地区一个月左右作为钳制之用,一个月后看情形再行南下。因此,五、六两月你们除以七纵位于滨海外,其余全部似宜集中莱芜、沂水地区休整待机,待敌前进或发生别的变化,然后相机歼击。第一不要性急,第二不要分兵,只要主力在手,总有歼敌机会。凡行动不可只估计一种可能性,而要估计两种可能性,例如调动敌人,可能被调动,亦可能不被调动,可能大部被调动,亦可能只有小部被调动。凡在局势未定之时,我主力宜位于能应付两种可能性之地点。此次你们一意对付西面之敌,没有料到汤[4]兵团主力北上,没有事先准备集中最大兵力于适当位置,可以打由西向东之五军、十一师等部,亦可打由南向北之七十四师等部。青驼寺作战时已来不及集中兵力,但失去一次时机并不要紧。当着不好打之时,避开敌方挑衅忍耐待机,这是很对的。又,在泰安大胜[5]敌人深入恐慌日增之际,故估计五、六两月内,可能给我歼敌机会。即使没有机会,只要敌主力进至泰安、莱芜、沂水之线,最好让其进至淄博地区,你们则退至淄博之线或淄博以北,装作向河北退走模样,使敌发生错觉。我主力距敌要远一点,不要守阵地,对敌正面侧面后面一枪不打,让敌放心前进,又使敌完全不知我主力所在,当此时机,好打则打之,不好打则以主力转入敌后,局势必起变化。此次胡宗南[6]以三十一个旅攻入只有人口一百五十万之陕甘宁边区,集中十一个旅,有时十个旅,有时九个旅,成一横直四五十里之方阵,使我无歼击之机会,我们即以上述方法对付之。对集中之敌置之不理(此次敌九个半旅入绥德,我们一枪不打),而集中全力打敌后路,使敌完全陷入被动地位,可作你们参考。所不同的,山东地区较狭,你们兵力甚大,转动不易,自应因地制宜。一切望按情况决定。
军委
辰鱼
根据毛泽东手稿刊印。
注释[1]陈粟,指陈毅、粟裕,当时分别任华东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和副司令员。
[2]刘邓,指刘伯承、邓小平,当时分别任晋冀鲁豫野战军司令员和政治委员。
[3]指陈毅、粟裕一九四七年五月二日给中共中央军委、华东局和刘伯承、邓小平的电报。电报说:华东野战军攻泰安时期,敌继续向新泰、蒙阴山区猛攻,企图诱我出击,与我决战。华东野战军主动放弃新泰、蒙阴,主力进至临蒙公路以东地区,以一部攻宁阳,调动敌人(第五军)向西使敌分散,主力东移,配合攻击进入蒙阴之敌。四月二十九日至三十日夜,敌第八十三师约两个团兵力在青驼寺以南地区被我军歼灭,但未能及时施行对敌七十四师等部之攻击。
[4]汤,指汤恩伯,当时任国民党军陆军总司令部徐州司令部第一兵团司令官。
[5]指一九四七年四月二十二日至二十六日华东野战军第十、第三纵队围攻泰安的战斗。这次战斗,歼泰安守敌整编第七十二师(缺一个旅),俘师长杨文瑔。
[6]胡宗南,当时任国民党军第一战区司令长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