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黄冈竹楼记(〔宋〕王禹偁)

作者:全集

|

类型:诗词·散文

|

更新时间:2019-10-06 17:31

|

本章字节:10640字

140黄冈竹楼记(〔宋〕王禹偁)


【作者小传】


王禹偁(954~1001年),字元之,济州巨野(今山东巨野)人。政治家、文学家。北宋改革派的先驱、倡导古文运动的旗手,他的政治活动和诗文创作都体现着关心人民疾苦、注重国是的积极进取精神。王禹偁在中国政治史和文学史上都是一位极为重要的人物。


王禹偁家本寒素(《送鞠正谋序》),虽为磨家儿(毕仲游《西台集丞相文简公行状》),但在总角之岁,就学于乡先生,授经之外,日讽律诗一首(《送孟水部序》)。十余岁,能属文(宋敏求《王禹偁神道碑》)。志学之年,秉笔为赋(《律赋序》)。王禹偁从少年时代起,尤其酷好元白诗歌,这不仅直接影响着他淳深质朴诗风的形成,还使他工于诗对,得以与后来成为丞相的毕士安相接。太平兴国五年(980年),殿试不第;太平兴国八年再试,被擢为乙科进士,授为成武县主簿。


县主簿职位的卑微,使王禹偁有一种屈辱感,想弃官而去,但儒家积极入世的思想使他隐忍下来。翌年,王禹偁调任为长洲县令。姑苏名郡,号为繁富,鱼酒甚美,俸禄甚优(《与李宗鄂书》)。因此,王禹偁在长洲多有优游题咏之作,甚而表示:天子优贤是有唐,鉴湖恩赐贺知章。他年我若成功后,乞取南园作醉乡(《南园偶题》)。然而此行纡墨绶,不是为鲈鱼(《赴长洲县作》)。长洲自残唐五代以来,军阀的割据,豪富的兼并,田赋日重,民力甚虚;租调失期,流亡继踵。至有市男女以塞债者,甚可哀也(《长洲县令厅记》)。于是于雍熙二年(985年)写成《上许殿丞论榷酒书》,反对以摊派酒税的形式,增加人民的负担。雍熙三年,长洲歉收,民部责成于郡,郡责成于县,催租逼调,鞭笞之人日不下数百辈,菜色在面而血流于肤。读书为儒,胡宁忍此?因出吏部考功历,纳资于巨商,得钱一万七千缗,市白粲而代输之,始可免责(钱谷《吴郡文萃续集补编》)。自觉百文行古道,可能无位泰民生(《长洲遣兴》)。这是王禹偁对任长洲县令三年的回顾,多有自惭自愧之处。然而究其间所作之文、所施之政,已见出王禹偁初步涉入政治领域的强劲羽姿了。


长洲的政绩,使王禹偁于雍熙四年(987年)八月调至京城,第二年即授为右拾遗。待漏之际,相君其有思乎?或北民未安,思所泰之;四夷未附,思所来之。兵革未息,何以弥之;田畴多芜,何以辟之。忧心仲忡,待旦而入(《待漏院记》)。总之,辗转反侧,夜不能寐,于是上《端拱箴》,要求宋太宗俭约节财,息兵养民;还提出计口授田、约人署吏,以抑兼并、正吏治的主张。是年冬天大雪,作《对雪》诗叙及兵民之苦,并予自责:自念亦何人,偷安得如是?褒贬无一词,岂得为良吏?不久又上《三谏书序》:其一,以缙绅浮竞,风俗浇漓,率多躁进之徒,鲜闻笃行之士,不移旧辙,渐紊彝伦,臣故献刘实《崇让论》。其二,以齐民颇耗,象教弥兴,兰若过多,缁徒孔炽,蠹人害政,莫甚于斯,臣故献韩愈《论佛骨表》。其三,以选举因循,官常隳紊,置诸不已,俸禄难充,但蠹疲民,罕闻良吏,臣故献杜佑《并省官吏疏》。端拱二年(989年),借契丹入易州,上《御戎十策》:外有五者,一日兵势患在不合,将臣患在无权;二曰侦逻边事,罢用小臣;三曰行间谍以离之,因衅隙以取之;四曰以夷狄伐夷狄,中国之利也;五曰下哀痛之诏以感激边民。内有五者,一曰并省官吏,惜经费也,二曰艰难选举抑儒臣而激武臣也;三曰信用大臣,参决机务;四曰不贵虚名,戒无益也;五曰禁止游惰,厚民力也。王禹偁论及外有五者与内有五者的关系时特别指出:当以内有五者为重,否则则寇不在外而在乎内也。王禹偁在这期间,政治思想最为活跃,除提出多篇有所建树的章表,其基本政治思想已经形成。


王禹偁敢于直言,于淳化二年(991年)由右拾遗擢升为中书侍郎、捧玉册玉宝;但由于断佞而结怨于京都巨僧;特别是为徐铉辨诬,与尼道安构成剑拔弩张之势。王禹偁的奖掖后进,使业悖而行悖者聚而造谤;他草制诰之词,多不虚饰,又为同僚所侧目。因此,宋太宗借王禹偁为徐铉辨诬事,于淳化二年九月解其知诰制,第二日便贬为商州团练副使。这是王禹偁遭受的第一次打击,思想有所消沉。他借耕殖商山以遣日。王禹偁还经常到山野中访察民俗民风。人民的痛苦,吏治的腐败,还使他写成上追杜甫、白居易所发扬的现实主义诗风的《感流民》诗。《庄子》成了他这期间枕边必备书;长日的不适,则披羽衣道服。在长洲,他曾仰慕南园;而今在商州,则又移情于商州:两株桃杏映篱斜,妆点商山副使家。何事春风容不得,和莺吹折数枝花(《春居杂兴》其一)。有终老于此之志。在政治上失意,却于诗歌方面收获颇丰,在商山期间,是王禹偁诗歌创作的盛期。


至道元年(995年),王禹偁再度被起用,自西掖召拜翰林学士。王禹偁制敕有不便,多所论奏;值宋太祖妻宋氏死,处置不当,群臣不服。王禹偁议遵用旧礼,触怒太宗,坐轻肆,罢为工部郎中、知滁州军州事。王禹偁作《滁州谢上表》针对宋太宗的制词予以辨驳,然而无济于事。这是他政治上第二次遭打击。王禹偁情绪极为恶劣,但四方名士持文来滁上求知者甚多,从而多少冲淡他心中的创痛;作《答张扶书》以文传道而明心为中心论及文章的各个方面,从而张扬起倡导古文运动的大旗。其间,为其奖掖而遭谤的丁谓致书王禹偁,要求他戒刚以与世沉浮、王禹偁则大发感叹:是盖以成败者为是非、以炎凉去就者说之云,非知我也(《答丁谓书》),表示了他决不向命运屈服的信念。至道三年(997年),宋太宗死,宋真宗立并下诏求直言,王禹偁即上《应诏言事疏》,主张一是谨边防,通盟好,使辇运之民有所休息;二是减冗兵,并冗吏,使山泽之饶稍流于下;三是艰难选举,使入官不滥;四是沙汰僧尼,使疲民无耗;五是亲大臣,远小人,使忠良謇鄂之士知进而不疑,奸俭倾巧之徒知退而有惧,并要求宋真宗治之惟新,救之在速。这是最集中体现王禹偁政治思想的奏疏;尽管其中的政见在王禹偁在世时未能实施,但之后的庆历变法、王安石变法皆祖法于此,形成为整个北宋一代立国的政纲。


宋真宗很赏识王禹偁的意见,召他回朝再度担任知制诰之职。因预修《太宗实录》,秉笔直书,无所避讳,见恶于宋真宗,起用仅满一年,于咸平元年(998年)除夕贬知黄州。这是王禹偁政治上遭受的第三次打击,但王禹偁似乎更为倔强,他在《黄州谢上表》中说:盖行高于人则人所忌,名出于众则众所排,自古及今,鲜不如此。霜摧风败,芝兰之性终香;日远天高,葵藿之心未死。又作《三黜赋》以明志:屈于身兮不屈其道,任百谪而何亏!吾当守正直兮佩仁义,期终身以行之。因此在黄州,常读《楚辞》以自励。王禹偁曾上疏表示返朝或者终老故里,皆不见许,不得不作常住打算,于见谪三年的夏秋间在黄州子城西北隅筑小竹楼两间,并撰成《黄冈竹楼记》以寓情明志。公务之余,开始着手编次所作之文,取小畜之象曰风行天上,小畜。君子以懿文德之义,集曰小畜。咸平四年(1001年),王禹偁奉命移知蕲州,时已疾甚,肩舆上道。至任,作谢上表,其中说:宣室鬼神之问,绝望生还;茂陵封禅之书,付之身后。(沈括《续笔谈》)及任不满一月,病死蕲州,时年48岁。


王禹偁的著作除自编集《小畜集》外,另有王汾编《小畜外集》以补其遗。随着时间的推移,王禹偁作品的内蕴价值逐步为人所识。周必大说:一代文章必有宗,惟名世者得其传。若稽本朝,太祖以神武基皇业,文治兴斯文。一传为太宗,翰林王公元之出焉。再传为真宗,杨文公大年出焉。(《周益国文忠公集初寮先生前后集序》)叶适说:王禹偁文简雅古淡,由上三朝未有及者,而不甚为学者所称,盖无师友议论故也。(《习学记言序目》卷四九)林逋认为:在北宋一代,只有王禹偁益世久远,故说:纵横吾宋是黄州(《林和靖集》卷三)。总之,王禹偁不论是他的文章还是他的政见,都是泽渥久远的历史遗产。


【原文】


黄冈之地多竹,大者如椽。竹工破之,刳1去其节,用代陶瓦,比屋皆然,以其价廉而工省也。


子城西北隅,雉堞圮毁2,蓁莽3荒秽,因作小楼二间,与月波楼通。远吞山光,平挹江濑,幽阒辽夐4,不可具状。夏宜急雨,有瀑布声;冬宜密雪,有碎玉声。宜鼓琴,琴调虚畅;宜咏诗,诗韵清绝;宜围棋,子声丁丁然;宜投壶,矢声铮铮然:皆竹楼之所助也。


公退之暇,披鹤氅5,戴华阳巾,手执《周易》一卷,焚香默坐,消遣世虑。江山之外,第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而已。待其酒力醒,茶烟歇,送夕阳,迎素月,亦谪居之胜概也。


彼齐云、落星,高则高矣!井干、丽谯6,华则华矣!止于贮妓女,藏歌舞,非骚人之事,吾所不取。吾闻竹工云:竹之为瓦,仅十稔7,若重覆之,得二十稔。噫!吾以至道乙未岁,自翰林出滁上,丙申移广陵;丁酉,又入西掖8。戊戌岁除日,有齐安之命。已亥闰三月,到郡。四年之间,奔走不暇;未知明年又在何处!岂惧竹楼之易朽乎?幸后之人与我同志,嗣而葺之9,庶斯楼之不朽也。咸平二年八月十五日记。


【重点注解】


1刳(ku):剖开。2雉堞(di):城墙的泛称。圮(pi)毁:坍塌。3榛(zhēn)莽:丛生的草木。4幽阒(q):幽静。辽夐(xing):辽阔。5氅(chǎng):外套。6齐云、落星、井干、丽谯:都是楼名。7稔(rěn):谷物一熟为一稔,这里引申为一年。8西掖:中书省的别称。9嗣而葺(q)之:继续修缮它。葺,修建。


【文本赏读】


1、结构明晰。文章开篇即写黄州多竹和用竹造屋的好处,为下文详写竹楼作下铺垫。接着作者以声写楼,以声抒情,详写了在楼中可以领略到的种种别处无法领略的清韵雅趣。远吞四句写幽静辽阔之景,夏宜四句言作者四季不同之感,宜鼓琴八句,述竹楼特有之趣。第三段写作者悠闲自得、幽雅飘逸的谪居生活,既回扣上文,又为下文言志张本。文章最后一段,作者借竹楼的命运表达了自己对前途的自信,并交代了写作时间。


2、寄慨深远。黄冈竹楼,是作者狷介人格和高远情志的载体,是作者人格力量、人格理想的象征,是作者苦闷心灵聊以栖居的寓所。作者把竹楼写得情趣盎然,实际上抒发了自己的飘泊无定之苦、仕途失意之叹;同时也传达出作者身处逆境而矢志不渝的信念以及庄重自持的思想情操。宦海沉浮的不幸遭遇,不但没有消弥作者积极入世的热情,反而使他有竹楼听雨如瀑闻雪若玉的从容,有岂惧竹楼之易朽乎的自信。


3、修辞精警。对比。作者将简易的竹楼与四大名楼对比,以贮妓女、藏歌舞的腐朽与焚香默坐,消遣世虑的儒雅对比,抒写了作者高洁的品格和磊落的襟抱。象征。四大名楼的高贵象征着朝廷的腐败,竹楼的寒伧却是作者当下自身地位的写照,尽管地位卑微,却拥有高洁的心灵。排比。夏宜急雨,有瀑布声以下,连用六宜,以三个两两相对的句式,构成有力的排比,生动地写出了竹楼主人的雅洁崇高。


【译文】


黄冈地方盛产竹子,大的粗如椽子,竹匠剖开它,削去竹节,用来代替陶瓦,家家房屋都是这样,因为竹瓦价格便宜而且又省工。


子城的西北角上,矮墙毁坏,长着茂密的野草,一片荒秽,我因而就地建造小竹楼两间,与月波楼相接连。登上竹楼,远眺可以尽览山色,平视可以将江滩、碧波尽收眼底。那清幽静谧、辽阔绵远的景象,实在无法一一描述出来。夏天宜有急雨,人在楼中如闻瀑布声;冬天遇到大雪飘零也很相宜,好象碎琼乱玉的敲击声;这里适宜弹琴,琴声清虚和畅;这里适宜吟诗,诗的韵味清雅绝妙;这里适宜下棋,棋子声丁丁动听,这里适宜投壶,箭声铮铮悦耳。这些都是竹楼所促成的。


公务办完后的空闲时间,披着鹤氅,戴着华阳巾,手执一卷《周易》,焚香默坐于楼中,能排除世俗杂念。这里江山形胜之外,但见轻风扬帆,沙上禽鸟,云烟竹树一片而已。等到酒醒之后,茶炉的烟火已经熄灭,送走落日,迎来皓月,此亦是谪居生活中的一大乐事。那齐云、落星两楼,高是算高的了;井幹、丽谯两楼,华丽也算是非常华丽了,可惜只是用来蓄养妓女,安顿歌儿舞女,那就不是风雅之士的所作所为了,我是不赞成的。


我听竹匠说:竹制的瓦只能用十年,如果铺两层,能用二十年。唉,我在至道元年,由翰林学士被贬到滁州,至道二年调到扬州,至道三年重返中书省,咸平元年除夕又接到贬往齐安的调令,今年闰三月来到齐安郡。四年当中,奔波不息,不知道明年又在何处,我难道还怕竹楼容易败坏吗?希望接任我的人与我志趣相同,继我爱楼之意而常常修缮它,那么这座竹楼就不会朽烂了。


咸平二年八月十五日撰记。(丁如明)


【赏析】


当我第一次读到这篇文章的时候,就被深深地陶醉了。说句心里话,对于《古文观止》里的名篇,记忆最深刻的恐怕就要数这篇了。文中的景物描写笔触细腻、优美,而且极富音节的美感。透过这些文字,我们不禁要对古代文人优雅素淡的情趣与平和达观的情怀仰慕有加了。在今天这个纷纷扰扰、物欲滚滚的时代,重读这美妙的文字,恰如一泓清流就这样悄然涌入心田。实际上,在他的那个时代,王禹偁在官场上算不上是成功的,但就是这篇短文,奠定了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变得不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