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孙恩棣
|类型:都市·校园
|更新时间:2019-10-06 13:53
|本章字节:3844字
许多欧洲人认为生活是一场游戏;英国人认为板球才是一场游戏。
——乔治·米克斯
“博弈”一词听起来玄而又玄,说白了就是“游戏”的意思。
如果需要更准确点,就是有输有赢游戏。可以说,博弈论是通过“玩游戏”而获得人生竞争知识的理论。
为赢而玩
博弈是人的天性,这是人们痴迷于各种对抗***或赌局的原因。
梁启超云:“惟有打牌可以忘记读书,惟有读书可以忘记打牌。”
像李清照这样的才女,对赌博的迷恋和豪气同样不让须眉。
三明治伯爵当初发明以他自己的名字命名的点心,其实只是为了进餐的时候可以不离开赌桌。
即使乔治·华盛顿这样伟大的人物,在美国大革命时,竟然也在自己的帐篷里开设赌局。
街头巷尾,常见人在下棋或打牌时,颇能“入戏”,沉醉在一种幻觉之中,勾心斗角,大呼小叫,什么“落子无悔”、“赌场无父子”的狠话都喊出来了。人生来就是一种喜欢风险与博弈的动物,棋牌室里的博弈,不过是人生战场的模拟。
善博弈者为赢而玩,就算把他丢到海里,他也能衔条鱼爬上来;就算天塌下来,他也能捞到天鹅。为赢而玩绝非“不择手段求赢”。
从博弈论的观点看,有时候输赢不过是同一硬币的两面。
游戏是生活的模拟
古人说,世事如棋。
不论人在江湖,还是身处庙堂,你都逃不掉一个无形无界的棋盘。你我皆是其中的一枚棋子,相互揣摩、牵制、争胜,演化出诸多精彩、诡谲的棋局。
现代人则常常感叹:人生牌局。不能抓到一手好牌,就要设法把手里的烂牌打得风生水起。
这是因为,商业社会比起农耕社会,不确定性、运气、诈欺等因素更加突出。
博弈论就是研究“棋手”或“牌手”们出招的学问。
把人生喻为棋牌,是过于简略了。但惟其简略,那些被纷繁表象所掩盖的道理才更加明了。
红尘俗世,莫不博弈
生活是一场“游戏”,这“游戏”范围甚广:人际关系的互动、球赛或麻将的出招、股市的投资等等,都可以用博弈论巧妙地解释,可以说,红尘俗世,莫不博弈。
人的一生,可以看做是永不停息的决策过程。选择什么学校、做什么样的工作、和谁结婚……不管有意无意,深思熟虑或一时冲动,你已在这局中——这就是一个决策。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你的身边同样充斥着和你一样的决策者,他们的决策又反过来影响你的决策。
就算你离群索居,过着隐士或野兽的生活,你仍逃脱不了人与“天”博弈的问题,这仍会将你置身于强大的不确定之中。即便是鲁滨逊独自置身荒岛,也要考虑天气的因素,是风调雨顺,还是天灾频仍。当“星期五”出现的时候,人与人的博弈就又出现了。
博弈论探讨的就是聪明又自利的“局中人”如何采取行动及与对手互动。人生是由一局又一局的博弈所组成,你我皆在其中竞相争取高分。
源远流长的博弈思维
“博弈”一语,最早见于《论语·阳货》。子曰:“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不有博弈乎?为之犹贤乎已!”
孔子认为,整天吃饱了没有事情干的人太不像话,还不如那些玩六博和围棋的人呢。
博弈论是现代人的发明,但博弈思维却早已有之。
早在2000多年前,博弈论的原始思想即已萌芽。古代文献中不乏充满博弈思维的案例。
庄子就曾讲过一个寓言:某甲赌技很好,拿瓦器做注和人赌博的时候,总能很轻松地频频获胜;于是,输家开始用铁钩这种更值钱的东西做赌注,某甲就显得畏手畏脚了;后来,又有人拿黄金当赌注和他玩,某甲开始大失水准,乃至一败涂地。
怪诞行为的背后
《孙子兵法》中说:“兵者,诡道也。”
现实中的很多怪现象,其背后都有逻辑可循。本书试图将经典博弈论与行为博弈论相结合,解析怪诞行为背后的理性与非理性——
“烧钱”反倒可以增加财富。
学历不是敲门砖,而是“投名状”。
公司里的第二把交椅最不好坐。
斩断后路,可以提高谈判胜算。
貌似愚蠢的炫耀可能让自己更安全。
某些人展露的诚实,并非基于道德,而是出于贪婪。
本书是在《生活中的博弈论》第二版基础上修订而成的。希望这本书能够给读者带来一些思维的乐趣。当然,由于水平有限,纰漏之处在所难免,希望读者诸君不吝雅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