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大风起兮(2)

作者:辛欣

|

类型:都市·校园

|

更新时间:2019-10-06 13:06

|

本章字节:12638字

结果吓得一旁陪护的叔叔刘子敬赶紧喝止:小孩子家胡说八道什么,小心被灭族!


这件事被记载在《三国志》里,那句吾必当乘此羽葆盖车,也向来被当作刘备胸怀大志的证明。不过笔者要说的是,这句话极有可能是后人附会上去的,为的就是表明刘备自少年起便与众不同。


喜欢读历史的朋友都知道,大凡皇帝出世必定伴随着各种异象,什么冒红光、发异香、神龙入体,诸如此类。至于这些所谓的异象是否属实,地球人都知道。


再说刘元起,不能肯定他是否便是从那句戏言看出刘备的不平常,但可以肯定的是,如果他发现刘备把他好心资助的学费拿去搞些不三不四的课外活动,一定会气得爆血管。


据史料记载,刘备对那些老派经学压根儿就提不起兴致,他常常翘课搞些赛狗、跑马、音乐赏析之类的活动,又喜欢穿漂亮衣服,一副雅痞的形象。用现在的话说,是个喜欢追求新鲜事物的潮人。


以卢植老师的名望和人气,相信向他求学的人没有一千也有八百,这么多学生里有个别学生不务正业他压根儿不在乎,也可能他根本就不知道自己的学生里有一个叫刘备的。


而刘备的运气也不错,因为还没过一年,卢植老师就被朝廷征任为九江太守,到遥远的淮南平乱去了。


前面提到过,卢植的一项特殊技能是马融和郑玄比不了的。现在答案揭晓:卢植除了搞学术外,还是个兵家。


据史料记载,黄巾起义爆发时,东汉政府曾派遣了三位高级官员过去镇压,其中之一便是卢植,而他所面对的,正是黄巾军的一号头领天公将军张角。


几场仗下来,张角丢盔卸甲,卢植高歌猛进。后来张角实在挨不住了,一口气逃到广宗(今河北威县东),不料卢植阴魂不散,一路穷追猛打,双方便在广宗打起了持久战。


喜欢读史的人都知道,大凡反贼(相对政府而言,这里绝没有贬低农民起义军的意思)或敌对国被打得上天无门时,后方朝廷里必定会出来个把奸臣扯后腿,这次也不例外。


正当卢植准备一举将张角军消灭时,太监左丰(太监往往出任这一角色)由于和卢植素来不睦(索贿不成),便乘机进谗言,于是帝国的执政者汉灵帝临阵易帅,派董卓出任前方剿匪总司令,而卢植却落得个京城问罪的下场。


但董卓实在不争气,兵败。


后来帝国政府又派皇甫嵩围剿张角。皇甫嵩采用卢植的战术,最终取得了胜利。这样一来,被雪藏的卢植重新获得启用,被派到东山担任尚书。


不过,让他名留青史、人气爆棚的,并非他的学问跟武功,而是在后来董卓专权,执意要废立皇帝,而满朝文武为保命而大都采取不闻、不问、不管三不政策时,卢植愤然而起所说出的那句:你们胆小怕事不敢反抗,我卢植便一个人抗争到底(群僚无敢言,植独抗议不同《后汉书·卷六十四》)。


结局颇值得玩味,与之前那些得罪董卓之人的下场不同,卢植不但没死,一向嚣张跋扈的董军阀反而对他毕恭毕敬,笑面相对。


小沈阳口头禅:这是为什么呢?


说穿了其实很简单,当时卢植的名气太大,粉丝遍天下,董卓为了维持自己表面上宽厚待人的光辉形象,放了他老人家一马。由此看来,在当时做个名人还是有很多好处的,至少关键时刻可以保命。


曹操曾经评价卢植:名著海内,学为儒宗,士之楷模,国之桢干。


笔者认为这是非常中肯的评价。


混在黑道


卢校长不在,刘备当然是大玩特玩,还玩出了档次,玩出了花样,玩出了精彩搞帮派。


话说回来,我们读历史,经常会发现一条真理:成大事者,通常都不是学校里的三好学生。


东汉时尤其如此,几位汉末大人物,如曹操、袁绍,年轻时也都是些浮华无度、拈花惹草、飞鹰走狗之辈。后来曹操遇到刘备时很快能够打成一片,估计就是有共同话题的缘故,比如聊聊哪匹马比较帅、哪条狗比较会赢钱之类。


唯一不同的是,人家曹操和袁绍是在首都洛阳混,刘备是在边地涿郡。一边是官二代,另一边则是社会底层的小痞子,效果自然大不相同。


不过刘备同学在学校里虽然没念多少书,倒结识了一位相当重要的人物,这个人在某种程度上对刘备的一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这个人叫公孙瓒。


公孙瓒,字伯珪,来自比涿郡更为偏远的辽西郡。他的家世很好,是郡守级的家族,标准的官二代。美中不足的是,母亲出身卑贱(估计是小妾),连带影响他的身份,使他只能当个州郡小吏。


但公孙瓒本身是个非常出色的人物,人长得英俊潇洒,声音洪亮有力,记忆力超强,反应又快。郡守相当欣赏,便将女儿嫁给了他,使他身价倍增,也有机会来卢植这里留学镀金。


刘备这小子第一次见着这样一位出色的大哥,深深为之着迷。公孙瓒也很喜欢这个闷骚型的小弟,两人便走得很近。好景不长,没多久公孙瓒便回辽西当官去了,不过两人这段非比寻常的关系,却成为之后刘备出道的重要基础。这是后话。


几年之后,刘备已经长大成人,按理说他不爱读书也该找个正经差事做做,毕竟家族人脉广,在地方上人头熟,不怕失业。可这位老兄却选择了一个不算正经,但以当时而言,还算是比较有前途的工作咱们内地叫老大,香港地区叫扛霸子或坐馆,台湾地区叫角头,日本叫组长。


刘备的确是有点黑社会大哥的样子。他人长得够高大,相貌够特别,虽然不爱讲话,但会做人,喜欢和一些小流氓史书上通常采用比较好听的叫法:豪侠来往,以他的个人魅力,一下子便吸引了涿郡附近的少年豪侠争相投靠。


其实,这在当时也不算什么太特别的事,尤其时逢乱世,盗贼蜂起,在政府极其不作为的情况下,组成帮会自卫也是很正常的社会现象。许多三国名人名将都是帮会首脑出身,如曹魏名将曹仁、许褚等。相比起来,刘备的结社规模恐怕还算是比较小的。


刘备成立帮派(以下简称玄德会)后,所招募的豪侠中,留下名字的有三个人:关羽、张飞和耿雍。


张飞和耿雍都是涿郡本地土著,从之后的发展来看,前者应该是帮会一等一的打手,后者则是个个性古怪但反应敏捷的机灵鬼,是个师爷般的角色。他因为口音常被人误以为姓简,后来便索性改成简雍了(当时的官话是闽南语,耿和简用闽南语念起来的确很接近)。


关羽则是来自并州河东郡,因为犯了法(罗贯中先生的解释是:杀人),所以千里迢迢亡命到涿郡,也被吸收进玄德会,成为超级打手。


这三个人的家世背景都不详,估计也不是什么名门大户出身,但日后都是刘备成就霸业的重要班底。


简雍姑且不论,关羽和张飞的本事倒不是家忽悠出来的。这两个人在还没有成名之前,就已经受到当时大人物们的肯定万人敌。


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刘备的成功并不是没有来由的,至少在运气一节占了很大便宜。谁会想到在那么个偏远的地方一插旗,竟会招来当世名将,且一招就是俩,简直是祖坟冒青烟。


就在关、张、简三人加入不久,经常于涿郡贩马的中山国商人张世平、苏双等人,对刘备又是见而异之,于是就主动出钱赞助帮会活动。


当然,见而异之这种事在汉末时期多如牛毛、司空见惯,久了也就不奇怪了。不过从理论上来讲,在边地贩马的商人,本来就游走在黑白两道之间,碰到一个新兴的年轻人帮派,出点钱疏通一下关系,也是很正常的,说不定这伙年轻人能够出人头地呢!这与吕不韦赞助嬴政类似。


就这样,有打手又有赞助商的支持,玄德会逐渐壮大起来,有事就替人出头摆平,没事就吃喝玩乐,日子倒也过得逍遥自在。


不过,刘备并不是个单纯的人,他不打算一辈子只是当个小混混,即便是当,也要当混混中的霸主。


这还要拜他小时候说过的那句名言所赐(姑且相信历史记载为真实)。


相信自从小刘备说出那句惊世骇俗的话之后,族中长辈一方面担惊受怕,另一方面却又关起门来用这句话教育激励族中子弟:看看人家刘备,家庭条件那么差,志向却是当总统,再看看你们……


我们有理由相信,刘备的那句话,在当时一定是涿郡刘氏一族内广为流传的励志名言,刘备本人也会时常听到。即便他自己也清楚那只不过是句戏言,但听得多了,听得久了,也就信以为真,再加上他那不太靠谱的血统,刘备觉得自己必定会干出一番大事业来。


当然,硬要说他当时的志向就是当皇帝,那也是扯淡。不过,立志成为匡扶汉室的一代名臣,甚至是一方霸主,却是极有可能的。


于是二十来岁的刘备开始在灵魂深处闹革命:我该怎么运用手中的资源,为自己创造未来呢?


中平元年(公元184年),机会来了。


初战告捷


中平元年,黄巾之乱爆发。


这是东汉帝国崩溃的第一个引爆点。钜鹿人张角创立太平道,以符水治病等道术为号召,十余年间吸引信徒达数十万之众。


应该说,张角这个人不但有野心,而且还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他事先有组织、有预谋地将各地信徒分为三十六方,每方设置渠帅一名负责指挥,同时由高级使徒马元义潜入洛阳,组织首都信众。马元义甚至渗透进皇宫,取得了皇帝身旁宦官的合作。


万事俱备,张角于是定下革命行动计划,所有信众均以黄巾为帜,行动时间为中平元年三月初六,行动代号:甲子。


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这大概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广、计划最详细、组织最严密的起义行动。如果严格按照计划实行的话,马元义应该可以在第一时间率兵闯入禁宫,宰掉那位不作为的皇帝,切断汉帝国的中枢神经,其余各地黄巾军将同时起事,攻占各大城市要塞,阻截官军联络。相信用不了多久,庞大的汉帝国就会彻底瓦解,天下从此易主姓张。


不过,再严密的计划,如果出现叛徒,也一样玩完。


这个叛徒的名字叫唐周,他在行动日之前一个月向洛阳中央告密。政府马上下令逮捕了马元义,并车裂处死,同时大规模搜捕洛阳皇宫内外的太平道信徒,处死千余人,并下令通缉反贼张角。


张角被逼无奈,只得仓促间下令起事,一时间,数十万黄巾党徒在全国各地揭竿起义,袭击公署、攻杀官员,十三州中有八州陷入乱事,结果是京师震动。


一向不作为的汉灵帝这回也知道事态严重了,他一方面下令调动军队捍卫首都,同时派出朝廷中几位最能打仗的将领,如卢植、朱儁、皇甫嵩,负责围剿冀州与颍川一带的黄巾军。


刘备所在的涿郡,算是黄巾军乱事较少的地区,不过当他听到郡政府要派兵前往南方协助平乱时,他马上便意识到,扭转命运的机会到了。


他立刻回去向玄德会的弟兄们发表了一通如大丈夫当持三尺之剑,立不世之功之类的演说,然后便拉着一票弟兄往政府投军。


当地的父母官见这群原本令人头痛的孩子愿意挺身而出,很是欣慰,也着实嘉勉了一番,便将他们纳入校尉邹靖的编制之下。


没几日,这群未来的英雄们,便踏上了他们的第一次征途。


结果,他们赢了。


不是笔者在偷懒,因为史书上压根儿就没有记载刘备和黄巾军初次作战的具体过程,甚至连他在哪里作战都没有记录,当然也不会有关羽、张飞斩程远志、邓茂的情节。


不过,根据之后的发展来看,刘备很可能去了东面的青州,最后征战于青州与冀州交界处的平原国。


虽然是初次上阵,但或许之前坊间打架斗殴积累了丰富的战斗经验,给了刘备和他的弟兄们很好的战斗基础,使他们在战场上颇立了些功劳,也开始打出了一些名号。


张角在黄巾起义之后不久就病逝了,这对于广大信徒们是个沉重打击,也因此,最初声势浩大的乱事仅历经九个月,就被汉政府给弭平。


战事之后,刘备便留在青州境内等待封赏。不过,或许是汉政府还在忙着处理其他地方的乱事(当时巴郡有张修,西凉有边章、韩遂,河北还有一票新冒出的黑山贼),封赏的诰令一直没下来,刘备这一等就是两年。


就在他等得有点不耐烦的时候,他老家涿郡一带却爆发了新的乱事。


英雄难当


中平四年(公元187年),张纯、张举之乱爆发。


张纯和张举都属于退休的政府高级公务员,素来与乌桓族(也叫乌丸)来往密切,其中张纯因不满汉政府不让他统率乌桓骑兵前往西凉平乱,索性自己造反(这叫什么逻辑)。他说服张举与几名乌桓首领共同兴兵,张举称天子,他自称弥天将军、安定王,聚众十余万,以辽西郡的肥如为大本营,兵势席卷幽、冀、青等州。


当时汉政府正被西凉的乱事闹得焦头烂额,抽不出多余的人手,于是便将幽州乱事交给中郎将孟益、骑督尉公孙瓒处理,同时下诏给东方各州郡,要求派兵前往幽州协助平乱。青州官方自然也收到了朝廷的指令,由一名史书上没有留下名字的从事带兵前往。


此时刘备在青州平原国一带已小有名气,一个名叫刘子平的平原人便向那位从事大人推荐刘备。刘备大概之前打黄巾军打得很爽,又想到可以回老家省亲,便毫不犹豫加入了青州部队,朝幽州进发。


这里小提一下,那位平原刘子平先生,列位可以稍作留意,或许不是很重要,但可能很有趣。


经历过之前黄巾之乱的胜利后,估计此时刘备也有点飘飘然了,什么张纯、张举之流全没放在眼里,最多也就是小一号的黄巾军,谅他也闹不出什么大动静来。


很显然,他这是打错了算盘。


张纯、张举都曾经是两千石的政府高官,作战与行政经验极其丰富,与之前的张角相比,同样都是姓张的,层次上不知要高出多少。而乌桓骑兵更是悍勇无匹,那些举着锄头、粪叉子造反的农民军与之相比,简直望尘莫及。


刘备所属的青州部队刚一进入幽州,便在野外遭遇敌军,交战的结果是青州部队大败,那位领军的从事还没来得及报出自己的名号,便光荣殉国了,留下孱弱的士兵任乌桓铁骑蹂躏。


书归正传。就在青州军即将全军覆没时,受伤的刘备做出了一件以他日后的英雄身份来说,实在不怎么光彩的事装死。


列位不妨想象一下当时的情景


张飞:喂!大哥,你在干吗?


刘备睁开一只眼:嘘……快趴下,跟我一起做。


张飞:大哥……


看起来的确不像个英雄,不过笔者倒认为,不管是英雄还是狗雄,能够活下来才是硬道理,刘备还未出道就深明此理,说明他在政治上已经趋于成熟。这也使得他有别于那些死要面子,拿生命当儿戏,注定只能成为炮灰,一根筋似的将领。这为他日后成就大业奠定了良好基础。


他靠着装死逃过一劫,这也在他的逃跑史上记下了第一笔,从此以后,他还有很多机会施展这项特殊本领。刘备,继续努力。


大战过后,刘备领着自己的残兵败将退回青州,此时朝廷对他征讨黄巾军的奖励刚好下来,刘备于是获得了生涯中第一个正式官职安喜县尉。


安喜县位于中山国境内,大概在今天河北省保定市一带,比涿郡稍南,但估计相距不会太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