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沈石溪
|类型:都市·校园
|更新时间:2019-10-06 12:21
|本章字节:8178字
[蛇雕的拉丁文名称]spilornischeerickei。
[蛇雕的动物学分类]
蛇雕鸟纲,隼形目,鹰科,又叫大冠鹫、白腹蛇雕、凤头捕蛇雕等,形象十分威武,是体形中等的猛禽。腿部羽毛直达趾间,雌雄同色。雄鸟体长七十公分。头顶及扇形羽冠尖端均黑色,上体其余部分暗褐色,仅两翼小覆羽上缀有白点。下体淡棕褐色,腹部和两肋杂有白斑,尾部黑色,中间有一道大白斑。
[蛇雕的地理分布]
蛇雕在国外分布于印度,斯里兰卡,缅甸,中南半岛,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日本,菲律宾等地,在我国分布于辽宁、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广东、广西、贵州、云南、西藏、台湾、海南等地。蛇雕共分化为20—21个亚种,我国有4个亚种,其中云南亚种见于云南西部和西藏墨脱等地,为留鸟;东南亚种分布于我国大部分地区,在辽宁为迷鸟,其他各地为留鸟;台湾亚种为我国特产亚种,仅分布于台湾,也是留鸟;海南亚种也是我国特产亚种,是仅分布于海南的留鸟。所有亚种均不常见。
[蛇雕在自然界的位置]
蛇雕异常凶猛,在大自然食物链中排序很高。喜食鸟卵的猴子,什么鸟的卵都敢偷,唯独不敢接近雕巢,倘若一片林子里有雕出没,猴子会很明智地迁徙到其他地方去。大自然有专门捕吃猴子的“食猴雕”,蛇雕虽然不是专门捕捉猴子的雕,却也不排除在机会来临时像摘果实一样将猴子从树上摘下来吃掉。某动物研究所曾做过实验,在一群猕猴面前播放老虎的吼叫,猕猴发出紧张的叫声,迅速攀上树枝,做出躲避的姿势;后又播放雕的叫声,猕猴吓得魂飞魄散,六神无主,四处奔蹿想找个洞躲起来,好几只猕猴在笼子里撞得头破血流。可见猴子害怕雕甚于害怕老虎。
据说惯于在树冠神出鬼没偷食鸟及鸟卵的金猫,也不敢爬到有雕居住的树上去。
[蛇雕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
蛇雕在西藏、蒙古和西南各少数民族文化中是勇猛的象征,云南傣族民谚中就把英武善战的年轻人比喻为蛇雕。在汉文化中,似乎对蛇雕存有偏见。我国古人称蛇雕为“鸩”,并由于其所吃的蛇类中有很多是有剧毒的种类,所以它也被误认为是一种有毒的鸟,将它的羽毛浸泡在酒中,就能制成毒酒,因此有“引鸩止渴”的成语,比喻只顾眼前,不虑后患。《汉书?齐悼惠王传》中有“太后怒,乃令人酌两卮鸩酒置前,令齐王为寿”的记载。颜师古注引应劭曰:“鸩鸟黑身赤目食蝮蛇野葛,以其羽画酒中,饮之立死。”李时珍在《本草纲目》禽部中记载其毛有大毒。入五脏,烂杀人。不过,现代科学已经证明这些说法都是荒谬的。
[蛇雕的行为特征]
蛇雕繁殖期为4—6月。每只雄鸟都占有自己的领地,如果其他同类入侵,就会将头部和颈部完全伸出,双翅保持着向上向前的特殊姿态,并且发出近似疯狂的叫声。营巢于森林中高树顶端枝杈上。巢由枯枝构成,形状为盘状,每窝产卵1枚,白色,微具淡红色的斑点。由雌鸟孵卵。孵化期35天。雏鸟为晚成性,由亲鸟抚养60天左右才能飞翔。
蛇雕有极高的飞行本领,它生有长而阔的翼,有翼缝,在汹涌的气流中,双翼可操纵自如。蛇雕的求偶方式是在空中表演花样百出的飞行杂技,在空中做突然向上或向下俯冲的波浪式飞行,或抛掷食物,让对方衔接。当双方情投意合时,一对蛇雕在空中互相钩着爪翻滚着从高空坠落,临近地面时又双双振翅高飞。
蛇雕栖息和活动于山地森林及其林缘开阔地带,单独或成对活动。常在高空翱翔和盘旋,停飞时多栖息于较开阔地区的枯树顶端枝杈上。叫声凄凉。主要以各种蛇类为食,也吃蜥蜴、蛙、鼠类、鸟类和甲壳动物。
蛇是一种难以捕捉的动物,由于身体细长、滑溜,很不容易抓牢,而且抓住一部分之后,蛇体的其他部分会反过来卷缠,其巨大的缠力,往往使冒险者窒息致死。如果是毒蛇,还有一副难以抵御的毒牙,更使很多进攻者望而却步,因此专门以蛇为食的动物并不多见。而在蛇雕的跗跖上覆盖着坚硬的鳞片,像一片片小盾牌紧密地连接在一起,能够抵挡蛇的毒牙的进攻;它的身体上长着的宽大的翅膀和丰厚的羽毛,也能阻挡蛇的进攻;它的脚趾粗而短,能够有力地抓住滑溜的蛇的身体,使其难以逃脱。所以当蛇被擒获之后,很难对蛇雕进行反击,这就是蛇雕之所以能成为捕蛇能手的主要原因。
蛇雕捕蛇和吃蛇的方式都十分奇特。它先是站在高处,或者盘旋于空中窥视地面,发现蛇后,便从高处悄悄地落下,用双爪抓住蛇体,利嘴钳住蛇头,翅膀张开,支撑于地面,以保持平稳。很多体形较大的蛇并不会俯首就擒,常常疯狂地翻滚着,扭动着,用还能活动的身体企图缠绕蛇雕的身体或翅膀。蛇雕则不慌不忙,一边继续抓住蛇的头部和身体不放,一边不时地甩动着翅膀,摆脱蛇的反扑。当蛇渐渐不支,失去进行激烈反抗能力时才开始吞食。
由于捉到蛇后大多是囫囵吞食,不需要撕扯,所以蛇雕的嘴没有其他猛禽发达。但它的颚肌非常强大,能将蛇的头部一口咬碎,然后首先吞进蛇的头部,接着是蛇的身体,最后是蛇的尾巴。在饲喂雏鸟的季节,成鸟捕捉到蛇后,并不全部吞下,往往将蛇的尾巴留在嘴的外边,以便回到巢中后,能使雏鸟叼住这段尾巴,然后将整个蛇的身体拉出来吃掉。
蛇雕将蛇吞入之后,往往要停下来,歇一会儿,同时做出一个十分古怪的动作:首先朝着太阳的方向,不断地挺胸和扬头,用呆滞的目光凝视着太阳,就像人在进食的时候被噎住的表情一样。对于这个有趣的现象,从前民间大多认为这是蛇雕由于得到了美味的食物,而向太阳神进行顶礼膜拜。这当然是一种迷信的说法,事实上,这是蛇雕为了抵抗吞咽下去而又没有完全死亡的蛇体在腹中的扭动,不得不抬头挺胸,用胸部的肌肉去抑制蛇体的活动,同时扩张自己的气管而不至于受到窒息。
[蛇鹫的趣闻逸事]
另一种以“蛇”冠名的大型猛禽叫“蛇鹫”,体形高大而瘦长,颈羽浅灰,眼睑有一块红斑,翼羽和腹部灰色,其余部分羽毛为黑色。最明显的特征是后脑勺翘起几根黑色长羽,外形酷似工业时代耳后总夹有一支羽毛笔的法庭文书人员,因此别名文书鸟。
蛇鹫分布在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地区。
蛇鹫已完全适应陆栖地面捕食,很少飞翔。蛇鹫具长腿、小脚和长颈,外形十分奇特,强壮纤细的体形有利于在开阔的地面捕食,长翅和长尾在行走、奔跑,以及在地面领域争斗时保持平衡。步伐大而稳重,每走一步头向前点一下,脚太小而无法攫住猎物,通常用喙啄或用脚踩踏猎物。捕食蛇的时候,则展开翅膀不停地变换姿势,使蛇迷惑而无法展开攻击。
[我与蛇雕的亲密接触]
高黎贡山一位傈僳族山民在树林里支了一张鸟网,原本想捕捉锦鸡的,不料却捉到一只蛇雕。傈僳族文化里,蛇雕是猎神的化身,是不能猎杀的。于是这位山民就将蛇雕送到昆明圆通山动物园。动物园建园七十年,还是第一次获得珍贵的蛇雕,大家都很高兴。但这只蛇雕性情暴烈,给它喂活蛇它照吃不误,吃饱后却不肯安安静静待在巨大的笼子里,不停地飞腾,一次又一次撞击笼子,翼羽撞断了,指甲撞出了血,它也在所不惜。它是只自由自在的野生蛇雕,不习惯被囚禁在笼子里,向往蓝天白云,向往广袤的大地。饲养员理解它的心情,却无法满足它的愿望。若继续让它折腾下去,要不了几天,它就会撞笼而亡的。必须想个办法让它安静下来!
圆通山动物园是我的生活基地,我几乎每天都去,与饲养员很熟。他们晓得我对动物行为学有点研究,便请我出主意。我知道,动物到了一个陌生环境,都会表现出恐惧和焦虑,关键是要转移它的注意力,当它对另一样东西感兴趣时,自然就会减弱因陌生环境引起的恐惧和焦虑。
我决定做个实验。我让饲养员在猛禽笼地面挖了一个一米长半米宽的浅坑,里头装了一个灯泡,再用玻璃将坑盖住,随后往坑里放了两条活赤链蛇。灯光有热量,赤链蛇在坑内蹿过来爬过去十分活跃。在灯光的照耀下,赤链蛇红黑相间的身躯格外显眼。蛇雕的注意力果然被吸引住了,饥饿时,它会从树枝俯冲下来,抓、啄、撕、咬,做出一连串擒蛇动作。这个时候,饲养员就会利用遥控开关放出一条蛇来,让蛇雕啄食。蛇雕吃饱后,便飞回枝丫,伫立在树枝上,像尊雕像,一动不动注视着在坑里游窜的赤链蛇。俗话说鸟为食亡,对它来说,面对游动的蛇,是无法抗拒的诱惑,整个身心都距焦在蛇身上,没心思再去想别的了,也不再试图飞出笼去,当然也就不再撞笼了。珍贵的蛇雕终于在昆明圆通山动物园顺利展出。
[蛇雕的生存现状]
我国雕的种类丰富,有高山雄鹰之称的金雕,有草原上的“巡航机”之称的白肩雕,有黑鹰之称的玉带海雕,有捕蛇能手蛇雕,有草原清道夫之称的草原雕,有凶猛异常令人生畏的虎头海雕,有耐饥著称的白尾海雕,以及喜食大型动物尸体的乌雕。
蛇雕数量稀少,各地动物园高大的猛禽笼里,展出有金雕、白肩雕、玉带海雕、白尾海雕,却很难寻觅蛇雕的踪影。蛇雕性刚烈,野生成年雕捕捉后养在笼里,不顾一切地飞翔,追求自由自在的野外生活,往往就撞笼而亡。捉到小蛇雕送到动物园,也极难养活。在野外,由于大量施放农药,蛇类减少,蛇雕的食源也减少甚至枯竭,影响了蛇雕野生种群的数量。蛇雕已被列入我国一级保护动物。
[关于蛇雕的寄语]
对诸如蛇、鼠、兔、猴及许多种鸟类来说,蛇雕无疑是克星,是死亡的代名词,是巨大的生存压力。然而正如国外一位动物学家说的那样:猛禽的存在,推动了其他动物的进化。当天空出现蛇雕矫健的身影,蛇会变得更灵活,鼠会变得更谨慎,兔会变得更敏捷,猴会变得更聪明,其他鸟类飞行速度会变得更快。生存危机有力地推动物种进化。大自然这根生物链环环相扣,相辅相成,奇妙无比。孔雀的美感在于一身绚丽的翎羽,百灵的美感在于悠扬动听的歌声,蛇雕的美感在于威武和力量。让蛇雕这类猛禽永远翱翔蓝天,是我们人类义不容辞的责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