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墉
|类型:生活·百科
|更新时间:2019-10-06 10:21
|本章字节:2924字
每年寒假,美国大学的入学组,常为一种转学生烦恼,因为那些孩子可能有特优的高中成绩和最差的大一上学期分数。
你的母亲对我说,最近你常在车上以很坏的态度抱怨自己要到远处上学。她说若不是因为在开车,一定要赏你两记耳光。
你的祖母,最近也常对我表示,早上叫你起床,是件很难的事。因为总要喊四五次,你才能起得来。
我当时心想:如果你母亲在你抱怨时,立刻把车停在路边,赶你下去,由你决定回家还是上学,然后自己想办法的话,只要一次,你就再也不会在车上抱怨。因为你由处罚中知道,能有母亲开车送你到地铁,已经是很幸运的事。
至于你祖母,如果有一天,她只叫你一回,便不再催,妈妈的车子更不多等,使你迟到几次,你也会立刻改正那种屡催不起的毛病。
我几乎可以想象,当你站在高速公路旁,或自己突然从梦中惊醒,发现四顾无援,会有多么慌乱。但我也相信,这种经验必使你终生难忘。
问题是,她们都不忍心这样做。也因此,造成你得不到教训,而不知改正;得不到棒喝,而不能顿悟。
每年在开学之后两个礼拜,理当已经没有人注册入学,却可能是美国大学入学组很忙的时刻。因为他们年年发现,这时会有许多原来怀着梦想、离开家门、到远方念书的学生,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地跑回家,再于父母的陪同下,到附近的学校申请紧急入学。原因很简单——他们发现离开家的日子不好过。
每年寒假,美国大学的入学组,常为一种转学生烦恼,因为那些孩子可能有特优的高中成绩和最差的大一上学期分数。原因也很简单——因为他们在家里被逼惯了。每天一进家门,父母先问有多少功课,然后便一样一样盯着做。他们的时间,理当由自己安排,却成为父母的事。有一天到外埠念书,没人逼,就事事失了方寸,成绩一落千丈。
我常想:今天这些孩子在父母的呵护下,进入附近的学校就读,固然又会被导上轨道,可是当他毕业之后,怎么办?也正因为如此,我们可以讲:学校里成绩好的学生,除非他是完全自动自发的,否则没有人能保证,他到社会上,还能站在前面。
因此,我今天做了个决定,尽量不问你学校的进度,不叮嘱你去做功课,不催你去弹琴,也不叫你起床。我也越发坚定了一个信念:让你到曼哈顿去上学,离家远一点,是正确的选择。
父母不能帮你走未来的路!
身为家长的抉择
虽然我妈妈不曾把我从车上踢下去,但如果她真这么做,我也不会怪她。
以后我教导自己的小孩,应该也会用这种态度,也就是说:“你自己不负责任,我不用帮你擦屁股。”但这种教育方式的难处在于,家长虽然很想放手让小孩从错误中学习,却又怕小孩会吃亏。这是很大的矛盾。
在督促小朋友做功课这件事上,我倒觉得家长不能完全放手。因为小孩不懂得远程目标的重要性,“未来的成功”也只是个抽象的概念,这时候家长得引导。
这当中也蕴藏了一些教育上的文化差异。一般而言,美国家长较不会过问功课,看重的反而是小孩有无参加球队、人格发展是否健全、社交礼仪周不周到。又像我有个爱尔兰裔的朋友,提到他小时候跟其他小朋友发生争执,几乎要打架了。他爸爸知道后说:“如果你不出去打,就不是我儿子。”
这位父亲的观念是:如果你有理,就要力争;若对方不讲理,你就去打。这或许不是多半中国父母的观念,但其实也并不算错。文化差异造成不同的教养方式与观念,很值得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