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庆
|类型:都市·校园
|更新时间:2019-10-06 02:31
|本章字节:11702字
1海洋“财富,权利”
古往今来,海盗一直是野蛮与血腥的代名词,他们以独特的方式制造了一个个黑色的传奇。从远古时代的希腊罗马,到近代大西洋和加勒比海,骷髅旗的影子无处不在。
如果海盗离开了海洋这个波澜壮阔的舞台,也就不能称之为海盗。
“世界上百分之九十的商业运输通过海洋,世界上绝大多数人口居住在离海岸几百英里的地方,这颗星球有近四分之三被水覆盖。”曾有这么一句话清楚地表明了海洋在人类社会中的重要地位。
实际上,我们至今仍处在一个以海洋为中心的时期,这也是一个我们可以称之为“海权时代”的时期。
所谓“海权”,顾名思义,对它简单的理解就是指海的权力。但是,这种权力的范围涉及军事、政治、经济等多个领域。它不仅仅是简单的控制问题,更重要的是用海洋来开拓一个新的舞台和一个新的时代。
“海权”自古就有,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当海洋被人类认识的那一刻起,“海权”这个名词就诞生了。
如此简单,这也是人类征服欲望的一种体现。由于陆地的中心时代不会自我灭亡,和社会制度变更一样,海洋与陆地的更替也是曲折的。人类在迎接真正“海权时代”到来的道路上度过了一段非常漫长的时间。
于是,海盗的大范围出现既让人措手不及也在预料之中。另外,海盗的历史同样可谓是源远流长,能够从第一艘商船装满货物起锚远行开始说起。
可以说,有了海船也就有了海盗。
具体来说,“海权”这一概念是美国的一名海军战略家所创立的,这名海军战略家认为,海洋对濒海国家的生存与发展有决定性的意义,而要拥有海权,就必须发展强大的海军。在他眼中,“海权即凭借海洋或者通过海洋能够使一个民族成为伟大民族的一切东西”。
大约15纪末,“海权时代”开始有了萌芽。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在那以前世界是“不完整”的。
这之前,由于中国正处于明清“闭关锁国”的政策之下,阿拉伯人的贸易走不出中东,美洲文明就更不用说了,此时的欧洲也不例外,中世纪的阴影仍未消散,四分五裂的局势让欧洲人自顾不暇。
于是,在这样的世界里,人们的活动舞台更多仅局限于陆地,至于海洋可能只有探险家和渔夫才会去关注它。有句话说得很好:“他们有时对海洋既没有特殊的兴趣,又缺乏这方面的专业知识。”
所以,我们不难想象,在这一时代下“海权”是不可能被人们关注的,大多数人甚至不愿意去了解它。
但到了15世纪,“海权”终于开始被人们重视,尤其是在欧洲。
引起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一个政教合一的军事性封建大帝国奥斯曼帝国。1453年到1574年,奥斯曼帝国势力不断扩张,版图包括巴尔干半岛、小亚细亚、南高加索、库尔德斯坦、叙利亚、巴勒斯坦、阿拉伯半岛部分地区及北非大部,形成地跨亚、非、欧三洲之大帝国。
1453年,19岁的穆罕默德二世继位不到两年,亲率8万大军进攻君士坦丁堡,一场拉锯战持续了53天,终于在5月29日攻克并迁都于此,东罗马帝国随之灭亡。穆罕默德二世将君士坦丁堡改名为伊斯坦布尔,意为“伊斯兰教的城市”。
征服了君士坦丁堡的同时亦稳固了奥斯曼帝国作为欧洲东南部及地中海东部地区霸主的地位,接下来他们进入了漫长的征服扩张期,将疆域扩至欧洲及北非。
奥斯曼帝国的陆上扩张主要倚靠其军事革新及军纪,而奥斯曼帝国的海军也对其征服活动起了重要的作用,他们在意大利城邦及葡萄牙人手里争夺及保障了黑海、爱琴海、地中海、红海及印度洋的远航路线。
由于奥斯曼帝国握有欧亚之间主要的陆路贸易路线,他们的经济因而蓬勃发展。奥斯曼帝国对西欧及亚洲间贸易的垄断经常被引证为西班牙女王支持克里斯托弗·哥伦布西航寻找亚洲海路的主要原因。
公元1492年8月3日,一个平静无风的日子却在历史舞台上卷起一场飓风。在这一天,一个叫克里斯托弗·哥伦布的葡萄牙年轻人率领着西班牙的3艘帆船开始了一次永载史册的远航。这次航行不仅仅是发现美洲大陆那么简单,更重要的是它开创了一个新时代海权时代。并且,在随后的几十年里,勇敢的航海家们用自己的壮举为这个时代写下了一篇美丽的序言。
1492年前已有人推测地球是圆的,然而哥伦布却是第一位发现可缩短经奥斯曼帝国往亚洲贸易危险路线的方法的人。奥斯曼帝国在一些贤能之人的统治下繁荣兴盛。
塞利姆一世在位时,致力于向东及向南扩张,他于1514年查尔迪兰战役击败了伊斯迈尔一世治下的萨非王朝。1517年,奥斯曼帝国消灭埃及马木留克王朝,其海军势力亦扩至红海。此后,奥斯曼帝国及葡萄牙帝国成为那一地区最具支配地位的势力。
继后的苏莱曼一世并没有停止征服步伐。从1521年开始,奥斯曼帝国先征服了匈牙利王国,随后的20余年里,在苏莱曼一世的统治下,特兰西瓦尼亚、瓦拉几亚及反复无常的摩尔多瓦都成为其附属国,须向奥斯曼帝国纳贡。而在东面,奥斯曼帝国在波斯人手里夺取了巴格达,得以掌控美索不达米亚及波斯湾。一直到苏莱曼一世统治时期末,奥斯曼帝国的总人口多达1500万人。
在塞利姆一世及苏莱曼一世时期,奥斯曼帝国拥有强大的海军力量,能控制地中海大部分地区。奥斯曼帝国海军司令巴巴罗萨·海雷丁在苏莱曼一世时期带领奥斯曼帝国海军多次击败基督教国家的海军,包括征服了西班牙的突尼斯及阿尔及利亚。奥斯曼海军协助穆斯林及犹太人在西班牙宗教裁判所时期逃离西班牙,并护送他们抵达奥斯曼帝国。
1543年,奥斯曼海军占领神圣罗马帝国的尼斯,这是由法国国王弗朗索瓦一世促成的。法国及奥斯曼帝国因与哈布斯堡王朝于中欧及南欧的敌对而联合起来,成为当时的强大联盟,这是一个军事、经济联盟,奥斯曼帝国允许法国可在其国内贸易而免收徵税。事实上,当时的奥斯曼帝国是欧洲相当重要及受接纳的政体,奥斯曼帝国与法国、英格兰王国及荷兰共和国缔结军事同盟,对抗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意大利及奥地利等国。
随着6世纪的发展,奥斯帝国的海军力量受到冒起的西欧势力的挑战,特别是在波斯湾、印度洋及摩鹿加群岛一带受到葡萄牙威胁。
奥斯曼帝国封锁了向南及向东的海路,欧洲各国只得另觅路径。在陆上,奥斯曼帝国被奥地利的战争及波斯这两条战线困扰,提供战争所需的资源、后勤补给及通讯因距离过远而变得困难,使海军无法维持。
就这样,由于土耳其人的横征暴敛使欧洲正常的商业秩序遭到破坏,传统的东西方贸易几乎中断。为此,欧洲人不得不把目光转移到海上来,一场新的争斗也随之开始。
因此,值得注意的是,“海权时代”其实是通过一次次对“陆权”的挑战才确立的。而“海权”的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胜利发生在拿破仑时代。
拿破仑时代的法国可能是当时世界的“陆上霸主”,所以英法之战无异于海陆之战。这其中最着名的要数1805年10月的特拉法尔加角海战。霍雷肖·纳尔逊将军指挥的27艘英国战舰在特拉法尔加角用一句“英国期望各人恪尽职守”击败了维尔纳夫将军指挥的由33艘战舰组成的西法联合舰队。
有一句非常经典的话概括了这场战争:“在特拉法尔加角海战中的失败者并非法国舰队司令维尔纳夫,而是拿破仑;获胜的不单是纳尔逊,而是被挽救的英国。”
不错,这句话背后是暗示以法国为代表的陆上霸权败给以英国为代表的新兴海上霸权。这标志着“海权时代”的发展和前进,也标志着“陆权时代”即将结束。
另外,说到大国与海权就不得不提到一个岛国大不列颠。
在这个国度里,任何一个地方距离海岸线的长度都不会超过75英里,可能正是这个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使得这个地理小国比任何一个国家都重视海洋,这也是“日不落”的最重要原因之一。
在英国身上我们不难发现“海权”对于一个国家尤其是一个大国来说是多么的重要。依靠海洋的英国人得到的不仅仅是几块面包、几包茶叶、几个金币那么简单,他们得到的更多的是物质财富所无法比拟的东西。
中国在明代郑和七下西洋时期,也开创了辉煌的和平航海新时代。但可惜的是,郑和七下西洋不是为拓展海外市场,更没有侵略的目的,他不惜耗费财力只是为了施展“天国的恩惠”。到了1433年,明宣宗下达了严厉的“禁海令”,禁止沿海居民从事外贸活动。于是,约有千余艘船舰的明帝国就这样放弃了海权,告别了大海。
海权对于一个大国的意义是非凡的。过去,孙中山清晰地认识到这点,陈独秀也曾直言,国“无海权如人无手足”。
海洋不仅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安全,它还具有相当丰富的资源。
海洋是人类生存的资源宝库。据估算,仅海洋生物资源就完全可以满足地球上300亿人口全部的蛋白质需要,可供捕捞的水产品达2亿吨以上。矿产资源更是丰富,仅大陆架的可开采石油储量就达2500亿吨,是陆地储量的3倍。天然气的探明储量超过80万亿立方米,海底锰结核中的镍按上世纪80年代消耗量可供人类使用24万多年。海水中含有5亿亿吨盐类,这些盐类含有数十种元素。
现在依然有数据在估算,海洋大约蕴藏着2000亿吨镁、137亿吨铁和钼、500亿吨钾、95亿吨溴、50亿吨铀、40亿吨锡和铜、27亿吨锰、7亿吨钴、4亿吨银、500万吨黄金和其他金属。也就是说,每一立方公里的海水中含有价值达10亿美元的各种贵重金属。
完全可以这样说:“海洋就是一个聚宝盆,就像是阿里巴巴的藏宝山洞。”如此重要的宝库,就是在现代也是人们争相夺取的明显理由。
世界强国都有着自己的“海权时代”。回顾历史,你会发现海权维系着一个国家的命脉,而谁控制了海洋,谁就等于掌握了世界的命运。
中国古代海航家郑和也说过,“国家欲富强,不可置海洋于不顾。财富取之海,危险也来自海上……”没有海权的大国是没有未来的,海权关乎一个国家的未来发展,而要拥有强大的海权,就必须拥有一支强大的海军。
如此一来,关于海权的争夺就必然是一个相当漫长的历史过程。于是,在这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除了各国的海军之间的冲突和战争被记录在人类的史册中之外,人们与海盗斗争的次数也不断累积了起来。
海权时代至今仍未结束并且还将继续,或许是几百年,也或许是几千年甚至更长。
2进入他们的世界
翻开历史的书页,海盗的历史可以说是无闻的。我们可以看到帝王将相、才子佳人,却难以看到海盗的踪影。但是,历史也不会就这样埋没那些曾经创造历史的人。
海盗在走出隔离、征服自然的过程中,同样也留下了令人着迷的闪光点。而这些充满神秘的足迹又将这些曾在七大洋上横行无忌的人推上另一个精彩的舞台。
流传至今最早提到航海和海盗现象的资料来自东地中海地区。
小亚细亚沿岸多海湾,地中海东部多岛屿,这就为海盗提供了理想的自然隐蔽所。海盗们喜欢选用离海上通道较近、隐蔽较好、石多水浅的地区作基地。
早期的海上民族是以爱琴海的克里特岛为中心,居住在小亚细亚南岸及叙利亚沿岸的居民。他们是拥有优良航海技术的海洋民族。从公元前1200年前后开始,便在东地中海沿岸地区进行凶猛的海盗行为。但是他们的海盗行为并不是袭击航行中的船只,而是组成船队,大举入侵陆地,加以掠夺。当然有的学者认为海上民族在东地中海沿岸地区进行的海盗行为是民族大迁移的一种形式。对于这种说法,学者们尚无统一的定论。
埃及新王国留有跟海上民族对抗的记录,他们在公元前1230年、1149年、1192年受到海上民族的大举入侵,根据他们留下的记录显示,这些海盗身材魁梧,手持圆形盾牌并戴着有鸟类羽毛装饰的头盔。每当受到攻击,埃及军队总是奋力抵抗,双方损失都很惨重。当埃及人胜利时,埃及兵会切下海盗们的手献给国王。
在英文中pirae(海盗)这个词大概是在公元前140年被古罗马史学家波利比阿第一次使用。希腊的史学家布鲁达克在公元100年左右给海盗行为下了最早的定义。他形容海盗为那些非法攻击船只以及沿海城市的人。而历史上留下来的最早记录是关于地中海的海盗。
地中海最着名的海盗就是腓尼基人。
跟海上民族几乎在同一时期出现(比海民稍微晚一点开始活跃)的是很有势力的腓尼基人。腓尼基是古代地中海东岸地区一系列小城邦的总称,位于黎凡特海岸中部的狭长地带。北起阿拉杜斯,南到多尔,长约320公里。
“腓尼基”在希腊语中是“紫红色”的意思。相传当时埃及人、巴比伦人、赫梯和希腊的贵族与僧侣都喜欢穿紫红色的袍子。可是令大家很郁闷的是,袍子上的颜色很容易褪去。他们注意到,居住在地中海东岸的一些人会生产一种绛紫色的染料,所以总是穿着鲜亮的紫红色衣服,似乎他们的衣服永远不褪色。这实在是太引人注目了,因此大家把这些地中海东岸的居民叫做“紫红色的人”,即腓尼基人。
腓尼基人所占有的这片土地不适宜农耕,却非常适合从事海上贸易。腓尼基人是很厉害的贸易家同时也是着名的航海家。他们利用北极星发展夜间航海的技术。
歌德在《浮士德》里写道:“谁也不会问:‘这是谁的财富?哪里来的?以什么代价?’战争、贸易和海盗同一事物的三种形式。”歌德的这段话可以最好他明为什么腓尼基人会成为海盗。
战争、贸易和海盗在古代从来都是融为一体的。现今的社会有国家间的贸易协定保证了海上交易的安全,而古代这种贸易协定是不存在的。在从事商业活动时,腓尼基人也进行海盗活动。据史学家研究,他们有最好的投石战船,他们的弩炮战船攻击速度比其他一般的战船快,这为海盗活动创造了条件。腓尼基人经常采用的战术是速战速决,他们到了一个地方靠岸后,立刻寻找目标,一部分人进行贸易,另一部分人则在贸易的幌子下进行劫掠。一旦得手就迅速离岸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