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挽回爱情与逼婚的艺术(1)

作者:杨冰阳

|

类型:都市·校园

|

更新时间:2019-10-06 01:33

|

本章字节:10752字

当一个男人在你和她之间犹豫不定的时候,如果你突然剥夺他的选择权,这时,他得到她的快感就远远比不上失去你的挫折感。这时他就会迫不及待地想回到原来的状态,结果就是——你更容易得到这个男人。同理,如果你突然剥夺他的拥有权,你就会更容易收到求婚。


不要强求他回来


fairy和男友相处快四年了。对于感情,fairy看得很重,她每天都希望能和男友多说几句话,或者哪怕仅仅在qq上见见他。但男友没有天天将爱挂在嘴边,他属于拙于表达的那种人。


前阵子男友说9月要去fairy家里提亲。但事情突然起了变化,有天晚上他回去得很晚,fairy在网上问他干吗去了,他突然说忍受不了fairy质问的语气,要和fairy分手。


fairy意识到这段时间以来都是自己唱独角戏,于是她伤心地给他打电话,坚决不同意分手。fairy说自己愿意改掉坏毛病,男友来了句:“你怎么早不这样?”他说自己还是爱着fairy的。到了晚上,fairy想要找他的时候,他却一直不接电话。


于是她来到了男友的公寓找他,和他同住的朋友说以为他们早就分手了。一个女的还告诉fairy他找了个外地的女朋友。


fairy想找男友当面对质,她给男友发短信说在他的住处等他。同住的那些朋友一个劲地在旁边说fairy不该来找他,分了就不要死死纠缠之类的话。fairy怎么受得了这样的委屈,她气急败坏地把男友的手提电脑摔在了地板上。这时男友才匆匆地赶回来,他看到屋子里一片狼藉的景象,大声呵斥fairy,叫她滚,并且死也不承认他找了新女朋友。


fairy十分心痛,也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她只想挽回他们之间的爱情。fairy回忆起许多美好的过往,她觉得自己已经尽了一切努力来试图挽回彼此之间的感情,但似乎都没有什么作用。fairy伤心极了,她始终无法相信他还有一个女人,她是那么地想挽回这段感情,可是应该怎么做呢?


曾经有个故事,故事中的女孩得到了一个神奇的“愿望之首”,给她这件宝贝的老伯告诉她:什么愿望都可以许,许什么愿都可以实现,但不能侵犯神的领域。回到家,她想起了曾经在车祸中死去的母亲,于是万分虔诚地许下心愿:让我的母亲活过来吧。一觉醒来,她发现自己的母亲已经回到了她的身边,依然和平常一样和蔼可亲地为她做着晚餐。她觉得幸福极了。但是很快,不幸的事情发生了。


有一天,弟弟告诉她:现在的妈妈并不像是妈妈。她也发现了事情不对劲——母亲给他们准备的晚餐常常是祭拜死者的树叶和线香,而且做事方式与以前判若两人。


当她终于想明白为什么不对劲的时候,已经太迟了——正在开车的母亲从前排转过头来,露出狰狞的笑容,说她违背了神意,所以她必须代替原本该死的母亲去死……女孩向愿望之首许愿,希望赶走魔鬼。母亲又转过头来狞笑着说:“现在对我许这种愿还有用吗?叫我出来的可是你自己!”女孩惊恐地尖叫了一声,便什么也不知道了……等她醒过来的时候,发现没掌控好方向盘的母亲因车祸受伤过重死了,自己轻伤,还活着。女孩突然明白,生命的消逝是不可强求的,强求回来的并不是母亲,而是占据了母亲躯壳的恶魔。从此,她从容地接受了母亲离去的事实,开始了新的生活。


fairy也是这样执意要挽回变心的男友:“我相信只要可以挽回他,我就可以让他重新爱我!只是我不知道该怎么去把他找回来!”我曾对fairy说:“我不相信可以挽回,至少从概率上说,不太可能。你可以试试,如果成功了记得告诉我。”我跟很多人说过这句话,不过从未收到过回复说她成功了。


和fairy一样,很多人在分手时抱着侥幸心理死死纠缠。因为一旦离开这段感情,她们会被迫承认自己是失败的,但若继续纠缠其中,仍然可以自欺欺人说自己似乎还没失败。所以她们闭上眼睛不听、不问、不看,把自己当成一个没有长大的,想要什么都可以得到,愿意付出一切以换取母亲回来的女孩。


分手的焦虑,大概是源于每个人幼年时和父母分离的焦虑。我们想象一个女婴,她是如此柔弱,如此需要保护,如果父母对她的哭叫无动于衷或者采取忽视的态度,她会很快感受到极度的恐慌和无助。这种恐慌和无助深深地埋藏在她的心里,成为她成年之后的梦魇。她在幼年时期不曾得到安抚,以至于她会惧怕任何形式的失去,面临分手时她俨然又退化成那个婴儿。这种人际关系的撕裂让她无所适从,所以无法做出理性的思考和判断,最后她发现自己为了一段没有结果的感情付出了太多不值得付出的东西。


我们每个人都对死亡有着深深的恐惧,人们对于爱情消失的强烈抵触大概和故事中的女孩一样,源于这种对于事物消逝的本能性反抗。可是,万物都有代谢的自然规律。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必然要面临无数的生老病死,就像是昼夜更替一样自然。承认并面对这一点真叫人痛苦,只是我们别无他选。


苦苦纠缠于一段没有未来的感情是毫无益处的,不相信也是没有用的,如果纠缠和不相信就能达到一个人想要的效果,那还用得着医院去抢救生命?


一个男人不爱你了,就是真的不爱你了。也许他早就处心积虑地布好了万全的退路,一直在不停地制造舆论,最后终于纵身一跃,跳到你够不着的安全范围了。你扑上去又有什么用呢?他早已对你毫无感觉,并且找到了他自己喜欢的对象,而且为自己的负心备好了无数的借口。你必须承认,承认你曾经爱的这个人已经变了心。失败是通向成功的必经之路,可是要承认自己失败真的很难,结果很多人从未成功过。


有人问我:为什么我很想努力,也知道那样做会比较好,却始终做不到呢?我说,忍不了,等不起,沉不住气,必然就要受制于人。想要获得好成绩,就得努力学习;想要拉回他的心,就得沉得住气。单纯的渴望不是捷径,你得为之付出努力才行,而努力从来都是痛苦的。无所不用,接近他当然愉悦,就好比疯狂逃学玩游戏一样,最终只能离你想要的结果越来越远。


变了心的爱人,就像是失去了灵魂的躯壳。强求他回来,也未必回得来;回来了的他,也不会像以前一样;即使表面上回来了,原来的那具身躯里装的已经是另一个全然陌生的人。


爱情的消逝和死亡类似。硬挽回来的,未必还是爱。只因为你曾经付出过苦苦哀求的代价,一段原本平等的关系也有了硬伤,随时可以成为他要挟你的条件和讨价还价的砝码。那,就是恶魔。


如何挽回飘走的心


“我发现我的男朋友另外还有一个女朋友。”


“我发现我男朋友在好几个女孩中摇摆不定。”


“我发现我老公在外面还有别的女人。”


…………


每当听到这样的倾诉,我都会对姑娘们说:“要挽回男友很简单,你应该用最快的速度消失在他的生活中。”我这么告诉女孩的时候,她们都会很诧异和纳闷:“如果我这样做的话,他岂不正好就坡下驴吗?”当然不是,我们来看一个经济学的例子。美国著名行为经济学家丹·艾瑞设计了一系列的试验,目的是为了观察人们是否具有保留选择余地的倾向。


他设计了这么一个特别的游戏,电脑屏幕上显示了3种颜色的门。他告诉马萨诸塞理工学院的学生们,你们可以通过点击屏幕选择任意一扇门,从而进入相应门后的房间,每点击一下房间里面的按钮就可以赢得一定数目的钱,当然,你仅仅点击那扇门是不会得到钱的,你必须先进去再点击里面的按钮。注意,在每个房间得到的钱是不一样的,有一些房间给的钱比较多,有一些房间给的钱比较少。


在这样的情形下大多数参与者会怎么做呢?他会先点击第1扇门,然后点击几下里面的按钮来计算出这个房间的平均回报;再点第2扇门进去,同样点击几下里面的按钮计算出这个房间的平均回报;接下来以同样的方式对第3扇门后的房间进行评估,然后他们会从中选择平均回报最丰厚的那一个。


这就十分类似于我们相亲,我们先见第1个,他好像还不错,也许后面还有更好的,然后再去见第2个,嗯……这个也还可以,再见第3个……见了六七个之后我们才会做出抉择,挑出那个最好的。


若你的相亲对象消失了一段时间再回来找你,你大概可以推测到你在这场游戏中胜出了,但是我们真的只能这样坐以待毙吗?如果你不是最好的那一个,你有什么办法来抓住对面这位相亲者的心呢?或者说当你遇到很不错的男孩子,但是很显然,他在几个差不多的女孩中犹豫徘徊的时候,你应该怎样把他抢过来呢?


我们继续来看刚才的实验,这时有了新的游戏规则:你每点一次屏幕,除了你所在房间以外的其他两扇房门的尺寸会跟着减少1/12。也就是说,如果你多几次不点另外两扇房门的话,它们就会完全消失掉。


参与测试的人们会不会调整自己的策略呢?事实证明他们会的。他们拼命地力图保持所有门的存在,虽然也许他明知哪个房间的回报率最高,但他还是要力争保住另外两扇门。他会一直手忙脚乱,即使某个房间一段时间内根本无法得到钱,他还是会努力不让它消失。结果那些手忙脚乱企图让所有门都开着的参与者,到头来赢到的钱会比根本不在乎房间消失的人反而少15%。


后来,科学家又对游戏的规则做了改动,把点击每扇门的成本改为3美分,这样一来参与者点击每扇门的时候不仅失掉一次点击按钮的机会,还会付出直接的金钱代价。在这样的实验中,参与者的反应一点都没有变,他们同样带着非理性的冲动竭力保留所有的选择余地。


这时,科学家把每个房间可以赢到多少钱告诉了参与者,但实验结果还是一样,他们一个劲地设法保住所有的门。


在这之前,科学家曾经让一些参与者在这次实验之前做过数百次的点击练习,然后认为他们理应汲取经验,从而不会把精力浪费在保住房门上,但他们的理性在这个时候没有占到上风,一旦见到屏幕上的门缩小了,这些马萨诸塞理工学院的学生就开始来回在每扇门上点击,自认为能够多赢钱。


这是一种奇怪的人类行为,更奇怪的是人们的一时冲动促使他们去追逐毫无价值的选择,就好像一个女孩子,她明明有了很好的恋人或老公,但当之前甩过她的那个花花公子再次现身的时候,她还是会感到痛苦,而且还会试图去跟他见面,也许再来上那么一段“浪漫时光”。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她太害怕对方的那一扇门从此永恒地关闭了。


当你能够了解几乎所有人都具备这种非理性行为特性的时候,那你应该怎样对待他们,怎样使你的择偶利益最大化呢?很简单,当对方在几扇门上举棋不定的时候,你可以主动变成一扇消失的门,你可以先跟他发出通牒:“我不是那种和别人无限期约会的女人,如果说你半个月之内处理不好你的私人事情,那么我们永远都不要见面了。”你要很坚定,让他相信你是认真的。当他发现你真的消失了,或者不再出现了,他就会自动来追逐你。他们总是想要保持你的存在,只要你开始消失,他们就会手忙脚乱地想办法来补救。


失而复得的爱情一般会走两个极端——要么彼此特别珍惜,要么很快走上分手的老路。这取决于很多因素,比如说双方之前的感情基础、分手后的时间长短、双方分手后是否有很大的心理变化、对待感情的方式是否有所变化等等。分手后情侣复合的概率很大,但最后皆大欢喜的少,以悲剧收场的多。


男人何时愿意谈婚论嫁


小寒有一个青梅竹马的男友jason,两人赶上了校园恋情的末班车,相恋多年,却迟迟未步入婚姻礼堂。


聚会的时候,看到同学们纷纷携带家眷,小寒也忍不住向jason索要婚姻。男友双手一摊,为难地说:“你看,我连房子都没有,拿什么娶你?你父母又不看好我,我想再奋斗几年,给你最好的。”小寒看着身边众多租房结婚的案例,觉得男友这样的态度甚是负责,心便宽慰下来。


小寒这么一拖就拖到了快30岁,于是急了,开始“逼宫”,可男友说的话却像晴天霹雳:“我们婚后能不能不要孩子?”小寒一听大惊,男友早知她天性喜欢小孩,现在提出这样的说辞,难不成是想借机拖延婚事?男友表现得很无辜:“我完全没有别的意思,就怕养不起宝宝。”


小寒大失所望,于是双方就这么不冷不热地一直拖着。年底小寒就满30岁了。


这天,闷闷不乐的小寒被朋友叫去参加一个聚会,聚会上认识了andrew。andrew在酒宴上的一番话,让小寒忍不住哇地哭了起来。女士们面面相觑,也不知道该怎么劝比较好。


andrew说了什么呢?


故事说来话长,andrew当年28岁,在上海交了一个23岁的本地漂亮女友,在大学里还是班花。女方家长提出要结婚可以,起码100平方米以上的房子,30万元以上的车。


说实话,这样的要求,其实在上海并不算离谱,但问题是andrew不是当地人,他从外地考入上海一个不错的大学,硕士毕业后留在当地工作,完全靠白手起家打拼,家里不拖累他,但也没法子资助他,要一下拿出这笔钱简直做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