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格林童话全集》汉译研究(2)

作者:陆霞

|

类型:都市·校园

|

更新时间:2019-10-06 01:27

|

本章字节:9872字

7《好生意》,第24页第24页第25页第26页【a此节当中摘用的注解都来自:《格林童话全集》,魏以新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49年版,2003年重印,在摘录处注明了页码。】


因为她身体虚弱,只好行救急洗礼。


如果出生小儿在未行洗礼前有死亡的危险,由家人代行洗礼,不举行仪式,叫作救急洗礼,也叫临时洗礼。


25《七只乌鸦》,第80页


我学过了祷告:“我们在天上的父亲。”


见《新约·马太福音》,第6章,第9节。


31《没有手的女孩》,第99页


他们看见了小裁缝,心想:“这个小家伙可以从钥匙洞里爬进去,给我们开锁。”一个强盗叫道:“喂,你这个巨人歌利亚,你要一起到金库里去吗?”


“斯得利卜,斯得拉卜,斯得洛尔。”


是非利士的巨人,“身高六肘零一虎口”。


见《旧约·撒母耳记上》,第17章,第4节。


牛奶滴在桶里的声音。


45《大拇指的旅行》,第133页第134页


大儿子在城市里老远就看见公鸡落在塔上,随风旋转。


这里指的是风信器,样子很像鸡。


70《三个幸运儿》,第219页


猎人看见狼,就很遗憾地说:“可惜我枪里装的不是子弹,装的是霰弹。”


霰弹为直径一公厘至六公厘的圆形铅粒,只能打死鸟类,不能打死野兽。猎枪里可以装子弹,也可以装霰弹。


72《狼和人》,第225页


如果我是巴燕的农民就好了。德国南部的一州


87《穷人和富人》,第254页


有个贫苦的农夫叫克勒布斯。克勒布斯:意思是螃蟹。


98《万能博士》,第289页


我是强大的默尔库利乌斯,谁放了我出来,我就折断谁的头颈。


默尔库利乌斯:众神的使者,贸易神。


99《玻璃瓶里的妖精》,第291页


丈夫骂自己的妻子“是在上帝地上乱摇乱晃的蠢鹅”。


圣彼得不让裁缝进去。


蠢鹅:德国风俗把糊涂女人叫作鹅。


参看第35篇,《裁缝在天国里》。


104《聪明的人们》,第303页


那个仆人对犹太人说:“扒手,去把那只鸟拿出来。”犹太人说:“哎呀,如果先生去掉那字的后半截,就有一只尖耳狗跑来了……”


扒手:原文是spizbub。前半截spiz是尖耳狗,与后半截联合是扒手的意思。


110《荆棘中的犹太人》,第320页


话瓦特:因为距离太远,语言不通,那个人不懂得他们要什么,他用特里尔语问道:“瓦特?瓦特?”


村长以为他说的是“从水里瓦德(过去)”


瓦特:wa即was,“什么”的意思。


瓦德:wade,“涉水而过”的意思。


119《七个施瓦本人》,第343页


有一次一个女孩到圣安那教堂去圣安那是耶稣母亲马利亚之母。139《布拉克尔的女孩》,第394页


苜蓿:有一个小女孩找到了一棵四叶的苜蓿


苜蓿一般都是一株三叶,据欧洲民间传说谁得到四叶苜蓿,就将得到好运。


149《公鸡驮木柱》,第406页


一周岁的孩子,从累根斯堡扔了四副磨石到特里尔,又从特里尔扔到斯特拉斯堡城里。


累根斯堡、特里尔:德国地名。


斯特拉斯堡:法国地名。


158《极乐世界的故事》,第416页


《底提马尔辰地方说谎的童话》底提马尔辰:德国郝斯敦西岸,地名。


159《底提马尔辰地方说谎的童话》


因为他们以为自己比父母聪明,正如叫他去找牛,他却去追三只画眉的农奴一样。


参看第162篇,《聪明的农奴》。164《懒惰的海因慈》,第427页


懒罕斯和胖提利内总是非常安静。


妻子喊道:“什么话?你吓唬我,你这个好吃的,你这条长绳子,你这个懒惰的海因慈……”


参看第164篇,《懒惰的海因慈》。


168《瘦李舍》,第437页第438页


它在篱笆里面乱钻,它很安全的时候,间或也叫道:“我是鸟王!”因此别的鸟却讥讽它,叫它做篱笆王。”


德语鹪鹩(jiaoliao)名即“篱笆王”之意。


171《鹪鹩》,第445页


仆人看见猫头鹰,就害怕得很,主人嘲笑他说:“我已经认得你了,在田里追一只画眉,你倒有充分的勇气。”


一个高大强壮的人出来说话,“我看你们都成了女人,没有一个人敢咬狐狸。”


在田里追一只画眉:参看第162篇,《聪明的农奴》。


没有一个人敢咬狐狸:猎人打狐,有时用狗去咬,这里是暗把他们比做狗。参看第162篇,《聪明的农奴》。


174《猫头鹰》,第446页第447页


他看见两个天使搬一根木梁。这就是“人在别人眼睛里寻找木屑时,自己眼睛里早已有了的那根木梁”。


这是《圣经》中耶稣的话。原文是:“为什么看见你弟兄眼中有刺,却不想自己眼中有木梁呢?”见《新约》《马太福音》,第7章,第35节。


178《鞋匠师傅》,第454页


被老太婆收为己有,养着的雪白的鹅,是不是尽是女孩子(请姑娘们不要见怪),现在是不是恢复了原形,做了年轻王后的侍女,我不很清楚,但是我猜想是这样的。


(请姑娘们不要见怪):因在德文中“鹅”有“糊涂虫”之意。


179《井旁的放鹅姑娘》,第461页


这个故事的教训:第一是,人不要自高自大,瞧不起比他地位低的人,即使他是个刺猬,也应该尊重他。


刺猬:在德语中,刺猬有“可厌的家伙”的意思。


187《兔和刺猬》,第480页


伯爵要试试偷盗大王的本领,如果不及格,就是这么一个结果:“那你应该同绳匠的女儿结婚,乌鸦的叫就是你结婚时的音乐。”


意即要他上绞架。192《偷窃大王》,第487页


我同那个出门学习发抖的小伙子一样:费了很大气力,还是没有学到怎样是发抖。


士兵准备好一切后,说:“一切都好了,扫烟囱的家伙,可以来了。”


参看第4篇,《学习发抖》。


扫烟囱的家伙:西洋人一般都认为鬼是黑色的。


195《坟山》,第498页第499页


强盗们看见两个士兵,就嘲笑并威胁他们说:“等着,你们应该在枯枝上学习飞行。”


士兵找到他的老战友,说:“我在外面森林里,找着了一大窠(ke鸟兽的巢穴)绞架上的鸟。跟我来,我们要把他们一网打尽。”


意谓要绞死他们。


意谓应该绞死的强盗、无赖。


199《水牛皮靴》,第508页第509页


下面的注释来自“儿童的宗教传说”中的两个故事一个雪白胡子、相貌可敬的老人给她开门,圣约瑟:老人不是别人,就是圣约瑟。


耶稣的父亲。1《森林里的圣约瑟》,第513页


隐士非常虔诚,有一个他看得见的上帝的天使同他上山,数着他的脚步,数完了,天使就拿食物给他,“天使就拿食物给他,正如那个预言家按照上帝的命令由乌鸦供养一样。”


此处预言家指以色列的以利亚。


上帝曾向他说:“你离开这里,往东去,藏在约旦河东边的基立溪旁。你要喝那溪里的水。我已吩咐乌鸦在那里供养你。”


见《旧约》《列王记上》,第17章,第26节。


6《三根青色的细树枝》,第519页


一言以蔽之,魏以新译本当之无愧地成为格林童话汉译本的经典,被商务印书馆初版后,又被人民文学出版社多次再版,一直流传至今。半个世纪以后,20世纪末,南京译林出版社出版发行了由杨武能翻译的《格林童话全集》译本,至此,它与魏以新的译本成为两颗璀璨的明珠,在格林童话翻译史上交相辉映。


第二节(1)


杨武能与《格林童话全集》


一、杨译本中的译学思想


“在中国封建社会,历来受封建文人的轻视,被认为是‘雕虫小技’,


更谈不上翻译了。”a这句话搁到格林童话汉译上可改为:儿童文学及其翻译在中国的地位历来受人轻视,要谈儿童文学翻译更是可想而知的了。对此,杨武能本人也是颇有感触,在译介格林童话时,他就曾这样慨叹道:“就文学谈文学,《格林童话》也确实‘不起眼’,因为它只是童话,只是所谓的‘小儿科’,‘哄哄孩子们的玩意儿’罢了,而且还并非创作,只是民间文学的搜集和整理。要知道,在一些人的意识中,只有创作才与创造性的劳动画上了等号,才是艰巨而伟大的;其他如外国文学的翻译和民间文学的搜集整理,似乎都不可与创作同日而语。”b


囿于中国从封建社会延续下来的根深蒂固的儿童观,以及由此形成的儿童文学现实状况,同时,也明明知道译介儿童文学的“下场”,杨武能为什么还要去译介格林童话呢?提这个问题,不仅是因为儿童文学翻译地位的缘故,还因为杨武能是“中国最优秀的翻译家和日耳曼学者之一”c。他这么一位“歌德翻译家,中国第一位研究歌德与中国关系的学者,世界上研究歌德对中国影【a王秉钦王颉《20世纪中国翻译思想史》,前引书,第52页。b(德)雅各布·格林威廉·格林《格林童话全集》,前引书,附录《格林童话谈片》,第606页。c孟昭毅李载道《中国翻译文学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495页。】响的第一人”a,为何会把自己的目光投向格林童话,将精力投入到它的翻译——共50多万字,堪称不轻松的体力活——中呢?


要寻找杨武能译介格林童话的动机,他毕生的研究对象歌德与歌德文学就不能为我们所忽视。身为歌德研究家的杨武能肯定对歌德的文学、译学思想耳濡目染。其实在很多场合,他亦是开诚布公地表达出自己深受歌德很多观点与思想的影响,而且对这些观点与思想,他是极为推崇的。比如就文学翻译,1805年2月13日,歌德在《耶那文学汇报》发表的一篇题目为《阿雷曼诗歌》的书评中写道:“……对于一个民族来说,把其他民族的作品翻译成自己的语言,乃是迈向文明的主要的一步……”杨武能评价说:“歌德对于翻译的作用和意义的这个评价,可谓再崇高不过,然而却完全符合实际。”b杨武能现在面对的是格林童话,那可是“孩子们的圣经”,那可是“创造一个奇迹”、“令人惊叹,令人深思”的德国民间文化的璀璨明珠!把这样一部作品翻译介绍给中国的儿童,是不是也起着让中国儿童向着文明迈开主要一步的作用?应该是,杨武能赞誉格林童话能“把我们一代又一代人儿时的梦境装饰得更加美丽,更加奇幻”。


无论是他的“维特”还是“格林童话”,相信这些译本无一例外都会表露出相同的译学思想。杨武能曾经在与许均的谈话中提到,自己在翻译实践中有一条偷懒的经验,即只译自己喜欢的或正在研究的作家和作品,特别是与自己的气质和文风相近的作品。然而,格林兄弟谈不上是杨武能一直在研究的作家,格林童话也谈不上是与其气质和文风相近的作品,但是,格林童话的两位搜集及整理者——格林兄弟的学术气质、对待学术研究的严谨、执著的态度,以及取得的卓越成就倒是让杨武能钦佩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