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马冉冉
|类型:都市·校园
|更新时间:2019-10-06 00:46
|本章字节:8248字
参加这样的课程,对语含非来说实在是种挑战。
要做团队展示,大声喊口号,要各种问好,要出早操,要食不言寝不语……尤其那种很像传销培训的氛围,语含非第一天就想跑了。
四水警告过她,必须把5天坚持下来,否则学费就打水漂了。四水上过这个课,用她的话说,彻底颠覆三观。课程结束后的两个月,她哭了笑,笑了哭,每天只睡几个小时,跟打了鸡血似的。然后,某种东西就通了,人生从此进入新阶段。
语含非见过那个状态下的四水。她一边开着她的大越野,一边举着一根手指,对她们几个朋友说:
“我就是一,我就是万物,我就是傻逼,我就是牛逼,我就是坨屎,我就是个佛。”
一车人彻底石化。不过,语含非现在想起来,真心觉得她确实是悟到一些事情了。那之后,四水的人生也开始进入新阶段,交了新的男朋友,恩爱得要命,也开始做自己的工作室,投拍了第一部觉醒微电影《醒来吧,宝贝》。
所以,语含非相信这个课程应该还是有用的。她且捺住性子,跟随这个课程的进度吧。语含非就是这一点好,如果前方有个榜样,她就会一直奔着那个榜样而去。“只要你做得到,我也就做得到。”她的逻辑就这么简单。
简单好。简单的人不多想,简单的人喜欢一条路走到黑。于是,简单的人更容易到达终点。
如果要做个对比,就是那个男人。他总在比较,总在怀疑,总在挑剔,他以为自己很聪明,结果是小聪明,误人误己。
想到他,语含非又是一阵心痛。
到底是什么样的前世业力,让她对这个人如此牵连至深。难道除了云丹那一世,还有其他的剧情吗?
语含非相信,答案会在适当的时机浮现。而她除了等待还是等待。
力量源头的带领导师,我们姑且称他为包大人吧,也有人叫他包子、老包,叫什么都行,只要不叫他大师。包大人说:“你们即将踏上一条探索生命、宇宙真相的旅程。我只是导游。”
语含非觉得这个比喻很妙。它真的不是一堂必修课,没有老师讲授,学生也不是仅仅在听讲,考试分数也不由别人决定。这就是一趟旅行。你要带着怎样的心去看风景?你要怎么样与沿途遇到的人互动?你要感受到哪些心灵的悸动?你要留在那里还是返回原地?一切的一切,都由你决定。
语含非这一路看着许多同行的人,起初,大家都是因为某种心灵的困惑、痛苦,而走上了身心灵(或灵修)这条路。就像一场马拉松赛开跑时,起跑线站满了人,每一个人都信心百倍,相信前方有更幸福、更快乐、更富足、更自由的自己在等待着,只要跑过去,就能与他胜利会合。
发令枪响,人们争先恐后地跑出去。有人以百米冲刺的速度狂奔,跑着跑着就没有力气了;有人三心二意,跑跑停停;有人对沿途的风景着迷不已,又或是遇到一位意中人,就退出比赛;有人跑到三分之一处,就以为到达终点了,“功成身退”;有人一路慢慢地跑,因为知道路途遥远,轻易不能到达,所以才更珍惜踏出的每一步。
你会在终点处看到谁?
语含非实在颇多感慨。她虽然一路叫苦叫痛,幸好不曾停过。她的指导灵一路推着她跑下去,她的命运安排一直推着她跑下去。“所以你看,也不是我本身多有毅力,我是被迫的。”她自嘲。
安珀说:“不要小看你自己。许多人也都找到了自己的指导灵,他们也不是全都被推动着往前走,最重要的还是你有一颗坚毅的心,想要活明白活通透的心。”
语含非觉得很有趣。包大人放了一部影片,教室里就炸开了锅了。无数个坚定的唯物主义者,跳起来跟他辩论:“世界是物质的,这是不可更改的事实。”“你这种说法太唯心了。”“我不相信!”
包大人悠悠地说:“这可不是我说的,这是影片里说的。”
那部影片叫《我们到底知道多少》。
语含非虽然之前已经接触过一些关于量子物理学的书籍,但这次跟那么多人一起看到,科学家们是如何解释我们曾经信以为真的那个“物质世界”,是如何不堪一击,还是挺震撼的。
心外无物。原来是真的。
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原来是真的。
你所看到的,必定是你心中已有的。原来是真的。
先颠覆你固守的观念,彻底动摇你信仰的根基,可能这就是包大人的思路。“你们都以为自己是信仰科学的,你们都以为自己受过高等教育,你们都觉得自己对世界的看法无比正确,颠扑不破。那如果我告诉你,你所了解的那些科学,只能叫作近代经典物理学,是牛顿那个时代延续下来的。你或许知道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但你距离真正的当代物理学还有几十年的距离呢。量子科学、弦理论、平行宇宙……这些已经在科学界公认的主流说法,你们可能听都没有听到过。你们居然还坚信,你们信仰科学?”
语含非在心里为他热烈鼓掌。自以为是的人类啊,坐在井中,就以为看到了全部的天空,还敢大言不惭,跟见过更大天空的鸟儿辩论。语含非想起自己每次跟神较劲的样子,也就是这样。她忍不住哈哈大笑:“对不起了诸位,原谅我这个自以为是的人类吧。”
包大人还让所有人一起大声朗诵朱清时先生[物理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学首任校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第七任校长(19982008)]的一篇文章——《物理学步入禅境:缘起性空》。
(如果有可能,也请你大声读出下面这段文章。)
在弦论之前,物质的实在性体现在组成客观世界的砖块是上百种原子,这些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等基本粒子组成。这些基本粒子都被当作是物质实体,都是组成物质世界的“超级砖块”,因而可以把物质世界看作是物质实体。
在弦论之中,情况发生了根本变化。过去认为是组成客观世界的砖块的基本粒子,现在都是宇宙弦上的各种“音符”。多种多样的物质世界,真的成了“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金刚经》)。物理学到此已进入了“自性本空”的境界!
有人会想,天啊!物质都不是客观实在了,那么,世界上还有什么东西是实在的吗?
回答是,有的。事物之间的关系,就是实在的。
我们根据20世纪自然科学的进展,可以用关系实在来取代绝对的物质实体,即主张事物不是孤立的、由固有质构成的实体,而是多种潜在因素缘起、显现的结果。每一存有者,都以他物为根据,是一系列潜在因素结合生成的。“现象、实在和存有被限定在一组本质上不可分离的关系结构中”。
哲学家们在论述“关系实在”时,使用的哲学词汇,对你可能生涩难懂,我们还是用例子来解说。
……
要得到一棵苹果树,首先要有一粒苹果的种子,这是“因”。但是,单靠这粒种子,也不会长成一棵苹果树,比如:把种子放在仓库里,无论放多久也不会长出树来。所以,单有因,是结不出果的。一定要将种子放在土壤中,并且要有适当的水分、阳光、温度、肥料等的配合,种子才会发芽,长大,最后长成一棵苹果树,结出苹果来。这里的土壤、水分、阳光、温度、肥料等等,就是“缘”。所以,“因”一定要配合适当的“缘”,在因缘和合之下,才能生出果来。
缘,是许多的配合条件。缘有好缘,也有不好的“恶”缘。因此即使是同样的种子,结出的果也就很不相同了。比如,把种子放进贫瘠的泥土里,或者施肥不够,苹果树必然长得不大,结出的苹果,也不会好吃。假如把种子放在肥沃的土壤中,加上细心照料,结出的果实就会香甜、好吃。
由此可见,同样的因,遇到不同的缘,结出的果,便会很不相同。
同时,由于缘是由很多条件配合而成的,所以缘会不停地变化着。既然缘会影响果,而缘,又在那么多条件配合下产生作用,假如某个条件改变了,甚至消失了,那么,果便可能不再存在。
在苹果的例子中,如果天旱缺水,苹果树便会因之枯萎。所以,当因缘散尽之时,果就会灭。换句话说:“因缘和合而生,因缘散尽而灭。”
……
佛学认为,物质世界的本质,就是缘起性空。藏识海(又名“如来藏”)是宇宙的本体。物质世界的万事万物,都是风缘引起的海上波涛。
换言之,物质世界,就是“缘”风吹奏宇宙“本体”产生的交响乐。
……
如经文所说:“青赤种种色。珂乳及石蜜。淡味众华果。日月与光明。非异非不异。海水起波浪。七识亦如是。心俱和合生。”
这句说:须知世间种种色相,乃至如地下的矿物,林中的植物,与天上的日月光华等,追溯根源,也都是如来藏识一体的变相。这些物体和藏识,在本质上并非相异,可是当它们形成为万物之后,却不能说与心识的作用是无异的了。
譬如海水,既然转变成为波浪,波浪的形式与作用,和整个的海水便不同了;可是,波浪的根本,还是由海水所转变而来的。
由物的方面来说,万类的分齐差别(分化和归类)也都是从此一体所化生。由心的方面来说,七种识的分别作用,也都是由如来藏识所转生。又因心与物的和合,发生世间种种事情,于是,本来澄清的识海,便永无宁日了。
(按:青赤等种种物色,是指眼根色尘的对象。珂佩是指耳根声尘的对象。乳及石蜜,是指鼻根香尘的对象。淡味众华果,是指舌根味尘的对象。日月与光明,是指身根触尘的对象。)
这里,海水与波浪的关系,正是弦与音乐的关系。它们也正是物质世界与宇宙本体的关系。当我弄懂了这个道理的时候,心里充满了敬畏和震撼。
读到这里,你可能感到:“科学家千辛万苦爬到山顶时,佛学大师已经在此等候多时了!”
“科学家千辛万苦爬到山顶时,佛学大师已经在此等候多时了!”
语含非的心被狠狠地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