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真的存在吗?

发布:2019-01-22 11:24 · 奇闻异事

意识真的存在吗?

图源:technokrata

所以意识总是有感官基础的?

我认为意识总是与感官形态联系在一起的,不可避免地会有一些听觉,视觉或触觉方面的因素。所有的心理意象,比如内在语言或视觉记忆,当然都是有意识的。我们用心灵的眼睛看事物;我们能听到自己内心的声音。我们意识到的是工作记忆中存在的、基于感官的内容。

在你看来,意识和感知有区别吗?

这个问题有点难。一些哲学家认为,意识可以远远比我们实际所能表达的更加丰富。例如,我们的视野看上去似乎充满了细节:一切都在那里,已经被有意识地看到了。

然而,一些关于视觉感知的实验――尤其是无意视盲(inattentional blindness),表明事实上我们的意识只记录了非常有限的一部分世界(一个正在经历无意视盲的人,当他专注于球的运动时,可能不会注意到一只大猩猩走过了篮球场)。所以,我们认为我们看到的,我们的主观印象,与我们实际感知到的是不同的。

也许我们的意识只掌握了外部世界大部分事物的要点,大脑所完成的是某种类似统计总结的行为。当然,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意识和感知在大多数时候是一致的。 但我依然认为,我们不是直接地感知到自己的想法,正如我们不能直接地感知到其它人的想法一样。我们解释自己精神状态的方式和我们理解别人思维的方式几乎相同,除了我们在自己的情况中拥有更多可以参考的数据――我们的视觉图像和内在语言。

你把人们了解自己想法的过程称为翻译感官通路(interpretive sensory access),或ISA。这种翻译在哪里发挥作用?

让我们以我们的谈话为例――你绝对感知到了我此时此刻对你说的话。但是在你理解的基础上,那些解释和推断的出现对你来说是不可探寻的――所有都基于你对我话语的理解而产生的高度自动化、快速的推理――仍然是神秘的。你似乎只听到我说的意思。但浮现在你脑海中的却是这些心理过程的结果。

这就是我想表达的意思: 这些推理本身,即我们大脑的实际运作,仍然是无意识的。我们所感知到的只是这些运作的成果。当我听你说话时,对你的思维的了解;和我聆听自己内心的声音时,对自己的思维的了解,本质上几乎没有任何区别。同样的翻译过程依然需要发生。

意识真的存在吗?

大脑白质通路的彩色三维MRI扫描,可以显示大脑细胞与脑干之间的连接。

图源:wordpress

那么为什么呢?我们本身会有能直接认识自己想法的印象吗?

我认为,心智对自身而言是透明的这一观点(即每个人对自己的想法都有直接的认识),被根植在我们“读心”或“心智理论”的功能体系中。在理解别人的陈述时,这样的假设是一种很有用的启发式思维。如果有人对我说,“我想帮助你。”而我却得去琢磨这个人是否真诚,他是真的想帮助我还是只是在讽刺,诸如此类的,那样太困难了。假如我还要思考他是否正确地表达了自己的心理状态,那我的任务就不可能完成了。直接假设他了解自己的想法(就像一般情况下,他知道)要简单得多。

即时性的错觉有一个好处,它能让我们以更快的速度理解他人,并且也许(几乎)不会丧失可靠性。如果我必须弄清楚别人在多大程度上是可靠的自我表达者,那么事情就会变得更加复杂和拖沓。要理解他人的意图和心理状态,需要更多的精力和解释工作。同样启发式的透明度假设也使得我自己的想法对我来说是透明的。

你的假设的实证基础是什么?

有大量来自正常受试者的实验数据可以证明我的假设,尤其是他们随时准备着――在不自知的情况下――编造不实的记忆来弥补失去的记忆。此外,如果自省和读取别人的想法是两种本质上不同的能力,人们会认为两者的失调互无关联,如自知的能力受损不会影响接收和理解他人的表达的能力,反之亦然。但这和我们发现的事实并不一样。例如,自闭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患者不仅会在理解他人的想法时受到限制,他们对自身的理解也会受限。同样,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患者对自己和他人的看法都是扭曲的。在我们的内心和我们的社会关系中,似乎只存在着唯一一种读心术。

即时性的错觉有什么副作用?

我们所付出的代价是――我们更主观地相信:我们对于自身想法的自信程度,远远高于我们应有的程度。我们相信,我们所处的精神状态和我们的实际状态就是一致的。只要我相信我饿了,我就饿了。一旦我相信我快乐,我就快乐。但事实并非如此。这是大脑的把戏,它使我们把“认为自己有思想”等同于思想本身。

意识真的存在吗?

图源:olemiss

(0)
写评论
相关阅读
作品评论

暂无评论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 意见邮箱:yuanyeer@hotmail.com

Copyright(C)2017-2025天使文档 ALLRights Reserved 天使文档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