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堡的大师

彼得堡的大师

《彼得堡的大师》(P)是南非作家约翰·马克斯韦尔·库切的于1994年创作的长篇小说,获爱尔兰时报国际小说奖。它的背景在俄罗斯,以主人公陀思妥耶夫斯基调查继子巴维尔之死展开故事。通过这部复调小说,库切重新诠释了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生活和创作世界。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生活、作品、作品中的人物以及那些有着特殊意味的场景,经过库切鬼斧神工般的剪裁和微调,显得扑朔迷离,形成了多层次的文本互涉,折射出丰富的寓意。 200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JM库切。他的小说以结构精致、对话隽永、思辨深邃为特色。然而,他是一个有道德原则的怀疑论者,对当下西方文明中浅薄的道德感和残酷的理性主义给予毫不留情的批判。他以知性的诚实消解了一切自我慰藉的基础,使自己远离俗丽而无价值的戏剧化的解悟和忏悔。甚至当他在作品中表达自己认定的信念时,譬如为动物的权利辩护,他也阐明了自己的前提,而不仅仅是单方面的诉求。 库切的兴趣更多地关注着那些是非清晰却又显示为冲突频仍的情形,如同玛格丽特那幅著名油画中那个男人在镜前端详自己的脖子一样,在关键时刻,库切作品中的人物总是游移退缩、畏葸不前,无法率意而行。这种消极被动既是遮蔽个性的阴霾,却也是面向人性的最后一方聚集地——人们不妨以无法达到目的为由拒绝执行那些暴虐的命令。正是在对人的弱点与失败的探索中,库切抓住了人性中的神圣之火。 小说《彼得堡的大师》是对陀斯妥耶夫斯基的生活和小说世界的演绎。作者写道,当对现实世界感到灰心时,外在的诱惑就会变成肆虐无忌、毫不受良心约束的恐怖主义的源泉。在这部小说中,作者对邪恶本质的探讨涉及了鬼神学的研究,这一特点在他最新出版的小说《伊丽莎白·科斯特洛》(EC)中再次出现。 彼得堡的大师:约翰马克斯韦尔库切(JMC),南非白人小说家、家、翻译家,大学教授。是第一位两度获得英国文学最高奖-布克奖的作家。于200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非洲第五位、南非第三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库切1940年出生于南非开普敦市,兼具德国和英国背景,但以英语为母语。1960年代库切移居英国,做过计算机程序设计师,后来转往美国攻读文学,取得博士学位,在纽约州立大学巴法罗分校教文学。[2]1974年才出版第一本小说,算来起步稍晚,但成绩非凡。他1983年以《迈克尔K的生活和时代》赢得英国布克奖。1984年他回开普敦大学,成为南非开普敦大学英语文学教授,教英国文学。1984年,库切就任南非开普敦大学英文系主任,就职演说的题目是《自传里的真实》。1999年又以《耻》再度获布克奖,成为有史以来第一位赢得两次布克奖的作家。而布克奖只颁给原著以英语创作者,在此,库切的南非背景也深具意义。库切除了小说,也从事翻译、撰写与书评。他在作品中往往不指明地理背景,但类似

杂的文

杂的文

中国著名80后作家韩寒所著杂文集,书中集合了以韩寒自己独特的思考方式为基础的杂文,评论时事、人文、电影、艺术、赛车等等。 这是一本观点独特、言语犀利的杂文集。 什么样的事让韩寒有直指人心的气魄; 什么样的人会引起韩寒的注意; 什么样的电影值得韩寒一说——。 韩寒说:没有分量的文字是没有力量的。。 本书集合了以韩寒自己独特的思考方式为基础的杂文,评时事、人文、电影、艺术、赛车等,把最率性的品格,最出彩的观点,最犀利的言语,最有趣的内容,一一奉献给读者。 作为韩寒出道十年最具代表性和纪念意义的作品,《杂的文》出版之路却是一波三折——“光是序就写了三个……”《杂的文》同时也是韩寒遭受争议最多的图书,有人指出“书中一半文章是博客里发表过的,这样集结成书,是欺骗读者。”对此,韩寒则摆出惯有的“横态”回应“占了便宜还卖乖”。 里面的文章,大多数我都发表过在我的博客里。不想花20元买书的读者可以上网花20元的电费和上网费把文章全部浏览了。至于非议的人,我不明白你们的逻辑。我的杂文,都在网上,如果我不出书,那一朝网络瘫痪,岂不是什么都没有留下?况且我自己的文章,我觉得写得还不错,很多大家都免费看过,我不出书,那这些文章怎么办呢?一辈子不可以出版?漂泊在外无家可归?我的文集也不能收入?网络上发表的杂文和报纸上发表的杂文相比,除了更加好看没编辑删改以外,还有什么缺点吗?为什么报纸上写杂文专栏的作者结集出书大家却很认可?让想看纸质书的读者都去买盗版?盗版商赚钱你们高兴,作者拿稿费你们就不悦?我真想直接把你们塞到陈冠希的相机里去。 杂的文: 韩寒,1982年9月23日出生于上海市金山区,中国作家、职业赛车手。 韩寒初中开始写作和投稿,1999年,他以《杯中窥人》一文获得首届全国新概念作文比赛一等奖。。2000年,在上高一的韩寒退学,后出版首部长篇小说《三重门》。2001年,他出版文集《零下一度》,该书获得当年全国图书畅销排行榜第一名[2]。2002年,他出版小说《像少年啦飞驰》。2003开始职业赛车生涯。2004年3月,他出版文集《韩寒五年》。2005年开通博客,开始博客写作。2009年,他主编《独唱团》。2010年,韩寒被《时代周刊》评选为100名影响世界人物之一[4]。20年,他出版杂文集《青春》。2012年6月,韩寒发布了PP阅读应用NE一个[5]。2013年,他出版《一个:很高兴见到你 韩寒初中时开始有文章发表,并作为体育特长生以低于录取线14分的成绩破格考入上海市松江二中。1997年,韩寒在《少年文艺》等刊物发表《生涯模式》等作品。 1999年,在上高一的韩寒以《求医》和《书店》通过首届全国新概念作文比赛初赛,并以《杯中窥人》一文获得

寻找神秘的萨满世界

寻找神秘的萨满世界

从总体上看,我国的萨满文化处于一个濒于消亡的过程,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无论是仍旧存活的萨满、还是萨满文化知情人,无论他们对那个即将逝去的文化抱有怎样的情感,他们都很习惯地生活在现在的时空中,虽然他们的生活角色是各种各样的。本书不打算作普遍意义的理论研讨,只想介绍我在调查中所见到的事实,它们既有给予本人以巨大启发的有关专业方面的知识和事件,也有使我感动和震撼的那些生活场景和现场述说人。一个社会科学工作者不可能在毫无感觉、麻木不仁的状态下进行工作,他接触的是一个活生生的社会事实。他所调查的每个人都处在现实人际关系之中,处在社会具体生活需求之中,每个人都在努力保持自我的持续与完整,追求与外界社会发展的协调与均衡。一种文化的命运是通过许多个人的故事和现实场景来展示的,这些对于我们理解目前所处的社会进程是十分重要的,如果你想要感悟中国当代社会历史进展的面貌,或许从本书的介绍中可见一斑。 寻找神秘的萨满世界:孟慧英(1953),女,生于沈阳,汉族,中国民主同盟盟员,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宗教文化研究室研究员。辽宁大学文学硕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博士。 中国社会科学院萨满文化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中国宗教学会、中国民俗学会、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中国满学研究会、中国民族学会等学会理事、常务理事

最后的民间

最后的民间

这是著名作家高建群的《大西北三部曲》的第二部(第一剖《最后一个匈奴》),是一部原生态小说。原生态的故事,原生态的人物,原生态的语言。像大西北的原生态民歌一样,纯朴动人,别有韵味。 《最后的民间》是我国著名作家高建群继《最后一个匈奴》之后推出的“大西北三部曲”的第二部,原名《六六镇》,该书初版于1994年,当时曾产生过广泛的社会影响,此次作者将它重新修订,易名出版。 中央台的原生态民歌唱响大江南北,大西北原生态小说会让人回味无穷。 《最后的民间》是我国著名作家高建群继《最后一个匈奴》之后推出的大西北三部曲的第二部,原名《六六镇》,该书初版于1994年,当时曾产生过广泛的社会影响,此次作者将它重新修订,易名出版。 小说主人公张家山在六六镇上开办民事调节所,为周围百姓调解民事纠纷为主线,展开了一系列有趣的故事。小到夫妻不合,偷鸡摸狗,招夫养夫,大到心脏开花开棺验尸的人命大案,将陕西农村发生的奇人奇事用张家山这个传奇式的人物串在一起,展现了改革开放以来陕西农民的生存状态和精神风貌,勾勒出了一幅原生态的人类生存图景,被业内外人事称为原生态小说。 高建群,1953年12月出生,祖籍陕西省临潼。当代著名作家。中国文坛罕见的具有崇高感、精神和理想注意色彩的作者。主要代表作有《最后一个匈奴》《六六镇》《古道天机》《愁容骑士》《遥远的白房子》《大顺店》《胡马北风大漠传》等。2004年被《中国作家》评为当代最具有影响力的中国作家。现任陕西省文联副主席、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 最后的民间:高建群,男,汉族,1954年1月出生,祖籍西安市临潼区。新时期重要的西部小说家,国家一级作家、陕西省文联副主席、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有突出贡献专家,国务院跨世纪三五人才。高建群被誉为浪漫派文学最后的骑士。16年前,他的《最后一个匈奴》与陈忠实的《白鹿原》、贾平凹《废都》等陕西作家的作品引发了陕军东征现象,震动了中国文坛。 代表作有中篇小说等19部,长篇小说《最后一个匈奴》、《六六镇》、《古道天机》、《愁容骑士》、《白房》5部,散文集《新千字散文》、《东方金蔷薇》、《匈奴和匈奴以外》、《我在北方收割思想》、《穿越绝地》、《惊鸿一瞥》、《西地平线》、《胡马北风大漠传》等8部。其中,长篇小说《最后一个匈奴》产生重要影响,被称为陕北史诗、新时期长篇小说创作的重要收获,该书并在台湾地区以繁体字竖排版分别重版。另外长篇小说《愁容骑士》在台湾再版。作者新近出版的《胡马北风大漠传》,亦被认为是一部重要著作。批评家认为,高建群的创作

上海堡垒

上海堡垒

12年9个月又6天。这条短信在中国移动的信号台之间穿梭,找不到它的目的地,就像是永不消逝的电波,穿行在空无一人的城市里。我想象这个沉眠在地下的城市,那条短信是个虚无缥缈的女孩,有的时候她会升上泡防御界面的顶端,隔着那层透明的东西,看着紫色的大丽花盛开,而后低头俯视空无一人的城市,夜晚到来的时候,路灯在程序控制下“刷刷刷”地都亮了,她站在路灯下,哼着我听不懂的歌。 你是凝结的时间,流动的语言,黑色的雾里,有隐约的光。 可是透过你的双眼,会看不清世界,花朵的凋萎,在瞬间,而花朵的绽放,在昨天。(雷光夏《海上花》) “好好睡,晚安。” 2008年江洋就读于北大物理系模型精算班,入伍动员大会上遇见林澜,毕业后加入解放军泡防御战略指挥部。 2008年8月1日德尔塔文明如预言般以毁灭姿态自太空降临——正如阿尔法文明所说——人类将遭遇最大的毁灭,也可抗争而等待光的降临。各大城市启用阿尔法文明留下的泡防御系统来抵御德尔塔文明的进攻,这种半球状全封闭可操控壁垒系统让城市变成一座堡垒。 2008年9月江洋在复旦大学战时志愿者动员报告会场外,与路依依相识。 2008年12月纽约堡垒崩毁。纽约陆沉。 2009年2月新德里的泡防御被德尔塔文明击溃,城市毁灭。三日后,上海最后的四部泡防御发生器被安装使用,以支撑上海的泡防御系统。 2010年5月上海大炮发射。 2010年7月…… 战争的年代,徘徊于林澜与路依依之间的江洋—— 虽然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死掉,可是这里有春天的味道、和你打帝国的人、拉直了和依旧蜷曲的头发…… 上海堡垒:江南,真名杨治,2013第八届中国作家富豪榜首富、畅销小说领军人物、内地幻想文学代表, 《九州志》主编,江南荣登第八届中国作家富豪榜首富宝座。1977年7月13日生于安徽合肥,高中就读安徽名校、李克强总理母校合肥八中,后考入北京大学化学系,留学于美国名校L,师从质谱科学代表人物MLG,凭借回忆北大生活的小说《此间的少年》踏入文坛,作品情节多变、热血励志、文字细腻,在高校青年学生中有持续的影响力。幻想作品《九州缥缈录》系列构建了以中国历史和神话为原型的架空世界、青春作品《龙族》系列在中国创下了单本即销售200万册的记录,中国出版界官方媒体《中国新闻出版报》撰文探讨《龙年再说龙族现象》。从第六届中国作家富豪榜以幻想小说不断上榜,以千万版税开拓了幻想文学市场,现任北京九州天辰信息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 1995年:入读北京大学 1999年:入读美国L,师从MLG攻读博士 2000

星船伞兵

星船伞兵

《星船伞兵》是美国大师罗伯特·海因莱因的代表作,英文原版于1959年出版,曾荣获1960年世界科幻大奖雨果奖。《星船伞兵》是一部令人动情的成长小说,一个富家子弟经过严酷的训练最终成长为强悍英勇的星船伞兵,参加到地球舰队与邪恶外星虫族的惨烈星战之中。海因莱因的不俗之处在于:他能够在游刃有余地保持小说故事强大吸引力的同时提出自己鲜明的思想与观点。本书完美地体现了这一特点,它既是一部火爆的情节小说,也是一部耐人寻味的思想小说。该小说后来改编为同名电影,并对以后的科幻题材的电影、游戏等产生深远影响。 海因莱恩的不俗之处在于:他能够在游刃有余地保持小说故事强大吸引力的同时提出自己鲜明的思想与观点。本书完美地体现了这一特我,它既是一部火爆的情节小说,也是一部耐人寻味的思想小说。 《星船伞兵》描写一个名叫乔尼的年轻机动步兵,自愿参加未来人类政府对抗外星虫族的战斗,在经过了新兵训练、空降实战、军官培训之后,终于成为职业军官。小说虽然属于未来星际战争题材,但核心却是主人公为取得公民权走过的成长之路。在极富思辨色彩的主题铺展中,《星船伞兵》对青少年教育、战争、西方民主社会、公民权等命题独出心裁的解说引来了众说纷纭,也将之推上了一个颇为尴尬的经典位置。 《星船伞兵》的特立独行首先在于,其故事背景是一个成熟的正面乌托邦。小说中的未来联邦将全球事务管理得井井有条,政府通过军队淘汰不合格的平民,让最优秀的人成为公民为社会服务。因此,《星船伞兵》一方面完全不同于描述专制腐化政治集团下的个人反叛的反乌托邦;一方面也被认作是保守乌托邦的代表之作,是一种意识形态绝对论。而更为激进的批评则断言,《星船伞兵》挑战了天赋人权和民主政治的传统。具体来说,对海因莱因的反民主指认一般有以下几种:尚武精神、国族主义、通俗理解中的尼采国家崇拜、隐秘的法西斯党徒,或社会达尔文主义者。在大众文化中,《星船伞兵》里著名的人类与虫族大战通常被理解成冷战思维;艰苦的新兵训练意在展示军人的男子汉气概;政府支持个人获得选举权则与同时期小说中政府图谋破坏选举的一般写作模式相反,是不切实际的奇思异想。 以上种种说法暗示了《星船伞兵》的两重性:它们一方面难以摆脱二战之后西方社会的各种困境,另一方面又局限于意识形态化评论的圈子,没能打开历史学与社会学的理解视野。可能这也注定了《星船伞兵》的当代命运:一部分读者倍感欢欣鼓舞时,另一部分观众却在讽刺嘲笑它,还有一些试图为之辩护的人却又偷偷更换了原本的概念。因此,阅读《星船伞兵》必须避开一般评论文字中的偏激论点。仔细推究,海因莱因在《星船伞兵》中展示的其实是一种根源于古希腊英雄、中世纪骑士的人格理想。海因莱因对个体心性的洞察力,对健康和坚强人格的强调,对勇敢战斗、不舍弃受伤战友的推崇,对人应当怎样拥有内涵着价值的人生的关心,都和希腊灵犀相通。这正如黑格尔在《美学》中提出的明确见解:古代希腊英雄拥有独立自足的人格,在作为公共目的代表者的国家面前,他们在完成伦理和正义的同时,体现了个人与社会和谐统一的关系。换言之,从内心到外表都完整、自由、坚强的人就是艺术中最理想的状况,也是希腊艺术的核心。

爱的哲学

爱的哲学

高亮之先生《爱的哲学》一书,其突出之处首先在于它敢于和极“左”思潮相抗衡,敢于挑战权威,理直气壮的从哲学高度为人类这一高尚的情感正名,论证爱的根据,宣扬爱的作用与爱的伟大。 《爱的哲学》一书的理论价值,在于它开创性地对哲学史上的这些论述进行一次大梳理,将它们加以罗列、分类、分析、比较,其资料丰富翔实。除此之外,高先生还在大梳理的基础上,谈了自己对爱,对爱与本体、认识、伦理价值、美等关系的看法,大胆地进行理论探索,提出不少有创意的真知灼见。 本书所要进行的讨论就是要从广阔的视野入手考察人类的情感极其所背负的沉重社会和道德后果。把爱这种情感放在从最遥远的时代直到今天,人类在世界上所有文明中所具有的爱的态度、爱的习俗的全部生活图景中来考察。实际上,这是一部男女两性的关系史,也是一部有关爱和爱的行为如何影响人类发展全部进程的历史。而我在此大放厥词,就是要在其中探求人的情感。在恋爱期间如果带着情欲和对异性的渴求,我们就有一种不得不去耗费精力和情感的感觉,而这实际上不就是对自己的情感的代价吗? 《爱的哲学》所揭示的不仅仅是爱的若干体验和感觉,它更把你带入一个理智和深沉的世界。它使得你能以一种第三者的身份冷眼旁观痴男女们的情感变化,无论对谁都一定有所收获。 今天由于爱不再受清规戒律的限制,它的自由得到了强化,是喜是悲由你定;同一时间、同一社会团体或同一社会阶层,不再有一个共同的爱的标准和规范。心理学家们所能做的,也仅仅是根据社会契约授予的要限,对这种仍然属于个人行为的爱进行研究而已。 在这本书里,我们打算谈谈爱情,就是像一道看不见的强劲电弧一样在男女之间产生的那种精神和肉体的强烈倾慕之情。——瓦西列夫 《爱的哲学》概述爱的含义,细说爱的类别,从西方与中国思想家以及宗教教义浩瀚的思想资料中提炼出爱的思想精粹,汇集于读者面前,这对爱曾经遭到严重创伤的民族,如甘露滋润心田。《爱的哲学》还论证爱的科学依据,爱在哲学体系中的地位,以及爱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全书文字简明、流畅,朴实、通俗,是我国第一部体系完整、雅俗共赏的关于“爱”的开山之作。作者高亮之撰写此书年已八十有余,不为功利,引航跨入哲学新领域,“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令人钦佩。 爱的哲学:瓦西列夫,保加利亚剧作家、小说家。生于弗拉查州弗拉尼亚克村。1924年加入保加利亚共产党。解放后,担任过人民图书馆馆长等职。 瓦西列夫的第一部剧本《麻风病人岛》(1939),写医生、教师和农艺师同农民的疾病、愚昧和贫困作斗争的生活。解放后写有《警报》(1951,中译本为《人间乐园》)、《情》(1952)、《幸福》(1954)等剧。这些作品以反法西斯斗争为题材,表现尖锐的社会冲突,获得戏剧界好评。《警报》通过剖析后备役少校维坦一家在反法西斯斗争中的不同表现和相互关系,批判所谓中立的错误观点,歌颂革命者的英勇斗争精神。《情》中的主人公马林曾积极参加反法西斯斗争,但解放后却脱离现实生活,陷入个人主义泥坑,最后终于认识了自己的错误。《幸福》描写四个知识分子对不同理想的追求和走过的不同道路,揭示了只有为人民的利益而斗争,才有个人的幸福这一主题。 瓦西列夫还著有多种小说、电影文学脚本和作品。曾两次获得季米特洛夫奖金,并获人民文化活动家和社会主义劳动英雄……

千家诗

千家诗

《千家诗》是由宋代谢枋得《重定千家诗》(皆七言律诗)和明代王相所选《五言千家诗》合并而成。它是我国旧时带有启蒙性质的诗歌选本。因为它所选的诗歌大多是唐宋时期的名家名篇,易学好懂,题材多样:山水田园、赠友送别、思乡怀人、吊古伤今、咏物题画、侍宴应制,较为广泛地反映了唐宋时代的社会现实,所以在民间流传非常广泛,影响也非常深远。 现代人常常提到的蒙学读物是“三百千千”,就是《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其中,《千家诗》是明清两朝流传极广、影响深远的儿童普及读物。它从一开始就受到广大读者的青睐,而“千家诗”这个书名更是广被采用,例如清代有《国朝千家诗》、《续千家诗》,民国间有《醒世千家诗》,当代又出现《官厅湖畔千家诗》、《岭南千家诗》、《当代江苏千家诗》、《五朝千家诗》、《少儿现代千家诗》、《中国现代千家诗》、《中日友好千家诗》、《外国千家诗》等,不一而足,蔚为大观,足见“千家诗”的影响。

寻找时间的人

寻找时间的人

《寻找时间的人》是爱尔兰作家凯特·汤普森的作品,2005年在英国出版,曾获多种奖项。 一本关于音乐、时间、亲情和人性的故事,一本不仅值得一看,更值得一听的小说; 本书充满了独特魅力,让人为之着迷,只要对爱尔兰音乐稍有兴趣的人都该读读这本书。 2005年在英国初版囊拓当年英国最重要的两个文学奖项惠特布莱德年度最佳作品奖《卫报》年度最佳作品奖并提名卡内基文学奖获得德国青年文学读物年度最佳书籍 2006年荣获爱尔兰国家级文学奖——比斯托年度最佳作品奖作者成为有史以来唯一一个四度荣获该奖项的作家同时囊括该年度PP爱尔兰图书奖爱尔兰B最佳作品奖 2007年美国引进出版获得“父终的选择”图书金奖《出版家周刊》年度最佳图书BKENE网站年度精选图书《柯克斯评论》年度最佳青少年图书《图书馆期刊》年度最佳图书 2008年美国图书馆协会推荐最佳青少年读物曾获此殊荣的图书还有《偷书贼》《追风筝的人》…… 时间起来越少,地球上的人像疯子一样,忙着追赶自己,只有音乐,才能让人恢复神志…… 有谁知道时间去哪儿了?在爱尔兰的肯瓦拉小镇,时间似乎被谁偷走了,每个人都觉得时间越来越不够用。所以,当吉吉问妈妈想要什么生日礼物时,妈妈说她只想要点时间。15岁的吉吉决定为她实现这个愿望。但是,他到哪里,怎么样才能找到时间呢?这似乎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邻居安妮告诉了他一个秘密——有一个密室通往永恒之地,在那里有着用不完的时间。吉吉决定前往那里,为他的妈妈买一点时间。但是,要开始这个旅程,他必须先从自己的世界里消失。就在吉吉消失的时候,小镇上出现了一个新警察。这是巧合吗?

遥远的乡愁

遥远的乡愁

台湾现代民歌运动,开启年轻人的原创精神,影响几代音乐人,成就了华语流行音乐史上最重要的篇章。《遥远的乡愁》自1975年以杨弦、韩正皓、吴楚楚等为代表的中国现代民歌,1976年以李双泽、胡德夫、杨祖珺为代表的淡江——《夏潮》,1977年以李建复、苏来、梁弘志、蔡琴、叶佳修、齐豫等为代表的校园歌曲始,台湾现代民歌运动历经了三十多年的梦想与转折…… 《遥远的乡愁》本书回顾了华语流行音乐发展史中最重要的一段历史,记录台湾三代音乐人的音乐理想与往事变迁。这是一代人对台湾音乐的礼赞,也是对过往青春岁月的纪念。 握着公路厚厚的稿,我就舍不得放下——那不只是一些精心的资料搜集,亦轻亦重的文化历史,一个女孩的思想印记,也是我的一部分。 在香港土生土长的我直至十七岁时才开始接触台湾流行音乐,那时已经是1980年代尾1990年代头,即是说我已经错过了最美好最有人文气息的时代。从小耳濡目染的听着港式流行曲,我会唱所有的张国荣、谭咏麟、梅艳芳,就是没有太大的感觉;直到一次听到香港电台DJ陈海琪播了潘越云,那一刻的惊为天人,我永远记得,第二天就用了我所有的积蓄去买市面上有售的潘越云卡带,其中一盘是《回声》;齐豫的声音把我儿时的记忆都唤醒了,追溯源头,小时候第一张听的专辑就是《橄榄树》,把这些记忆重组,原来一路走来我已经错过了那么多。 我错过了一个用真挚感情、优美文字和完整音乐概念建构而成的美好世界,于是我用跟着的所有青春岁月追回失去了的感动,希望把自己思想成长的真空期用那些唱片再度填满,贪婪地将这些散落在旧唱片铺里的拼图碎片凑在一起…… 可是,在香港要做这件事实在很难,也很孤独。当所有人去追捧草蜢、林忆莲时,我就一头栽进滚石黄金时期的歌手里去,而所有人都在模仿B的时候,我则拿起木吉他尝试写自己的城市民谣

未删的文档

未删的文档

书名,卫西谛著,本书系著名影评人卫西谛精选其十年百万字影评而成的电影随笔集,共收约80篇影评,清疏优雅的文字书写了与刘别谦、雷诺阿、德·西卡、小津安二郎、费里尼、黑泽明、希区柯克、安东尼奥尼、马丁·斯科西斯、罗曼·波兰斯基、特吕弗、侯孝贤、李安等大师级电影人的心灵邂逅,蕴藏着这位资深影迷的光影记忆。 卫西谛,生于七十年代,现居南京,独立撰稿人。1998年创办知名电影论坛“后窗看电影”。迄今主编出版电影评论集近十本,其中包括曾是国内唯一的世界电影评论年鉴《电影+》系列丛书(2002年至2006年),另有《为希区柯克尖叫》、《后窗看电影》、《华语电影2005》等,近年来在国内数十家媒体撰写专栏影评,历任CFF中国独立影展选片评委。 朱赢椿,著名装帧设计师,2007年德国莱比锡书展“世界最美的书”《不裁》)的设计者,南京书衣坊工作室主人,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美术编辑,中国版协书籍装帧艺术委员会会员。先后有十几部装帧设计作品和论文在国内国际书籍装帧展获奖,他的书装设计“使中国图书设计的自己的表达语汇”,代表了中国书籍装帧设计的最高水平 未删的文档:卫西谛居住在南京,迄今主编出版有电影评论集近十本,其中包括曾是国内唯一的世界电影评论年鉴《电影》系列丛书(2002年起),另有《为希区柯克尖叫》、《后窗看电影》、《华语电影2005》等。已出版的个人电影随笔集有《未删的文档》。从2000年第一届华语电影传媒大奖至今,卫西谛担任了该奖的历年评委;自2007年第4届中国独立电影展至今,他担任该奖的选片评委;2007年,他还担任过上海国际电影节青年导演论坛选片评委

熟年革命

熟年革命

渡边郭一新作“白金一代”生活宣言。“事实上,每个人都能突破年龄界限,最好的方式,还是恋爱,恋爱中的人绝对会改变。”白金一代的誓言:我们,不被世俗左右,充满好奇心态,追求人生所爱;不吝赞美他人,不忘欣赏自爱,洒脱优雅有点“坏”! 人生最后十年、二十年的活法,是决定人的一生是否活得精彩的关键所在。正因为如此,我们在活到五十岁左右的时候,就必须认认真真地考虑后五十的活法问题了。遗憾的是,大多数的日本人都认为,年事已高,就该像个老人的样——太太平平地过日子,深居简出。简单地把年老理解为退缩。其实不然,年老,意味着更可以随心所欲地享受生活。到欧美去旅行,常看到很多年长却时髦、潇洒又快活的老人。日本的老人也不该示弱,应该走出家门,好好地享受自由的时间。为此,首先必须改掉沿袭至今的对老者的称呼,如老人、银发等等。也许有人不以为然:称呼变了,本质不变。但事情就是这样——称呼一改,心情就不一样了。自己变了,对方也就会自然而然地跟着变。 来吧!退休!我们需要采用熟年健康法,避免“废用性萎缩”,俗话说“人靠衣裳马靠鞍”,恋爱可以帮助我们实现自我革命!要大胆地说爱,你会看到肌肤相亲的功效!让我们充分利用年长的性能优势,进行熟年革命吧! 本书把作者渡边淳一自己生活的实感和愿望合二为一并尽情自由地表达了出来,旨在倡导这种积极进取的“白金风格”的生活方式。 他们拥有自主消费的能力,勇于追求新鲜时尚,但又面临工作、退休、身体健康、家庭婚姻、性生活等问题或危机,是城市中颇受社会瞩目的群体。他们,被称为“熟年”!该书就描写了这一人群的婚姻生活,倡导积极进取的“白金风格”的生活方式,面对正在进入老年化社会的中国,希望有助于中年人都有一个洒脱迷人的“熟年”。 渡边淳一(19年10月24日~)日本小说家,被誉为日本情爱大师。出生于日本北海道,毕业于札幌医科大学,随后任母校整形外科讲师。在做了10年的外科医生后,转而从事专业文学创作,著有50余部长篇小说及多部散文、随笔集,为当今日本文坛的文学大家。早期的作品以医疗题材为中心,逐渐扩展到历史、传记小说,渡边淳一特别是以其医学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丰富多彩、深入男性、女性本质的恋爱小说,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作为日本现代浪漫小说的著名作家,至今仍活跃于文坛,目前已出版了130多部作品。 熟年革命:渡边淳一(19年(昭和8年)10月24日2014年(平成26年)4月30日)日本小说家,被誉为日本情爱大师,作品引进中国后畅销一时,2010年曾荣登第五届中国作家富豪榜子榜单外国作家富豪榜第14位,引发广泛关注[。出生于日本北海道,毕业于札幌医科大学,随后任母校骨科讲师。当了10年的骨科医生后,他转而从事专业文学创作,著有50余部长篇小说及多部散文、随笔集,为当今日本文坛的文学大家,至今仍活跃于文坛,目前已出版了130多部作品。2014年4月30日因前列腺癌在家中去世,享年80岁。 渡边淳一以小说《光和影》获直木文学奖,接着又发表《遥远的落日》等作品,1980年获吉川英治奖。1995年9月1日开始,在《日本经济新闻》发表长篇连载小说《失乐园》,描写不伦中的性爱,引起巨大反响,并相继被拍成电视连续剧和电影,在日本掀起了失乐园热。 2014年4月30日因前列腺癌在东京都家中去世,享年80岁。他曾说:(日本)不愿意道歉也必须要道歉,因为我们的父亲、祖父或者曾祖父,他们的身体里流淌着和我们一样的血。虽然我们的家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 意见邮箱:yuanyeer@hotmail.com

Copyright(C)2017-2025天使文档 ALLRights Reserved 天使文档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