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想

随想

在这本集三毛半生见解、智慧的小品里,三毛就《孩子》、《快乐》、《岁月》、《伤》、《自己》、《乐命》、《男与女》、《钱钱钱》、《爱情》、《人》、《无心》、《有意》、《如果》、《朋友》十四题,随而想这了一番。她一贯的文字魅力不在话下,再揉和她独具的特殊心灵,电光石火迸现般的奇想,每每一读,便有一种新趣,仿佛稍稍碰触到她独然世界的边缘。 随想:三毛(1943年3月26日-1991年1月4日),原名陈懋平(后改名为陈平),中国现代作家,1943年出生于重庆,1948年,随父母迁居台湾。1967年赴西班牙留学,后去德国、美国等。1973年定居西属撒哈拉沙漠和荷西结婚。1981年回台后,曾在文化大学任教,1984年辞去教职,而以写作、演讲为重心。1991年1月4日在医院去世,年仅四十八岁。 三毛的作品,由《撒哈拉的故事》开始,就是她游历的记叙,也是她情感的记叙。与荷西一道生活的年月,三毛的文章充满欢笑、喜乐。读者阅读她的小说,仿佛感受着她愉快的婚姻生活,就是面对着大风沙的侵袭,她也是积极和乐观的;然而,自荷西死后,三毛的文章却一下子黑暗起来,文字不再有笑容,代替的只是悲伤,自此,作品塑造了一个哀伤过客的形象。 著有散文、小说集《撒哈拉的故事》、《哭泣的骆驼》、《雨季不再来》、《温柔的夜》、《梦里花落知多少》、《背影》、《我的宝贝》等十余种。三毛散文取材广泛。其记游散文如《撒哈拉的故事》《万水千山走遍》融知识性,趣味性。叙述哀情的散文如

我的宝贝

我的宝贝

看到这本书中一篇篇的短小文章,心仿佛在嘈杂的世界中沉静下来。一直很讨厌短的文章,觉得索然无味,但她的一直是个例外。看着她的那一个个宝贝,竟有一股冲动,希望坐在她的面前,和她一起把玩,听他诉说一个个的故事。 《三毛全集:我的宝贝》讲述了:我有许多平凡的收藏,它们在价格上不能以金钱来衡量,在数量上也抵不过任何一间普通的古董店,可是我深深地爱着它们

闹学记

闹学记

如果你看过《雨季不再来》、《撒哈拉的故事》,以及《背影》这三个阶段的三毛,你必须再看一本属于“后三毛时期”的《闹学记》,三毛以最新的文风与对真实生活的见证,向你展现了一个心神治愉的美丽新世界。 读书和旅行,是我个人生命中的两颗一级星,快乐最深的时光,大半都由这两件事情中得来。 除掉三毛的小说、剧本、歌词,她的全集几乎就是个人自传。《闹学记》属于三毛的后期,是荷西死后的好几年,她又游历了一些欧美国家,然后终又回到台湾的故事。《雨季不再来》比较青涩,《撒哈拉的故事》浪漫,但是遥远。《闹》则完全洗尽铅华,一枝笔完全勾勒事实,还原出一份文艺女青年的纯粹。 闹学三毛(1943年3月26日-1991年1月4日),原名陈懋平(后改名为陈平),中国现代作家,1943年出生于重庆,1948年,随父母迁居台湾。1967年赴西班牙留学,后去德国、美国等。1973年定居西属撒哈拉沙漠和荷西结婚。1981年回台后,曾在文化大学任教,1984年辞去教职,而以写作、演讲为重心。1991年1月4日在医院去世,年仅四十八岁。 三毛的作品,由《撒哈拉的故事》开始,就是她游历的记叙,也是她情感的记叙。与荷西一道生活的年月,三毛的文章充满欢笑、喜乐。读者阅读她的小说,仿佛感受着她愉快的婚姻生活,就是面对着大风沙的侵袭,她也是积极和乐观的;然而,自荷西死后,三毛的文章却一下子黑暗起来,文字不再有笑容,代替的只是悲伤,自此,作品塑造了一个哀伤过客的形象。 著有散文、小说集《撒哈拉的故事》、《哭泣的骆驼》、《雨季不再来》、《温柔的夜》、《梦里花落知多少》、《背影》、《我的宝贝》等十余种。三毛散文取材广泛。其记游散文如《撒哈拉的故事》《万水千山走遍》融知识性,趣味性。叙述哀情的散文如

倾城

倾城

张爱玲的倾城之恋发生在香港,三毛的倾城之恋在东柏林:“那时的我,是一个美丽的女人,我知道,我笑,便如春花,必能感动人的——任他是谁。”穿越时空,我们分享三毛生命中一段既美丽凄梦又仿若前世记忆的情愁

47楼万岁

47楼万岁

我把以前的《47楼207》、《空山疯语》、《井底飞天》、《黑色的孤独》、《口号万岁》、《四十不坏》这几本流传得比较滥俗的“杂文书”精兵简政了一番,选出其中影响比较大、流毒比较广的一批麻辣烫文章,合成了这部所谓精选集。精不精,要由读者说了算,因为有的文章,老李说好老陈说差,我就一概以“影响最大”给收了进来。因为为愿意另外取名,就羊头嫁接狗肉,弄了个投机取巧的简秒——《47楼万岁》,也算是讨个口彩吧。 《47楼万岁》所有篇章来自一百多万销量长销书《47楼207》和《口号万岁》、《四十不坏》等近几年畅销书。系孔庆东作品精选,特色是以天真加纯情为鸳鸯锅底,涮的是荒诞肥牛加糊涂上脑,外配鲁莽小料和辛酸醒酒汤,只管开胃,不管减肥。 47楼万岁:孔庆东,1964年9月日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祖籍山东费县(故鲁国沂蒙山区)。自称孔子第73代孙。中国共产党党员,北京大学教授。曾用笔名孔和尚、孔醉、醉婴、周三、丛剑、孤岛独一郎等。1983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1996年获博士学位(严家炎推荐),现任北大中文系教授。著有《超越雅俗》、《1921谁主沉浮》、《47楼207》等书。他对较有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学术界对的重视。孔曾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节目主讲金庸和鲁迅。但是其《正说鲁迅》节目被指存在多处错误[2]。孔曾参加第一视频《孔和尚有话说》节目,被一些人称为北大醉侠。 在本专业之外,孔庆东在毛泽东思想研究、中国共产党党史研究、(特别是金庸武侠)研究、老舍研究、戏剧研究等诸多领域均有重量级学术成果问世,其中有多项均弥补了中国学术界的空白。其曾被列为北京大学最受学生欢迎教师榜单第一名,并多次当选北京大学最佳教师。其课堂上往往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学子及普通民众,教室经常出现

纳尼亚传奇

纳尼亚传奇

《纳尼亚传奇》(CN)是一套七册的奇幻,由英国作家C··刘易斯在1950年代所著,为英美经典之一。故事的开始讲述一个小男孩和一个女孩偶然进入了一个异世界,称为纳尼亚,并在那里经历过一连串的冒险,及看到那个世界的创造。之后,他将一颗从异世界带来的种子(苹果)埋在花园里,还长成了一颗大树。这棵大树后来被飓风刮倒,又被造成了衣柜然后又引领了四个小孩子进入这个神奇国度的不同时期,每一本互有关连,但亦可独立阅读。 《纳尼亚传奇》是刘易斯于1951年至1956年间创作的七本系列魔幻故事,分别为《魔法师的外甥》《狮子、女巫和魔衣柜》《能言马与男孩》《凯斯宾王子》《黎明踏浪号》《银椅》《最后一战》。故事中的&;纳尼亚王国”是一个神秘奇幻的世界,在这些故事中,小主人公们或凭借一枚魔法戒指,或通过一扇衣柜大门等各种奇妙方法进入奇幻世界纳尼亚王国。他们通过英勇的冒险,与暴君女巫斗智斗勇来拯救纳尼亚的人们。书里有会说人话的动物:巨人、半人马、巨龙、树精、地精和人鱼等等,有善良的羊怪和小矮人,还有伟大的狮王阿斯兰。在它们的帮助下,小主人公们通过英勇的冒险和战斗,一次次战胜邪恶,保卫了这个神奇而充满欢乐的国度。 《纳尼亚王国传奇》集神话、童话和传奇为一体。它的故事以正义与邪恶的斗争为线索展开,寓意深刻,并富于戏剧性,情节紧张曲折动人,想象奇特、引人入胜。作者笔下的人物,个性鲜明,惹人喜爱。作品对童话环境也有清晰勾勒。这部作品在英美世界几乎是家喻户晓的儿童读物,也被一些批评家、出版商和教育界人士公认为20世纪最佳儿童图书之一。在半个世纪里,这部书的销售达到8500万册,至今已被翻译成30多种外国文字。其中的故事不仅被搬上了电影和电视屏幕,有的还被改变成儿童剧和儿童芭蕾舞剧,在英美长演不衰。其中《最后之战》一集获卡内基奖。 刘易斯的作品受麦克唐纳和内斯比特的影响,继承了幻想与探险故事的传统。他的一些想象来自他小时候喜爱的一些书:比阿特丽克斯·波特笔下会说话的动物;E尼斯伯特;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德森童话故事中的邪恶女王;古老德国神话中的小矮人;爱尔兰童话、神话与传说,以及古希腊神话传说中的动物。刘易斯把它们融汇到一起,再加上自己的基督教信仰,从而使它们变成一个全新的、有创造性的故事。 按刘易斯的说法,《纳尼亚王国传奇》是始于他头脑中的一系列画面。&;最初,”他写道,&;没有故事,只有一些画面。”《狮王、女巫和魔衣柜》就来自于这样一幅画面:在白雪皑皑的树林中,一个小羊怪打着雨伞,背着包裹,匆忙前行。&;这幅画面,”刘易斯后来回忆说,&;从十六岁起就存在于我的脑海中。然后,有一天,在我四十岁的时候,我对自己说:“让我来就此写个故事吧……” 40年代的刘易斯早已是一位知名作者,写了许多文学与宗教方面的严肃著作,但作为一个单身汉,他并不认识多少孩子,也从来没有想到过要为孩子们写书。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不少孩子从伦敦疏散到乡下,其中有四个被安排到了他的家中。令刘易斯诧异的是,小客人们似乎并未读过什么想象性的故事。于是他决定自己给他们写一个。就这样,他写下了一个故事的开头几句。故事是关于四个孩子:安、马丁、罗斯和彼得的,他们为躲避空袭而被送出伦敦,同一位独居乡下的老教授住在一起。 当时他就写了这么多,但几年之后,他又回过头来写这个故事。孩子们(现在叫彼得、苏珊、爱德蒙和露茜)找到了另外一个世界——他最终把这个世界叫做纳尼亚王国。正如刘易斯所说,更多的画面进入他的脑海:一幅是“一位坐在雪橇上的女王”;另一幅是“一头雄伟的狮子”。有一段时间,他并不知道故事要讲的是什么。“但随后,”他后来说,“阿斯兰骤然而至……我不知道狮子是从哪儿来的,或它为什么要来。但一旦它在那里,它就带出了整个故事。” 所有的东西都被用来创作《纳尼亚王国传奇》。一个疏散来的孩子向他提出了一个令人着迷的问题:家里那座古老大衣柜后面有什么东西吗?还有他自己童年时代的记忆:他和哥哥总是钻进祖父做的那座大衣柜,坐在黑暗中互相讲故事。 《狮王、女巫和魔衣柜》于1950年出版,并由一位年轻的艺术家保利娜·贝恩斯配上插图,这些插图很好地再现了路易斯头脑中的画面。那时,刘易斯已经着手写作更多的纳尼亚故事,讲述孩子们怎样一次次找到途径返回纳尼亚,经历新的冒险与奇遇。在《凯斯宾王子》(1951)和《黎明踏浪者号远航》(1952)中,刘易斯写到了纳尼亚和我们的世界之间存在的时间差别——这一手法意味着在每一个新故事中,都有一些不同寻常和出乎意料的东西。 “当我写完了《‘黎明踏浪者’号远航》,”刘易斯后来回忆说,“我非常肯定这将是最后一部。但我发现我错了。”1953年,他写了《银椅》;1954年,他又写了《能言马和王子》,故事发生的时代跟《狮王、女巫和魔衣柜》相同。 每一本书都会带给读者一个令人难忘的新纳尼亚人物,比如图姆纳斯先生、老鼠将军雷佩契普、小矮人特鲁普金,阿钦兰王子沙斯塔等等,以及从我们这个世界里去的人物,如诚实的迪格雷,大胆的吉尔·波尔,还有变成了龙后来改过自新的尤斯塔斯等等。 这部作品中也宣扬了很多基督教思想。刘易斯在童话中塑造了一个象征基督的狮子,描述善与恶的斗争,宣示只要向善、从善、为善,人就可以得到永生。&;伟大的狮王阿斯兰”,在每一本书中都扮演了重要角色:在《魔法师的外甥》里,它使纳尼亚王国诞生;在《狮王、女巫和魔衣柜》里,它战胜了邪恶的白女巫;在《最后一战》里,阿斯兰给纳尼亚的故事画上句号,带领它忠实的朋友们去到了一个新世界。 刘易斯曾经说:“人们不去写我想要读的书,所以我不得不自己来写。”就这样,他写出了成千上万的人都想要读的书。《纳尼亚王国传奇》吸引了几代读者,无论是孩子还是成年人,时至今日,它丝毫也没有丧失那牢牢地抓握住我们想像的魔力。 2000年10月,世界最大的书展——第52届法兰克福书展上,《纳尼亚王国传奇》红透整个展厅,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热潮。刘易斯的名字被奔走相告,各个国家的许多出版社都簇拥到摆放纳尼亚的展台前

男人约会往北,女人约会往南

男人约会往北,女人约会往南

《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3》中涉及大量恋爱中的真谛与领悟,这些必将对单身男女和正在恋爱中的情侣遇到的问题提供切实有效的解决方案。学习《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3》,人们将用一种全新的眼光看待约会,这将是一个全新的开始。当把谜底找到,补到丢失的碎片时,满怀自信,带着丰富的技巧恋爱。《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3》一些简单明了的方案,对约会能遇到的所有难题进行了详尽的解释与回答,并提供了一条通往爱的捷径。 当然,任何书都不可能说明,爱情将会发生什么,但是,《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3》却可以在爱情遇到问题的时候,指引解决的方向。将这些原理与规则运用到实际中,就为爱情铺平了道路。 当你阅读《男人约会往北,女人约会往南》的时候,有可能灵光一闪,原来模糊不清的事,开始变得清晰。这种转变有助于你找到自己的真爱,你将从过去解放出来,自如地创造梦寐以求的爱情。 约翰·格雷博士在最近的十二年里,一直在帮助单身男女寻找真爱。正在苦苦寻觅自己另一半与永恒的爱的人们,希望本书能够对你有所帮助。 让别人爱你,仅仅拥有真诚,是远远不够的。 只因孤单寂寞,就降低择偶标准的话,我们就不会吸引到最适合自己的人。 在本书中,涉及大量恋爱中的真谛与领悟,这些必将对单身男女和正在恋爱中的情侣遇到的问题提供切实有效的解决方案。学习本书,人们将用一种全新的眼光看待约会,这将是一个全新的开始。当把谜底找到,补到丢失的碎片时,满怀自信,带着丰富的技巧恋爱。本书一些简单明了的方案,对约会能遇到的所有难题进行了详尽的解释与回答,并提供了一条通往爱的捷径。 当然,任何书都不可能说明,爱情将会发生什么,但是,本书却可以在爱情遇到问题的时候,指引解决的方向。将这些原理与规则运用到实际中,就为爱情铺平了道路。 当你阅读《男人约会往北,女人约会往南》的时候,有可能灵光一闪,原来模糊不清的事,开始变得清晰。这种转变有助于你找到自己的真爱,你将从过去解放出来,自如地创造梦寐以求的爱情。 在本书中,涉及大量恋爱中的真谛与领悟,这些必将对单身男女和正在恋爱中的情侣遇到的问题提供切实有效的解决方案。学习本书,人们将用一种全新的眼光看待约会,这将是一个全新的开始。当把谜底找到,补到丢失的碎片时,满怀自信,带着丰富的技巧恋爱。 男人约会往北,女人约会往南:约翰格雷,心理学博士,国际知名的人际关系和情感问题研究专家。他用了整整7年时间,咨询调查了25000人,首先推出了《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该书一经出版,立刻轰动了世界。紧接着又陆续推出了三本畅销世界的图书它们分别是《男人约会往北女人约会往南》《男人进卧室向左女人进卧室向右》和《火星人的秘密食谱金星人的健康法则》。他的书被翻译成40多种语言畅销全球。现在约翰格雷被誉为世界上最著名的两性情感问题专家。他同妻子及3个孩子一道,居住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北部。 他是当之无愧的心理学大师,有一双洞悉情感奥妙的慧眼,一颗探究两性秘密的心。多年来,他以男女天生有别为立论基础著书立说,他跟踪调查超过25万人,带领团队成员深入研究长达7年,著有婚恋两性关系系列书籍15本,并迅速惊爆欧美,全球畅销超过26个国家与地区,获得社会、学界认可,被翻译成40多种语言,影响持续至今已达18年,全球累计销量超过14亿册,应用于恋爱、婚姻及家庭,改善数十亿男女情感关系,并且在欧

狼图腾

狼图腾

《狼图腾》,中国作家富豪榜经典畅销书,作者姜戎。是一部迄今为止世界上唯一一部以狼为叙述主体的小说。讲述了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一位知青在内蒙古草原插队时与草原狼、游牧民族相依相存的故事。作家姜戎以史诗般的叙述手法和深邃的人文胸怀吟唱了一曲游牧文明和草原生态的挽歌。 1971年起腹稿于内蒙古锡盟东乌珠穆沁草原,1997年初稿于北京,2003年岁末定稿于北京,2004年4月出版。该书在中国出版后,被译为30种语言,在全球0个国家和地区发行。 截至2014年4月,在中国大陆再版150多次,正版发行近500万册,连续6年蝉联文学图书畅销榜的前十名,获得各种奖项几十余种。海内外报刊和网络新媒体对《狼图腾》的研究论文和论著有上千篇、种。 此书因为其中的一些作者穿插的观点也引起广泛争议。 故事的背景发生在20世纪60年代末,中国大陆内蒙古最后一块靠近边境的原始草原。这里的蒙古牧民还保留着游牧民族的生态特点,他们自由而浪漫地在草原上放养着牛、羊,与成群的强悍的草原狼共同维护着草原的生态平衡。他们憎恨着狼――狼是侵犯他们家园的敌人;他们同时也敬畏着狼――草原狼帮助蒙古牧民猎杀着草原上不能够过多承载的食草动物:黄羊、兔子和大大小小的草原鼠。他们同时也深深地崇敬着狼――草原狼是蒙古民族的原始图腾。狼的凶悍、残忍、智慧和团队精神,狼的军事才能和组织分工,曾经是13世纪蒙古军队征战欧亚的天然教官和进化的发动机。 正是蒙古民族的历史和神秘,草原的广阔和浪漫,将本书的主人公、一个叫陈阵的北京青年带进了草原。很快,陈阵发现草原并不全是浪漫和自由。牧民们为了保护自己的财产必须和狼进行战斗。他亲眼目睹蒙古的女人和小孩与偷袭羊群的狼――象豹子一样大的狼――徒手搏斗。也曾误入狼群、并亲眼看见群狼怎样在头狼的指挥下,调兵遣将围猎几百只黄羊。但是,人却抢了狼储存的食物。为了报复人的贪婪,狼利用冬季风雪和夏季蚊灾的掩护,发动了两次大规模的偷袭军马群的残酷而壮烈的战役。于是人又被激怒了。来自于农耕民族的干部不顾蒙古牧民的反对,开始了大规模的围猎狼群的战斗。狼在死亡前的尊严和牺牲精神震撼了陈阵。陈和他的朋友亲自掏了一窝小狼,并且养了其中的一只。他要通过一只小狼的成长,探索狼的习性和狼的哲学。通过一系列的令人陶醉的有趣的故事,陈发现狼是动物中唯一不可驯服的、十分神秘的动物。比如,第一次面对食物或者面对大批食物的时候,会举行跑圈,类似现代宗教的感恩仪式或者祭祀;比如,狼一旦离开大地就会颤抖无力,又像希腊神话中的安泰。进而,陈又发现蒙古民族不仅将狼作为自己民族的图腾崇拜的对象,而且,死后又将自己的尸体放到狼出没的地方,实施“天葬”。蒙古牧民相信狼会将他们的灵魂带上“腾格里”(蒙语:天)。狼是蒙古人敬畏的敌人,也是他们相伴一生、甚至是来生的朋友。正是蒙古人带着狼的精神征服了差不多半个地球,开通了东西方商业贸易与文化的交流。 陈和他的来自于北京的青年朋友,因为狼的缘故和牧民融为一片。但是,他们无法阻挡来自于农耕文化和文革时期的错误政策对草原生态的破坏。他们首先用现代武器杀狼,将仅存的狼驱赶到边境外。进而,大片的开垦草原土地。几年以后,草原上鼠害横行,大片的草原沙化。在作品的最后,也就小说的尾声,来自于蒙古草原的沙尘暴已经遮天避日地肆虐北京,浮沉甚至飘过大海,在日本和韩国的天空游荡

穆斯林的葬礼

穆斯林的葬礼

《穆斯林的葬礼》是中国当代作家霍达的代表作。1991年《穆斯林的葬礼》获第三届茅盾文学奖,1990年获第三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奖和建国四十周年北京市优秀文学奖。 一个穆斯林家族,六十年间的兴衰,三代人命运的沉浮,两个发生在不同时代、有着不同内容却又交错扭结的爱情悲剧。 《穆斯林的葬礼》这部五十余万字的长篇,以独特的视角,真挚的情感,丰厚的容量,深刻的内涵,冷峻的文笔,宏观地回顾了中国穆斯林漫长而艰难的足迹,揭示了他们在华夏文化与穆斯林文化的撞击和融合中独特的心理结构,以及在政治、宗教氛围中对人生真谛的困惑和追求,塑造了梁亦清、韩子奇、梁君壁、梁冰玉、韩新月、楚雁潮等一系列栩栩如生、血肉丰满的人物,展现了奇异而古老的民族风情和充满矛盾的现实生活。 《穆斯林的葬礼》含蓄蕴藉,如泣如诉,以细腻的笔触拨动读者的心灵,曲终掩卷,回肠荡气,余韵绕梁。 古都京华老字号玉器行“奇珍斋”的主人梁亦清,原是回族底层的琢玉艺人,他家有两个女儿,长女君璧和次女冰玉。一天有位长者带名少年去麦加朝圣路过梁家,少年因摔碎了梁亦清做的碗,为了赔偿梁家的损失,决定留下当学徒,这就是本书主人公韩子奇。师徒两人正为一件订货劳作,这是专做洋人买卖的“汇远斋”定做的“郑和航海船”。郑和是回族的英雄,他们决心做好这件光耀民族精神的作品,三年的精雕细刻将在中秋佳节完成。不料梁亦清突然晕倒在转动着的玉坨上,宝船被毁,人也丧命。为了抵债,梁家将奇珍斋转给落井下石的汇远斋老板,韩子奇则为了报仇潜伏到“汇远斋”当了学徒。 三年后,他学有所成,回到奇珍斋娶了长女君璧,决心重振家业,十年之后名冠京华,又得贵子取名天星,碰巧遇上农村里被日本人带走中途逃走的中年妇女,便认这妇女为大姐,让长子天星唤她姑妈。 之后日寇侵华战争爆发,韩子奇担心玉器珍品被毁,随英商亨特来到伦敦。妻妹冰玉因情感受挫,执意离开,便不顾姐姐反对,与姐夫一起前往英国。在伦敦,亨特的儿子奥利弗爱上了冰玉,但奥利弗在伦敦大轰炸中不幸丧生,冰玉在孤独、伤心的情况下爱上了韩子奇,并生下私生女新月。 战后一同回国,姐姐君璧不容母女俩,冰玉决定带女儿远走他乡,韩子奇苦求,留下女儿。新月逐渐长大成人,以优异成绩考上北大西语系。上学后与班主任楚雁潮发生爱情,因楚系汉族,为梁家反对,他们的爱情却在阻挠中愈加炽热,这是文章的主要内容。而哥哥也因母亲的心计所使,没能和自己喜欢的同事结婚,而是娶了新月的同学,当发现时,一切都来不及了。新月红颜薄命,因严重心脏病不幸逝世,楚雁潮及新月一家悲痛欲绝。哥哥,嫂子挑起了家里的担子。后来韩子奇,梁君璧相继去世,韩天星也有了一双子女。多年以后,冰玉回来了,但一切都也已经物是人非。 “变迁兴衰”、“命运沉浮”,重心落在衰、沉,《穆斯林的葬礼》写的其实就是“玉器梁”一家的悲剧。从不同的视角观察,小说的悲剧事件大体可以分作三类,一是爱情悲剧:韩子奇和梁冰玉的爱情悲剧与韩新月和楚雁潮的爱情悲剧;新、雁爱情悲剧与韩、冰爱情悲剧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后者可看作前者的继续。两者都是男女主人公对自由爱的权利受到韩太太梁君璧身上所体现的伊斯兰传统文化负面的阻遏,当然韩、冰爱情悲剧的原因不止于此。另外,还穿插有韩天星和容桂芳的爱情悲剧,那是由梁君璧身上所体现的门当户对的势利观念酿成的。二是社会悲剧:梁亦清、韩子奇传播、宏扬中国玉器文化事业的壮志豪情,因资本竞争倾轧、帝国主义侵略战争破坏、“文化大革命”摧残而遭受挫败,他们的人生理想不为他们置身其间的社会大环境所容。三是命运悲剧:梁亦清、韩子奇、梁冰玉、韩新月以及参与制造过悲剧的虔诚的穆斯林梁君璧和不是回民族的文化精英楚雁潮——他们在积极探索人生意义和实现自身价值的过程中无不意识到、预感到失败、痛苦、不幸甚至死亡的必然性,但他们不向厄运低头,坚持以坚韧、顽强的意志突围。 《穆斯林的葬礼》用不小的篇幅描写了回民族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仪式,并着意表现异质习俗文化同回民族习俗的撞击、较量和通融,使之成为情节包括场面和细节的有机组成部分,突出的例子如葬礼和婚礼。梁亦清身怀绝技,但在代表资本的汇远斋老板蒲寿昌的压榨、倾轧下不得不含恨死去,从而引发韩子奇、梁君璧为之报仇雪恨,梁亦清的葬礼标志着小说情节的开端。薄葬、速葬,最简朴不过,正好与梁亦清的质朴性格谐适:一心归主的穆斯林,不需要任何身外之物来粉饰自己。韩新月德才貌兼优,对人生、事业、爱情执着追求,但无奈心脏残缺不得不辍学,而社会和家庭的压力又使其爱情绝望,终致夭折。穆斯林们肃然跪在墓穴前,神圣的经声在墓地回荡:一切赞颂,全归真主,全世界的主,至仁至慈的主。报应日的主。我们只崇拜你,只求你佑助,求你引导我们上正路,你所佑助者的路,不是受谴怒者的路,也不是迷误者的路。 民俗流动地存在于民族的历史长河之中,以民族群体的精神文化、心理意识为底蕴。将民俗的法约性、软控性故事化、情节化,要义在于激化伊斯文化与华夏文化、古老东方文化与西方现代文化的撞击和融合,揭示这种撞击和融合必然经历的痛苦,开掘人物的文化心理。霍达在《穆斯林的葬礼》的总体艺术构思中突出悲剧冲突、文化冲突、心理冲突,旨归在铸造在多元文化冲突、拼撞和互融互渗中焕发出蓬勃不息的生命意识的平凡而伟大的人格 穆斯林的葬礼:霍达,女,回族,1945年月26日生,北京人,经名法图迈。国家一级作家,长篇小说《穆斯林的葬礼》作者,茅盾文学奖获得者。 霍达自青年时代步入文坛,1980年创作了历史剧本《公子扶苏》(又名《秦皇父子),首创性地塑造了千古一帝秦始皇及其长子扶苏的艺术形象,作品一发表便受到文学界、电影界、史学界的重视,被誉为近年来历史题材创作中难能可贵的一部剧作,新华社为此播发了《女作家创作〈公子扶苏〉剧本》,引起国内外各方面的关注,此剧由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首演。这一时期,霍达先后创作了影视剧本《我不是猎人》、《鹊桥仙》、《飘然太白》、《江州司马》、《鞘中之剑》,中短篇小说《追日者》、《保姆》、《猫婆》、《不要忘记她》、《芸芸众生》、《魂归何处》,报告文学《万家忧乐》、《国殇》、《小巷匹夫》等一批体裁不同、风格迥异的作品,显示了她多方面的艺术才华,屡获好评,并连连获奖。1987年,她创作了平生第一部长篇小说《穆斯林的葬礼》,在《长篇小说》杂志分两期发表,19年由北京十月文

文化苦旅

文化苦旅

《文化苦旅》是余秋雨教授80年代在海内外讲学和考察途中写下的作品,是他的第一部文化散文集,也是他的代表作。全书所收作品主要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历史、文化散文,散点论述,探寻文化;另一部分是回忆散文。 在《文化苦旅》中,余秋雨为了奠定艺术真实的基础,从多个层面截取了历史的真实和生活的真实,不论是风土人情、历史人文、万里河川,无一不可入题。在《阳关雪》、《道士塔》中,描写了漠漠黄沙弥漫下,黄河文明的兴衰,从寂寥旷远中,将积淀千年的历史进行了真实的还原;《白发苏州》和《江南小镇》等,展示了江南水乡小桥流水人家的那种典雅柔媚的文化底蕴,淋漓尽致的展现了江南文化的那种婉约和清新,同时将世态人情演绎得形神兼具。有对西湖、阳关、柳侯祠、莫高窟的生动描述,有对王安石、李白、苏东坡、柳宗元等书卷气息浓郁的文人墨客的敬仰;甚或还有江南名妓苏小小、“亦仙亦妖”的白娘子、遁入空门的李叔同等等,纵观《文化苦旅》,尽管纷纭丛生,但余秋雨却能出神入化,将万千物象信手拈来,栩栩如生的付诸于笔端,展现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在《文化苦旅·笔墨祭》一章中,曾有着一大段描写“五四”文化史的文字,将文人、文化和历史,三者之间扯不断、理还乱的关系,描写的淋漓尽致。按理说作者非常擅长写文化史论,而要操作散文的“厚重”,这并非难事,但真正将“厚重”拿捏的恰到好处,而不是用枯燥和严密的考证,将文学的灵性和飘逸淹没,真正做到这一点,却是非常难得的。在《文化苦旅》中,余秋雨将沉郁古风和空灵笔法有机的糅合为一个整体,让历史人物起死回生,赋予山水风物以灵性。《夜航船》中,有着恢弘壮阔的意识流程,从明朝张岱的《夜航船》联想到现实中的夜航船,最后又联想到故乡山腰破庙木鱼声,由笃笃声掀起的“思想狂澜”,想起回乡光耀门庭的暴发户、乘船外出谋生的山民、渐渐气派的船老大,继而切入张岱《夜航船序》的逸事,再巧妙的将“夜航船文化”切入,最后一一引入丰子恺、周作人、鲁迅等几位上了“吾乡”文化夜航船的文学大师,终篇是由祖母关于笃笃声的争论贯穿,笔锋轻灵老道、于浮光掠影中蕴含着诸多的深邃沉郁。余秋雨的《文化苦旅》,堪称当代文学的艺术瑰宝,他从史学家和文人的角度出发,深刻探究社会问题,挖掘文人人格、观察文化走向、透析社会现象。这部文学著作,充分的展现了余秋雨深刻的文化感悟力、深厚的史学功底和渊博的文学知识,他凭借着超凡的艺术表现力,寄情于山水风物,深刻的揭示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对人生的真谛和文化灵魂孜孜以求的探索。 从以上角度分析,《文化苦旅》是一种广泛意义上的成功尝试。也许,在中国当代散文中,《文化苦旅》还称不上是问鼎之作,但它的最大的成功之处在于,它为中国当代散文领域,开垦了一块崭新的土地,并提供了恢弘壮阔的生存空间。 20世纪90年代初,《文化苦旅》以独特的“身姿”横空出世,给当时的散文领域吹进了一股新鲜的旋风。直至今天,尽管各界对余秋雨其人其文的评价褒贬不一,但《文化苦旅》却很少有外界的非议与质疑。其原因在于《文化苦旅》走出了往昔散文的靡靡之音,以一种大手法书写历史、感悟人生,重点突出对“人”的思考,以悲悯情怀书写传统文化中的各种症结,尽管也难以找到完美的答案,但给人以厚重、以沧桑,以震撼、以启迪。同时他又以饱含深情的笔触、不拘一格的形式来叙事、来抒情,博得了外观上的审美愉悦。 文化苦旅:余秋雨(1946年8月23日),出生于浙江省余姚县(今慈溪市桥头镇),著名学者、作家。 现任中国艺术研究院秋雨书院院长、澳门科技大学人文艺术学院院长,曾任上海戏剧学院院长、上海写作学会会长、上海戏剧学院教授。2006年第一届中国作家富豪榜首富,2010年,荣获澳门科技大学荣誉文学博士学位。 2013年6月日余秋雨云南曲靖讲学,受聘为曲靖师范学院荣誉教授。 专业从事艺术理论研究、散文写作,在大陆和台湾出版中外艺术史论专著多部,曾赴海内外许多大学和文化机构讲学,据传入载了英国剑桥《国际著名学者录》、《世界名人录》、《杰出贡献者名录》以及美国传记协会的《五千世界名人录》等等 1962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系列散文集《文化苦旅》《山居笔记》《霜冷长河》《千年一叹》《行者无疆》《摩挲大地》《寻觅中华》《何谓文化》《中国文脉》等,文化通史《问学余秋雨》,长篇记忆文学《借我一生》《我等不到了》等,学术专著《戏剧理论史稿》《戏剧审美心理学》《中国戏剧文化史述》《

汪曾祺小说经典

汪曾祺小说经典

本书精选出汪曾祺最具代表性的经典小说作品,使读者能集中体味他“京派小说”的独特艺术风韵。本书包括《复仇》、《受戒》、《异秉》、《八千岁》、《七里茶坊》、《故里三陈》等经典短篇。 汪曾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汪曾祺以散文笔调写小说,写出了家乡五行八作的见闻和风物人情、习俗民风,富于地方特色。作品在疏放中透出凝重,于平淡中显现奇崛,情韵灵动淡远,风致清逸秀异。 “我所追求的不是深刻,而是和谐。”“我写的是美,是健康的人性。美,是什么时候都需要的。”“我喜欢疏朗清淡的风格,不喜欢繁复浓重的风格,对画,对文学,都如此。”“我曾戏称自己是一个‘中国式的抒情人道主义者’,大致差不离。”“我非常重视语言,也许我把语言的重要性推到了极致。我认为语言不只是形式,本身便是内容。”“我们有过各种创伤,但我们今天应该快活。”——汪曾祺 汪曾祺小说经典:汪曾祺(192035~199%%6),江苏高邮人,中国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早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历任中学教师、北京市文联干部、《北京文艺》编辑、北京京剧院编辑。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 汪曾祺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对戏剧与民间文艺也有深入钻研。著有小说集《邂逅集》,小说《受戒》《沙家浜》《大淖记事》,散文集《蒲桥集》,还写了他的父亲,大部分作品收录在《汪曾祺全集》中。其散文《端午的鸭蛋》和《胡同文化》被选入中学语文课本。 汪曾祺的散文没有结构的苦心经营,也不追求题旨的玄奥深奇,平淡质朴,娓娓道来,如话家常。 他以个人化的细小琐屑的题材,使日常生活审美化,纠偏了那种集体的宏大叙事;以平实委婉而又有弹性的语言,反拨了笼罩一切的毛话语的僵硬;以平淡、含蓄节制的叙述,暴露了滥情的、夸饰的文风之矫情,让人重温曾经消逝的主义的名士风散文的魅力,从而折射出中国当代散文的空洞、浮夸、虚假

林徽因诗选

林徽因诗选

徽因的美丽,在她的外貌。两条小辫,颇具神采的清亮的双眸,有雕琢之美的精致的五官,左颊上的笑靥,浅色半袖短衫,长仅及膝的黑色绸裙……宛若飘逸仙子。徽因的美丽,又不在她的外貌。她读书很多,她有活泼跳跃的思维,明澈清新的见识,她对文艺作品的理解和悟性,超出了她的年龄。这是她的智慧美。她热爱朋友,有朋友在,她就思路洞开,妙语如珠,艺术和思想的灵感如电光石火般熠熠精致的雕刻,镂空的门窗与美丽的阑干。这是她的人格美…… ——她有说不尽的美丽 徽因在人们印象中,常常不是一个“清清爽爽的”的“单独个人”。她似乎只是徐志摩思念、爱恋,又让徐志摩落泪、失望的那个人;仿佛只是梁任公的儿媳、梁思成的妻子;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 意见邮箱:yuanyeer@hotmail.com

Copyright(C)2017-2025天使文档 ALLRights Reserved 天使文档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