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摭言

唐摭言

此书15卷,每卷分若干标题,每个标题下或作综合论述,或分记若干有关故实,大致前三卷汇录科举制度掌故,其余十二卷按类记叙科举士人言行。记叙详细、生动,但又很少神奇怪异;且次序较有系统,多为选举志所未备。 WIAO 王定保,字翊圣,吴融之婿,南昌(今属江西)人。光化三年,(公元900年)举进士及第。唐末避中原之乱入湖南,不见遇马殷,遂入岭南,附于刘氏无北归意,任南汉宁远军节度使、中书侍郎同平章事等职。著有《唐摭言》十五卷。 唐末光化进士,吴融之婿,南昌人,字翊圣。其生平事迹,人们知道得很少,据《十国春秋》、《五代史》,知他生于唐咸通庚寅岁(870年),卒年不详,据《四库全书提要》说,当在周世宗显德元年(954年)以后。他早年曾与安徽的曹松隐居庐山,唐光化三年(900年)中进士第,随后南游湖湘,任容管(今广西南宁市南)巡官。这时农民起义风起云涌,他即避难于广州,在节度史刘隐处为幕客。公元917年,刘隐去世,其弟刘龑图谋称帝,建立南汉国,担心王定保不服从,于是派遣他出使荆南。当他完成使命返回时,刘龑已登基做了南汉皇帝。

洞玄子

洞玄子

《洞玄子》的作者真实姓名和生平年代很难查考,一说洞玄子为唐代道家张鼎之号,其他来源均无从考证。 此书从丹波康赖的《医心方》中籍出,首尾连贯,似为完帙。洞玄子自言曰:“至于玄女之法,传之万古,都具陈其梗概,仍未尽其机微。余每览其条,思补其阙,综习旧仪,纂此新经。”由此可知此书是综合古代房中著作,补缺阐微的,其内容出入于《隋志》、《唐志》所载《素女经》、《玉房秘诀》之间,语言多似元朝人绮语,则可大致推知此书乃唐人所作。 该书十分强调房中气功导引,认为房室之事要循天地之法,遵阴阳之理,方可养性延龄。例如: 洞玄子曰:夫天生万物,唯人最贵。人之所上,莫过房欲。法天象地,规阴距阳。悟其理者,则养性延龄;慢其真者,则伤神夭寿。 但是,《洞玄子》一书的最大特点是对古代房室交合艺术的全面论述,是对房事的体位、方法的全面总结。关于这方面的内容,其它古代医书中虽然也有论及,但没有超过《洞玄子》的。例如,关于具体的交合动作,《合阴阳》中有“十修”、“八动”;《天下至道谈》有“八道”,《素女经》中有“伸缩俯仰、前却屈折”八事;而《洞玄子》则归纳为“九状”、“六势”,充分说明了房事艺术的丰富和多样。这种研究,可以为帝王、贵族、官僚、豪绅的淫乐服务,也可以增强一般夫妻的感情,使夫妻琴瑟相和,生活幸福美满。

南齐书

南齐书

《南齐书》,南朝梁萧子显撰,记述南朝萧齐王朝自齐高帝建元元年(479年)至齐和帝中兴二年(502年),共二十三年史事,是现存关于南齐最早的纪传体断代史。在萧子显撰写齐史之前,已有多部齐史问世,如沈约所撰《齐纪》、刘陟所撰《齐纪》等,今只有萧子显的《南齐书》流传下来。《南齐书》成书时原名《齐书》,后亦称《齐史》,至北宋,为区别于唐代李百药所撰的《齐书》,始改称为《南齐书》,而称后者为《北齐书》。 《南齐书》原有六十卷,今存五十九卷,计有本纪八卷、志十一卷、列传四十卷。另有序录一卷,述作书义例和目录,亡佚甚早。志基本沿袭《宋书》八志,唯去《律历志》而增《舆服志》,改《符瑞志》为《祥瑞志》,其中以《州郡志》与《百官志》尤具史学价值,不过《州郡志》也因不著户口而为人诟病。《南齐书》还以“史臣曰”的形式阐发史论,亦具特色。 HTTP:WT 萧宏(473~526年5月13日)中国南朝梁皇族。字宣达。南兰陵(今江苏常州西北)人。梁武帝六弟,官至侍中、太尉。梁武帝攻占建康(今江苏南京),以之为中护军,卫戍京师。天监元年(502)封为临川王,迁扬州刺史。天监四年,奉诏都督南北兖、北徐、青、冀、豫、司、霍八州北讨诸军事。梁军器械精新,军容极盛。攻占梁城,驻兵洛口(今安徽怀远附近),畏缩不前,夜遇暴风雨,弃军逃亡,致使数十万大军溃散。后迁太尉、骠骑大将军等职,领扬州刺史20余年。极尽搜括聚敛之能,有库房百间,积钱3亿,绢帛、奇珍无数。豫章王萧综作《钱愚论》讽之。武帝见其无政治野心,亦不加罪。

刘伯温兵法

刘伯温兵法

《刘伯温兵法》一书相传为刘伯温是年隐居青田,研习兵法谋略所作,是他协助朱元璋剿灭群雄,夺取江山的智谋之源。刘伯温死后,该书被朱元璋收入宫中,秘不示人,后来大内失火,才流入民间。

戒杀四十八问

戒杀四十八问

戒杀四十八问’是清朝周思仁(安士)居士,劝在家众吃素之文章。因版本缘故,其中少了十五问,日后如有缘,当补齐。 -- 清初居士。原名梦颜,字安士,自号怀西居士。博通经藏,深信净土法门。尝以众生造无量罪,而淫杀二业实居其半,因深惟经义,著劝勉戒杀、戒淫之二书。前书名《万善先资》,后书名《欲海回狂》。此外,又著有《阴骘文广义》三卷、《西归直指》四卷。乾隆四年正月,与家人诀别,谓将西归,家人请以香汤沐浴,却之曰︰;我香汤沐浴久矣。谈笑而逝。享年八十四。其著述被合编为《安士全书》行世。

将苑

将苑

《将苑》是中国古代一部专门讨论为将之道的军事著作。 《将苑》又称《心书》,宋代称将苑,而明代始称《心书》,但无论《将苑》还是《心书》,既不见陈寿之目,亦不见隋唐史志,而始见于宋《遂初堂书目》,题《诸葛亮将苑》。明人编诸葛亮集时才收入其中。所以姚继恒《古今伪书考》及《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皆判断其为伪书。顾实在《重考古今伪书考》中进一步说;“《蜀志·诸葛亮传》详列著作于后,初无是书之名,隋唐诸《志》,宋人书目亦俱不载之,故是书最为晚出。自《兵机》以纥《北狄》,凡五十五篇,篇幅均不甚长,即可知其窘于才矣” 《将苑》最早见于宋尤袤《遂初堂书目》,题作《诸葛亮将苑》,明代编的诸葛亮文集中也予以收录。清姚际恒《古今伪书考》和纪昀《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认为是后人伪托之作。从书中内容大多采自兵、史诸书和隋、唐不同著录来推断,不象诸葛亮亲著,但其中许多思想与诸葛亮的军事思想相一致。 《将苑》又称《诸葛亮将苑》、《武侯将苑》、《心书》、《武侯心书》、《新书》、《武侯新书》等。此书宋代称《将苑》,明代始改称《心书》,如焦?《经籍志》;或《新书》,如陶宗仪《说郛》;也有称《将苑》的,如《百川书志》。《汉魏丛书》虽于书名题作《心书》,而篇章标题中间有《新书》字样。现存版本中,这几种称谓都有,核其内容,虽有所差别,但基本上是一致的,是同书异名 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汉族,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发明家。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谥忠武侯,东晋政权因其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叫做诸葛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于建兴十二年(234年)在五丈原(今宝鸡岐山境内)逝世。 刘禅追谥其为忠武侯,故后世常以武侯、诸葛武侯尊称诸葛亮。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

乐记

乐记

《乐记》最早的一部具有比较完整体系的汉族音乐理论著作,它总结了先秦时期儒家的音乐美学思想。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声相应,故生变;变成方,谓之音;比音而乐之,及干戚羽旄,谓之乐也。乐者,音之所由生也,其本在人心感于物也。关于音乐的本质,《乐记》中有着精辟的论述,肯定音乐是表达情感的艺术,它认为:“凡音而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凡音者,生人心者也,情动于中,故形于声:声成文,谓之音。” 《乐记》作为先秦儒学的美学思想的集大成者,其丰富的美学思想,对两多千年来汉民族音乐的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并在世界音乐思想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总之《乐记》继承与发展了孔子以来儒家关于音乐的特征、乐教的功用以及内容与形式、美与善、礼和乐等关系的思想,在阐述&;心物感应&;的乐的本质方面,在论及音乐对人的情感、性格、意志等心理活动的影响方面,在突出音乐的政治教育与教化功能方面,在强调音乐对于&;修身及家、平均天下&;的社会作用方面,在注重礼乐并重&;先王之道,礼乐可谓盛矣&;方面,都有了新的突破,其基本思想比在它之前的儒家著作中都更明确、更丰富、更具体、更深入、更系统,它是中国古代最重要、最系统的音乐教育思想的论著,至今仍未失去其灿烂的光辉。 在西方,古希腊的德谟克利特有乐论专著《论音乐》,惜已失传,其思想面貌不得而知,无法与《乐记》比较。柏拉图、亚里斯多德都有论乐思想,但很不系统,远没有《乐记》这样丰富与完善。古罗马裴罗德谟的《论音乐》虽是一部乐论专著,但其主旨在于批判与否定古希腊音乐美育论,而未正面树立自己的音乐思想体系。因此,我们可以说,《乐记》不仅在中国,而且在世界古代音乐思想史及音乐教育思想史上也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但《乐记》把音乐当作封建地主阶级手中的工具。《乐记》希望通过音乐教育使&;官序贵贱各得其宜&;,要&;示后世也有尊卑长幼之序&;。《乐记》主张&;德成而上,艺成而下&;,就是主张以封建地主阶级的&;德&;作为&;善&;的标准,作为评价音乐的政治标准。《乐记》认为音乐是体现&;天理&;的,亦即天赋善性,&;唯君子为能知乐&;,音乐可以用来表彰君子的德行,宣扬统治者的功业,为巩固统治服务。对于广大人民来说,音乐则是统治者给予的恩赐,接受乐教的目的是使人民&;制欲&;、&;改过&;,从而&;无怨&;、&;不争&;,顺从统治。所以《乐记》对于三皇五帝以来一切统治阶级的音乐,一切对统治阶级歌功颂德的音乐都推崇备至,尊之为&;德音&;、相反,对一切民间的音乐,则大加攻击,斥之为&;奸声&;、&;邪音&;、&;溺音&;、&;淫乐&;。《乐记》过分强调&;乐&;必配合于&;礼&;,&;乐&;被紧紧绑在&;礼&;的车子上,使&;乐&;逐渐失去了它的独立性与创造性。《乐记》过分强调&;德&;和&;位&;的音乐标准,这也就容易把中国的古代音乐引向庸俗化和势利化。中国古代社会的音乐,到了后来,愈来愈衰退,这不能不说和《乐记》所宣扬的&;乐&;配合&;礼&;的思想有些关系。所有这些,都是《乐记》的阶级与时代的局限性。 《乐记》以后,嵇康提出&;声无哀乐&;论,认为&;声音自当以善恶为主,则无关于哀乐;哀乐自当以情感而后发,则无系于声音&;,他突出了音乐本身的艺术特点,力图使音乐&;越名教而任自然&;,并肯定&;郑声是音声之至妙&;,这是向《乐记》等儒家传统音乐思想发起了挑战。冯梦龙也认为民间音乐&;借男女之真情,发名教之伪药&;,充分肯定了被儒家传统音乐思想所否定的&;郑卫之音&;、他们对《乐记》思想有所否定与突破。这样的观点,在中国过去是很少的。 《乐记》体大精深,以儒家思想为主,包容其它各派思想,谈到音乐的本源、音乐的特点、音乐与政治的关系、音乐与社会价值、音乐形式与内容的关系等问题,余篇仅留篇目,由篇名看,涉及乐器演奏、音乐创造、音律理论等问题。

晋书

晋书

《晋书》编者共二十一人。 其中监修三人为房玄龄、褚遂良、许敬宗; 天文、律历、五行等三志的作者为李淳风; 拟订修史体例为敬播; 其他十六人为令狐德棻、来济、陆元仕、刘子翼、卢承基、李义府、薛元超、上官仪、崔行功、辛丘驭、刘胤之、杨仁卿、李延寿、张文恭、李安期和李怀俨。 房玄龄(579年-648年8月18日),名乔,字玄龄,以字行于世,今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市相公庄街道房庄村人,房彦谦之子,唐初名相。 房玄龄18岁时本州举进士,授羽骑尉。房玄龄在渭北投秦王李世民后,为秦王参谋划策,典管书记,是秦王得力的谋士之一。 武德九年,他参与玄武门之变,与杜如晦、长孙无忌、尉迟敬德、侯君集五人并功第一。唐太宗李世民即位后,房玄龄为中书令;贞观三年二月为尚书左仆射;贞观十一年封梁国公;贞观十六年七月进位司空,仍综理朝政。贞观二十二年七月廿四癸卯日,房玄龄病逝,谥文昭。 永徽三年,玄龄次子遗爱与其妻高阳公主被指谋反,遗爱被处死,公主赐自尽,诸子被发配流放到岭表。玄龄嗣子遗直也被连累,被贬为铜陵尉。房玄龄配享太庙的待遇也因而被停止。 因房玄龄善谋,而杜如晦处事果断,因此人称房谋杜断。后世以他和杜如晦为良相的典范,合称房、杜。《新唐书》本传对房的评价是玄龄当国,夙夜勤强,任公竭节,不欲一物失所。无媢忌,闻人善,若己有之。明达吏治,而缘饰以文雅,议法处令,务为宽平。

尚书正义

尚书正义

唐初《五经正义》的第二部,孔颖达、王德韶、李子云等奉诏撰,朱长才、苏德融、隋德素、王士雄、赵弘智复审,长孙无忌、李勣、于志宁、张行成等人刊定。此书凑合《今文尚书》和伪《古文尚书》,并采用伪孔安国《尚书传》,将伏胜本《今文尚书》20篇分为篇,加上所谓的出自孔宅夹壁的《古文尚书》25篇,定为58篇,作为科举考试的必读经书。流传几千年,对后世影响巨大。孔颖达等在此书《正义》中较多地谈到了天与人的关系,反复阐明用天道治理民众的道理。他们是以君为师,而不敢像孟子、杨雄那样以师自任,这是汉代以后尤其是当时现实的反映。但是如果君主不好好地治理百姓,就是违背天意,这时,天就会离他而去。也即&;天不可信&;。这些观点都是具有相当的现实意义的。另外,此书还保存了不少旧说典故,在训诂学上也有较大的价值。 孔颖达编订《五经正义》,排除经学内部的家法师说等门户之见,于众学中择优而定一尊,广采以备博览,从而结束了自西汉以来的各种纷争;是他摒弃南学与北学的地域偏见,兼容百氏,融合南北,将西汉以来的经学成果尽行保存,使前师之说不致泯灭,后代学者有所钻仰;也由于他的《五经正义》被唐王朝颁为经学的标准解释,从而完成了中国经学史上从纷争到统一的演变过程。他是一个对中国经学具有总结和统一之功的大经学家。 人物生平 孔颖达盛世鸿儒,字冲远(一作仲达、冲澹),冀州衡水(今属河北)人。孔安之子、孔硕之孙、孔霸的第19世孙、孔延年的第20世孙、孔子的第31世孙。唐朝经学家。生于北齐后主武平五年(574年),八岁就学,曾从刘焯问学,日诵千言,熟读经传,善于词章,隋大业初,选为明经,授河内郡博士,补太学助教。隋末大乱,避地虎牢(今河南省荥阳汜水镇西北)。入唐,任国子监祭酒。曾奉唐太宗命编纂《五经正义》,融合南北经学家的见解,是集魏晋南北朝以来经学大成的著作。卒于贞观二十二年(648年),终年75岁。

七修类稿

七修类稿

全书按类编排,分天地、国事、义理、辩证、诗文、事物、奇谑等七类。涉及一当朝及前朝史事掌故,一社会风俗及琐闻,一艺文及学术考辨。四库入存目。李慈铭评曰:“此书引证颇广,当时杨升庵已屡引其说,然识见殊卑,笔亦冗拙,时有村学究气,论诗文尤可笑,其浩博则不可没也。”然以其谈当时事多,治明史者必读,予每见前人书中引用,因求其书数年,今始得而读也。 有“内官冠帽”一则极可笑:今太监之冠帽即高丽王之制也。闻国初高丽未服,太祖令内侍戴之,而给使令于高丽使者之前。使归,举国降。又记事荒诞者颇多,如“天子动与天合”条:尝闻南京国子监将成,高祖空中望之曰:“似蜈蚣形。”他日奏监中多蜈蚣,不可居,遂命左首山可唤为鸡鸣,必能食蜈蚣也,已而果无。又尝命刘三吾图所居山水来看,图上,太祖笑曰:“何用许多?”到突兀处俱以笔抹之,无何其山一夕为雷所震,突兀处悉平如前。类如此者甚多。

艺文类聚

艺文类聚

《艺文类聚》是唐高祖李渊下令编修的类书,给事中欧阳询主编,其他参与人员还有秘书丞令令狐德棻、侍中陈叔达、太子詹事裴矩、詹事府主簿赵弘智、齐王府文学袁朗等十余人。武德七年(624年)成书。《艺文类聚》、《北堂书钞》、《初学记》、《白氏六帖》合称“唐代四大类书”。 欧阳询(7年一641年),汉族,唐朝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字信本,楷书四大家之一。南朝梁太平二年(公元7年)出生于衡州(今湖南衡阳),祖籍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 欧阳询与同代的虞世南、褚遂良、薛稷三位并称初唐四大家。因其子欧阳通亦通善书法,故其又称大欧。 他与虞世南俱以书法驰名初唐,并称欧虞,后人以其书于平正中见险绝,最便初学,号为欧体。 代表作楷书有《九成宫醴泉铭》、《皇甫诞碑》、《化度寺碑》,行书有《仲尼梦奠帖》、《行书千字文》。对书法有其独到的见解,有书法论著《八诀》、《传授诀》、《用笔论》、《三十六法》。所写《化度寺邑禅师舍利塔铭》,《虞恭公温彦博碑》,《皇甫诞碑》被称为唐人楷书第一。 少年流离 欧阳询祖父欧阳頠历任使持节、都督衡州诸军事、安南将军、征南大将军等要职。欧阳询的父亲欧阳纥20岁随父从军,骁勇善战,后来子承父业,任都督交、广等十九州诸军事,广州刺史等职。陈宣帝太建元年(569年),皇帝因猜疑其怀有二心拜其为左卫将军。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 意见邮箱:yuanyeer@hotmail.com

Copyright(C)2017-2025天使文档 ALLRights Reserved 天使文档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