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老师

我是老师

位红燕是芙蓉中学的语文教师,又是一名军嫂,她以对学生满腔热忱的爱,驱逐着夫妻两地分居的寂寞。她收留了遭受家庭不幸、无家可归的学生宣晓晓,并帮她找回了妈妈;她创造性地以笔谈的方式和“问题学生”白琳沟通,使白琳痛改前非;在“5~12”地震中,她不顾危险,把心存芥蒂的杨柳老师从废墟中救出来,两人冰释前嫌…… 她倡导爱心教育,尊重学生,因势利导,赢得了全校师生的敬重和爱戴。她的创新教学,得到了教导主任杨斌的支持,被人误会两人有暧昧关系;她的丈夫余建伟在抗震救灾中不幸牺牲,在“遗腹子”要不要生的问题上,引起了位家和余家的风波;坚强的后面是柔软,位红燕慈母般的爱,感动了所有人……

狼图腾:小狼小狼

狼图腾:小狼小狼

《狼图腾小狼小狼》是一本关于蒙古草原小狼的奇书。全书由几十个世人难以猜度的神秘的“狼故事”一气呵成,精灵一般的草原小狼随时随处都能从书中呼啸而出。《狼图腾小狼小狼》由作者历时三十余载精心创作而成。作者在内蒙古额仑草原长时期地与狼共舞,曾与心爱的小狼结下了生死之情。在书中,狼的自由独立、狼的强悍卓越、狼超常的智慧和才能、狼不屈不挠的高贵灵魂、狼坚不可摧的团队意识、狼的亲情和友情、狼和草原以及草原万物的关系……无不给人以心灵强烈的震撼和感动。 作者是满怀着深深的忏悔之情来叙述小狼、呼唤小狼、赞美小狼的,从此,小狼永远活在人们心中。 这是一本关于蒙古小狼的奇书。全书由几十个世人难以猜度的神秘的“狼故事”一气呵成,精灵一般的草原小狼随时随处都能从书中呼啸而出。 作品由作者历时三十余载精心创作而成。作者在蒙古额仑草原长时期的与狼共舞,曾与心爱的小狼结下了生死之情。在书中,狼的独立自强、狼的强悍卓越、狼的超长的智慧和才能、狼不屈不挠高贵的灵魂、狼坚不可摧的团队意识、狼的亲情和友情、狼和草原万物的关系~~~~~~无不给人心灵强烈的震撼和感动。 因此,作者是满怀着深深的忏悔之情来叙述小狼、呼唤小狼、赞美小狼的,同时也借作品的出版让小狼永远活在人们心中。为了便于青少年的阅读理解,《狼图腾小狼小狼》分为上、下两册,与成人版《狼图腾》有所不同的是,除了文字上的简洁易懂之外,《狼图腾小狼小狼》还根据文本为全书配上了近200幅精致生动的插图,每一幅插图都经过作者本人的精挑细选,以最逼真的图文还原小狼形象,淋漓尽致展示小狼的智慧、尊严、独立、坚韧、强悍。

京西胭脂铺

京西胭脂铺

一九年,八国联军侵入北京,京西胭脂铺毁于一旦,一家数十口死于非命。幸存者晁信义立志重建京西胭脂铺,并与对手王记胭脂坊竞争皇室专供权。正当京西胭脂铺和王记胭脂坊斗得难分难解之时,西洋资本和东洋资本悄然崛起。面对内忧外患,晁王两家决定摒弃前嫌,联手御敌,共度时艰。岂料卢沟桥一声炮响,揭开了日本人苦苦布局五十余年的真实面目,两个民族品牌,和整个民族一道陷入危亡绝境……WWH

北堂书钞

北堂书钞

《北堂书钞》,现存最早的汉族类书名作。类书之作,始于三国魏文帝敕刘劭、王象等人编纂的《皇览》。魏、晋之后,历代王朝取其分门排比,便于检阅的优点,屡屡组织人力、物力、搜检政府藏书,辑成鸿篇巨制,但时及今日,多已佚失无存了。素以成书较早,收录资料亦较为宏富著称于世。并与欧阳询等编纂的《艺文类聚》、白居易辑、宋人孔传续辑的《白氏六帖》、徐坚等撰集的《初学记》,合称为唐代的“四大类书”。 《北堂书钞》全书分为帝王、后妃、政术、刑法、封爵、设官、礼仪、艺文、乐、武功、衣冠、仪饰、服饰、舟、车、酒食、天、岁时、地19部,852卷,立类略显芜杂,引文亦有断章取义、首尾不连贯处,征引材料或有不注明出处的。但由于在现存类书中,此书成书很早,辑录资料皆采自隋以前古籍,其中相当一部分本子已不传,故其文献价值颇高,尤其在辑佚、校刊古籍等功用上,更不容忽视。现学苑出版社影印此书,应该说是一件有裨学界、嘉惠士林的善举。

针灸甲乙经

针灸甲乙经

《针灸甲乙经》是古代汉医著作之一,为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针灸学专著。也是最早将针灸学理论与腧穴学相结合的一部著作。原名《黄帝三部针灸甲乙经》,简称《甲乙经》,晋皇甫谧(215-282年)编撰于魏甘露四年(259年),共10卷,南北朝时期改为12卷本。&;洞明医术,遂成其妙&;《针灸甲乙经》是中国针灸学专著,该书集《素问》、《针经》(即《灵枢》古名)与《明堂孔穴针灸治要》三书中之有关针灸学内容等分类合编而成。原书根据天干编次,内容主要论述医学之理论和针灸之方法技术,故命名为《针灸甲乙经》。皇甫谧本是一位史学家,年近50岁时,因患关节炎,加之耳聋,开始钻研针灸医术,学习上述三书,并将其中&;事类相从,删其浮辞,除其重复,论其精要&;而成书。人称其&;习览经方,手不辍卷,遂尽其妙&;,或誉之为&;晋朝高秀,洞明医术&;。可知其因病习医针灸而成功者。首先,《针灸甲乙经》在中国独具特色的针灸疗法的发展中,发挥了承先启后、继往开来的重大作用。众所周知,在此期间,中医学典籍《素问》、《灵枢》等虽有关于针灸学理论与技术的阐述,也有若干专门论述针灸经络的小册子,然而或已散落残佚,或只散见而不成系统,《针灸甲乙经》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对针灸经络、腧穴、主治等从理论到临床进行了比较全面系统的整理研究而成书的。 《针灸甲乙经》12卷,128篇。对人体生理、病理,经脉循行,腧穴总数、部位、取穴,针法、适应症、禁忌症等,都进行了系统的论述。书中论及人体生理、病理,基本是按照《黄帝内经》,但对针灸治疗学的特点,重新进行了编排。把与“用针”有密切关系的经文放在卷首,起开宗明义之效。 全书大致可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基本理论、针灸基础知识;第二部分是针灸的临床运用。 理论部分包括前六卷,依次叙述人体的生理功能,包括五脏六腑、营卫气血、精神魂魄、精气津液及肢体五官与脏腑功能的关系等;其次是人体经脉、经筋等经络系统的循环路线;再次是人体腧穴,依身体部位分部叙述其位置、主治,书中共叙述腧穴350个(其中单穴51个,双穴299个)而不是如其所说的365穴,这些穴位是按头、面、项、胸、腹、臂、股等部位排列的,方便寻检,每一穴均有针刺的深度、灸灼的壮数;再次叙述诊法,重点介绍脉诊的内容,尤其是三部九候;其后介绍针道,针灸禁忌,包括禁穴;最后介绍了病理及生理方面的一些问题,并以阴阳五行学说为纲进行了一些阐释。 对于这些内容,皇甫谧都做了详细的考订。仅孔穴的位置考证上就纠正了不少前人的失误。如位于腹部正中线上的中脘穴(古时又称太仓穴),三国时东吴太医令吕广的《募腧经》说是在脐上三寸,而经皇甫谧考证是在脐上四寸处。因为中脘下一寸为建里,建里下一寸为下脘,下脘下一寸为水分,水分下一寸为脐,正好四寸。我们今天中医临床所采用的中脘穴定位,就是根据皇甫谧的说法来确定位置的 对于禁穴也有很深入慎重的研究。如“刺中心,一日死”、“刺中肺,三日死”、“刺中肝,五日死”、“刺中脾,十五日死”、“刺中肾,三日死”、“刺中胆,一日半死”、刺坏大血脉,“血出不止死”。 临床部分也是六卷,依次介绍内科(包括伤寒热病、中风、杂病)、五官科、妇科、儿科等病症的针灸治疗,其中内科共43篇,有外感六淫、内伤七情、五脏病、六腑病、经脉病及五官病等,外科有3篇,主要论述痈疽,至于妇科及儿科,各有1篇各论述20种及10种该科病症。 其中叙述病例0余症。这些病症除了根据《黄帝内经》外,还有进一步的充实和扩充。皇甫谧对这些病症的治疗方法、配穴规律、操作方法等均有详细的记载。 皇甫谧对具体操作是很重视的,对针灸的具体操作都做了非常详尽的解说。这种对临床的重视,与其研究的初衷是一致的。

雅述

雅述

中国明代哲学家王廷相的重要哲学著作。书分上、下两篇,成于明嘉靖十七年(1538)四月,同年十月由后学谢镒刻印。 书中着重阐述气一元论的哲学思想,指出“元气之上无物故元气为道之本”以及“有虚即有气有气即有道”的论点。认为太极不是“理”,而是先于天地、无象无数的“混沌未判之气”,指出程朱的“理为气本”实是老庄思想的“改易面目立论耳”,主张宇宙万物“变而不常”,认为所谓“道一而不变”是“庄老之余绪”。批判了天人感应论,说谶纬迷信是“假托圣经以售邪诬之说”。书中还提出人的认识“必藉见闻思虑而知”,“物理不见不闻,虽圣哲亦不能索而知之”的思想,批评程朱理学将德性之知“以为大知”,是“不思甚矣”。主张“性生于气”,批评了本然、气质二性之说。 《雅述》和《慎言》一样,向为明清学者所重视。黄宗羲、王夫之等著名思想家都受它较大的影响。

新书

新书

《新书》又称《贾子》,是贾谊的政论文集,《汉书~艺文志》列入儒家,今存10卷58篇,其中《问孝》、《礼容语上》两篇有目无文,实为56篇。《新书》集中反映了贾谊的政治经济思想,开篇即为著名的《过秦论》,总结了秦朝灭亡的历史教训,提出了一系列政治主张;《宗首》、《藩强》、《权重》等阐述了加强中央集权的思想;《大政》、《修政》等提出了利民安民的民本思想。贾谊的政论散文逻辑严密,感情充沛,气势非凡,体现了汉初知识分子在汉帝国大一统创始期之积极进取,力图建功伟业的豪情壮志,代表汉初政论散文的最高成就。鲁迅先生说,贾谊文章“为西汉鸿文,沾溉后人,其泽甚远。”

橘录

橘录

《橘录》是中国最早的柑橘专著。又名《永嘉橘录》、《橘谱》。作者韩彦直,字子温,陕西延安府肤施县人。南宋名将韩世忠长子。生于宋高宗绍兴元年(31),卒年不详。书成于78年作者“知温州”任内。有多种版本行世。近代以来,欧美和日本等国也有流传,不少柑橘著作都加以介绍和引用,受到许多果树园艺学者的重视。 《橘录》三卷,卷上、卷中叙述柑橘的分类、品种名称和性状,卷下阐说柑橘的栽培技术。本书第一次将柑橘类果树区分为柑、橘和“橙子之属类橘者”三大类,柑分8种橘分14种,“橙子之属类橘者”分5种并叙述每个品种的植株形态、果实大小、食味品质和产地来源等。在栽培技术部分分别述说种治、始栽、培植、去病、浇灌、采摘、收藏、制治和入药等各项技术环节,都有实际参考价值。如在“种治”中指出温州当地的柑橘都以朱栾为砧木,很耐斥卤,因而在涂泥上种植时“实大而繁,味尤珍,耐久不损”;同时,以朱栾为砧木的柑橘嫁接技术,在历史上也属首次记载,且至今仍在应用。此外,对病虫害的防治、用河泥壅根施肥、采摘和贮藏方法等都提出了精辟的论述。 《橘录》的作者韩彦直,南宋时人,祖籍延安。是抗金名将韩世忠的长子,生于宋高宗绍兴元年(31),卒年不详。曾任“司农少卿”,后来长期担任地方官,特别是在永嘉(今温州)任“知州”时,由于当地盛产柑橘,作者就地采访,写成此书。所以又名《永嘉橘录》。据作者自序所记,成书于宋孝宗淳熙五年(78)。 《橘录》分上、中、下三卷,并有作者“自序”一篇。上、中两卷,主要记载了当时温州一带的柑橘品种(包括一部分种),共有27个品种或种。其中柑有8种:真柑(又名乳柑)、生枝柑、海红柑、洞庭柑、朱柑、金柑、木柑、甜柑;橘分14种:黄橘、塌橘、包橘、绵橘、沙橘、荔枝橘、软条穿橘、油橘、绿橘、乳橘、金橘(可能属金柑属)、自然橘(可能是指橘的实生苗)、早黄橘、冻橘;还有橙(一作枨)属5种:橙、朱栾(可能是酸橙的变种)、香栾(可能是酸橙)、香圆、枸橘。《橘录》对每一品种的描述,包括:树冠形状,枝叶生长状态,果实的大小和形状,果实成熟期的早晚,果皮的色泽、粗细以及光泽程度,果皮剥离的难易,瓤囊的数目与分离的难易,果实的风味,种子(核)的多少等等。并且还指出了每个品种命名的依据,以及品种的适应地区。 下卷分为:种治、始栽、培植、去病、浇灌、采摘、收藏、制治、入药九节。对当地橘农的栽培经验,总结十分详尽。书中指出柑橘宜斥卤之地,并注意到土壤的种类,特别是土壤酸度对柑橘品质的影响,凡圃之近涂泥者,实大而繁,味尤珍,耐久不损。《橘录》总结的“高畦垄栽”经验,在当地一直沿袭至今。在施肥中,强调冬夏两季都要施肥,反映了常绿果树的特点。在防治病虫害方面,书中明确指出柑橘所受的危害主要有两种,一种由藓(真菌)引起;一种由蠹(在树干中蛀食的多种幼虫,也称蛀虫)引起。前者通过刮除病原菌、剪去多余的枝叶以增进果林的通光透气性,即可取得良好的效果;后者可以从蛀穴中将虫钩出,然后用木钉将洞穴填死,以达到治除的目的。这种除虫方法一直沿用至今。在果实采摘方面,韩彦直指出要用小剪刀在平蒂的地方剪断,轻放筐中,细心保护。收采、贮藏要摒开酒气。在贮藏的过程中,要勤于检查,十日一翻,有烂的及时检出。这些做法,也都为后人所遵循。书中还介绍了一种连枝掩埋的储藏方法,并指出了这种方法的优 --

周髀算经

周髀算经

《周髀算经》乃是算经的十书之一。约成书于公元前1世纪,原名《周髀》,它是我国最古老的天文学著作,主要阐明当时的盖天说和四分历法。唐初规定它为国子监明算科的教材之一,故改名《周髀算经》。《周髀算经》在数学上的主要成就是介绍了勾股定理及其在测量上的应用以及怎样引用到天文计算。《周髀算经》记载了勾股定理的公式与证明,相传是在商代由商高发现,故又有称之为商高定理;三国时代的赵爽对《周髀算经》内的勾股定理作出了详细注释,又给出了另外一个证明引。

鹖冠子

鹖冠子

先秦道家著作。其说大抵本于黄老而杂以刑名。《汉书?艺文志》云作者为“楚人”﹐“居深山﹐以鹖为冠”,应劭《风俗通义》佚文说:“鹖冠氏﹐楚贤人﹐以鹖为冠﹐因氏焉,鹖冠子著书”与《汉书》相合。该书《王铁篇》有柱国﹑令尹等楚官名﹐足见鹖冠子确为楚人。鹖冠子生于战国时期,终生不仕,以大隐著称。史评鹖冠绵绵亟发深言。。奇言奥旨每每有也。其弟子庞煖在仕途的辉煌令天下多少怀才不遇之能士心跳目眩。杜甫、陈子昂、刘勰等人不仅以鹖冠子自喻,而且对《鹖冠子》一书博辩宏肆的文辞、天下大同的政治主张也称道不已。《鹖冠子》行文古奥典雅用辞古雅含蕴字里行间中,处处表现出“道化腐朽为神奇,润物万物而无声”的神奇而不可抗拒的力量。唐代大儒韩愈赞叹道:“使其人遇其时,援其道而施于 鹖冠子道家著作,传为战国时期楚国隐士鹖冠子所作。原著不分篇,后世因内容而分篇,最终定为十九篇。[2] 作者不详,《汉书~艺文志》称作者是“楚人”﹐“居深山﹐以鹖为冠”。应劭《风俗通义》佚文也说:“鹖冠氏﹐楚贤人﹐以鹖为冠﹐因氏焉。鹖冠子著书。”《鹖冠子》一书大多阐述道家思想,也有天学、宇宙论等方面的内容。《汉书?艺文志》着录一篇,列之于道家清人王人俊辑《鹖冠子佚文》一卷。 唐代柳宗元作《辩鹖冠子》一文,认为此书“尽鄙浅言也,吾意好事者伪为其书。”遂论断它是伪书。自是以来,《鹖冠子》是伪书几成定论。后世多认同此为伪书。[3]近代学者吕思勉指出:“此书词古意茂,决非后世所能伪为,全书多道、法二家论,与《管子》最相似。”[4]1973年,马王堆汉墓出土大量帛书,有学者研究发现,《老子》乙本卷前的古佚书有里不见于别书而与《鹖冠子》相合的内容,证实了《鹖冠子》是战国时著作。证明此书并非伪书。确属黄老一派道家著作。

宋高僧传

宋高僧传

《宋高僧传》凡三十卷。又称大宋高僧传。宋代赞宁(919~1002)着。收于大正藏第五十册。本书于太平兴国七年(982)奉敕编纂,继唐代续高僧传之后,集录由唐太宗贞观(627~649)年中至宋太宗端拱元年(9)止,凡三四三年间之高僧传记。因于左街天寿寺编修完成,故又称天寿史。原书之序谓正传五三三人,附见一三○人;实则正传五三一人,附见一二五人。 赞宁(919~1001)北宋僧人,佛教史学家。俗姓高。吴兴德清(今属浙江)人。 后唐天成年间在杭州祥符寺出家。清泰初年入天台山受具足戒,精研三藏。后往灵隐寺,专习南山律。与人谈论,辞辩纵横,有律虎之称。内学之外,兼善儒、老、百家之言,博闻强记,擅长诗文,声望日增,为吴越王钱俶所敬,署为两浙僧统,赐明义示文大师号。 太平兴国三年(978)吴越王钱俶降宋。他以花甲之年奉阿育王寺真身舍利来到汴京(今河南开封),宋太宗见之于滋福殿,多次宣召,赐予紫衣及通慧大师号,入翰林院。 六年,充右街副僧录。 七年,又奉诏回杭州编纂《大宋高僧传》,历时七年成书30卷;受到太宗褒奖,命僧录司编入大藏流通。 淳化元年(990)任左街讲经首座,翌年任史馆编修。 至道元年(995)掌洛京(今河南洛阳)教门事。 咸平元年(998)加右街僧录。 次年迁左街僧录。 他向以学识广博知名,太平兴国初叠奉诏旨编修《大宋僧史略》3卷,记载佛教事务及典章制度的起源和沿芏。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 意见邮箱:yuanyeer@hotmail.com

Copyright(C)2017-2025天使文档 ALLRights Reserved 天使文档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