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哲学史概说

作者:李天道

|

类型:都市·校园

|

更新时间:2019-10-06 16:22

|

本章字节:6452字

康德(17241804),德国古典唯心主义的创始人,以“三大批判”成为德国古典哲学的巨擘。


此外他还是一个伟大的自然科学家,创立的“潮汐延缓地球自转的假说”和“星云假说”轰动一时。尤其是星云假说,沉重地打击了当时占统治地位的形而上学自然观,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盛赞他“在这个僵化的自然观上打开第一个缺口”。


古希腊哲学灿烂辉煌,产生了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这样的巨人,而到了罗马人那里,他们有什么呢?无论是思辨哲学还是道德哲学,他们只去照搬希腊,因此“老是停留在学生阶段”。


不会创新,又不善于保存,“文化终于在罗马人那里消失,野蛮兴起了”。中世纪的哲学一片空白,只有神学和一大批无尽无休地玩弄机巧的经院哲学家们。倘若有,那是在欧洲之外,应该归功于阿拉伯人,是他们使亚里士多德的研究重新繁荣起来。


康德轻视古罗马和中世纪的哲学,对近、现代哲学则颇多赞誉之词。他肯定培根和笛卡儿、莱布尼茨和洛克,但这些人的哲学观点其实是对立的。培根和洛克推崇经验主义哲学,认为知识来源于人的感觉经验;笛卡儿和莱布尼茨推崇理性主义哲学,认为知识来源于人的先天理性。其实,康德的肯定不是认同,他肯定其所是,否定其所非。他认为,无论经验主义还是理性主义,他们在哲学思考的方法上都是独断论,尤其到了莱布尼茨及其门徒沃尔夫,独断的方法已导致了欺骗。他又肯定了十八世纪自然哲学的繁荣,但对道德哲学即形而上学研究的停滞深表不满。他认为形而上学是“本来的、真正的哲学”。


这篇演讲选自《逻辑学讲义》导言,该书是康德在大学的逻辑学讲演稿。


讲词精要


哲学由希腊人传到罗马人那里以后,就不再扩展了,因为罗马人老是停留在学生阶段。


西塞罗在思辨哲学方面是柏拉图的学生,在道德学方面是斯多葛主义者。爱比克泰德、哲学家安托尼都属于斯多葛派,塞内卡是这一派的最着名代表。在罗马人中间,除了留下《博物志》的年轻的普林尼之外,没有自然学者。


文化终于在罗马人那里消失,野蛮兴起了,直至公元六至七世纪,阿拉伯人才开始致力于科学,使亚里士多德(研究)重新繁荣起来。现在,科学又在西方抬头了,尤其是亚里士多德的威望,人们以一种奴隶的方式追随他。十一世纪和十二世纪出现了经院哲学家,他们注释亚里士多德,无尽无休地玩弄机巧。人们所从事的无非是纯然的抽象。经院哲学的这种似是而非的论究方式在改革时代被排挤掉了。折中主义者出现在哲学领域,他们是这样一批自己思维者,这些人不委身于任何学派,而去寻找真理,并且一旦找到,就予以接受。


近代哲学革新,一部分归功于对自然界的大量研究,一部分归功于数学和自然科学的结合。


通过研究这些科学,在思维中形成的秩序业已扩展到原来世界智慧的特殊分支和部分以外。


近代第一位,也是最伟大的自然研究者,是维鲁拉姆的培根。培根在研究中踏上了经验的道路,注意到观察和实验对于揭示真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不过,思辨哲学的革新究竟是从哪里开始的,这还很难说。在这方面,笛卡儿的功绩不容忽视,因为通过提出真理的标准(他以知识的清楚和自明来建立这种标准),他对赋予思维以明晰性作出了很多贡献。


但是,我们时代最伟大、功勋最卓着的哲学改革者,要推莱布尼茨和洛克。洛克试图分析人类知性,指出哪些心灵的力量及其作用后于这种或那种知识。虽然洛克为更深入彻底地研究心灵本性提供了便利,但是他并没有完成自己的研究工作,他的处理方法也是独断的。


这种非常错误的、哲学思考的独断方法,为莱布尼茨和沃尔夫所特有。它带有如此之多的欺骗性,以致有必要弃而不用,代之以另一种批判的思考方法。后一方法在于研究理性本身的活动方式、分析人类全部知识能力,并考察这些能力所能达到的界限。


自然哲学在我们时代极为繁荣。在那些自然研究者中间,牛顿享有极高名望。近代哲学家不能自诩享有卓越的永久声誉,因为这里仿佛一切都在流动。一个人所建立的,另一个人加以拆除。


在道德哲学领域,比起古人我们并未走得更远。在形而上学方面,对形而上学真理的研究,我们似乎陷入迷惘状态。现在对于这门科学表现出某种冷淡,因为人们好像引以为荣地把关于形而上学的研究,轻蔑地说成纯粹无谓的思虑。然而形而上学却是本来的、真正的哲学!


我们的时代是批判的时代,必须从我们时代的批判的尝试来看哲学,特别是形而上学将会成为什么。


妙语佳言


哲学由希腊人传到罗马人那里以后,就不再扩展了,因为罗马人老是停留在学生阶段。


人们好像引以为荣地把关于形而上学的研究,轻蔑地说成纯粹无谓的思虑。然而形而上学却是本来的、真正的哲学!


演讲技巧


这篇学术演讲思辨色彩浓重,思想深刻,观点鲜明,语言表达准确。演讲者宣讲了自己的“批判哲学”。批判的对象是人的理性认识能力。他不愿盲目相信理性的力量,要对它加以检查、清理、衡量,看看它到底有多大能力,它的活动到底能达到多大的范围。这就是“批判的思考方法”。


演讲态度认真,语气坚定。这篇简短的讲演,不仅是康德的批判哲学的宣言,而且我们也可从中看出,他的庞大的哲学体系此时已孕育在胸。有两个概念很重要,即思辨哲学与道德哲学;他后来的哲学体系正是从思辨哲学始到道德哲学终。为了探讨人的认识能力,他写了《纯粹理性批判》;为了探讨人的道德意志,他写了《实践理性批判》;作为二者的桥梁,他晚年又写了《判断力批判》。


由于着重在传达信息、阐明事理,因此,这篇演讲在方法的运用上,采取点面结合、纵横交叉。概说两千余年的哲学史,他以论代史,只点出有代表性的哲学家略加评说,这正符合概说之需。其结构,从古希腊至中世纪是纵观,跳跃性更大;至近、现代则横视,逐一评说思辨哲学、自然哲学、道德哲学领域,以显示他的“批判”的现实性。内容丰富,讲述清晰,准确无误,说明性与说服力强。


逸闻故事


德国康尼堡的公民都有一个毫无差错的时钟,因为住在那里的德国大思想家康德每天恰好在下午三点三十分出门散步,分秒不差。


这个古怪的人物身高不满五尺,大腹,一肩后缩,一肩歪斜,头偏一边。他的一身打扮更是出色,灰帽、灰外衣,手里拿着灰色的手杖。当他迈着匀称的步伐走向菩提树的时候,他的灰色手杖也轻巧地敲打着地面,合拍应节丝毫不爽。“你看,哲学家出巡了!”康尼堡的人都用惊异的眼光看着他旁若无人地穿街过巷。


康德在哥尼斯堡大学教学期间,严格遵守学校的作息时间。每日起床、写作、讲课、与师生谈话,以至吃饭和散步时间都非常准确。早晨每当邻人看到康德教授携着手杖步出家门,走向两旁栽着菩提树的小路时,就知道是四点半了。于是都赶紧拨准各自的钟表。德国大诗人海涅曾说:“我已经不相信城里大教堂的鸣钟能胜过它的市民康德啦!”


康德时常对周围的同事说:“学校严格的作息时间,是为了建立稳定的教学秩序,而我身体力行,是为了给学生做出表率。”


康德每次出门,他的老仆人蓝比总是寸步不离跟在他的后面,他手里常拿着一把雨伞,准备在风雨来临的时候撑起来保护他的主人。他崇拜康德胜于崇拜神明。但是康德也没有亏待他,他特地为老仆人蓝比创造了一个宗教和一个神。


康德每天一定请同事克劳斯教授吃午餐,而且每天一定叫仆人把请帖送给教授。


克劳斯说:“已定好每天吃午餐,还劳你送来请帖,真不好意思。”


康德说:“如果我不送请帖,我怕你今天不想来时因不能预先通知而为难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