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小苗苗的新家乡

作者:叶永烈

|

类型:科幻·灵异

|

更新时间:2019-10-06 16:09

|

本章字节:9472字

三伏天,不仅陆地上热得像火炉,连东海也热得像蒸笼似的。万里无云,太阳火辣辣地晒着海面。到了中午,上层海水的温度甚至超过摄氏三十度了。这时,鱼儿都溜到中下层海水中“避暑”去了,海鸟们也躲到附近海岛上的树荫中乘凉去了。


就在海水感到闷热得透不过气儿的时候,忽然,被什么东西吸了一下,被吸进一个黑咕隆咚的圆管子。由于一直有一股吸力在吸着海水,所以它不由自主地只好沿着圆管里朝前跑。管子里伸手不见五指,海水什么都看不见。管子左拐右弯,把海水弄得晕头转向。


渐渐的,海水感到像腾云驾雾似的朝上升。升着,升着,海水沿管子跑到老高老高的地方。然后,一下子从管子中摔到一个巨大的水泥池中。这水泥池也是密盖着的,一片漆黑。渐渐的,海水又像坐滑梯似的往下落。虽然它看不见,但觉得自己似乎是从一层层细沙中滤过去,身上的脏东西——泥土都被滤掉了。本来有点混浊的海水,一下子变得清清爽爽,干干净净。


紧接着,海水身不由己地被送进一个盘旋、迂回的细管子中。哎哟,这是什么地方哪?是北冰洋,还是南极海?里头冷得很哩!海水浑身的热气一下子都没了,倒冷得有点发抖——差点要结成冰了。


经过过滤,经过冷冻,海水变得又冷又清,终于从黑咕隆咚的管子里流出来了。


一流出来,海水又大吃一惊!哟,这又是什么地方?这里非常明亮,非常宽敞,不仅四周墙壁上全是巨大的玻璃窗,就连屋顶也嵌满巨大的玻璃窗,看上去,既像养花的玻璃房,又像个室内运动场。不过,地是水泥地,用水泥“田埂”分成一方块、一方块的,看上去倒又有点像水稻田。虽然外边正是三伏盛暑,里头却如数九寒冬,工人们披着棉衣,着高统套鞋,系着橡皮围裙,在水泥“田埂”上巡视着。


海水顺着水渠道,来到“水稻田”中。这“水稻田”里没有一棵水稻,也没有一块泥巴,只见下边铺着一层红褐色的棕绳,上边空无一物。


海水在棕绳上流着,流着,咦,棕绳上竟然渐渐长着“水稻秧”来了——一种黄褐色、细如牛毛的“秧苗”!


海水实在弄不明白:这巨大的玻璃房干什么?这水泥田干什么?这棕绳“土壤”干什么?这牛毛“秧苗”又是什么?……


海水忍不住了,便问小苗苗道:“你是什么苗呀?”


小苗苗答道:“‘孩’。”


“什么?”海水听不懂,便大声再问一句。可是,小苗苗仍然回答说是“孩”。


海水的大声问话,惊动了旁边的吴师傅。他在水泥“田埂”上蹲了下来,告诉海水说:“它是‘嘿答’。”


“什么?它说是‘孩’,你说是‘嘿答’,究竟是什么?”海水越弄越糊涂。它费了好大力气,才弄清楚:原来,这苗苗叫“海带”!海带本来生长在我国山东青岛、烟台一带,是位胶东老乡,讲起话来满口胶东口音,把“海带”念成“孩”。如今,人们试验成功“海带南移”,江苏、浙江、福建、广东等省也都大面积种植海带。吴师傅是浙江人,操宁波口音,所以也就把“海带”说在是“嘿答”。一位“北调”,一位“南腔”,虽然使海水费解了半天;可是,当它明白过来的时候,心中却格外高兴——因为这南腔北调,正是生动反映了“胶东老乡”在南方落户,反映了“北带南移”。


“原来,这小苗苗是我的‘本家’——都是姓‘海’!”海水在弄清楚小苗苗的姓名,并听清楚师傅姓吴不姓胡之后,便问吴师傅道,“这小苗苗是从哪儿冒出来的?我刚经过绳上面时,棕绳干干净净的,上面没看到有什么种子呀?”


“它呀,不是种子变的,是孢子变的。”吴师傅指着小苗苗说道,“海带虽然也是植物,但是它不开花,不结果。它成熟以后,靠孢子囊放出孢子来繁殖。孢子非常小,要用显微镜才能看得见,所以,尽管棕绳的棕毛上附着许多孢子,你也‘视而不见’呀!”


“这小苗苗干吗那么娇气,要喝又冷又清的海水,还要住又明又亮的玻璃房?”海水总觉得,它的这位“本家”,实在有点娇生惯养。


“这位‘北方老乡’怕热嘛,难怪呀!”吴师傅笑着说道,“海带一直生长在北方海中,是一种亚寒带的植物。它适宜生长的海水温度是摄氏0度到十三度,其中在水温五到十度时,它生长最快。如果海水的温度超过摄氏二十度以上,海带就会停止生长以至腐烂掉。海带越小,越嫩弱,越怕热。眼下,外边是挥汗如雨的盛夏,海水温度达到摄氏三十多度,这位‘北方老乡’受不了,一放到海水中就会死掉。我们首先从摸索你的脾气入手……”


“摸索我的脾气?”海水感到奇怪。


“不掌握你的变化规律,就很难找到解决的办法呀!”吴师傅接着说道,“那时候,我们不论炎夏寒冬,每天不断测量你的‘体温’。我们发现,南方海水的温度虽然比较高,但是,高也不是绝对的。有高,有低。就拿浙江一带沿海来说,每年到了五月份,你的‘体温’升到摄氏二十度以上,可是,到了十月份,就降到摄氏二十度以下。其中有五个月,你的‘体温’低于摄氏十三度。这就是说,南方海水不是全年都不适宜于海带生长,只是在春末、夏季、初秋不适宜于海带生长。我们摸索你的脾气,分析你的规律,从中就找到了海带南移的办法——在南方海水温度最高的夏天,用人工的方法——冷冻机降温,并用沙滤去泥沙和杂藻,培育海带幼苗。到了秋天,当南方海水温度下降到摄氏二十度以下,把海带种到海中去。到了冬天,南方海水温度在摄氏五到十度之间,这正是海带生长的黄金季节呢!采用这种夏天育苗,秋、冬、春成长,春末收割的办法,就解决了海带南移的困难,变被动为主动,成了大自然的主人。”


“噢,原来是这么回事,怪不得刚才我被冻得直发抖——是因为掉进冷冻机里的缘故。”海水这才恍然大悟,不过它接着又问道:“这又明又亮的玻璃房是干什么的呢?”


“我也是庄稼呀!”这时,小苗苗插嘴说道,“同别的庄稼一样,我也有叶子,叶子上也有叶绿素。万物生长靠太阳,我也要靠太阳光进行光合作用。没有阳光,我就没办法生活了。”


正说着,吴师傅站了起来,把玻璃窗下的竹帘拉拢了一些。他告诉海水,在中午,太阳光很强,虽然小苗苗需要阳光,但太强了也不好,要遮掉一些。


“那你也有根吗?你干吗不长在泥土上,却长在棕绳上,你是靠吃棕绳长大的吗?……”海水连珠炮似的向小苗苗问道。


“我像别的庄稼,也有根。”小苗苗说道,“不过,我的根不会吸收养料,是‘假根’,只有几个吸盘,专门用来吸在别的东西上。现在,我就吸在棕绳上。棕绳有许多细毛,便于我吸附;再说棕绳在海水中不会腐烂,所以吴师傅他们让我长在棕绳上。我根本不会吃棕绳,我跟别的庄稼一样,也吃氮、磷、钾,也要吸收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


“你的嘴巴长在哪儿?我怎么没看见呢?海水在小苗苗旁转来转去,始终没看见小苗苗上有嘴巴。


“喏,我的嘴巴在这儿呢!”小苗苗指了指它那扁长的叶子说道,“我的叶子长着千千万万张嘴巴,能直接从海水中吸收氮、磷、钾,吸收二氧化碳。”


“我浑身干干净净,清清爽爽,哪有什么氮、磷、钾?哪有什么二氧化碳?”海水有点不相信。


“喏,在这儿呢!”吴师傅指了指浸在渠道里的几个布袋子说,“那袋子里装着氮肥、磷肥、还有碳酸盐。你流过渠道的时候,它们就溶解了,氮肥给小苗苗送来了氮、磷肥送来了磷。你身体中,本来就有一些二氧化碳,因为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总是会不断溶解于水的,不过,我们怕不够小苗苗吃,给它再吃点碳酸盐——含有二氧化碳的盐类。至于钾,你身体本来就有许多钾,所以就不用再施钾肥了。化工厂里制造的钾肥,很多是用盐卤做原料提取的——从你那儿来的。”


“原来,是这么回事。”这下子,海水明白了。


海水在水泥“稻田”中流来流去,从入口流到出口;然后又经过冷冻机,降低温度,再从入口流进去,流过水泥“稻田”,再流到出口。工人师傅还不断把新鲜海水用水泵吸上来,进行补充。


海水流着,流着,小苗苗不断长着,长着。小苗苗从细如牛毛,渐渐长大,变成面条那么粗,从灯芯绒上的绒毛那么长,渐渐长大,变成钢笔尖,那么长。到了秋天,小苗苗已长到韭菜叶子那么宽、自来水笔子盖子那么长了。整个玻璃房里,一片黄绿色,长着上百万、上千万以至上亿棵海带幼苗。


这时,海水离开海洋久了,真想回老家去。终于有那么一天,西北风刮着,吴师傅打开育苗棚的排水闸,让海水回东海去。当海水向吴师傅和小苗苗告别的时候,吴师傅说:“不用告别了,小苗苗马上又要到你的怀抱中去!”


果然,当海水回到东海不久,吴师傅和水产工人们便用舢板满载着小苗苗,来到东海。


在寒风中,吴师傅把温度计用绳子吊着,放进东海,测量海水的“体温”。呵,只有摄氏10°——到了海带正常发育的适宜温度了。


风吹东海千顷浪。海水一边欢呼、跳跃,欢迎吴师傅和小苗苗的到来,一边也暗暗替小苗苗担心:这小苗苗丢进大海,狂风巨浪不知会把它卷到哪儿去呢!


吴师傅和水产工人们并没有马上把小苗苗撒进大海的怀抱,而是用一根细长的棒在海边打起竹桩来。他们把一根根尖头的竹桩,深深地、牢牢地插进海底的淤泥中去。竹桩上打着小洞眼,洞眼里串着白色的绳子,而绳子上又绑着一节节竹筒。由于竹筒两端是封死的,它们便像一个个救生圈似的浮在水面,绳子也就浮在水面上。


咦,绳子上挂着什么东西?海水仔细一瞧,原来,这绳子就三股一纺的,股与股之间,夹着一根根海带苗苗呢!看上去,就像一根横拉的绳子上挂着一根根细面条似的。


海带,又回到了大海的怀抱。


风起云涌,怒涛冲天,惊涛骇浪冲击着海带。然而,海带牢牢吸在绳子上,绳子牢牢系在竹桩上,竹桩牢牢扎在淤泥里,任凭风吹浪打,海带安然无恙。


在海水的怀抱中,在阳光的哺育下,海带不断成长——它的根扎在绳子上,而叶子却向下长!吴师傅和水产工人常常坐着小汽艇,来回巡视着,经常用喷雾器往海里喷撒肥料——氮肥和磷肥。


“北方老乡”终于在南方安家落户了。经过一个冬天,海带从细如牛毛的小苗苗变成了像裹脚布似的又长又宽;绳子上晾的已不是“面条”了,而是一条条“长布条”了。


海带南移成功了。当吴师傅和水产工人们坐着机帆船来收获海带时,他们拉起绳子,绳子上挂满又长又宽的海带。


“原来,海带是这么种的!”东海的海水还是第一次亲眼看到种海带,感到非常新鲜。海水最感兴趣的,还是那根又细又牢又耐腐蚀的绳子,便问吴师傅道:“这白色的绳子,也是棕绳吗?”


“从前,种海带是用棕绳,不过,棕又贵又少。随着我国石油工业、化学工业的迅速发展,工人制成了这种聚乙烯塑料绳,它比棕绳还结实,不怕海水腐蚀,所以用它种海带,不怕风,不怕浪。”吴师傅指着那手中的绳子说道。


“你们种了那么多海带,吃得了吗?”海水望着那满船、满舱的海带,又问道。


“海带不仅是营养丰富的蔬菜,而且还是很重要的工业原料。”吴师傅一边不断地把绳子上的海带拉上船,一边说道,“海带中含有很宝贵的元素——碘,是工业上提取碘的原料。从海带里可以提取褐藻胶,可以制造印染花布的印花浆;还可以提取甘露醇,它是医药工业上的重要原料。如今,北起鸭绿江口、南到广东汕头的沿海海面,到处都在种海带,到处都可以看到这位‘胶东老乡’的足迹。”


1975年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