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银珠闪闪

作者:叶永烈

|

类型:科幻·灵异

|

更新时间:2019-10-06 16:09

|

本章字节:14862字

小草鱼搬家啦。昨天,村里的副业组长小朱带领着农民们把小草鱼从养鱼塘里捞出来,放进了一条小河浜。


小草鱼新来乍到,地生路不熟,赶紧甩着小尾巴,沿着河岸游了一圈,熟悉熟悉新的环境。它发现,这小河浜一头是堵死的,另一头扎着竹篱笆,跟大河相通。随着潮水的涨落,水可以经常通过篱笆流动,可是小草鱼却没法自由进出。


这新家不错:水经常保持新鲜,太阳暖洋洋地照着,到处有肥美的水草……美中不足的,一是整条河浜空荡荡的,除了草鱼之外,找不到别的鱼;二是河里打了好多木桩,碍手碍脚,小草鱼游起来不得不东拐西弯的。


今天清早,当金色的阳光洒满小河浜的时候,小朱与副业组的农民们就摇着小船来了。小草鱼高兴地迎上前去,向小朱她们问好。


“小草鱼,喜欢你的新家吗?”小朱俯下身子问道。


“喜欢!喜欢!”小草鱼快乐地摇着尾巴回答。不过,紧接着它就把自己的疑问提出来了:“就是有一点不喜欢,怎么整条河浜里只有我们草鱼?这太冷清了,太孤单了!”


“本来,这条河浜里有乌鳢鱼、鳗鲡等等,我们叫它们搬出去啦。”小朱说道。


“干吗叫它们搬出去?大家住在一起,热热闹闹,不是很好吗?”小草鱼非常惋惜。


“别想念它们。我们已经给你找了个新邻居,等一会儿就要搬来。这新邻居怕乌鳢鱼它们,因为它们会欺侮这新邻居,甚至会咬掉那新邻居的脚!我们叫它们搬到别的地方去,就是为了这新邻居的安全。”小朱回答道。


“我还有一点不大喜欢,干吗要在河里打那么多木桩?我游起来又绕又拐,挺不方便的。”小草鱼又说道。


“那也是为了你的新邻居呀!”小朱笑着回答。


“我的新邻居,究竟是谁呀?”小草鱼满脸不高兴地说道:“为了这位新邻居,要叫别的鱼搬家,还要在河里打那么多木桩,我可不喜欢这位新邻居!”


“小草鱼,话可别讲得太早哪!”小朱说道,“等一会儿,你的新邻居来了,你见了一定喜欢。”


新邻居究竟是谁呢?小朱跟农民们在木桩之间横着绑好一根竹竿之后,就摇着船出去了,说是接新邻居去了。


等呀,等呀,直到太阳快偏西了,小朱她们才又驾着小船来了。小草鱼赶紧游过来,想看看新邻居究竟是什么模样儿的。


新邻居来了!小朱她们往横跨着的竹竿上像晾面条似的,挂上一根根无色透明的细丝——锦纶丝。在丝上,像算盘珠似的串着一个个东西。每串三四个。最上面的一个,离水面一二尺;最底下的一个,不着河底,悬空吊着。


这一个个挂着的东西,大概就是新邻居了吧?小草鱼们围着它们转来转去,仔细打量着:这些东西,说圆不圆——有两边像是三角形的;说是三角形的又不像三角形——有一边是圆形的。在三角形的角顶上,有一块突出的东西,上边打了个圆孔,锦纶丝就从这圆孔中穿了过去。


这是谁呀?小草鱼感到有点眼熟,可又觉得陌生,就连连问道:“喂,喂,你叫什么名字?”


可是,新邻居居然像聋子似的,一声不吭。


“喂,喂,你究竟是谁?你是聋子?你是哑巴?干吗不回答?”小草鱼有点着急了,连珠炮似地朝着新邻居发问。


“嗳,嗳,干吗老缠着我?”新邻居被惹烦了,总算开了口说,“我叫河蚌。不,不,认真地讲,我又不叫河蚌……”


小草鱼听了新邻居颠三倒四的答话,不禁扑哧笑了,说道:“你究竟叫什么名字?”


“我呀,平常人们都叫我‘河蚌’。不过,河蚌有好多好多种,我只是河蚌里的一种。我真正的名字,叫做‘三角帆蚌’。这是因为我的蚌壳形状有点像船上的三角帆,所以人们给我取了这个名字。”照新邻居这么一解释,它刚才讲的话一点也不颠三倒四。


“噢,原来是河蚌。河蚌我见过,可我怎么从来没见过你这样的河蚌呀?”小草鱼问道。


“我不是本地生的。我的老家住在湖南、江西、安徽一带,在洞庭湖、鄱阳湖那里。上个月,这儿村里的小朱同农民们用耙子把我从湖底扒上来,装进船舱,运到这儿来安家。”河蚌答道。


“喔,原来是这么回事儿。”小草鱼恍然大悟,“怪不得我刚才喊了你好几声,你才回答,一定是长途跋涉,路上吃力啦。”


“不,路上倒是挺舒服的。小朱她们细心地照料我,让我睡在船舱里,舱里的水是活的,一直保持新鲜,所以我就像住在老家一样舒服。刚才我不大愿意答你的话,是因为我刚动过手术,有点不舒服。”河蚌表示十分抱歉。


“怎么,动了手术?动什么手术?你生病啦?”小草鱼非常关切地问道。


“不,我没生病。”河蚌答道。


“没生病怎么会动手术?”小草鱼又感到这位新邻居的讲话有点颠三倒四。


“是呀,它是没生病。如果有病的话,我们还不一定给它动手术呢!”小朱正坐着小船在旁边的竹竿上挂锦纶丝,听见小草鱼的话,就插上来说道。


原来是小朱她们给河蚌动的手术。小草鱼摇着尾巴游近水面,探出头来问小朱道:“你们给河蚌动了什么手术?”


“我们把河蚌的蚌壳掰开一条缝,用一根很细的针,把一小块、一小块薄膜塞进去,接连塞进四五十块薄膜。”小朱答道。


“哎哟,把这么多东西塞进去,那河蚌一定挺难受的。”小草鱼十分担心地说。


“是呀,我难受极了,就像眼睛里掉进沙粒一样难受。”河蚌插嘴说道,“我拼命推呀,磨呀,想把这些塞进来的东西推出去或者磨碎掉,可是,它们就像长了根似的,推又推不走,磨又磨不掉,我浑身感到不舒服。”


“只有这样才好呢!”小朱笑着说,“你不断地推呀,磨呀,揉呀,挤呀,才能使这些塞进去的薄膜,变成一粒粒珍珠!”


珍珠?小草鱼虽然从来没见过珍珠,可是早就听见鱼儿们讲起过珍珠,知道它是很贵重的东西。可是,在河蚌身体中塞进一小块、一小块薄膜,怎么就会变成大名鼎鼎的珍珠了呢?


经小朱一解释,小草鱼这才明白:原来,河蚌生活在河里,有时张开蚌壳,偶然掉进一粒砂子,它就使劲儿揉呀,挤呀,想把砂子挤出去。可是,砂子挤不走,倒越磨越大了。因为河蚌身体里,紧靠蚌壳边缘的地方有一层薄膜,叫做“外套膜”;这“外套膜”能不断分泌出珍珠质,把砂粒用珍珠质层层包围起来,越包越大,结果就变成了珍珠。不过,在大自然中,这是很偶然的情况。掰开一千只河蚌,也难得找到一粒珍珠。农民们仔细研究了形成珍珠的过程,掌握了产生珍珠的规律,进行了人工培育珍珠的试验。他们从别的河蚌身上切下“外套膜”的表皮,切成一块块,塞进河蚌身体里——严格地讲,是塞进“外套膜”里。于是,河蚌就不断挤呀,揉呀,推呀,磨呀,同样能产生珍珠。塞一小块薄膜,长一粒珍珠。这样,不再是打开一千只河蚌也难找到一粒珍珠,而是蚌蚌有珠,每一只河蚌里常常有几十粒珍珠。


小草鱼催河蚌快点张开蚌壳,让它瞧瞧珍珠是什么样子的。


小朱哈哈笑了,讲道:“现在怎么就会有珍珠?‘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想形成珍珠,也决非一两天所能办到的。”


“要多久?”


“要好几年哪!你瞧瞧,今天动完手术后,我还在河蚌壳上刻了动手术的日期。几年以后就凭这日期采收珍珠。”


“咦,河蚌壳上怎么会有一圈圈花纹呢?”草鱼仔细看那蚌壳,又发现了新的情况。


“那是河蚌的年轮。”小朱说道,“河蚌的壳每年长一圈。它的壳上有几圈花纹,就是几岁。你看,一圈、二圈、三圈……六圈。”


“这么说,这河蚌已经六岁啦?”小草鱼说。


“不错。”小朱点点头说,“三岁以下的小河蚌,太娇嫩了,经不起动手术;十岁以上的大河蚌,又太老了,分泌的珍珠质不多,育珠速度太慢。六岁左右的河蚌最合适。所以,我们到了河庭湖、鄱阳湖,找到六岁左右的河蚌,放进一个舱;三岁以下的,另放一个舱,运回去养到六岁再动手术;十岁以上的,就不要了。”


“干吗要到那么远的地方去找?本地不是也有河蚌吗?”小草鱼又提出一个问题。


“河蚌虽然到处都有,但它有好多种,不一定都能养育珍珠。这种三角帆蚌育的珍珠又大又圆,光滑细腻,银光闪闪,质量好。所以,我们不远千里去找它、运它、培养它。”小朱答道。


三角帆蚌听到小朱夸奖它,咧开蚌壳笑了,从蚌壳里伸出一团淡黄色的肌肉。


“咦,这河蚌的舌头好大呀!”小草鱼见了,十分吃惊。


“不,不,这不是我的舌头,这是我的脚。我只有一只脚。平时,我见了乌鳢鱼它们,从来不敢把脚伸出来。听小朱她们讲,你的脾气和善,不会欺侮我,所以我才敢在你面前把脚伸出来。”


“那你的嘴巴长在什么地方呢?”小草鱼又问道。


“我的嘴巴在这儿呢……”


小草鱼循声寻去,经过仔细观察,这才看清楚:在那多肉的独脚上方,有一个小小的横孔,这就是河蚌的嘴巴——嘴巴居然就长在脚的上边!那嘴巴上长着一对嘴唇,嘴里长着“牙齿”——又密又细的纤毛,只是没有舌头。那纤毛不断地摆动,使河水流进嘴巴,顺便把一些小生物——轮虫、鞭毛虫、绿藻、硅藻之类也送进嘴里。


小草鱼这才明白:河蚌原来是这样吃东西的。怪不得它整天吊在锦纶丝上,有脚不能走,却一点也不愁会饿肚皮,倒长得肥肥胖胖的。另外,小朱她们还说,把河蚌像糖葫芦一样挂起来吊着,好比让它们住楼房,可以更充分地利用水面。这样,一亩水面可养一千多只河蚌。如果把河蚌直接放到河底养殖,河底的水中氧气比较少,阳光又晒不大到,水温低,许多河蚌拥挤在一起,很不舒服,生长很慢。


小草鱼跟河蚌果然成了一对好邻居:小草鱼不断吃掉河里水草,使阳光能直接晒到河蚌身上。小草鱼不断排出粪便,使水质变肥,于是河蚌的食物——轮虫、靴毛虫、绿藻、硅藻之类小生物就大量繁殖起来,使河蚌每天都吃得饱饱的。河蚌壳上长了青苔,小草鱼就把青苔吃掉,使河蚌浑身干干净净,清清爽爽。


小朱和农民们经常来照料河蚌与小草鱼,不时往河水里施肥——撒猪粪、牛粪。小朱她们还随着季节的变化,不断调节锦纶丝的高低,使河蚌长得更胖更壮:春天,小朱她们把锦纶丝提高,使河蚌离水面近一些,让太阳暖洋洋地照着;到了夏天,上层的河水常常被烈日晒得发烫,小朱她们就把锦纶丝放低,让河蚌凉快点;到了秋天,天气不那么热了,小朱她们再把锦纶丝拎高;到了冬天,当凛冽的寒风呼呼刮过河面时,小朱她们又把锦纶丝放低,不使河蚌受冻。有时,小朱她们还拿了锦纶刷子,逐个刷洗河蚌,把长在蚌壳上的青苔和水藻刷去,比小草鱼清除得更加彻底一些。


在农民的细心照料下,鱼肥蚌壮。到了第二年春末夏初,小草鱼长大了好多,河蚌的壳上也增多了一道圆圈圈——七岁了。


这天,正当小草鱼在成串成串的河蚌间穿来穿去,用嘴清除蚌壳上的青苔的时候,突然从蚌壳中喷出一团团白色、棉絮般的东西。小草鱼凑过去想仔细看看这是什么,这些“棉絮”竟然牢牢地粘在草鱼的鳃上、鳍上和尾巴上。


“你吐出的这些白色东西是什么呀?怎么老是粘在我身上?”小草鱼感到很奇怪,便问河蚌。


“这一次又要麻烦你了,要请你当‘保姆’。”河蚌并不直截了当地回答。“什么?叫我当保姆?”小草鱼更加感到奇怪。


“这是小朱她们叫你当的。”河蚌说道,“这白色的东西,就是我成千上万个孩子呀!我一次能生二十多万个孩子。这些孩子很小,叫‘钩介幼虫’,它们抱成一团一团,所以看上去像棉絮似的。这些孩子实在太小了,不会独立生活,一定要有细心的保姆照料才行。过去我在大自然中,由于常常找不到保姆,孩子们成批成批地死去,我所以每次要生那么多孩子,也就是为了适应环境。有时,生了二十多万个孩子,难得有一两个能活下来。如今,农民们给我安排了这么舒适的环境,又请了你这位好邻居当保姆,我就放心了。”


“这……这……这保姆怎么个当法?我自己也还没做过妈妈,我……我……我怎么会带孩子?”小草鱼望着粘附在自己身上的一团团“棉絮”茫然问道。


“你别着急。”河蚌赶忙安慰小草鱼道:“当我孩子的保姆,不难。我的孩子有两个很小的蚌壳,还有一只又细又长的足丝。孩子们自己会用壳钩钩住你的鳃或鳍,并用细足粘附在你身上。所以你只要当心一点,别把它们甩掉就行了。”


小草鱼本来就比较斯文、稳重,现在更倍加小心,游起来总是慢慢地,生怕河蚌的孩子们掉下来。


小朱跟农民们来了。她们用渔网轻轻捞起小草鱼,请它住到新盖的“托儿所”里。


这“托儿所”是专门为河蚌的孩子们建造的:它是一个用水泥砌成的浅水池子。一头是进水口,一头是出水口,水不断地进进出出,一直保持新鲜。水质肥沃,池底干净、平整,没有淤泥。


小草鱼在“托儿所”里,真的当起保姆来了。它在池子里慢条斯理地游来游去,带着河蚌的孩子们做游戏。金色的太阳,把池水晒得暖暖和和的。


小朱和农民们围在“托儿所”旁,高兴地谈论着:


“这‘托儿所’的水是活水,水里氧气多。”


“这‘托儿所’的水浅,阳光充足,水暖洋洋的,适合小河蚌的生长。”


“这托儿所是水泥地,没有淤泥,不会使小河蚌被污泥掩埋。”


“这‘托儿所’的进水口用铁丝网滤水,把那些野鱼都挡在外边,使小河蚌能安全成长。”


“这‘托儿所’让小草鱼当保姆,最合适了!前年,我们让鳑鱼当保姆,它脾气太躁了,把小河蚌全都摔死了;去年,我们请青鱼当保姆,它的脾气虽然还不错,可是它是吃荤的,把小河蚌全都吃光了。今年,我们总结了失败的教训,请性情温和、又专门吃草的小草鱼当保姆,一定能使人工繁殖三角帆蚌获得成功,今后我们就不用再到外地去运了。”


河蚌的孩子们听了,个个笑呵呵;小草鱼听了,工作更加仔细、勤奋。


河蚌的孩子们“骑”在小草鱼身上,渐渐成长起来。经过半个月,它们能够独立生活了,就逐渐脱离小草鱼,落在平平整整、干干净净的池底。


嗬,池底铺满一层油菜子大小、长着两片白色小壳的小河蚌。有的小河蚌还能张开双壳,伸出娇嫩的小脚,在池底爬行哩!


这时,小朱和农民们来了。她们都非常高兴——人工繁育三角帆蚌成功了!她们通过反复实践,经过多次失败,终于掌握了人工繁育三角帆蚌的规律,为发展珍珠生产作出了贡献。


小草鱼完成了当保姆的任务后,又回到了小河浜。当河蚌们听说孩子们在“托儿所”里健康成长,都咧开蚌壳呵呵笑了。


又过了两年。


河蚌壳子上增加了两个圆圈,它们已经八九岁了。小朱和农民们兴高采烈地摇着小船来收珍珠了。


这时,正值秋高气爽,万里无云。两岸的稻子像金子一样黄灿灿,棉花像银子一样白闪闪,一派丰收的景象。在金色的阳光下,农民们拉起一串串挂在竹竿上的河蚌,放进小木船的船舱。


“珍珠是什么样子的?快让我看看!”这时候,小草鱼早已长成大草鱼了,它游近小船,向小朱提出了三年来一直盘旋在它脑子里的这个愿望。


“好!”小朱拿起一只河蚌,掰开来给草鱼瞧:呀,在河蚌里,竟有许多颗比豌豆还大、滴溜滚圆的珍珠。银珠闪闪,在阳光下发出绚丽夺目的光彩!这闪闪银珠,是小朱她们几年来辛勤劳动的结晶,其中也有小草鱼的一份功劳。这些珍珠都长在三角帆蚌圆弧状的一边,越是靠近独脚的那边,珍珠个子越大。


“原来,珍珠是这个样子的。”草鱼非常高兴。它又问道:“这珍珠同河蚌天然生的珍珠一样吗?”


“一样。其实,我们人工培育的珍珠比天然生的珍珠还好呢!”


小朱说,“天然的珍珠是由砂粒落进河蚌才形成的,它就像桃子一样,里面有一粒核——砂子。我们人工培育的珍珠,因为是用河蚌自己的‘外套膜’表皮作核心的,形成的珍珠没有核。人工培育的珍珠产量也高得多,每一只河蚌能产四五十粒,一两百只河蚌就能产一斤珍珠。”


“你们生产那么多珍珠,干什么用呢?”草鱼望着那闪闪银珠问道。


“珍珠非常漂亮。在旧社会,剥削阶级把珍珠作为装饰品。过着‘珍珠如土金如铁’的骄奢淫逸的生活。如今,劳动人民当了家,珍珠为劳动人民所用,但不作装饰品,而是作为医治疾病的良药。像六神丸、珍珠丸、行军散、八宝眼药等二十多种常用的中药里,都要用到珍珠粉。”小朱说道。


“珍珠能治病?”草鱼很惊讶。


“珍珠能治好多种病呢。我听队里的赤脚医生说,珍珠粉具有清热、解毒、安神、止咳化痰、明目、止痛和收敛生肌等作用,能够医治咽喉肿痛、疔疮、眼病、外伤等。现在,我们采收的珍珠,有的远销国外,有的就捣成细粉,作药材用。”


“人工育珠是什么时候开始的呢?”


“听我爸爸说,我国早在汉朝的时候,就开始采蚌取珠。到了明朝,开始人工育珠。”小朱一边采收珍珠,一边跟草鱼说着,“今年粮食大丰收,棉花大丰收,珍珠大丰收,还有你——养鱼也大丰收!现在,你该喜欢你的这位邻居了吧?”


“喜欢!喜欢!”草鱼说道,“不过,如今你们把它们全都运走了,只剩下我,太冷清、太孤单了。”


“别发愁,我们马上给你送来新邻居。”


“新邻居是谁呢?”


“还是河蚌。三年前,我们采来的三岁以下的三角帆蚌,好多都已六岁左右了,可以育珠了。再过几年,你在‘托儿所’里带大的小河蚌,也可以育珠了。到那时,整条河浜都有喊你‘草鱼阿姨’的声音,忙得你连答应都来不及呢!”


轻风吹拂,丽日高照,碧波荡漾,珍珠满船。小朱和农民们用银铃般的歌声,唱出了丰收的喜悦心情:


银珠闪闪放光芒,


农村农民心欢畅。


人工巧养胜自然,


多为祖国献力量。


1975年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