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谈人生

作者:林丹环

|

类型:都市·校园

|

更新时间:2019-10-06 13:34

|

本章字节:4024字

[美]爱因斯坦佚名译


人是为别人而活的——首先是为那些值得我们信赖的,能用欢笑和健康带给我们快乐的那些人;其次是为那些我们素昧平生的人,是同情心编织的纽带把我们的命运联系到一起。


凡人终有一死,这是件很令人费解的事情!每个人都只是这个世界的匆匆过客,有时人们难免会想,他们来到这个世界上的目的何在,然而没人知道答案。毋庸深思,从日常生活我们便可意识到,人是为别人而活的——首先是为那些值得我们信赖的,能用欢笑和健康带给我们快乐的那些人;其次是为那些我们素昧平生的人,是同情心编织的纽带把我们的命运联系到一起。我每天都上百次地提醒自己,我的精神和物质生活是建立在他人劳动的基础之上的,他们有的健在,有的已离开人世;我还时刻敦促自己对于已得到和将要得到的一切,要竭尽全力地适当给以回报。我特别喜欢节俭的生活,并常会不安地觉得自己占用了同胞过多的劳动成果。在我看来,把人按等级划分是毫无道理的。总之,那是一种强权行径,我还觉得简单质朴、谦虚谨慎的生活方式,对任何人的身心都是有益的。


对于哲学上所讲的“人的自由”,我全然不信。一个人的言行,是受内外因素综合制约的。叔本华曾说:“一个人能做他想做的,却不能要他想得到的。”这句话对于年轻时的我确实是一种激励。无论是对于我还是他人,在面对生活的艰辛时,这句话始终能给人以慰藉;同时,它也是使我们怀有宽容忍耐之心的源泉。意识到这一点,就能缓解令人气馁的无形压力,使人释然,并使我们有颗宽容的心,不去过分苛求别人;这对培养我们的人生观也是大有裨益的,尤其是在恰当时候幽默的那种人生观。


从客观角度讲,我一向认为探究人和一切生物生存的意义或目的,是件极其荒谬的事。诚然,每个人都有特定的理想,他的奋斗目标和价值取向正是由这种理想所决定的。所以,我从不把安逸和快乐做为自己的终极需求,并把此种理想准则称为“猪舍里的理想”。


真、善、美是一直指引我前进并给我勇气使我欣然面对生活的理念。


假如没有和我志同道合的人,没有客观存在的事业,在所从事的艺术和科学领域永远都不曾实现目标,我的生活会是极度空虚。对于那些人们关注的奢华物质和功名利禄等人生目标我一向都不屑一顾。


我不愿意与世人沟通交流,这与我强烈的社会正义感和社会责任心形成了巨大的反差。我是个名副其实的“孤独旅行者”,不曾完全归属我的国家、家庭、朋友,甚至我的直系亲属;我总是下意识地远离这些复杂的社会关系,始终寻求孤独。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感觉越发地强烈。你会深切地发觉与别人互相理解、意见统一总是受到局限,但并不会因此遗憾。毋庸置疑,这样的人会失去一些童真和无忧;同时,在很大程度上,他更为独立自主,思想和言行不受他人的建议、习惯和判断的影响,也不至于不由自主地把自己内心的平衡建立在这种不坚实的基础上。


最美好的经历就是拥有神秘。这种原始的情感是真正的艺术和科学萌生的摇篮。如果一个人不懂这一点,他就不会为此神奇而惊叹,如同行尸走肉般,他们目光呆滞,毫无神采。正是这种神秘的体验——虽然也有令人恐惧的成分——使宗教诞生。我们知道,我们并没有洞察所有客观存在的事物,但我们感觉得到蕴藏其中的最深刻的道理和最璀璨的美丽。它们以最原始的形式呈现给我们,使我们意识到,恰是这种认知和情感编织成了真正的宗教情结;从这个意义上,只是从这个意义讲,我是个虔诚的宗教徒。我无法构想出一个赏罚自己所造之物的上帝,也无法构想上帝具有我们身上的某种意志。我不能也不会设想竟然会有一个肉体死亡后仍旧存活的人;让怀有恐惧和愚蠢的利己思想的脆弱人们这样去想吧。对生命永恒的神秘,对客观世界神奇结构的认知和肤浅了解,我很满足,其中也包括我努力去理解的,自然本身显露出来的“理”中的一小部分,虽然它们微不足道。


作者简介


爱因斯坦,犹太人,德裔美国物理学家(拥有瑞士国籍),思想家及哲学家,现代物理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相对论——“质能关系”的提出者。1999年12月26日,爱因斯坦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世纪伟人”。


【心香一瓣】


人为什么活着,生存的意义何在?“人是为别人而活的”,作为世界伟大科学家和思想家的爱因斯坦这样回答。对真、善、美的追求,强烈的社会正义感和责任感,给了他生活的勇气和撬动科学杠杆的支点。


这一支点,使他能够不受纷繁复杂的社会关系的牵绊,坚持自己的原则,淡泊名利,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人。也只有他这样一心致力于探索科学的神秘和美丽的科学家,才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


爱因斯坦对人生的心路感言,也启发我们对自己所热爱的事业一定要真心付出,要有自己做人和做事的“格”,因为有“格”才有内在的定力,才能有所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