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成吉思汗的女儿——监国公主(2)

作者:熊肖春

|

类型:古代·奇缘

|

更新时间:2019-10-07 23:28

|

本章字节:9078字

这年八月,蒙古军队来到青冢(今呼和浩特市南王昭君墓)休整。——关于蒙古军队为什么所向无敌,俺去查了查,除了军令严峻之外,皇族身先士卒是个极重要的因素,成吉思汗的兄弟、女婿、内外孙儿们有很多都死在战役中了。另外就是蒙古箭法天下无双,史料上说,他们几乎个个都能在飞驰的马上弯弓射箭,平均每分钟能射六箭,命中率百分之九十以上。你说那跟开枪有什么区别?教人怎么躲得了?


监国公主阿剌海别对大军的状况了如指掌。得到消息以后,她立刻派使者前往驻军所在,对立功将士大加封赏,还举行盛大宴会,将士个个酒足肉饱,人人兴高采烈,自然对监国公主及她所代表的汗庭感恩戴德,随之愈发地杀气腾腾,势要将金国打得落花流水不可。


从这次犒军的经过和成果来看,监国公主阿剌海别对军队的掌控和驾驭,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蒙古军人也对这位公主敬仰之极。


阿剌海别的确是难得一见的女中英雄。


不过讲到这里,忍不住想八卦一下。


前面我们所讲的那许多公主,基本上我对她们的相貌风姿,还是很有一些信心的,忽必烈建立元朝以后的公主,我也能有些把握。但是对监国公主,却实在不敢开包票。


史料从来没有正面评价过监国公主的相貌,但是从她的几位姐妹留下的芳容事迹来看,似乎蒙古开国之初的公主们,在这方面实在是乏善可陈。


阿剌海别有一位姐妹,名叫布亦塞克。成吉思汗为了笼络人心,决定将这位女儿下嫁给弘吉刺部的酋长。弘吉刺部是蒙古诸部中盛产美女的地方,大约跟汉族人心目中江南之地多佳丽的感觉差不多。所以猜想成吉思汗应该还是在女儿堆里选择了一番才配婚的。


可是即便如此,这位酋长一见公主的芳容,仍然大呼上当,认为实在丑得可以,坚决不肯做大汗的乘龙快婿。


以布亦塞克的身份:成吉思汗之女,愿娶她的男人排山倒海,倒也不一定非要赖着嫁到弘吉刺部去。问题是该酋长拒绝的方式太不聪明,居然直指公主的相貌,实在令成吉思汗颜面扫地。


铁木真勃然大怒,将这个败兴的酋长杀了。


居然有男人为了审美观点,而放弃娶公主,更宁愿赔上性命,弘吉刺酋长实在是另类“要靓不要命”的表率。不过主要问题,恐怕还在于他没有料到事情能到这一步,否则一定会在当驸马和掉脑袋之间做出聪明的选择。可惜等到他明白过来,已是迟了。


但是也足见蒙古国初期的公主们,这个……在这方面实在有点小小瑕疵。


另外还有一位公主,不知道她的父亲“海都王”跟成吉思汗到底是什么样的亲戚关系,但是总之都是一家。她名叫艾吉阿姆,不爱红妆爱武装,最拿手的是摔跤。而且还定下这么个规矩:谁能在摔跤比赛中把她打败,她就乐于下嫁;但是假如反之,求婚者被公主“放倒”了的话,就得留下一百匹骏马做罚金。


这场声势浩大、旷日持久的“比武招亲”,前后为这位公主赢得了一万匹以上的骏马——数一数,被她打翻在地、再交出一百匹马的男人,至少也得有一百多人次。


元太祖成吉思汗三年(一二〇八),有一位身份不凡的王子,不远千里前来求亲。据说这位王子也算得上是雄伟男儿,只是对摔跤不太在行。黄金家族对这位候选人的各项条件十分满意,要求公主在比武招亲的时候手下留情,放点水让他过关算了。


但是艾吉阿姆坚决不同意。这位“放倒众生”的公主吃了秤砣铁了心,公事公办,接连跟这位王子比了十场,场场都把该王子收拾得落花流水,直摔得他几乎全身骨头散架。最后把王子带来作聘礼的千匹骏马都赢了到手,害得王子继续打光棍不说,还差点要和随从们走路回家。气得一心想当老丈人的父亲海都王几乎当场吐血。


——王爷太不聪明,这可真是个发家致富的女儿,出征打仗消耗的马匹,只管找她补齐就行。何必急吼吼地嫁呢?


这位公主的相貌身材不知道怎么样,八百年后,真是引人无限遐想啊……


不过总的来说,即使这些公主相貌略逊一筹,但也是乖乖不得了的人物。寻常只有一副花容月貌的公主,哪有她们的本事高强?


——换句话说,蒙古铁骑横扫欧亚大陆,实在是有根据有道理呀,身份娇贵的公主本应是女子中最纤弱的,尚且打遍天下无敌手,出兵放马的蒙古男人们又岂有不横扫千军的道理?


总之,我个人是对这些蒙古公主非常景仰的,娇柔迷人的公主们,还有许多后妃们,虽然惹男人怜爱,却事事身不由己、只能随波逐流,依靠男人过活,畏惧一朝年长色衰的时候。几时过得这么利落爽快过?


好了,闲话不扯,再来说监国公主。


阿剌海别和北平王镇国在一起生活的时间也很短,成吉思汗西征尚未回来,镇国就已经去世了。


镇国去世的时候,孛要合正跟随成吉思汗的西征军,在今阿富汗、伊朗、以至里海、俄罗斯一带攻城掠地,立下了不少战功。


西征归来,成吉思汗论功行赏,将孛要合封为北平王,并让阿剌海别再次下嫁已长大成人的孛要合。


阿剌海别三披嫁衣,都是嫁给汪古部的首领,这是当时氏族中的“收继婚”制度使然。


阿剌海别的年纪,应该比孛要合大许多,不知是不是这个原因,她没有与孛要合生育儿女。但是这位前嫂嫂对小丈夫十分照顾,代他四处寻找了许多姬妾。这些姬妾先后为孛要合生下了三个儿子:君不花、爱不花、拙里不花。


成吉思汗以及他的子孙们牢牢记住了昔日折箭为誓,在阿刺兀思灵魂前定下的盟约——君不花娶定宗贵由之女叶里迷失公主为妻,他死于战事,没能继承王位;次子爱不花,娶世祖忽必烈四女儿月季列公主为妻,他继承了北平王的爵位,他的儿子阔里吉思也很受元朝皇帝的重视,先后娶了忽必烈的孙女忽答迭迷失公主和忽必烈的曾孙女爱牙失里公主为妻。阔里吉思在征战中被俘,不屈而死,独子术安年幼,忽必烈便让拙里不花继承哥哥的爵位。拙里不花为人很有道义,等到侄儿长大,就把王位让回给了他。术安继承王位后,娶了晋王的女儿阿剌的纳八剌公主。


阿剌海别直到成吉思汗去世之后,都一直担当着“监国公主”的角色。


成吉思汗于公元一二二七年,在征服西夏的战役中,因为从马上摔下,而疼痛难忍,不久又患上了当地的一种流行病。该年八月,他死在了银川的南面。


铁木真早在当初西征的时候,就已经选定了自己的继承人:第三子窝阔台。


然而虽然大汗有遗命,蒙古人却有一个规矩:新汗要由诸王大将来共同推举。这个推举会,被称为斡难河“忽里台”。成吉思汗死后,这个大会依然依照传统习俗召开了。


所有与会的王公、大将、皇族,都极力请求成吉思汗的第四子拖雷继承汗位。此时在成吉思汗四子中,拖雷治军最为严谨,人品也最得人心,实力最强。成吉思汗就曾经在戊子年时让拖雷担任过监国皇子。窝阔台自觉人品才干都不如弟弟,也不敢做这个大汗。


然而拖雷放弃了唾手可得的汗位,要尊重父亲的心愿,让三哥继承。经过一段相当长的时间后,拖雷极力说服了叔父斡赤斤和二哥察合台,使他们同意了自己的主张。在这种情况下,再次召开的“忽里台”大会上,窝阔台才终于成为金斡儿朵的主人,登上了汗位。


——顺便再说一说拖雷。他的敦厚谨慎,实在登峰造极,手足之情也极深。一二三一年,窝阔台率兵攻打金国,眼看战事就要大获全胜,五月时窝阔台却忽生了怪病,口不能言,无法指挥作战。等到了六月,更是命若游丝。随队巫师占卜之后,说是蒙古军队杀的人实在太多,惹怒了上天,所以要夺去大汗的生命,除非有重要的皇族为他替死。


术赤、察合台系的皇族面面相觑,十分震惊,不知如何是好。在这个时候,拖雷站了出来,他认为自己曾经差一点成为大汗,因此最有资格替哥哥去死。他毅然喝下了被巫师施过法的咒水。


几天后,窝阔台很快就痊愈了。蒙古大军高歌北返。走到阿剌合的思这个地方的时候,拖雷病倒了,而且很快就在九月去世,只有四十来岁。所有的人都认为是上天将他作为窝阔台的替身带走了。——我倒觉得是一种很强烈的自我暗示,使得拖雷将疾病看成是天招,毫无抵抗之意,所以才一病不起。


(这事儿可透着邪呀,该不是有人觉得拖雷是个大隐忧,变着法儿骗死了他吧。可是窝阔台又不象干得出这号事的人。再说,谁又敢担保拖雷一定肯慷慨赴死呢?要不是他公开自愿,他手下强大的嫡系部队绝对要造反,窝阔台的皇帝干不干得下去还要打问号。只能说,巫术厉害呀。)


窝阔台对弟弟感激涕零,蒙古贵族和军队上下,更对拖雷敬若神明。拖雷留下了十一个儿子,个个英雄好汉,能征善战,而且兄弟间很团结,拖雷虽然死了,他的军队在儿子们的统领下,反倒越发地强大,成为蒙古帝国最有实力、最强大的一支。


若干年以后,蒙古汗国的大位又发生了争议,绝大多数的王公贵族仍旧对拖雷念念不忘,于一二五一年二月,在合剌和林自发拥立拖雷的长子蒙哥为大汗,坚持认为只有拖雷一系,才有重振蒙古帝国声威的可能。蒙哥即位后,追封父亲拖雷为英武皇帝,庙号睿宗。


蒙哥死后,帝位由他的四弟忽必烈继承。忽必烈深受中原文化影响。当他统一了天下,建立元王朝之后,于至元二年再次追谥父亲为景襄皇帝。拖雷生前虽然一而再地放弃帝位以至生命,但是蒙古帝国的皇位,却似乎命中注定要属于他和他的子孙。


窝阔台继承汗位的时候,已是一二二九年的八月,成吉思汗去世两年了。


在这段帝国前景未明、没有最高首脑的日子里,阿剌海别一直履行着她作为“监国公主”摄政的职责,将军国事务处理得妥妥贴贴。在她的公主金帐里,有几千名女官协助她办理所有这些繁浩的工作,保证蒙古帝国的一切都运转如常。


现在我们还可以在《元史》中查到监国公主在这段时间所处理的一件政事:一二二八年,中都(北京)一带有匪徒信安、李密等人劫掠作乱。阿剌海别派宣抚使、兼行尚书六部事的汉人王檝前往征剿。


阿剌海别卒年不详,元成宗年间,成宗铁穆耳追封她的最后一个丈夫孛要合为上柱国驸马都尉、宣忠协力翊卫果毅功臣、太傅、仪同三司,并追封赵王;同时追封阿剌海别为皇祖姑齐国大长公主,加封赵王妃。


由于元史编撰在明朝,极度男尊女卑的明朝文人在修史时,居然没有为这位曾统摄军政的监国公主单独立传。只是在元代将领大臣列传中无法回避的时候,不得己才提及阿剌海别的事迹。如上述王檝奉公主令平乱的事迹,都是在王檝传中才得以见到。——晕倒了,明明监国公主才是王檝的主子兼顶头上司,结果到明朝文人的手里,反倒成了王檝的捎带!


由于翔实史料的散失,以至于在后来的很长一段时间,人们都对这位公主“监国”存着一个老大的疑问。


一九五八年,内蒙古乌兰察布武川东土城五家村出土了一枚方形铜印,上面的字迹证实了这位公主曾那么真实地存在过,并向后人展示着她曾建立的功勋和她曾睥睨天下的权势——“监国公主行宣差河北都总管之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