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冰心
|类型:诗词·散文
|更新时间:2019-10-06 11:55
|本章字节:4554字
怡萱今天起得很早,天色刚刚发亮,她就不想睡了;悄悄地下来,梳好了头,喜喜欢欢地又把书包打开,将昨天叔叔替她买的新书,一本一本的,从头又看了一遍,又好好地包起来。这时灿烂的阳光,才慢慢地升上,接着又听见林妈在厨房里淘米的声音。
她走到母亲屋里,母亲正在窗前梳头。父亲却在一张桌子上写《心经》,看见怡萱进来了,便从玳瑁边的眼镜里,深深地看她一眼,一面问道:“你都预备好了么?”怡萱连忙应道:“预备好了。”
她父亲慢慢地搁下笔,摘下眼镜说:“萱儿,你这次上学堂去,是你叔叔的意思。他说的一篇理由,我也不很明白,本来女孩儿家,哪里应当到外头去念书?不过我们两房里,只有你这么一个女儿,你叔叔素来又极喜欢你,我也不忍过拂他的意思。今天是你头一天上学,从今天起,你总要好好地去做,学问倒不算一件事,一个姑娘家只要会写信,会算账,就足用了。最要紧的千万不要学那些浮嚣的女学生们,高谈‘自由’、‘解放’,以致道德堕落,名誉扫地,我眼里实在看不惯这种轻狂样儿!若是我的女儿,也……”怡萱一边听着,答应了几十声“是”。这时她母亲梳完了头,看见林妈已经把早饭开好,恐怕怡萱头一天上学,要误了时刻,便陪笑说:“你这话已经说了好几回了,她也已经明白了,现在时候也不早,让她吃饭去罢。”她父亲听见了,抬头看一看钟,便点头道:“去罢。”怡萱才慢慢地退出去。
出到外间,急急忙忙地吃了半碗饭,便回到自己屋里,拿了书包,叫林妈跟着,又到母亲屋里,陪笑:“爹爹,妈妈,我上学去了。”她父亲点一点头,等到怡萱走到院子里,又叫住,说道:“下午若是放学放得早,也须在学校里候一候,等林妈来接,你再和她一同回来。”怡萱站住答应了,便和林妈去了。
到了学校,林妈带她进去,自己便回来。怡萱坐在自己的座上,寂寂寞寞的,也没有人来睬她。看同学们都三三两两的,在一块儿谈笑,她心里觉得很凄惶,只自己打开书本看着。不一会儿,上堂铃响了,先生进来,她们才寂静了下去。怡萱也便聚精凝神地去听讲。
过了一两个月,同学们渐渐和她熟识了,又看她性情稳重,功课又好,都十分地敬爱她。她父亲每次去学校里,查问成绩的时候,师长们都是十分夸奖。她父亲很喜欢,不过没有和怡萱说过,恐怕要长她的傲气。
这天是星期,父亲出门去了,怡萱自己在院子里看书。林妈送进一封信来,接过一看,是一封英文信,上面写着自己的名字。心想许是英文教习写来的,不过字迹不像,便拆开了。原来是一个男学生写的,大意说屡次在道上遇见她,又听得她的学问很好,自己很钦慕,等等的话,底下还注着通信的住址。信里的英文字,都拼错了,文法也颠倒错乱。怡萱的英文程度,本也很浅,看了几遍,好容易明白了,登时气得双脸紫涨,指尖冰冷,书也落到地下。怔了半天,把信夹在书里,进到屋子里去,坐在椅上发呆。心想:“这封信倘若给父亲接到,自己的前途难免就牺牲了,假如父亲要再疑到自己在外面,有什么招摇,恐怕连性命都难保!这一次是万幸了,以后若再有信来,怎么好!他说是道上屡次遇见的,自己每天上学,却不理会有什么形迹可疑的人。即或知道是谁写的,也没有法子去惩治,好容易叔叔千说万说,才开了求学之门,这一来恐怕要……”她越想越气,越想越怕,自己哭了半天,等到父亲回来了,才连忙洗了脸,出来讲了两篇古文,又勉强吃了午饭。晚上便觉得头昏脑热起来,第二天早晨,她却依旧挣扎着去上学。
从这时起,她觉得非常的不安,一听见邮差叩门,她的心便跳个不住。成天里寡言少笑,母亲很愁虑,说:“你不必太用功了,求学的日子长着呢,先歇些日子再说!”她一面陪笑着,安慰她母亲,一面自己却忍不住落下泪来。
过了十几天,没有动静,她才渐渐地宽慰下去,仍旧专心去做她的功课。
这天放了学,林妈照例来接。道上她看林妈面色很迟疑,似乎有话要告诉;过了一会儿,才悄悄地说:“老爷今天不知道为什么生了大气,拿着一封信,同太太吵了半天……”怡萱听见“一封信”三个字,已经吓呆了,也顾不得往下再问,急忙地同林妈走回家去。
到了家,腿都软了,几乎走不上台阶。进到母亲屋里,只见父亲面色铁青,坐在椅上,一语不发。母亲泛白着脸,也怔着坐在一边。她战兢着上前叫声爹妈,父亲不理她,只抬头看着屋顶,母亲说了句“萱儿你……”眼泪便落了下来。怡萱喉头哽塞,走到母亲面前。父亲两手索索地抖,拿出一封信来,扔在桌上,自己走了出去。
这时怡萱不禁哭了。母亲含着泪,看了她半天,说:“你素来这样的聪明沉静,为何现在却糊涂起来?也不想……”怡萱哭着问道:“妈妈这话从何说起?”母亲指着桌上,说:“你看那封信!”怡萱忙拿过来一看,却是一封恭楷的汉文信,上边写着:“蒙许缔交,不胜感幸,星期日公园之游,万勿爽约。”怡萱看完了,扶着桌子,站了一会儿,身子便往后仰了。
一睁开眼睛,却卧在自己床上,母亲坐在一边。怡萱哭着坐起来说:“妈妈!我的心,只有妈妈知道了!”母亲也哭了,说:“过去的事,不必说了,——都是你叔叔误了你!”怡萱看她母亲的脸色,又见父亲不在屋里,一时冤抑塞胸,忽然惨笑了几声,仍旧面壁卧下。
一个月以后,一个须发半白的中年人,独自站在一座新坟旁边,徘徊凭吊,过了半天,只听得他弹着泪说:“可怜的怡萱侄女呵,到底是谁断送了你?”
(原载1920年9月12日《晨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