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下编俗世微尘(18)

作者:许地山

|

类型:都市·校园

|

更新时间:2019-10-06 10:12

|

本章字节:10448字

(二)多注重个人的修习,而轻看群众的受持。修道的人,不甚注意传播和发展的事。所以我们宗教态度,是独善的,不是普济的。


(三)重视来世的祸福,而忘却现实之受用与享乐。我国人种种宗教行为,多是为求来生之福,免来生之祸,而不知宗教正是使人得现实的享受。


(四)只见宗教柔弱方面,而忽略了宗教的刚强方面。反对宗教者,多以下列四项为理由:(甲)以为信仰古来圣人听从他的主张,认他做主,便是认己为奴,在名分上实已小看自己的人格。(乙)信则有福,否则受罚,是崇拜威权,而轻看自由。(丙)个性本应发展,而因宗教之故,每每使人萎退。(丁)已死之人,其智识经验全比现在的人少,宗教崇拜死人,服从其主张,则使人愚拙。这些话,似乎不错。然而人在宇宙,或太阳系之中本来不能算是最好的;就是在地球之上,人类也不能算是最完全的,最自由的。所以我们,于现有之理智以外,要想求得一位更高明的“神”,来服从。神的有无,不是今晚我们所说的问题。但所谓神,不过人类更高理想的表现,人设立他来,做个模范;并不算是怎样专制,或约束人的理性。


(五)多注重思维,而少注重实行。以为宗教是超绝现实生活的,所以要主张入定,持斋等事,若是多去活动便不算得宗教。例如,善堂,养老院,孤儿院等设施,本出于儒道作善降祥的思想,而不认为宗教行为;在屋中焰香,默坐,反认为宗教。


以上所说的五项,倘若不错,就是见我们所缺乏的宗教思想和度了。


四我国今日所需要的宗教


(一)要容易行的。所谓容易行,并不是幼稚的念念“阿弥陀佛”,画画十字,就算了事。乃是要人在日常生活中,不多费气力,就可以去做的善业。


(二)要群众能修习的宗教。并不为特定的人,特定的事而发生。所以无论智愚,全能受持,才是合适的宗教。一个人坐在屋里苦修行,不是我们需要的。


(三)要道德情操很强的。人的理性,每自有光明的启示,因理智经验,而评判将来的结果。此即自己对于自己道德情操所立的标准;而人的共同的道德标准,则不可不由宗教来供给。


(四)要有科学精神的。或谓宗教与科学不并立,其实不对。科学对于物质的世界,有正确的解释,能与吾人以正确的智识。此正确的智识,正为宗教所需要。必先有正确的智识,然后有正确的信仰。所以宗教,必须容纳科学,且要有科学的精神。


(五)要富有感情的。感情有感力,令人不能不去做。所以感情强,则一切愿望全可成全。在宗教,决不能不重感情,而专重理智。


(六)要有世界性质的。因为人的生活,日趋于大同。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世界上的人心,全有交通的可能,所以宗教,必须是世界的。


(七)必注重生活的。旧日宗教,重死后的果报,其实宗教正为生前的受用。宗教不注重生活,就失去其最高的价值。


(八)要合于情理的。不能只重恩威,而不重情理。若是不合情理,不论是什么宗教,一律在排除之列。


总之我们今日所需的宗教必要合于中国现在生活的需要。我们中国古代“礼”的宗教既多流弊,近代输入的佛耶两教又多背我们国性的部分,宗教既是社会多年的产物,我们想即时造一个新的宗教也是不可能,所以我们指出现有的一个宗教而说它是最适合中国现在生活的需要是很难的。按耶教近年发展的趋向似甚合于上述的理论。否认或证实不是在我今晚讲演的范围。所以我对今天问题的答案是凡不背上述条件的宗教就是我们中国今日所需要的宗教,并且我们所要的宗教不能专为上等社会着想而忘却宗教是一切人所需要的。


《佛藏子目引得》弁言


佛教典籍浩如渊海。前此学人或依目录检读,或凭记忆翻查经品,每每费时渎神,徒劳无获。目录本来不为检查的用处,而《大藏》索引以前并没有人编过,致学佛者时起望洋之叹。在旧籍里,稍微可以用来当做索引的,有梁宝唱《经律异相》,唐道世《法苑珠林》,唐道世《诸经要集》,李师政《法门名义集》,宋道诚《释氏要览》,法云《翻译名义集》,明一如《大明三藏法数》,圆瀞《教乘法数》等,这些都是用分门别类法和数目法编成,实际上只是类编并不是索引。日本川上孤山《大藏经索引》三册,也是类编的一种。


索引不容易编,多因没有标准版本。自《大正新修大藏经》刊行后,我便希望刊行会诸君在本文出完后,刊行全藏索引。民国十八年春天,清华大学图书馆刘廷藩先生,本校图书馆田洪都先生,同时要我为图书馆编《大藏经》细目。那时我知道完全的目录,像《昭和法宝总目录》一类的书在《大正大藏经》刊圆以后必会出现,又听说刊行会不刊索引书,因此扩大我的工作为《佛藏子目引得》。正在进行写片忆的时候,美国哈佛大学图书馆裘开明先生于民国十九年将他编的《大正藏》前五十五册的目录片子寄到燕京大学图书馆,拟由燕大图书馆继续工作,将《续藏经》及《大正藏》全部的目录版于编就复印,以供两馆之用。洪煨莲先生以为抄片排列之事可由引得编纂处办理,教我加入编纂的工作。当然我知道详细的索引不容易由一个人来做,并且我又不能专工编辑,做下去定会稽延时日。于是略定范围,将这部《引得》的内容分为五部。第一,《撰译者引得》;第二,《梵音引得》;第三,《经品名引得》;第四,《旧录引得》;第五,《史传引得》。所选的标准本为《大正藏》,此外加入《续藏经》、《卍字藏》和《弘教藏》。后三藏只作参照的用处,子目的页数,只记《大正藏》。


《旧录引得》和《史传引得》是本书最重要的部分。


(三)凡在宗教团体的人,必用自己的宗教理想,表现于实行上。(2)


所谓旧录是指中国佛藏中现存的旧目录,计有梁僧祐《出三藏记集》(天监间出,约当西历五百十余年顷),隋法经《众经目录》(西历五百九十四年),隋费长房《历代三宝记》(西历五百九十七年),彦悰《众经目录》(西历六百零二年),静泰《大唐大敬爱寺一切经论目》(西历六百六十三年),道宣《大唐内典录》(西历六百六十四年),《续大唐内典录》(同前),靖迈《古今译经图纪》(西历六百六十四年),明佺《大周刊定众经目录》(西历六百九十五年),智昇《续古今译经图纪》(西历七百三十年),智昇《开元释教录》(西历七百三十年),圆照《大唐贞元续开元释教录》(西历七百九十四年),《贞元新定释教目录》(西历八百年),南唐恒安《续贞元释教录》(西历九百四十五年),元庆吉祥《至元法宝勘同总录》(西历一千二百八十七年),王古《大藏圣教法宝标目》(西历一千三百零六年),明《永乐大明重刊三藏圣教目录》(西历一千四百二十年),智旭《阅藏知津》(西历一千六百六十四年),清《大清三藏圣教目录》(西历一千七百三十八年)。这里头最重要的是《法经录》、《开元录》和《至元录》。至于佚掉的目录,如东晋道安的目录(简称《安录》,俱称《综理众经目录》,成于西历三百七十四年),梁僧绍《华林殿众经目录》(西历五百十五年),宝唱《众经目录》(西历五百十八年),元魏李廓《众经目录》(西历五百三十二至四年间),隋智果《诸经目录》等,除《安录》散见于《出三藏记集》外,其余都无从稽考。现在把所存的经律论目编列在一起,使学者便于检查。《旧录》多入《大正藏》第五十五卷中。《史传引得》录隋费长房《历代三宝记》,宋志磐《佛祖统纪》,元念常《佛祖历代通载》,明觉岸《释氏稽古略》,幻轮《释鉴稽古略续集》,高丽一然《三国遗事》,梁慧皎《高僧传》,唐道宣《高僧续传》,宋赞宁《宋高僧传》,明如惺《大明高僧传》,梁宝唱《比丘尼传》,《神僧传》,高丽觉训《海东高僧传》,清喻谦《新续高僧传》,及其他与佛教有关的碑传。


自并入引得编纂处工作以后,想不到时间金钱都超出原来预算之外,所以现在先将编就的三册刊行,其余《旧录》与《史传》两册由李书春先生继续编排,随后刊出。


依我所知,这部书是汉文《佛藏》的第一部引得。《法宝义林》别册所附的经名人名索引只限于《大正藏》前五十五册,与《昭和法宝总目录》差不多;它的自身并不是引得。这书若论完备,当然还够不上;对于不读汉藏的西洋学者固然也没有用处。谢谢洪煨莲先生的厚意使这部书能够出世,使中国的学者多一部工具书。我相信和希望这《引得》不至于无用。我当谢谢引得编纂处李书春和其他各先生,在这过去二年中的帮忙。用引得的人不必要读序文,自然也知道它的用处如果有什么疑惑,请读叙例。


民国二十二年五月三十日,许地山识于燕京大学。


观音崇拜之由来


最受崇拜的菩萨,是观音与弥勒,观音崇拜完全是宗教性的,而弥勒带些政治性,因为他是未来世的弥赛亚,自白莲教至义和团,教友与团友都尊崇弥勒菩萨,现在专讲观音。


观音是梵语“阿缚卢枳多伊湿伐罗”的讹译,“音”(婆娑罗)乃是“自在”(伊舍婆罗)之误。自在在哲学上与信仰上,都指神、王、主而言。凡是求菩提的,无论其是否凡人,都可称为自在。凡菩萨具足菩萨性者,即是菩萨摩诃萨。今日甘地受其同胞的尊敬,故有“摩诃萨(大有情)甘地”之称。


从文法上讲,观自在应当解作以慈悲观察的主,可以见到一切,救度众生,他是世间的主,所以也称为世自在,他并无人性,其受人崇拜之始,约在纪元前一世纪与后一世纪之间。


他也是将死者的神,当病人快死的时候,家人总将观音像捧到他的床前,让他可以安然去世。


净土宗说观音是阿弥陀的儿子,阿弥陀是日神,住在西方日落处,观音与阿弥陀之日性,见于《阿弥陀经》。从《妙法莲花经》的“普门品”里,我们可以看到他的大慈大悲。虔诚的人,天天念“普门品”(《观音经》),在鸠摩罗什的《莲花经》里,观音有三十三个化身,就各人等级高低而随时现不同的身说法。


观音崇拜源于印度教的神妃派(snkism)。梵、毗纽、湿缚是印度教的最胜三尊,湿缚的配偶最受普遍的信仰,她是毁灭与再造之神,隐为弥陀,为无量光;显为观音,为有限光。原来印度当一世纪时,神妃派大盛,每个神都有配偶,现在西洋人进入印度教的庙宇,看见了具有生殖器的神像,以为是非常猥亵的,其实,阴阳性器不过是生命的象征。


观音亦是生命的赐予者,观音送子。东西京大教授高楠顺次即说:“欧洲骑士风气与圣母崇拜,都是受着经小亚细亚而传入的印度思想之影响而产生的。”圣方济各沙勿略(sfrancisxavier)将天主教传入日本之后,日本的幕府,有一时期迫害过天主教徒,那时圣母崇拜者,假称玛利亚为子安观音(即送子观音)。


中国的观音崇拜大约始于四世纪时,法显(399—414)留学印度时,只见一处大乘教徒,崇拜观音,而玄奘(629—645)至印度时,看见许多的观音像供奉着,大概朝拜佛迹圣地回来的人,不无助进观音崇拜的贡献。


补陀落迦即是观音所住的圣地,在印度河口的赦罪(papanasam)岛上,每年不少善男信女,南来沐浴,希望圣地的泉水,能够洗去他们的罪孽(浙江定海县的普渡山,梵名亦为补陀落迦)。


在中国,不少关于观音有兴味的故事。南北朝时,年年刀兵,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唯有念《观音经》,以求大悲之解救。同时,产生了不少关于神迹的故事;而观音像的形式,也并不一致。我们知道,观音的原始,是个阴性的神。不过无论说其是男神或是女神,总是一个观音;一个观音有多数不同的化身。且说唐太宗为了姓李的缘故,把老子当做祖先而重道教。僧法淋不以为然,他说皇室原属鲜卑,本没有汉姓。皇帝怒,定其死罪;限其用七天工夫,在牢监里呼求观音之名,且看他所信仰的菩萨来救他不救。第七日,他求见皇帝。皇帝问他是否天天求告菩萨,他说:“这七天内,我一心只呼求陛下。因为陛下实在是观音的化身,所以人民在这强盛而公平的大国里必不致无辜受死。”于是皇帝发动慈心,免其死,将他放逐到岭南去。佛教徒当这件事为神迹。喇嘛教徒公认西藏的达赖喇嘛,为观音的化身。


中国与日本佛教艺术所表现的观音,可以列举出七种来:


(一)圣观音(大慈观音)。原始的最佛教化的观音,左手拿着莲花,右手放在胸部,是代表佛教的纯净和特殊性。


(二)马头观音(师子无畏观音)。他有马的头,一对伸出口外的长牙和八只臂,其中的两只,握着vaira和莲花,他代表佛教进步与非常的能力。


(三)十一面观音(大光普照观音)。有十一个面孔,前面的三个是慈善的,左面的三个是愤怒的,右面的三个是训诲的,一个向上,是心平气和,泰然自若的态度。1又有四只手,一只拿着念珠,一只拿着莲花,一只拿着水瓶,另一只手手掌向外举着。他显示对人类的关切,四面八方普照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