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野心(2)

作者:公子齐迹

|

类型:都市·校园

|

更新时间:2019-10-08 03:02

|

本章字节:8716字

当时的皇后伏寿女士亲眼目睹了事情的全部过程。她很害怕,害怕曹操终有一天也会把自己杀了、她给自己的父亲伏完同志写了一封信,正是这封信要了数百人的命。


很明显,伏皇后并没有认清当时的形势,建安五年,她和老公刘协已经沦为了曹操手中的道具,她竟然还在信中说刘协因为董承被杀了对曹操很不满,信中脏字连篇,都是骂曹操的。更要命的是她还让父亲联系同志除掉曹操。


据说伏完还把这封信给荀彧看了几眼。


伏女士虽然身为皇后,智商实在不敢令人恭维,你说皇帝对曹操很不满,你还骂曹操,更要命的是你还要耍阴谋还曹操。你就没想过这样做的后果吗?这年头在心里骂曹操都得死,更何况明目张胆地骂呢!伏完也是,这种信看完后应该立马毁掉,千万不能留在世界上,一旦被曹操发现,你们一家子都得完蛋。伏完偏偏没毁掉。


十五年后,建安十九年十一月,被曹操发现了。此时伏完已死去多年,也不知道信是怎么到曹操手里的。


曹操二话不说,废黜伏皇后。


据说,那天曹操派新任尚书令华歆同志领兵闯进皇宫逮捕伏皇后。伏皇后躲藏在夹壁之中,华歆命人砸了夹壁,把皇后拉了出来。当时御史大夫郗虑陪同刘协在那坐着,伏皇后披头散发光脚从他俩面前走过,她跑过去拉着他的手,哭着说:“你不能救救我吗?”刘协很伤心地说:“我都不知道自己还能活多久。”他又对郗虑说:“郗公,天下难道还有这种事吗?”


伏皇后被关进起来,死了,曹操对外宣称是暴病而死。他还毒杀了伏皇后所生的两个皇子。


身为天子,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老婆孩子被人迫害,自己却无能为力,做皇帝做到这份上,可怜!可悲!中国历史上最可怜的皇帝,刘协同学当之无愧!


除了有个皇帝的称号,他只是曹操手中的一个道具,仅此而已。


现在的曹操嚣张到了极点,想杀谁就杀谁,肆无忌惮。他再也不是原先的那个曹孟德了。原先不管他心里怎么想的,起码他口头上还说自己要扶汉要扶汉,而今连说都懒得说了。他已经走上了篡汉的不归路,而且越走越远。


魏王


前面说过,曹操拿下汉中后得陇不望蜀,匆匆忙忙往家赶。这不是曹操风格啊,益州这块肉就摆在眼前,以他的性格怎么可能不吃呢?


放弃攻打益州,就等于放弃了最后一次一统天下的机会。他有两次机会,一次是拿下荆州后顺江东下攻占江东,结果惨败赤壁。第二次是拿下汉中后乘胜南下益州,此天赐良机,以老曹同志的智商,绝对不会无缘无故放弃。


法正跟刘备这样说的,不是因为曹操智商不高而是力不足,他内部一定出现问题了。


法正先生不愧是刘备的谋主,一语道破天机。


曹操的脑袋没有被驴踢,也不会突然精神失常,不可能随便撇下这个摊子。


撤军的原因无非俩字——权力!他不能长时间离开邺城,离开权力中心。


权力比益州更重要。


曹操们时时刻刻把权力紧握在手中,权力就是他们的生命,从触碰到它的那一刻起他们就离不开它了。权力如同大海中的漩涡,一旦被卷进去就再也出不来了。


有时候我挺为曹操他们感到悲哀的,因为他们不是被自己左右,而是被权力控制着。这些人天真的认为是他们控制着权力,其实他们无形当中已经沦为了权力的奴隶。


权力欲如同毒品,吞噬的不仅是人的肉体,更是灵魂!


建安二十年,曹操自汉中返回邺城。第二年五月,曹操进爵为魏王。


明白了吧,他是着急回来封王的!


老把戏又上场了,天子封曹操为魏王,曹操表示自己无德无才不配,然后大臣们寻死觅活,嚷着如果曹操不接受自己就去上吊之类的。本着生命至上的理念,为了挽救生命,曹操只好很为难地做了魏王。


有个叫杨训的写了篇文章吹捧曹操如何如何伟大,大家看了都骂杨训不要脸,纷纷谴责崔琰怎么举荐了这么一个人。崔琰时任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主任,杨训是他举荐的。他拿过文章来一看,说:“省表,事佳耳。时乎时乎,会当有变时。”坏就坏在这句话上。这句话翻译现代汉语就是,你写得不错,随着时间的变化,这件事会淡化的。


很平常的一句话,没什么嘛。


要知道,中华文字博大精深,一个字都可以有不同的理解,更何况是一句话呢。崔琰的本意是讽刺那些没事找事不明事理的人,可别人不这么认为,有人告诉曹操崔琰是在诽谤。曹操不是很生气,是非常生气,“谚语说‘生女耳’,‘耳’不是个好词,‘会当有变时’意指不逊!”于是剃掉崔琰的头发让他去做苦工,最后逼他自杀。


文字狱!屡试不爽的对付文人之必杀技。只要你想报仇雪恨杀人灭口,都可以引用这一招。曹操从不磨叽,说杀就杀!


崔琰死的很冤,比窦娥还冤,千古奇冤。


“省表,事佳耳。时乎时乎,会当有变时。”不管别人怎么理解,最关键的是曹操的理解!你说好,他偏偏故意理解成坏,你也不必争辩什么,没用的,这只不过是他杀你的借口而已,崔琰必须得死,就是没有这句话,曹操也会另找一个借口。


因为崔琰跟荀彧一样,是个正直的人,是忠于大汉的人,这就意味着他是老曹家篡汉的绊脚石,所以必须的除掉他!同时还能起到杀鸡儆猴的效果,一举两得!


曹操已经变得丧心病狂,顺我者昌逆我者亡成了他的新法则。


人一旦发达了,总爱回忆过去。曹操同志想起了他做的第一个官职,洛阳北部尉。那时,自己能混个铁饭碗就很不容易了,封王?想都没敢想!如今自己就是魏王,货真价实,童叟无欺。他把当时推荐他做洛阳北部尉的司马防找来喝酒,做了魏王的曹操得意洋洋,一副小人得志的嘴脸问司马防:“我现在还能做副局长吗?”能生出司马懿这么个儿子,司马防的水平也是很高的,他说:“那个时候你也就能做个副局长。”


建安二十二年四月,天子命曹操设天子旌旗,出入皆警跸。就是说曹操出行的时候可以打着天子的旗号,清理街道,闲人禁行。


十月,天子命曹操冕十有二旒,乘金根车,驾六马,设五时副车。


曹操的一切都按照天子的级别设置,只差一个天子的名号而已。他一步步向天子的龙椅迈去,他已经无限接近那个无数人梦想的宝座,但他始终没有迈出最后那一步。


此时此刻,朝中大臣中但凡机灵点的,都已经成了曹家的人,以曹操为后台,为锦绣前程做好准备。


很多人站出来劝曹操废掉刘协取而代之。他们拥立曹操当然不是因为曹操有多伟大多高尚,曹操一旦改朝换代,自己就是开国元勋,那可赚大了。这样的好事自然有无数人来凑热闹,动动嘴皮子就行,毫无成本,不做白不做。


看到这么多人想要自己当皇帝,曹操心里很高兴,但他也很清醒,董卓、袁术的教训就在眼前,他刘协虽然只是摆设,但却是大汉的象征,大汉虽然不行了,但全国人民都支持大汉,因为他们身体流着的是大汉的血。一旦废了刘协会招致无数人的反对,说不定还会遭遇恐怖袭击,压力很大啊。


远在江南的孙权也来信建议曹操称帝,曹操看了,说这小子是想把我放在火上烤啊!


曹操对大家说了一句话:“如果天命在我们老曹家,那我当周文王好了!”(若天命在吾,吾为周文王矣!)


大家都知道,周文王生前没有灭商,而是由他儿子周武王完成的。曹操的意思很清楚,我不会当皇帝,但我儿子会当。也就是说,我还会吃他们老刘家锅里的饭,但我儿子会把老刘家的锅给端了,另起炉灶!


曹操不是不想称帝,一步步逼近最高宝座的他已经没有了退路,想退也不能退,只能硬着头皮往前走。但他始终没能迈出最后一步,我觉得两件事对他的打击是很大的,直接导致曹操没有称帝。


第一件事是金祎、吉本、耿纪谋反事件。


建安二十三年正月,金日磾的后人金祎对曹操的行为忍无可忍,发誓要为大汉除害。他联系了少府耿纪、司直韦晃、太医令吉本及其子金邈、金穆等人一起谋反。


当时曹操身在邺城,留丞相长史王必守许都。耿纪一伙计划干掉王必,然后挟天子攻打魏国,南援刘备。于是在一个风高月黑的夜晚,金邈率杂人及家僮千余人向王必发动了进攻,一把火烧了王必的大营,王必本人肩膀中箭。


王必也没弄清楚攻打他的是谁,慌乱之中跑到金祎家避难,因为他和金祎关系不错。听到叫门声,金祎还以为是金邈呢,“王必死了吗?你们成功了!”王必一听这话,立即跑到了南城。第二天,大家知道王必没死后泄气散伙了。而王必与典农中郎将严匡一鼓作气,干掉了这个谋反团伙。


十几天后,王必伤创而死。曹操听说自己的秘书王必死了,很生气,后果很严重!他立即召许都的百官到邺城,命令那天王必大营着火后参加救火的站到左边,没有去救火的站在右边。大家都以为救火者肯定不会被问罪,纷纷站到了左边。但是很快他们就后悔了。曹操说:“不救火者非助乱,救火乃实贼也。”把他们全杀了。


曹操很欣赏耿纪,没想到他竟然会谋反,这对曹操的打击很大。


第二件事是魏讽谋反事件。


魏讽谋反事件的史料很少。


建安二十四年,曹操的外患内忧一起来了,外面汉中、襄樊打得热火朝天,内部魏讽谋反。


当建安之三八,实大命之所艰。


建安二十四年,就是折腾人的一年。


魏讽有件很了不起的本事,口才,据说全邺城都被他的口才倾动了,人才啊。口才好就能把别人说晕了,就能让人按你的指示办。


这几年曹操越来越不把天子放在眼里,狼子野心暴露无疑。魏讽同志看不下去了,他不能眼睁睁地看着曹操为所欲为。谋反,反了他娘的!


魏讽偷偷联络同志,骨干分子有长乐卫尉陈祎。大家已经约好了谋反具体日期,到时候大伙一起上,拿下邺城,端了曹操的窝看他怎么办。魏讽口才不错,眼力很不咋地。谋反可不是闹着玩的,成功几率极低,一旦东窗事发,脑袋就得搬家。陈祎越想越怕,他最终向留守的曹丕揭发了魏讽,此事牵连到数十人被杀。


虽然魏讽事件没有成功,但对曹操的心理影响无疑是巨大的。


他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人竟会谋反。自己还没当皇帝呢,要是真当了皇帝还不知道事情会闹到何种地步。


我想,大概就是因为这两件事的影响,曹操始终没有完成那最后的跨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