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全国通缉犯(2)

作者:公子齐迹

|

类型:都市·校园

|

更新时间:2019-10-06 02:29

|

本章字节:8886字

陇西的西边是羌人的世界。羌是一个游牧民族。游牧民族的特点就是野蛮勇猛。他们过着群居生活。无论是人还是其他动物,这种社会生活结构的显着特点是强者为王。


为了生存,羌人的老大领着小弟们天天出去打劫抢地盘,目标自然是富有的邻居东汉。


东汉政府对这帮土匪很是头疼,一会儿安抚一会儿讨伐。大西北在一百多年间真是鸡犬不宁。


安抚你得花钱,讨伐你也得花钱,反正就是一个字——钱。羌人问题成了东汉的一个沉重包袱,甩也甩不掉,几乎把大汉朝拖垮了。


董卓同学年轻时经常去邻居羌人那里旅游参观,还跟当地的头领们拜了把子。后来董卓兄回家种地,诸位头领常常来他家串门子以加深了解,增进友谊。


董卓兄大方好客,每次都杀牛款待大伙。大口吃肉大碗喝酒,兄弟们很痛快。


日子长了你们家牛再多也不够咱这样吃喝啊,羌人头领们过意不去,于是大伙一合计给他送来了一千多头牲口。


这地方天天打仗,董卓是个壮汉,臂力惊人能左右开弓射大雕。


他意识到种地没前途,于是扔掉锄头跑到部队里发展。他这种人就是为打仗而生的,会砍人又不会被别人砍掉,羌人见了他就打哆嗦。很快,他就成了中郎将张奂的参谋。如鱼得水的董卓步步高升,后来做了并州刺史,河东太守。


光和末年黄巾军势不可挡,政府拜董卓为东中郎将到冀州战场打黄巾。


黄巾军打一枪换一个地方,董卓根本就找不到他们在哪,结果是被黄巾痛扁的董卓让领导很失望,罢免了他。


第二年春天,积雪融化万物复苏,小树小草发出了新芽。


边章、韩遂也行动起来,他们打着打倒宦官的旗号和幌子造反了。


董卓被任命为中郎将,跟着皇甫嵩去讨伐。皇甫嵩打不开局面,朝廷便换上了张温。刚开始时张温也不行。


冬季出现了转机。


冬天的一个夜晚,皓月当空,群星璀璨,流星划过长空,留下了一道十余丈的光。这道光仿佛照明弹一样照亮了边让、韩遂的军营,惊得战马嘶鸣。被惊醒的士兵觉得这是不祥的征兆,流星还勾起了大家的思乡情结,人心思动,整个军营骚动不安。


第二天董卓、鲍鸿一起发动进攻,对方还不知道怎么回事呢几千人就被砍死了。边让、韩遂跑到了榆中(今甘肃金城县)。张温认为消灭敌人的时机到了,他让周慎带领三万人追击。参谋孙坚劝他穷寇莫追,张温听不进去带兵包围了榆中城。


张温可能忘了一点,这里是羌人的地盘,边章韩遂反而切断了周慎的后路,周慎丢盔弃甲,狼狈地逃了回来。很快羌人对董卓他们实现了反包围。


援兵指望不上,粮食又吃光了,大家很着急。


万幸,旁边有一条河。河,虽然很平常,看你会不会用。


董卓带领大家筑了一座堤坝截断水流。羌人还以为他们摸鱼捉虾做饭吃呢,其实董卓军早就从堤下消消溜走了。等羌人发现时,董卓已掘开堤坝,羌人只能看着滚滚河水东流去,目送董卓走远。


这次战斗,别的部队都遭到了痛扁,只有董卓全师而还。表现突出成绩斐然,董卓被封为斄乡侯。


以后的几年双方僵持不下。


转眼到了中平三年(186),又是一个春天。张温升任太尉,冬天他回洛阳主持工作去了。


另一边韩遂发扬窝里斗精神,杀了战友边章等人后领着十万大军到陇西打劫,陇西太守李相如决定跟着韩遂混,他与韩遂合作杀了并州刺史耿鄙,摇身一变,从公务员转业成了土匪。耿鄙的参谋马腾、汉阳人王国一看大家都造反了,咱也反吧。大家纷纷跑到韩遂那儿要求合作,这年头,似乎造反变成了一种时尚。


韩遂还是比较有脑筋的,中平五年(188),他们包围了陈仓。陈仓,兵家必争之地,后面我们还要详细介绍。陈仓一旦失守,西部基本就属于韩遂的了。朝廷急了,拜董卓为前将军,与左将军皇甫嵩一起努力,解了陈仓之围。


此时的董卓已不同于往日,这几年他拉起了一支自己的队伍,这里面以凉州人为主,既有汉人也有羌人。这支部队只听他董卓一个人,圣旨都调不动。说白了,这就是董卓的私人武装。


政府不愿意了,你自己养军队想干嘛?政府没有理由不让他把军队交出来。


不过政府还是很给董卓面子的,没有直接说要他交出兵权,而是任命他为少府,让他来中央上班。


少府是九卿之一。所谓三公九卿,东汉三公,前面说过了,是指太尉、司徒、司空。九卿包括太常、光禄勋、卫尉、太仆、廷尉、大鸿胪、宗正、大司农、少府。


少府主要负责皇宫的后勤保障工作,又苦又累,搞不好还挨批评。董卓同志是那种愿意做后勤工作的人吗?显然不是。


董卓不是傻子,征他为少府就是剥夺他的兵权,兵权就是生命,生命怎么可以拱手相让呢。他上书表示凉州这边还很乱,羌人还得需要我来摆平,不是我不想去,是他们拉住我的车子哭着闹着不让我走,我也很为难,只好先顺从民意,先呆在这看看情况再说吧。


政府拿他一点办法都没有,只能默认。


董卓成了政府的一块心病,灵帝临死前还惦记着他,咱们不是刚刚改刺史为州牧吗,你去做并州牧吧,把你的军队交给皇甫嵩。


董卓再次上书,我在部队里混了十年,与将士们兄弟情深,大家都乐意在我手下打工,我还是带他们一起去并州吧,让他们为保卫边疆做出自己的贡献。


董卓的狼子野心已暴露无疑,除了几个脑子不好使的,人们都知道董卓是个什么样的人。


当今天下只有一个人还能治得了董卓,这个人不是皇帝陛下,是皇甫嵩!


几年前,一个叫阎忠的曾以商汤周武王的事迹鼓舞皇甫将军,希望他能改朝换代。但皇甫嵩不是一个有野心的人,他这辈子的志向只有一个——为大汉尽忠。


现在他的侄子又跑来跟他说,天下已经大乱,有能耐安邦定国的也就只有您和董卓了。你们俩本来就有怨隙,不可能和平共处。董卓两次抗命,而且洛阳乱套了他却在一旁看热闹,他就是一个大大的奸贼,您应该代表人民代表政府干掉他。最后还用齐桓公晋文公的事迹来鼓励皇甫嵩。


然而皇甫嵩却说了一句“专命虽罪,专诛亦有责也”。


可悲!可悲!


只能说皇甫嵩是个好人,是个好将军,却不是好臣子。你杀他有责任,你不杀他更有责任!


人民公敌


长期生活在环境恶劣的西北边远山区,这回来到了繁华的首都,董将军在享受美好生活的同时要大干一番。


他这次带来了三千凉州兵,董卓觉得人太少,镇不住场子。他想了一个法子,让这三千人白天进城,晚上偷偷溜出去,第二天早上再打锣敲鼓放鞭炮唱着歌进城。这样闹腾了四五天,洛阳人民不知道情况,还以为是董卓的后续部队呢。


大忽悠董卓是军人,知道枪杆子的厉害,他又收编了何进何苗兄弟的部队。


目前的洛阳城也就执金吾丁原还有兵。董卓明白,想放开手脚做大事,必须除掉丁原,让谁来做这件事好呢?董卓选中了吕布。


吕布当时是丁原的秘书长,丁原待他不错,没少给他好处。但是董卓给他的却是丁原所不能比的。高官厚禄,金银美女。


吕布是个经不住诱惑的人,他意识到有必要对自己的前途重新作出评估,投奔董卓怎么都比给丁原当秘书强。于是他拿丁原的脑袋作为见面礼拜访了董卓。


杀丁原的那一刻起,吕布抛弃了最重要的东西——道义!看起来,道义比起前程显得一文不值。但道义这东西,是我们民族的精神脊梁!我们的民族之所以伟大,就是因为我们有道义!不幸的是,很多人丢弃了道义。


好了,现在的洛阳城只有董卓一人说了算,他的野心马上就要实现了。而且董卓的到来使得东汉外戚与宦官专权的问题得到了解决,彻底的解决。从此外戚、宦官淡出大汉江湖。可惜,东汉王朝的命也到头了。


董卓不能以中郎将的身份在首都行使权力啊,起码得弄个三公当,于是他以长时间不下雨为借口罢免了司空刘弘,自己取而代之。


常言道新官上任三把火嘛,董司空的第一火烧得是惊天地泣鬼神——废皇帝!这也许是有史以来最牛的一把火。


当初在北芒山,14岁的刘辩一看到凶神恶煞的董卓像见到鬼似的吓个半死,哇哇大哭,董卓问他话,他语无伦次,跟个傻子似的。倒是9岁的刘协条理清晰结构严谨紧扣主题,把事情的经过像讲故事一样讲给了董卓。那会儿董卓就有了废掉刘辩的想法。


按说那些野心勃勃的权臣巴不得皇帝是个傻子,傻子好操控,董卓应该坚决拥护刘辩才对。但董卓不是一般人,他有充分的自信。他废皇帝就是要告诉大家,现在天下名义上姓刘实际上姓董,同时向大家证明没有他不敢做的事,没有他做不成的事。不管皇帝是谁,他都能捏在手里,他要控制一切,他相信他能控制一切。


过度的自信就是自大,一个自大的人离灭亡很近很近。


很快董卓组织召开了朝臣会议商讨废立事宜。在会上,他首先发言,指出刘辩不配当皇帝,并摆出了一大堆理由。别人都在听他叨叨,没一个敢吭声的。


董卓又慷慨激昂地说道,反对者军法从事!


在座的一听,顿时感到了寒冬的来临。


任何时候都有不怕死的,卢植就是一个!


他当即站起来表示反对,为刘辩同学辩护。


董卓被激怒了,袖子一甩,散会!如果你觉得这一幕很熟悉,说明你的记忆力相当不错。当年,梁冀先生也是这么干的,看来董卓是在向梁冀同志学习,发扬跋扈精神。


第二天,会还得接着开,总得讨论出个结果啊。可是董卓没有让大家讨论,他不想再费口舌了,直接宣布废刘辩立刘协,是为汉献帝。


所谓好人做到底送佛送到西,董卓不想让刘辩和他的母亲何太后生活在愤怒与郁闷中,没过几年就把娘俩毒死了。


刘协坐上了龙椅,董卓也当了太尉,封郿侯,后来又任相国。


俗话说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董大人没有忘记自己的亲戚,只要是董家人,不管年龄多大,不管是不是脑残,反正都有官做。


董卓不是粗人,他明白光靠自己的亲戚是干不成大事的,也知道积聚人气很重要。于是他为陈蕃、窦武这些党人们平反冤假错案,启用士人,让他们来给自己装点门面。


曹操的导师蔡邕蔡老师因被宦官迫害,这时还在外面流浪,董卓看重的是他文坛领袖的身份,让他来做官,蔡老师说自己有病去不了。


董卓不耐烦了,破口大骂,我他妈的喜欢杀人,有种你就别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