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回皇帝赐婚嫁乳母阿瞒赴宴结新识

作者:赵扬

|

类型:都市·校园

|

更新时间:2019-10-06 01:10

|

本章字节:31486字

第三回皇帝赐婚嫁乳母阿瞒赴宴结新识


转眼之间将近年关,长安城内外,氛围已与往日大不相同。


除夕这天,长安各家各户门上贴上了红彤彤的春联,是时,秦叔宝与尉迟敬德的持锏鞭形象成为许多人家的门神画,许多人的门上还插上桃符,以避百鬼。街店之内,各种饭食异香满街,有诗为证:


不辞加一岁,惟喜到三春。


燎照云烟好,幡悬井邑新。


兰委残此夜,竹爆和诸邻。


李显和韦后皆为爱热闹之人,数日前已发敕书,让中书省与门下省三品以上官员、学士、诸王、驸马等人入宫城一起守岁。是日晚间,受邀之人早早入宫城等候,天色一黑,人们按指定位置入席,就见殿外的空地上,燃起了数十堆大火。


此火名为燎火,此时不唯宫中,寻常百姓庭院中也会堆柴燃火,人们往往围着燎火,连臂而舞,醉坐和歌,此为长安一带的除夕风俗。


是夜宫内盛饰结彩,各处点满了灯烛,殿内诸房莫不绮丽,后妃嫔御皆身着新彩衣,显得金翠绚烂。


诸人入座后,只听歌乐齐奏,各种珍馐、美酒如流水般上来,众人大快朵颐。酒罢,李显又让众人出外观舞。这时,乐吏带领千余人围着火堆驱傩。他们皆戴着狰狞的假面具,扮作各种鬼神的形状,为首有两位老人,一为傩翁,一为傩母,众人在此两位傩人的导引下歌舞喧腾,跳笑欢叫。其中的好事者总想趋前数步,以窥探后妃与公主们的明艳面庞,待次日归家后再向别人说嘴。


如今朝廷岁入比贞观时多了许多,李显也不吝钱财,效隋朝故事,那数十火山皆用沉香木根,每一火山焚沉香数车,若火头减弱,则以甲煎添之,火焰顿起数丈。是夜,沉香、甲煎之香,竟然笼罩全城,并飘出城外,极尽奢华。


驱傩之人走后,李显与韦后又主动来到火山边,与众人一起连臂而舞,和歌而唱。这样一闹,不觉时辰已过子时。


众人再回殿内,复座再饮。李显饮了数杯,眼光又复蒙眬,其传身边太监道:“去,传窦怀贞过来。”


窦怀贞作为雍州刺史,今天也在被邀之列。闻听皇帝使唤,急忙颠颠地来到李显案前,然后躬身听命。


李显端起一盏酒,令太监交给窦怀贞,然后微笑道:“来,朕赐酒一盏。”


窦怀贞急忙叩首,说道:“臣谢陛下赐酒。”然后起身一饮而尽。


李显接着道:“窦爱卿在雍州任上办事妥当,前些时安乐公主大婚时又出力不少。朕与皇后商量过了,要好好赏赐你一回。”


因为时辰已过子时,一些人有些困了,现在闻听皇帝要赏赐窦怀贞,皆激灵了一下,振奋精神欲听下文。


李显道:“朕听说爱卿之妻病亡,家中久无侍奉之人,如此如何为家呢?朕与皇后替你忧虑了许久,遂想在宫中为你觅一良妻。今日除夕为大吉之时,就当着群臣之面为你成礼吧。”


窦怀贞闻听皇帝亲自为自己择妻,又是宫中之人,顿时大喜过望,当即伏地道:“谢陛下赏,谢皇后大恩,怀贞无功无德,实在幸也何如!”


座下之人闻言,许多人脸现艳羡之意,心想窦怀贞身矮貌陋,且年近五十,如何入了皇帝与皇后的法眼,竟然在宫中为其选一娇妻?宫内之人皆是百中挑一而来,就是寻常宫女来配窦怀贞,那也是绰绰有余。更有一些人心想,自己的老妻为何不死?若自己无妻,这等好事说什么也不会落到窦怀贞的头上。


皇后在侧微笑道:“罢了,你起来吧,速去侧室让宫女替你更衣。那里已为你备好了新郎衣饰,速去速回,不要误了吉时。”


众人心里又是一叹,素来严峻的韦皇后今日竟然变了性子,还巴巴地替窦怀贞备下了新衣。窦怀贞急忙离席去更衣,这边的席上站起一人,却是新任中书令宗楚客,其至李显面前躬身颂道:“陛下,今日除夕,又为窦刺史吉礼,则喜上加喜。陛下与皇后无微不至爱惜臣下,让臣等心里如沐春风,臣等躬逢明君贤后,实乃三生有幸。臣现在忝为中书令,来年中书省以下定加倍努力为陛下办事,鞠躬尽瘁。”


纪处讷、萧至忠、崔湜等人见宗楚客占了先机,也急忙起身离席,到李显面前谀词连连。太平公主前些日子对窦怀贞有招揽之意,现在见哥嫂给了此人一个大礼物,心道此人对哥嫂肯定死心塌地,自己也就不要有任何妄想了。


李显听了群臣的颂扬,心里十分受用,说道:“我们君臣一体,不能亏欠了任何人。你们只要好好办事,朕与皇后都瞧得出来,定会论功行赏的。”这时,窦怀贞已穿了一身新郎服饰款款而出。就见他身穿一袭绛色公服,头戴褚色布冠,神采飞扬。李显转头看见窦怀贞过来,笑道:“瞧呀,窦卿脚步飘飘,实在美得很呀。”


年近五十的窦怀贞身穿一身新衣,毕竟不如年轻新郎看着顺眼,竟然有些滑稽之感,座下之人顿时爆出大笑。


这时,礼官入殿唱道:“新郎就位,奏乐。”看来李显与韦后事先准备得很充分,诸般婚礼细节皆已敲定,只要新郎窦怀贞谢恩就位,则万事俱备。


就听笙乐声中,一名内侍官导引大队自西廊入殿。最前端为三十六名宫人手执大红灯笼,入殿后其笼中烛光映得殿内一派喜气,少顷数名宫女手持步障入殿,步障是遮蔽视线的屏幕,众人知道,其后该是新娘子出场了。


窦怀贞立在殿内,眼见皇帝赐婚并特恩在宫内举行婚礼,如此殊恩可谓并无先例,其心情鼓荡,心中对皇帝及皇后的感激无以复加,觉得天地中最幸运的人就是自己了。


鼓乐声中,殿门处又入两名宫女,她们手执团扇,其扇后立着一位款款而来的窈窕女子。团扇遮住其面目,可见其身穿青色翟衣,其下摆露出红绿相间的格纹,其头上插满了金银琉璃等钗饰,可以看出价值不菲。


礼官一动手势,乐声转而减弱,持团扇宫女和扇后女子停下脚步。韦皇后笑对窦怀贞道:“窦卿,团扇不开,显是考你诗才了。”


唐人婚礼,用诗时甚多。安乐公主出嫁时,迎亲队伍至门时其迟迟不出,武延秀要站在门前大声喊出别人帮忙写就的《催妆诗》,现在团扇不开,这也是唐人婚礼的一个名目,需新郎诵出《却扇诗》,待三番五次,团扇方才缓缓撤开。


窦怀贞还算有急智,这也多亏了他多年的诗文底子。他微一凝神,即吟道:


莫将画扇出帷来,遮掩春山滞上才。


若道团圆是明月,此中须放桂花开。


窦怀贞又大声诵了一遍,团扇岿然不动。座中人起哄道:“不好,不好,再吟一首。”按说李显的这个婚礼起到了效果。熬夜守岁实为一件辛苦事儿,如此一闹,使大家的瞌睡劲儿一扫而空,变得兴奋异常。


窦怀贞无奈又作了两首《却扇诗》,其连诵十余遍后,团扇方才缓缓撤开。


众人屏息静神,皆想看清这位皇帝赐婚的窦夫人是何模样。待团扇后花钗下的面目露了出来,人们都惊呆了:这里哪儿有花容月貌呀,其鸡皮鹤颜,明显是一位上了岁数的老妪啊!


人们惊讶过后,人丛里忽然爆出大笑的声浪。


窦怀贞立在当地有些呆了,他没有想到自己的新夫人竟然是一位老妪,瞧其年龄可以当自己的母亲了。


李显和韦后也随着众人大笑,毕竟,婚礼已毕,皇后的乳母找到了一个好归宿。韦后在笑声的间隙,催促窦怀贞道:“窦卿,还不过去搀扶你那新夫人啊。”


窦怀贞此时经历了情感的两重天,一开始是狂喜,现在明显是失落,然其快速之间将自己的失望藏于心间,笑容又复脸上,快步过去将自己的新夫人搀扶到李显面前。他们先谢皇帝恩情,再谢皇后关心。


李显道:“此为皇后乳母王氏,今日嫁了窦爱卿,也该有些名分,朕封窦夫人为莒国夫人,亦为三品。”


窦怀贞闻听此女为皇后的乳母,心想因为这个婚姻从此与皇帝皇后扯上干系,又复大喜过望,遂扯着新夫人跪伏谢恩。


太平公主微笑着看着这场闹剧,心想窦怀贞娶了皇后乳母当夫人,由此攀上了皇后这门厉害亲戚,肯定把乳母当成神灵供养,夫妻之事则成为次要。这名乳母从此当了正夫人,在窦家肯定颐指气使,那么窦家从此也没有什么好日子可过了。


这时,耳边传来声音道:“姑母,侄儿向您拜年了。”太平公主侧头一看,看见李隆基笑吟吟端着酒盏立在一旁。她伸手把李隆基拉在侧座,说道:“你又想讨便宜了,难道就此一拜,就想省了一趟?”按照惯例,新年之后,李隆基兄弟五人要带上礼品,专程入太平公主府拜年问安。


李隆基笑道:“侄儿岂敢!侄儿今儿瞧见姑姑高兴,故想来凑趣问安一番。再说,此时离天亮不远,侄儿来拜年,敢情为姑姑身边第一人呢。”


“你从潞州回来,看来不打算回去了?你回京月余,为何不来探望姑姑?”太平公主平时最喜欢李隆基,想是李隆基打小就聪明伶俐,在李旦的五个儿子中最为出众。李隆基幼年丧母,父母亲眷无人在身边,他只有把全身的依托倾注在这位可亲的姑姑身上。


“侄儿在潞州也是可有可无的角色,现在回京无人清究,侄儿也就自得其乐了。何况在京可以得见父王、姑姑,此为好事。侄儿本想拜见姑姑,只是侄儿新纳的小妾待孕生产,所以很少出外,望姑姑勿怪。”


“嗬,你又纳新人了?人言你为多情风流三郎,看来不假。你到潞州一事无成,这美色女子却不耽误呀。听人说,你这新人原为一名歌女,想来你善乐,她善歌舞,你们倒是琴瑟相和了。”


“姑姑取笑侄儿了。”


“哼,我还不知道你吗?你不来看我,却整日里与一班狐朋狗友呼妓饮酒,玩毬赛马,实在忙得很呀,却拿什么小妾怀孕当幌子,你能骗得了我吗?”


李隆基闻言顿现羞惭之色,扭捏道:“姑姑教训的甚是,侄儿在潞州待了年余,一下子回到繁华的京城,不免贪玩了一些,望姑姑勿怪。”他知道,这位厉害姑姑的眼线甚多,京中的一举一动她都了然于心。


“好呀,你好好玩吧。京中美女众多,又多玩乐之事。新年到了,姑姑也祝你玩出花样,多子多福呀。”


“姑姑饶了侄儿,侄儿今后定多去拜见姑姑,多听姑姑教诲。”


太平公主灿然一笑,她喜欢这个晚辈,终归缘于血缘亲情而已。她现在所考虑的大事,压根与眼前的这个年轻人无任何关系。不过两人谈笑一番,不觉轻松了许多。


初二晚间,李隆基带领王毛仲、李宜德二人,乘马自隆庆坊出发,缓缓向通义坊行去。那日除夕之会,王崇晔邀请李隆基来赴家宴,还专门说道:“阿瞒兄,我宅中牡丹花开正盛,实为长安一绝,你若不来,实为惋惜之事啊。”


李隆基到了王崇晔门首下马,刚入门,就见王崇晔笑呵呵地迎了上来,边走边说道:“阿瞒兄果为信人,你来赴宴,敝宅蓬荜生辉啊。”李隆基答道:“罢了,你以美酒相约,再以牡丹相引,如此美事,岂能相拒?你的牡丹在何处?”


“照壁之后,则别有洞天。阿瞒兄,请了。”


两人迈过照壁,就见甬道两侧及堂屋前,果然摆满了各色牡丹花。其绿叶苍翠鲜嫩,衬托出红色的、紫色的、黄色的花朵鲜艳无比,李隆基缓缓观赏,可以闻到浓浓的花香。其观罢说道:“嗯,这花儿成色不错,不逊洛阳之花。崇晔,想来你定是假公济私,将洛阳牡丹掘来送入私宅。”


“阿瞒兄说笑了,几丛牡丹所费几许?何必假公济私?前几年,我在洛阳看着这些花儿实在好看,就逐渐挑些花丛运回长安,慢慢地花色方才齐备。”


“眼下天寒地冻,万木凋零,你如何将牡丹生叶开花?就是现在,天气如此寒冷,花儿若放久了,也会冻坏吧。”


“好叫阿瞒兄得知,这就是为弟的独门秘籍了。我将这些花枝植于侧房中,嘱工匠烧制透明琉璃瓦换了屋面,房中升有炭火,然后算准花开时辰,或增或减炭火,终于赶在春日前后开花。这些甬道之侧所摆之花,至多在这里放上大半个时辰,须撤入暖房;至于堂前几丛大花,其周围覆有锦帷,下面生有炭火,那是不惧寒冷的。”


“哈哈,想不到倜傥任侠的王崇晔,如今变得怜花惜玉,成为一个好花匠了。不错,隆冬之时来此赏花饮酒,举目京中,唯此而已矣。”李隆基谈笑间看到堂屋里人影幢幢,又问道:“今天你还请了什么人?”


王崇晔笑道:“走吧,入堂后我替你介绍。都是一帮有趣的人,比如你我最擅玩马毬,堂中之人也有两位高手,你结识一番定有好处。”


两人说话间,已然进入堂屋中。李隆基举目一观,就见屋内立起数人。王崇晔笑道:“来,来,先给大家介绍我这位阿瞒兄。其为安国相王之三郎,爵封临淄王,现任潞州别驾。”


众人拱手说道:“久仰、久仰。”


王崇晔引李隆基来到一名四十余岁的中年人面前,介绍道:“阿瞒兄,此人名刘幽求,现任朝邑尉。别看官职甚微,却是一名大有见识之人呢。”


李隆基上前执起刘幽求之手,说道:“刘兄之名,隆基早已闻之。当初五王若听了刘兄言语,也不至于有当日之祸。”张柬之、桓彦范等人当初诛杀张氏兄弟,然不杀武三思,刘幽求与桓彦范比较熟悉,劝说道:“武三思实为祸患,若不早除,恐怕你们无葬身之地。”桓彦范等人不听,结果都被武三思迫害而死。


刘幽求个子不高,然双目炯炯有神,人一初识就知他为善机变之人。听到李隆基赞扬自己,遂紧握李隆基之手道:“寸言未曾建功,何足挂齿?幽求官微言轻,今日得识临淄王,实为幸运。”


王崇晔再引李隆基来到一名长身玉立之人面前,其白净面皮,细目淡眉,周身显得文质彬彬,观其年龄三十余岁,王崇晔介绍道:“此人钟绍京,现任禁苑总监。阿瞒兄,刚才的幽求兄擅文章,这位钟兄却擅书,如今诸宫殿门榜,皆是这位钟兄所书。”


钟绍京拱手道:“崇晔言过了,人言临淄王善诗文,谙音律,绍京所书,实乃雕虫小技,如何敢在临淄王面前夸赞?”


李隆基道:“隆基每每入宫,抬头见各宫殿所书颇有羲之之味,如此大家风范,怎为雕虫小技?钟兄,今日得识于你,这书法一道,今后要多加指点了。”


“岂敢,岂敢。”钟绍京谦逊道。


这时,一侧有声***进来:“阿弥陀佛,今日诸位相识,即是有缘,却不用再复客套谦逊了。”李隆基定睛一看,识得说话之人为宝昌寺僧人普润。


“对、对,普润禅师所言极是。临淄王,我来自报家门,我名麻嗣宗,现任利仁府折冲,今日我们入此宅赏花饮酒,即为有缘,彼此不用太客气了。”一位模样相当剽悍之人越众说道。


众人闻言皆大笑,场面就变得活泛起来。


王崇晔宅中室宇华丽,楹柱皆设锦绣,其堂屋内已备陈饮馔,器用多为黄金之具。按照惯例,他们需在这里举杯数巡之后,再入内室正式入宴。其宴席之间,每位客人身侧,皆有两名双鬓丫头侍候。李隆基毕竟为郡王,自然坐在上席。


今日所饮之酒为剑南之“烧春”酒,此酒味清冽而浓香,近年来一直在京中流行饮用。众人饮酒片刻,座中之人以麻嗣宗最为性急,其问道:“王兄,你那一道‘炙烤羊肉’为何迟迟不上?说句实在话,我来赴宴,专为此羊而来,你别说今日没有了。”


王崇晔笑道:“人言敝府擅造此菜,有此虚名,岂能怠慢了你们?左右,快快催来。”王崇晔在京城里以“任侠”知名,京中知名少年多与之交往,其在饮食一节自然不能太简慢。为了炙烤羊肉,王崇晔花费三十万钱雇高手匠人专门打造了熏烤羊肉的铁床,再从塞北之地购来肥美羊羔宰而烤之,其肥膏见炭火后则油焰淋漓,其滋味自然绝美,隆冬时候享用最为适宜。渐渐地,王崇晔府中善烤羊肉的名气传扬出去,其熟识之人皆要来一尝为快,更有好事之人取其烤羊时油焰淋漓之状,将此道菜命名为“羔羊挥泪”,由此可见其名气之大。


少顷,“羔羊挥泪”奉上席来,众人自然大快朵颐。李隆基尝罢感叹道:“我在潞州,常思这里的烤羊肉,命人依此法烤之,终归没有这般滋味。”


王崇晔道:“阿瞒兄想依样画瓢,有三样物事难称其美。一者,铁床;二者,厨工;三者,须选上等的塞外肥羊。今后就不用再麻烦了,若阿瞒兄想用,尽管吩咐一声,这里很快会备好。”


普润坐在一侧,其为僧人,不能如众人那样吃肉饮酒,仅饮些清茶,吃些素饼瓜果,其说道:“阿弥陀佛,你们杀生也就罢了,还起些毛骨悚然的名目,什么‘羔羊挥泪’呀?实在血腥。”


普润与其他和尚不同,最爱与人结交,经常在京中官宦之家穿行,所以和在座之人都很熟稔。麻嗣宗笑道:“普润禅师最好不要开口说话,我们为一帮凡夫俗子,若再聆听你的教诲,弄不好会没了胃口。”


王崇晔道:“不错,新年伊始,我们就多说些高兴之事。我先起一个头儿,大家以为京中这几天最可乐的事儿是什么?”


麻嗣宗马上接口道:“那还用说?自然是窦刺史娶皇后奶妈之事。”其话音刚落,室内顿时一阵爆笑。


座中之人虽仅有李隆基、王崇晔、钟绍京三人参加了除夕之会,然两日之间,窦怀贞再娶的故事已传遍京中。


王崇晔直笑出了眼泪,边笑边说道:“奶奶的,真是好玩死了。当团扇挪开的时候,我一直紧盯着窦怀贞之脸,一瞬间其脸上竟然有二长一短之变化。”


“哪三变?”麻嗣宗因未在现场,自然喜欢探究细节。


“第一变为团扇半掩半挪之时,那窦怀贞因赐婚之喜,满脸为感激兼期待之色。你们想呀,皇帝自掏腰包为其筹办婚礼,此为何等的荣宠!再说呢,所娶之人弄不好还是一个绝色美人,他岂不是美得很呀!”


众人点头,皆以为然。


“第二变非常之短,也就是一闪之间。当团扇挪开之后,窦怀贞眼见所娶之妇竟然是一位可以当娘的老妪,顿时失望之极。不过我实在佩服窦怀贞的功夫,心虽失望,然碍于皇帝皇后,很快能将容颜收起,我自愧不如啊。”


李隆基插言道:“你观之甚细,如此也不易了。”


钟绍京说话速度较慢,其一板一眼道:“所谓月有阴晴圆缺,花无常开,窦怀贞既有赐婚之福,对于人丑人美一节,似不用过虑了。”


麻嗣宗道:“哼,换作是我,家里若供了这样一个宝贝,打死也不干。”


刘幽求接言道:“这就是你们的差距了,依我眼光,窦怀贞此后将官运亨通,弄不好还能成为宰辅之臣。”


麻嗣宗不以为然:“哼,他能成为宰辅之臣,打死我也不相信。”


刘幽求微笑道:“我们拭目以观。”


王崇晔继续说道:“第三变就是此后的笑脸了,其中有感激,更多的是满意。当满堂大笑之时,其神色间未有一丝尴尬之色,这份镇定功夫真是难得。平明人群散去之时,那窦怀贞手牵身护奶妈,脸上柔情蜜意,真成了一位精心呵护的好男人。”


座中之人又是一阵爆笑。


李隆基长叹道:“窦怀贞起初亦非这般人啊!遥想狄公在日,其数次向则天皇后荐此人,以狄公之智,岂会看走了眼?可惜,可惜。”


钟绍京道:“夫子当日赞扬颜回曰‘居陋巷,其志不移,’窦怀贞之所以变化,看似外力使然,终归其心不坚,这样的人其实不值得惋惜。像当朝韦公以及放为外任的姚崇、宋璟,其虽被贬谪,犹矢志不移,可堪敬佩。”


刘幽求认为钟绍京有些迂腐之气,接言道:“钟总监的话,却有些令人费解了。圣人皆言‘巧言令色,鲜矣仁’,那窦怀贞此前貌似君子,今日变为小人,你斥其心不坚定所至。人为何不心坚如铁呢?缘于他看到依圣人所教得不到好处。我想问问,如此世风日下,将君子变成小人,难道世上仅留下韦公等极少极少有道之人,还有心思为之欣慰吗?”刘幽求不待钟绍京回答,接着说道:“贞观之初,太宗皇帝任贤听谏,终于形成了君明臣直的朝中风气。那位隋朝之臣封德彝惯会见风使舵,营私舞弊,见此情状,只好收拾起昔日劣行,老老实实成为一名认真办事的唐臣。非外力使然?我看还是贞观朝的外力最好。”


刘幽求所言直斥当今朝中溜须拍马、卖官鬻爵、任人唯亲等混乱情状,在座之人除了李隆基身份比较特殊,其他人皆官微言轻,其在如此私密场合里可以畅言朝政一番。然李隆基今日与刘幽求、钟绍京初次相识,与普润也是第二次见面,刚才虽因窦怀贞的话题爆笑不已,场面因此而活泛起来,现在乍一提起此敏感话题,毕竟有些拘束,座中数人不约直视李隆基,以观望其反应。


李隆基知道,刚才刘幽求之所以敢在自己这位初识之人面前直言朝政,缘于他们知道相王家人不同于当今皇帝,更不同于韦皇后。然自己身为相王三子,平日里走马玩毬,颇有皇家子弟崇尚玩乐的派头,他们定会认为自己对国家大事不上心,以致少有疑虑,遂正色道:“刘兄之言,颇合我意。隆基毕竟为太宗子孙,深知太宗当日所言‘创业难,守业更难’的道理。贞观之风所以形成,缘于贞观君臣恪守‘与民休息,与人教化’的道理,他们戮力自约,谨慎为之,方才有了‘贞观之治’以及此后的‘永徽之治’。如今政道荒弛,小人横行,隆基观之思之,实在痛心不已。”


普润问道:“以临淄王所观,其症结何在?”


李隆基不假思索脱口答道:“当今失却了贞观精神,国家只要依贞观故事行事,则善矣。”


刘幽求哈哈一笑,说道:“临淄王所语,似与钟总监所言相似,失于呆板。依贞观故事?若天下不为李姓,何谈贞观之朝呢?”其言语犀利,直指则天皇后及韦皇后干政之事。


李隆基闻言不语,钟绍京说道:“刘兄所言,却是失于激烈了。则天皇后当日即位皇帝,知道天下之人皆思归李氏天下,最终未将皇帝位传于武姓,仍传位于自己的儿孙,你出此言,实乃危言耸听。”


“五王在日,我向他们进言,他们也认为我危言耸听。结果呢?你们都知道结果。如今武三思虽死,你们认为李姓天下就没有改姓的可能吗?”


“愿闻其详。”


“武三思虽死,然武家势力仍在,如今武姓之人以及昔日归附武氏官宦,现在皆归于韦皇后麾下。大家都知道,当今圣上不爱操心,如此韦皇后势力又复崛起,武家之人皆知天下人心所向,他们定会撺掇着韦皇后逆势而行,其中定有许多变数,眼下‘斜封官’横溢朝中,正是最好的事例。”


王崇晔见刘幽求说得口沫横飞,“扑哧”一笑道:“刘兄,你现为朝邑尉,官至九品,知道你为何一直不能升迁吗?”


麻嗣宗插科打诨道:“为何?为何?”


“你锋芒毕露,动辄与人建言,此为你不能升迁的根本原因。刘兄,眼下有一个好楷模,你刚才还说此人将来官至宰辅,你稍稍向他学一些,则终生受用不尽。我敢说,你若能如此做,肯定能超越窦怀贞,弄不好还会成为首辅。”


麻嗣宗顿时大笑,其他人也随之微笑。


刘幽求忿忿说道:“罢了,我若想学,也不会等到今天。哼,九品就九品吧,说不定哪天我恼了,不做也罢。”


王崇晔举起酒盏道:“刘兄莫恼,来,我们满饮此盏。入我府里就是图个高兴,切莫说些恼人的话题。阿瞒兄,你行酒令吧,先定下一条律令,谁若再提恼人话题,罚酒一盏。”


李隆基默默捧起酒盏,然后仰头饮尽,其目光扫室内一圈,沉声说道:“先罚我吧。”


王崇晔笑道:“阿瞒兄昔日宴席之间,往往最爱行令,且行令间妙趣横生,极尽快乐。如何有了潞州一行,就改了性子不成?”


李隆基摇摇头,两眼忽然垂下泪来,说道:“刘兄刚才所言,固然激烈,然终为衷心之言。我为太宗皇帝子孙,不能有所作为,整日里悠闲为之,实在愧对太宗英烈啊!”


“男儿有泪不轻弹,临淄王与其垂泪,不若行动之。”刘幽求慨然说道。


“如何行之?”李隆基问道。


“譬若临淄王为潞州别驾,听说你难得入官衙一回,这就不对了。既然你愧对太宗英烈,缘何不为官一任,依贞观故事行之呢?你如此做,大约为避祸所虑吧?”刘幽求不依不饶,继续追问。


钟绍京眼见刘幽求在这里咄咄逼人,其为禁苑总监,深谙宫里曲折。当初李隆基以卫尉少卿之职迁任潞州别驾,他被放为外任不说,官秩又降一级,正是敏感时候,他怎么敢依贞观故事行之呢?他在潞州的一举一动,潞州刺史会事无巨细上奏京城,其整日里玩乐不参政事,实为最明智的选择。他想到这里,目视刘幽求道:“刘兄,你是站着说话不腰疼。神龙政变之后,诸事曲折,你应明了,临淄王所为,那也是没有法子的事儿,别说了。”


刘幽求摇摇头,说道:“我正因为今日见了临淄王,心中言语不吐不快。临淄王,座中之人皆官微言轻,你毕竟为郡王之身,若想遥追太宗之英烈,座中之人谁又有资格?”


李隆基此时已平静下来,他观室内之人王崇晔与麻嗣宗心里坦荡,言笑无忌;钟绍京有板有眼,颇多书生之气;普润独坐一侧默默无语,显得高深莫测;唯有这刘幽求今日壮怀激烈,似乎想与自己一论短长。李隆基事先也听说过刘幽求的名字,粗知此人擅于谋虑,眼光长远,今日一见,似乎与此前印象不符,成为一名胸无城府偏激之人,且他今日所言处处针对自己,那么他到底有何目的呢?莫非想激将自己?李隆基想到这里,忽然转颜一笑,手捧酒盏道:“得罪,得罪,崇晔今日治酒烤羊,让我们尽欢而饮,我却在这里显妇人之态。好了,我再自罚一杯,令主开始上令了。”说罢,仰头将酒饮尽,然后又目视刘幽求道:“刘兄,请坐下。崇晔说得对,今日非为说此沉重话题的场合,来日我专程请你入府,届时我们饮茶说话,再好好辩上一番如何?”


刘幽求拱手道:“幽求闲云野鹤,自当静候临淄王召唤。”


王崇晔哈哈一笑:“对呀,不许再说闲话了,我们现在饮酒才是正事儿。来人,拿酒筹来。”


刘幽求此生仕途困顿,已至不惑之年,犹为九品之身,实在令人汗颜。刘幽求自幼学综九流,文穷三变,以进士之身走上仕途,本想前程似锦,孰料如美玉弃入土中无人识货,终于困顿至今。其也想改变自己的命运,所以有了向桓彦范建言除掉武三思之举,惜无人采用。


普润阅人无数,深知刘幽求的本领,因倾力接纳,两人常在寺中清谈,或谈佛理,或说时事,竟至无话不谈。


那日李隆基面见普润之后,晚间时分,刘幽求又漫步至寺中,普润就向刘幽求说了李隆基来访之事。


刘幽求询问了事情的详细,笑道:“呵呵,这临淄王一生聪明,缘何这次就受了这名兵丁的蒙骗?筷子三次立起,若非这兵丁捣鬼,其能无力立起吗?哈哈,实在有趣。”刚说完,俄而又“哎哟”一声。


普润急问究竟。


刘幽求沉默片刻,然后说道:“禅师你想,此等明眼之事,你我都能看出,临淄王为何如此重视?其回到京城犹放不下,还要巴巴地来找禅师释疑。”


普润笑道:“这也很正常啊。当今圣上猜疑相王一家,将其五子皆放为外任,临淄王在潞州,当然日日煎熬。当时看到回京敕书,心中喜忧参半,无奈之间方问鬼神。人在无助之时,皆有是思。”


刘幽求摇摇头,说道:“不对!我虽未睹临淄王之面,亦知相王五子之中以此子最为睿智,其绝顶聪明,想谋一事定能成功。禅师知否?此子原在京中有一外号,名曰‘阿瞒’。”


普润点点头。


“当初曹阿瞒以谋略机变闻天下,其善识人物,雄才大略,身后魏国终于一统天下。此子得此名,岂为浪得?他现在深信卜筮之事,则其志不小。”


普润微微一笑,说道:“其志不小?我观你想攀附人物,已然想得痴了。他不过是一位不得势的王子,能有何志?”


“呵呵,禅师所言令人疑惑。临淄王今日来访,你不说其他,缘何独劝其留京不回呢?禅师走街串户,深知眼下似波澜不惊,实则暗流涌动,其滞京不回,就有了观望的机会,幽求这样以为,对否?”


普润微笑不言。


“其实人生变幻,己莫能知。当初圣上在贬所,日日忧惧,他能知道忽然召其回京,且当了皇帝吗?再说,相王当时为皇嗣,其固力辞,然其当不当皇帝,也在则天皇后的一念之间。”


“不错。”


“临淄王虽为相王三郎,然我知临淄王同辈之间,有才具者难出其右。且太子重俊死后,圣上未立太子,其余二子难堪大任,如二子重福为韦皇后不喜贬谪外任,此次诸王皆返京,独不准其回,另四子重茂年龄幼小,更无名声。相王五子除临淄王以外,其他四子皆承袭相王脾性,处事恬淡,不喜外交。”


“如此说来,临淄王奇货可居了。”


“对呀,为何不能一搏呢?”


普润眼观刘幽求跃跃欲试的神情,心想此人处心积虑,一直想攀上一名倚重之人。他对李隆基却不以为然,眼下朝中局势虽暗流涌动,然主势明显。自武三思死后,皇帝李显是一位不谙事之人,朝中大权渐为韦后及上官昭容把持,其多用韦家及武家之人,对李氏宗族百般警惕,太平公主与相王出于避祸考虑,在朝中渐无声息,那么李隆基虽有志向与能力,其能为多少呢?普润想到这里便摇摇头,他实在看不出李隆基能有什么志向,他相信,不唯自己这么想,所有有见识的人都会这样判断。只有刘幽求这样如无头苍蝇之人方才无端妄想,颇有点狗急跳墙的感觉。不过他不打算灭了刘幽求的兴头,毕竟,他们交往频繁相知甚深,眼下刘幽求既然起意,自己说什么也要帮帮忙。


普润沉吟道:“搏与不搏,随缘而已。你既有意,我当为引见。我与王崇晔甚熟,你此后可随我前去结识此人。”


“王崇晔声名满长安,我知临淄王与其交往甚频。你莫非想让我通过王崇晔结识临淄王吗?”


“不错,临淄王回京后,他别处可以不去,然与王崇晔饮酒玩毬,那是断断不能少的。我若引你贸然去见临淄王,不若这般顺势而为有效果。”


果然,今日的集会上两人顺势相识,刘幽求相对激昂的言语,定能引起李隆基的注意。


此后的宴席轻松无比,众人尽兴而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