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往事

作者:郁金峰

|

类型:都市·校园

|

更新时间:2019-10-06 00:37

|

本章字节:8682字

老人沉默了半晌,紧闭的双眼里居然流出了几滴泪水:“我现在想起来也很是内疚,我替我儿子给你赔不是了……”


“你不要再说了,以前的事情我不想再提起!刚才那个姑娘是怎么回事?铁头校尉已经死了,为什么还要娶亲?你是不是知道一些事情?”虽然隔着紫色的面纱,但是高长胜也能感觉出来刘神婆那愤愤的表情。


其实此时老者虽然已经不说了,高长胜却已经把这个老者所提的以前的事件猜得八九不离十了。


老者擦了擦眼泪:“好好,以前的事儿不提了,那我就说说这件事。”


老族长说,他本来不想再提关于铁头校尉这些陈年旧事的,在他看来,这些事本已经被尘封进了历史之中,也不会再有人问起。随着他的离去,以前的一切都会变为尘埃,化为尘土,这样的结果是最好的。但是如今出现了这个状况,他也是没有办法,不想亲眼看着一个无辜的人就这样离去,但希望刘神婆和高长胜不要将他以下说的这个事情传扬出去。


他了解到这个女孩的情况以后,细细地琢磨了一下,说应该是和铁头校尉有关。


据老族长说,在离这个村十多里外有片坟地,不过现在几乎已经没有人知道埋的是谁了,只知道那里埋着很多的死人,而且环境确实潮湿,雾霭迷蒙,常年不散。以前口口相传,都说阴气重,没有人敢上那儿去。现在那里周围杂草丛生,也根本没有人去,就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一块与世隔绝的禁地。


其实那块坟地埋葬的是一个明朝校尉,清朝时期,有一队反清复明的人马,头目是个校尉。这队人马持续与清军作战,最后被清军一直追到了这里,后来在与清兵交战中全军覆没。这队人马的首领,也就是那个被称为铁头校尉的人。


“那为什么称之为铁头校尉呢?”高长胜忍不住插了一句话。


“因为这个领头校尉的头是用铁铸造的。”老者说道。


刘神婆听着似乎并没什么表情,只是认真地听着。


老者继续介绍着:这个铁头校尉是明朝末年湖北人氏,姓氏不详,因为那时虽然带兵,却也是隐去了自己的真实名字,但是据说姓姜。当初的官职是个校尉,为人非常正直,而且颇有谋略,本来应该更有发展,可是造化弄人,崇祯末期,朝廷昏庸,奸臣当道,不仅民不聊生,而且清兵入侵,一时间中原大地战火四起,动荡不安。


这个姜校尉跟随上司奉命抵抗清兵,虽然士兵皆是热血男儿,但是这个上司是个无能之人,贪财好色,贪生怕死,根本不懂打仗,只顾自己身家性命。姜校尉屡次向上司进言如何排兵布阵,可是这个懦弱无能的上司根本听不进去,在和清军作战的过程中屡屡失利。虎狼之师被这样的主帅率领就成为了一群绵羊,几乎形不成什么战斗力。后来清兵渡江南下,明军溃败,明廷也危在旦夕。


这个姜校尉后来在湖北地区自己组织了一小股义军,打着反清复明的旗号,抵抗清兵,屡次对清军造成重创。


姜校尉为了抵御清兵,每天研习兵书战策,在沙盘上演练对付清军的方法到深夜。


一天半夜,明月当空,想起连连的战事、死去的士兵,和日益向四处进兵的清军,以及中原大地上战火不断和争权夺利的偏安一隅的朝廷,姜校尉实在难以入睡。用“王业偏安,叹息北征将士;精忠报国,伤心南渡君臣”这副对联形容他此时的心境毫不为过。


姜校尉辗转反侧难以入眠,就起身独自到树林里面转悠。树林里空气清新怡人,姜校尉也觉得精神好了许多,不知不觉就走到密林之中。突然看到在一小片空地之上有一只通体雪白的大狐狸正跪在地上,前腿微抬,好像正在对着月亮叩拜,它尖锐的唇部突入月亮的中心,然后就像一个潜水夫似的对着月亮慢慢地深呼吸,身体似乎还在不断地呼气膨胀,毛发逐渐直立。


姜校尉甚是惊奇,他早年听说过民间有神狐拜月的说法,不过从未见过,这可是十分稀奇。


其实这种动作是某些动物的习性,只是由于当时的人们不太了解就把灵狐拜月说得神乎其神,当然姜校尉也并不了解。古代科学不发达,倒当成了狐狸有某种神力之说。


这只白狐狸闭着眼睛在不断地吐气,完全没有察觉到姜校尉的存在。


姜校尉也不想打扰它,就躲在树后静悄悄地、全神贯注地看着,忽然他发现在密林之***现了一个正在晃动的人影。凭着多年行军打仗的敏感,姜校尉马上警觉起来,攀爬到树上居高临下地瞭望,原来在树林之中有一个人正在引弓搭箭,他穿着一身破旧的灰色衣服,身上携带着一个早就裂开的皮质箭囊,好像是个猎人,他正想射杀这只白狐。


姜校尉当即大喝一声,本想制止,但是这声大喝和那个猎人的箭几乎是同时发出。那个人手一抖,箭虽然射了出来,可是因为受到惊吓,箭锋偏斜,不过还是射在了这只白狐狸的腿上,鲜红的血液瞬时顺着箭羽淌了下来,流了一地,这只皮毛雪白的大狐狸在地上疼得翻滚数圈。姜校尉当即拔出配刀,猎人吓得双腿发抖,跪在地上不断地求饶,说自己不是有心为之,只是好几天没吃到东西了,现在已经饿得快要昏过去了,真是没有办法才想杀这只狐狸。


最后姜校尉也只是呵斥了这猎人一顿。


狐狸已经疼得晕死过去,整个身体不时地颤抖几下,就像痉挛了一样。姜校尉看了觉得非常可怜,就把这只狐狸带回了军营,同时也把那个瘦得皮包骨的猎人带了回去,给了他一些食物,猎人千恩万谢之后离去了,保证以后再也不随便猎杀森林里的生灵。


狐狸伤得不算太重,在伤口上敷上了止血药之后,不几天伤势便痊愈了。姜校尉就想把它放进树林中,可是这只白毛大狐狸在姜校尉身旁转来转去,有时卧在姜校尉的脚面上,有时抬头看着校尉,发出一阵阵“嗷嗷嗷”的叫声,久久不肯离去。


姜校尉蹲下用手抚摸着白狐柔软的皮毛,看着懂事的狐狸,也是于心不忍,但是行军打仗,又不可能让一只狐狸时刻跟在身旁。可姜校尉一走,这只狐狸就跟着,最后实在没办法,校尉把佩剑拔了出来,“咔”的一下子插在了地上,大狐狸吓得蹦出了数尺,不敢再靠近,两眼看着姜校尉流出了一些泪水,过了许久才依依不舍地离去,消失在了神农架的密林之中。


有一次清军得到探子的情报,说义军此时正在一个山坳里,那里非常隐蔽,三面环山,如果此时进剿,可以把义军一网打尽。


清军大将甚是兴奋,急令大军倾巢出动,星夜赶路,骑兵在前,衔枚疾走,不拉旗帜,不打号令,步兵押后,准备把义军消灭在这个山坳里,而此刻义军方面则全然不知。


在大雾的掩护下,数倍于义军的清军把这支义军包围了起来。等到义军发现,为时已晚,清军将领一声令下,先是朝着山坳里放了一阵带火的长箭,数万支箭像流星一样射入了义军的营地之中,这里的许多植被被点燃了。浓烟烈火像巨大的魔鬼一样冲向义军。


姜校尉率领着义军几次朝谷口冲锋,都被打了回来。


此战义军确实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威胁,清军逐渐压缩包围圈,姜校尉激励士兵,决定拼死一战,即使死,也要尽可能多地消灭清军。正当姜校尉准备下令之时,忽然这只白色的大狐狸不知道从什么地方蹿了出来,一直在姜校尉身旁打转,并小声地“吱吱”鸣叫,好像在表达着什么意思。起初大家都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最后狐狸用爪子不断地抓挠着姜校尉的衣角,就这样这只白狐狸引着大家来到了一个被藤蔓覆盖的山洞前,姜校尉见之大喜,急忙率领着人马从这个山洞穿了过去,非常顺利地突破了清兵的包围圈。


姜校尉对兵法颇有研究,善于排兵布阵,懂天文地理,经常能利用林中变幻莫测的天气迷惑清军。


每次交战,义军作战勇猛,每每让清兵铩羽而归,这令清兵的将领十分恼火,却又无计可施。


灵狐救义军的事情越传越广,清军中甚至有人认为义军这么厉害是得到了狐仙的帮助。


而姜校尉由此也是心生一计,当时为了召集更多的义军,就打起了有“狐仙”相助的称号,这和陈胜吴广起义所采用的“篝火狐鸣”道理相似。古代经常会采用这种方法,这在当时确实会起到笼络人心的作用,而且会对清兵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


义军人数逐渐增多,清军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屡屡进剿无功,清军方面就使出了招降的政策,对义军投降者,都许以高官厚禄。对于姜校尉本人甚至说投降了就给他一个清朝的将军官职,可是姜校尉根本不为所动,虽然行军打仗条件比较艰苦,但绝大多数义军也都是赤胆忠心,誓和清兵血战到底。


这让清军更加恼火,剿杀和诱惑都不成,于是又想出了一个办法,出重金悬赏姜校尉和这个神秘灵狐的头颅,一个头颅值白银万两。


所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果然,悬赏出了多日,终于有一个人来到了清营,此人衣衫不整,腰间悬挂一柄薄薄的短剑,自称在家中排行老七,从小就没了父母,外人都称他七郎,是个游侠。七郎说愿意为清军效劳,因为此时的朝廷实在是昏庸无道,当地的官员对百姓课以重税,使得家不成家,自己也差点饿死,幸好被一个人救了,这才捡了一条命。


当时负责此事的清军头目希望揽此全功,见到武艺超群的七郎来投,心中大喜,可算是得到了救命稻草,对七郎礼遇有加。


当时这个清军头目问七郎有何需求,是否需要兵马,七郎说自己一人足矣。


老者说到这里,刘神婆本来平静的表情突然变得激动起来,高长胜看得清楚,老者每每说到七郎,刘神婆脸上就充斥着一股难以琢磨的神情,眉宇之间更是积聚着一种不可名状的气息,而且右手一直在摩挲着自己白色的布包。此时高长胜不仅注意到了这个频繁的动作,而且在不经意间,刘神婆的右手更引起了他的注意,在她右手的拇指、中指和食指三根手指上布满了一层薄薄的裂痕,好像是一种伤疤,手上的皮肤被屡次磨破之后才会形成这种特有的痕迹。此前高长胜还真是没有注意到。高长胜又看了看刘神婆的左手,则没有发现这种特征。


老者不断地叙述着:一日夜晚,姜校尉和两个士兵又来到密林之中散步,缓解一下连日来紧张的战事所带来的疲惫之感。武艺高超的七郎在义军的大营前窥探多日,终于等到了这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七郎尾随校尉,待三人走远。


七郎觉得下手的机会到了,抽出薄剑在电光石火之间就将姜校尉的两个随从击伤了。姜校尉与其过了几招也是不敌,长剑离手,被杀气袭人的七郎逼到了一棵大树下面,血气方刚的七郎用剑指着校尉的喉咙,只需再近寸许,姜校尉的人头就会落地,但此时姜校尉居然面无惧色,不禁质问七郎,外族入侵,为何助纣为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