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君|冯骥才的《俗世奇人》

发布:2019-10-04 21:57 · 书评君

这是我所熟悉的俗世,街坊邻里爱嚼舌头,好热闹;手艺人爱出风头,好攀比,心高气傲;生意人能说会道,精明强干;到哪儿都会有热心肠的群众,但再大的“他人家事”也不掺和(所以给了骗子可乘之机);总也赶不完的时髦和看不透的世相,永远充满好奇永远熙熙攘攘。这是商埠,是市井,有着小城小民才会倍感亲切的浓浓烟火气息。

这里有“仅供瞻仰切勿模仿”的奇人,有手艺精湛的,比如一天刷一间房的粉刷师傅——学他可能会饿死,随手就能捏出模型嘲笑土豪的泥人师傅——可能会被揍到断手,神乎其技的钓鱼圣手——可能会被举报;有个性古怪的,比如不交七块不给看病的知名接骨大夫——会被骂死,低调有品醉姿销魂的嗜酒老太——会上电视,学男子梳背头的时髦女子——如今就是板寸都红不起来了;也有确确实实存在于世间,可能让人想要模仿又想敬而远之的“实用人才”,比如交际大师“死鸟”——鸟儿替他吐露真言毁了过往拍下的马屁,谈判大师杨巴——察颜观色技能强得可以开课了,推广大师皮大嘴——民国时期的顶尖段子手,营销大师辛掌柜——这么欲擒故纵地卖东西在我们小城是很常见的……

手艺人和怪人都很让人羡慕,前者有种“仗艺走天涯”的自豪和侠气,后者能在俗世的偏见中坚持做自己。他们简直就是外星人一样的存在。

一定会有人笑我:这不过是小说,这样的人现实里又不会有,即使有也很难生存下去,何必太当真。现在只捧“实用人才”,手艺人早被遗忘啦。

当然知道是小说。坊间传闻都是往玄了说,越神秘越夸张,越好,要的就是这种“只想得到偏偏做不到”的传奇意味。

可我羡慕的是这样一种生活情趣,小民爱热闹,会捧也会喷;手艺人爱较真也爱出风头,新花样层出不穷。对,就爱他们的“好奇心”和“追星”,还有打磨技艺时的执着。要温饱也要看热闹,要赚钱也要做自己,想靠手艺吃饭是要有底气的,迎合市场之前,先迎合自己。比方说这泥人,我爱怎么捏怎么捏,你爱买不买,反正我不会饿死,不会被埋没。又不止于“只迎合自己”,能在码头立足的,都是征服市场的大侠。

在《俗世奇人》里,手艺人的故事占了很大一部分。冯骥才先生是民间艺术爱好者,从小生活在天津,在他的成长环境里,能让人啧啧称奇的,首推手艺人,因为“在天津卫,人们只服手艺人”。我不知道现在还有没有这样的市井,只知道手艺人越来越少,越来越低调。牛人倒是越来越多,比如“那个人做实验很棒啊”、“那个人英语很厉害啊”、“网上有个人一年要读500本书啊”……之类的。

这有什么情趣可言吗?

但其实,我也是个没什么情趣的人(唔,还真不好意思说别人没情趣),不过是偶尔吹吹土,读读闲书,看着别人有意思的故事跟着乐而已。不爱生活,严重缺乏发现奇人的本事,只是一个俗人而已。

俗世这么大,应该不止有我一个俗人是吧?只有我很难发现奇人吗?

书评(五):大隐津门是奇人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规矩,规矩下就有循着规矩或抵着规矩的各色儿人,三教九流混的文的。但甭管是什么人,混江湖的都得有看家的本领,能唬人的家伙什儿才站得住脚。无论是苏七块刷子李还是神医王十二华大夫,虽说身处闹市商埠,但也各有各的脾性义气,可谓俗世奇人,大隐隐于市。三十六篇,除了一篇写一只叫黑头的奇狗,其他都是些妙人儿,古道热肠的暖人心肺,看毕由衷赞赏这才是真江湖,偷鸡摸狗混不吝的逗人一乐,让人好气又好笑。这本书中藏着一个江湖,也藏着天津人的众生相,津人的逞强好胜,热心肠要面子,讲理讲情刻画的淋漓尽致。之所以评四星,不是对文章,本书纸质不错,内页也颇具古色古香,但封面时间一长容易旧损掉色儿,也算美中不足的。总体来说,瑕不掩瑜。

书评(六):自在俗人

天津卫上的那些个人儿,哪个不是俗世间的一朵奇葩?哪个不是大有故事?

说多了泥人张、狗不理,也别忘了旁人。

此书滋味,读者只有大呼过瘾的份!

很轻易的就浮现出冯先生着一长衫,持一把折扇,带一块惊堂木,口若悬河的模样。

说书人口带方言,加上些半文半白的调调;台下看客嗑瓜子、呷口茶,欢喜之际道声“好”,也是绝了!

故事里的这人吧,好的有,坏的有——啥也不想太多,听故事,不就图个乐子呗。末了,懵懵懂懂,似有所思,足矣。

大事小事,不分贵贱高低,凡做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都算奇人,都配得敬重。

(0)
写评论
相关阅读
作品评论

暂无评论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 意见邮箱:yuanyeer@hotmail.com

Copyright(C)2017-2025天使文档 ALLRights Reserved 天使文档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