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相互理解究竟有多难?

发布:2018-10-16 09:17 · 奇闻异事

论自我中心的舞台

认为别人应该将更多的功劳归之于你,这只是我们广阔无边的自我中心大陆上的一隅。当这一倾向达到极端时,自我中心的思考模式将会变为妄想狂,认为别人都在想着你、说着你、看着你――实际上并没有。这听起来很疯狂,但我们所有人都会在某些合适的外部环境下短暂地发发疯病。“人们都疯狂地自我觉察着,”伊莱恩・米勒(Elaine Miller)对《纽约时报》(The New York Times)如是说。米勒是热门室内装潢博客Decorno的博主,她解释道,社会名流们在把自己房屋的室内装潢展示给别人看的时候,想要传达出正确形象的那种小心翼翼简直丧心病狂。“好像他们时时刻刻都在被别人关注着。就算是他们的房子也是一场秀。”

真正的相互理解究竟有多难?

图源:ABC News

其实我们也会时不时地来上这么一遭。当你在结了冰的路上滑倒了,是不是被路人看笑话的尴尬之痛远比肉体之痛还深?或者,在会议上说了什么傻话,之后看每个人都觉得他们在散会后会交头接耳地嘲笑你?再或者,忘了某个重要的新朋友的名字,感到极度尴尬?或许整个世界都是舞台,很容易就感觉到我们恰恰站在舞台中央。这不仅让我们高估了自己在这个世界中的分量,还让我们高估了别人关注我们的存在感的程度。

想象一下你参与了一个我认为有史以来最自由任性的实验――巴瑞・曼尼洛(Barry Manilow)实验。在这场实验中,研究者招募了一群不明真相的本科生,让他们以为自己参加的只是一个标准的心理学实验。现在,想象你就是他们中的一员。当你到达实验室后,研究者引领你穿过走廊进到一个小房间里,然后关上门,并让你“穿上这身T恤,因为这也是实验的一部分”。你把这件T恤展开在面前,我的天啊,上面印着一张巴瑞・曼尼洛的大幅照片,简直闪瞎双眼。或许你是他的死忠粉,但大多数人恐怕只是路人。而且,就算是粉丝也未必想在昭昭天日下用一整个前身彰显自己对偶像的热情。

但你还是老实听话,穿上了那身T恤,又跟着研究者回到了走廊。她又带着你进到另一个房间,其他实验参与者早就坐在那里了――他们没一个人穿着那身曼尼洛T恤。研究者解释说,你跑得慢了点,但你仍然可以照常参加实验。于是你偷摸摸地溜到自己的座位上,但正当此时,研究者突然翻了脸,公开向你道歉,说这次你真的来得太晚了,还是下次再来做实验吧。然后,她带你离开了房间。

这时,最关键的部分来了!研究者告诉你,现在这个实验才真正结束,让你估计房间里会有多少人认出T恤上的人像。此时,你站在房间外,而另有一名研究者会问坐在房间里的人有谁认出了你T恤上的人像。穿着T恤的参与者会估计有将近50%的人能注意到曼尼洛,但实际上,只有23%。就算在规模较小的群体里,打在我们身上的聚光灯也没你想象得那么亮。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有极少数人才是我们自以为自己是的那种名流;而别人对我们的仔细观察也远比我们想象中少得多。早在电影《卡萨布兰卡》(Casablanca)中,彼得・洛(Peter Lorre)就学到了这艰难的一课――他看向亨弗莱・鲍嘉(Humphrey Bogart)以求得一些承认,对他说:“你看不起我,不是吗?” 鲍嘉回答道:“如果我有一霎那想到了你,那我很可能会鄙视你。”我想,我们都能从自己的《卡萨布兰卡》惊心一刻中获益颇丰。

真正的相互理解究竟有多难?

在这里看见自己:在《卡萨布兰卡》中,小骗子西格诺尔・乌加特(Signor Ugarte,彼得・洛饰)坐在正在自己跟自己下国际象棋的咖啡店主瑞克(Rick,亨弗莱・鲍嘉饰)旁边,说道:“你看不起我,不是吗?” 鲍嘉看着棋盘,头都不抬地回答道:“如果我有一霎那想到了你,那我很可能会鄙视你。”本文作者艾普利认为,这句对话清晰地显示了我们的过度自我中心主义。图源:Casablanca, 1942

专家之眼

你以自己的信念作为棱镜,透过它衡量别人会相信些什么,以及别人相信的程度有多深。但你的脑子里杂七杂八的东西多着呢,信念只是其中一枚会改变观点的棱镜。知识也是这样的一枚棱镜。试着读一遍下面这个句子:

FINISHED FILES ARE THE RESULT

OF YEARS OF SCIENTIFIC STUDY

COMBINED WITH THE

EXPERIENCE OF YEARS.

读完了再回头查查句子中有多少个“f”。这很重要,我等着你数完。

你数出来多少个?比一只手还多?如果不是,那么我们就搞清楚了,你的口语极好,数数却很差劲。再试一次。瞅仔细了。我还能再等会儿。

数出6个了吗?别忘了“of”里也有“f”哦。

这下找全了吧?大多数人在读完这句话后第一次都没能数出全部6个f。他们只数出来3个。为什么这么少?这个例子跟你的信念毫无关系,只跟你的知识有关。你对英语的专家级掌握程度蒙住了你的眼睛,让你看不到那3个f。你的朗读技巧太过精纯,让你每次阅读的时候,那些词的声音都在心中响起。从你那专家级的视角看来,每次你读到“of”,心头响起的却更像是“v”而非“f”,所以你就漏掉了它。这就是为什么一年级的小学生比五年生更容易找到所有6个“f”,以及为什么黄口小儿干起这活比你干得还好。你那专家级的耳朵屏蔽了你的视觉。(译者注:明白了,我的英语是一年级水平。)

这个例子给我们展示了心理学家所说的“知识的诅咒”――另一个棱镜问题中的教科书级案例。之所以说知识是一种诅咒,是因为一旦你拥有了它,就再也难以想象没有它是什么感觉。你已经多次在生活中看到别人受到知识的诅咒了。比如说,出去旅游的时候,你可曾向本地人打听过行车路线?或者向一名专业IT人士请教电脑问题,他却满口黑话让你一个字儿也听不懂?在一个实验中,专家级手机用户预测新手平均只需13分钟就能掌握新手机的使用方法,但实际上却需要耗时32分钟。

(0)
写评论
相关阅读
作品评论

暂无评论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 意见邮箱:yuanyeer@hotmail.com

Copyright(C)2017-2025天使文档 ALLRights Reserved 天使文档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