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最后的猛士军团:你看与不看,他们就在那里

发布:2020-05-25 10:51 · 历史不清不楚

在内缺粮草,外无救兵的坏境下,阎朝带领沙州百姓,抵抗吐蕃,长达10年之久。

直到建中二年(781年),沙州弹尽粮绝,城中军民处于绝境。为保他们安全,阎朝与蕃将相约,不得伤害、驱逐百姓,这才出城投降。顽抗多年的阎朝,投降后被吐蕃人下毒暗杀。

沙州,至此陷落。

2

17年后,贞元十五年(799年),一个注定将改变这个地区命运的孩子出生,他,就是张议潮

张氏家族是沙州豪门,世代为州将,张议潮之父张谦逸更是官运亨通,官至工部尚书。

然而,作为一个成长在“沦陷区”的官二代,张议潮感受不到家族带来的荣耀。他的童年,享受不到几天膏粱锦绣,目之所及,尽是国仇家恨。

吐蕃显然没有大唐那样开放的民族意识,为实现文化专制,他们不许百姓穿汉家服饰,说汉话。

吐蕃人“贵壮贱老”,将壮丁掳为奴婢,命他们耕田放牧,劳作不休。对年老者,动辄“断手凿目”,弃之街道

史载,贞元年间,吐蕃军队曾在河西俘获一万多汉人,带回其部落为奴。当经过一段峡谷时,俘虏们停下脚步,向东边的故乡辞别。有几百人直接哭晕过去,还有人宁死不屈,跳崖而死。

宁做太平犬,不做乱世人。在如此恐怖的统治下,每逢新春佳节,河西各州百姓仍偷偷穿起汉家服饰,祭祀祖先,向东遥拜。

开成年间(836一840年),唐朝使者途径河西。当地百姓见到唐朝使者,夹道迎接,放声哭泣,问道:“皇帝犹念陷蕃生灵否?”尽管他们乡音已改,仍心念大唐,盼望着王师早日归来。

大唐最后的猛士军团:你看与不看,他们就在那里

▲敦煌鸣沙山月牙泉。

唐宪宗元和十年(815年),亲眼目睹同胞惨状的少年张议潮,手抄一首当时广为传唱的《无名歌》,以表同情:

“……君不见城外空墙匡,将军只是栽花竹。君看城外栖惶处,段段茅花如柳絮。海燕衔泥欲作巢,空堂无人却飞去。”

该诗反映了安史之乱后,在吐蕃不断侵略下,河西各州的困境。深受奴役的百姓在贫瘠土地上耕作,生活困顿的同时,还忍受着繁重的赋役。他们不堪重负,试图逃离家园。

此地的断垣残壁,只能供军官们栽种草木,城外茅花如柳絮飞扬,格外凄凉,连燕子也不愿在这样残破的空城筑巢栖息。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年轻的张议潮立下志向,他要带领河西各州的百姓,收复失地。

张议潮平日学习兵法,苦练剑术。现在很多小孩的偶像是娱乐明星,而当时少年张议潮崇拜的却是孙武、白起等千古名将。他对经史子集毫无兴趣,只专心研读《六韬》、《玉钤篇》等古代兵书,吸取其中精髓,只盼望有朝一日能上阵杀敌。

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1)
写评论
相关阅读
作品评论

暂无评论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 意见邮箱:yuanyeer@hotmail.com

Copyright(C)2017-2025天使文档 ALLRights Reserved 天使文档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