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腔废话

一腔废话

《一腔废话》写的是在一个叫五十街西里的地方,住着一群富于幻想的人们。这些修鞋的、搓澡的、卖杂碎汤的、当三陪的、捡破烂的,每天向往的都是和自己无关的生活。他们喜欢模仿秀、辩论赛和欢乐总动员。他们喜欢在修鞋时、搓澡时、卖杂碎汤时、饭后茶余说些笑话。但是突然有一天,他们被自己所说的话和做过的事吓破了胆。为了恢复往常的生活,他们齐心协力开始对自己说过的话和做过的事进行修补。一些人开始倾家荡产地补胆、补钙、换血或换了自己;一些人开始滔滔不绝地说些车轱辘话,一天下来又发现说的全是废话。这时他们开始怀疑:我们是不是有些疯和有些傻呀。为了找到医治的办法,他们不远千里来到了异域异地。从表面上看,他们的巡游有着非常伟大的现实目标,即为了寻找疯和傻的原因;而在实际过程中,他们却不断地挣脱了一个又一个的常识和经验,使寻找一步步地陷入极为可怕的历史内幕中。 在《一腔废话》中刘震云一改《一地鸡毛》中的写实风格,任自己丰沛的想象力在上下五千年广阔的人文时空中恣意穿梭纵横,在叙事方式上彻底打破了客观时空的一维性,使时间失去了在现实生存中的任何制约作用,空间也变成了一种虚设的人生舞台。也许是屈指可数的几位实力派作家近来鲜有新作问世的缘故吧,《一腔废话》尚未出版,就已经引起评论界的广泛关注,许多人认为,从《一地鸡毛》到《一腔废话》,刘震云完成了一次真正的自我超越。 一腔废话:刘震云,1958年5月生于河南省延津县,著名作家。1973年至1978年服兵役。1978年至1982年就读于北京大学中文系。1982年毕业到《农民日报》工作。19年至1991年在北京师范大学、鲁迅文学院读研究生。现为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市青联委员、一级作家。20年月21日,20第六届中国作家富豪榜重磅发布,刘震云以160万元的版税收入,荣登作家富豪榜第26位,引发广泛关注。 1982年开始创作,1987年后连续在《人民文学》发表了《塔铺》、《新兵连》、《头人》、《单位》、《官场》、《一地鸡毛》、《官人》、《温故一九四二》等描写城市社会的单位系列和干部生活的官场系列的作品,引起强烈反响。在这些作品中,他迅速表现出成为大作家的潜在能力,确立了创作中的平民立场,将目光集中于历史、权力和民生问题,但又不失于简洁直接的白描手法,也因此被称为新写实主义作家。新写实主义作家主要有余华、莫言、贾飞等人。而刘震云的代表作《塔铺》则获198719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作

半生多事

半生多事

《王蒙自传》分为三部:第一部《半生多事》、第二部《大块文章》、第三部《九命七羊》。 第一部《半生多事》从王蒙的幼年时代开始,讲述了他青年和中年所经历的青春的滋养、初恋的甜蜜、人生的辉煌及政治风云带来的命运的跌宕和长达16年的流放生活。本书堪称是“一个人的国家日记”,又是“一个国家的个人机密”,大量史事是首次披露:写作《青春万岁》前后遭遇的尴尬的家庭裂变,父母的离异,写作《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的风波曲直,反右中的心灵忏悔,发配新疆前后的人情微妙…… 半生多事:王蒙,男,河北南皮人,祖籍河北沧州,1934年10月15日生于北京。中国当代作家、学者,著有长篇小说《青春万岁》、《活动变人形》等近百部小说,其作品反映了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的坎坷历程。他乐观向上、激情充沛,成为当代文坛上创作最为丰硕、始终保持创作活力的作家之一;曾担任文化部部长、党组书记,中国作协副主席;2010年月15日,荣登2010第五届中国作家富豪榜,成为各界关注焦点。他是中共第十二届、十三届中央委员,第八、九、十届全国政协常委 1940年入北京师范学校附属小学。1945年入私立平民中学学习,上中学时参加中共领导的城市地下工作。194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地下党员。1950年从事青年团区委工作。1953年创作长篇小说《青春万岁》。1956年9月7日发表短篇小说《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由此被错划为右派。1958年后在京郊劳动改造。1962年调北京师范学院任教。1963年起赴新疆生活、工作十多年。期间学会的维吾尔语。1978年调北京市作协。1979年平反。1983至1986年任《人民

河流如血

河流如血

十三岁那年,他发现本以为了如指掌的家,原来充满秘密。他清楚地看到姐姐与权虎抱在一起,嘴对嘴地亲着对方。但是,父亲坚决不同意这门亲事。就在抓捕行动箭在弦上,不得不发的紧要关头,姐姐带着她不该出生的孩子,出现在父亲一二伯之间。 当你看到一张单纯的面孔,一副清澈的眼神,一脸阳光灿烂的笑容,你千万不要以为,这些看上去如此真实的东西,肯定都是真的。你千万不要据此展开浪漫的遐想,因为这一切可能仅仅是一种假象,这些表象背后的自私和心计,远远比我们想象的肮脏 杨阿姨带来的女儿与保良势不两立,常常是一个流泪,一个头上冒着青烟。 保良回头的刹那,眼睛被强光闪花,片刻后,他才看清屋里拥进了好几个警察。 在系主任办公室里,系主任向保良宣布了公安学院做出的关于开除他学籍的决定。 保良完整地回忆起权三枪向他抬起枪口的瞬间,他辩论图片时的果断令金探长意外。 他突然发力,一把推开身上的菲菲因为他看到卧室的门口,不知何时站着一个男的。 海岩解释《河流如血》[2]这本书名的时候说,因为故事是在一条名叫“鉴河”的河两岸发生的,而“血”指的是血缘亲情,并非“血腥”。且不去评价这位高产的业余作家新作水准如何,至少我看到了他在尝试中的改变,而真正触动我的也绝非文笔如何了得或情节如何曲折,仅仅是因为这段剪不断理还乱的“血亲”关系。两代人的“桃园三结义”,上一代在法律的正义感与亲如手足的兄弟情之间矛盾演变成了仇杀,而下一代又毁在了现实与金钱的利益冲突中。海岩的文字变的真实了,少了很多因为偶像剧情节需要而生硬添加的飞来横财或是奇迹发生,保良没有因为他是第一男主角而脱胎换骨,他自始至终就是徒有抱负而一经现实的磨难就很容易屈服下来的平凡人,甚至骨子里还透露出那么点“窝囊”的意思,甚至当我看到保良擦车那段描写时,我在经过路边洗车铺的时候特意放慢了脚步去观察那些与保良一般年纪的孩子的脸蛋和他们的手。恩怨易结不易解,这话有道理。父亲因为是公安战线的一名人民警察而必须承担除暴安良的天赋,即便这个对手是他情同手足的结拜弟兄,可是上一代人的恩怨一旦结下也自然会贻害到下一代,更何况自己的女儿因为小情小爱与父亲断绝关系嫁给了仇人的儿子,一气之下母亲带着遗憾和埋怨离开人世,许许多多解不开的情愁让一个少不更事的男孩成了主要的担当人。保良与父亲之间埋下了不解的疙瘩,他执意要寻找回失散的姐姐,而父亲一意阻挠……与张楠之间门不当户不对的爱情、与菲菲之间错乱的情爱关系只是故事中润色的调味品,后来姐姐找到了又病死,杀人犯权三枪被保良亲自击毙,姐夫因为涉锒铛入狱永无自由,小外甥雷雷与保良相依为命,可是故事到了结尾这些结都真正解开了没?遗憾的是——“没有”!雷雷天真的小嘴里说出了父母灌输给他的关于上一代的恩怨关系,等他长大了要变成一颗地雷,就埋在陆家。 很多时候心里那些隐隐的疤是沉睡的,有时候半夜被梦魇捉弄,醒了的时候除了四周一片的寂静和漆黑,伤疤便开始作痛。看了《河流如血》,更加相信有些结是无法解开的,我没有保良的那份勇气去捅伤疤,或者换句话说我相信自己比他聪明而不愿做无谓的尝试。如果故事到了保良跟谁父亲搬家去了省城重新开始生活就结束,也就不会再有权三枪的滥杀无辜、姐姐的含恨而死、雷雷也就不会变成孤儿。好在这些都只是小说而已,我没有丝毫的好奇心想知道真实的故事里“如果”背后的另一种可能。 河流如血:海岩,原名佀海岩,中国著名作家、企业家、编剧,1954年月7日出生于北京,祖籍湖南衡阳,高级经济师、硕士生导师、兼职教授,1969年应征入伍,1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中国影视行业最具个人品牌号召力的作家,被誉为中国现代言情剧教父,大陆男琼瑶,享有中国言情大师、故事大王之称,被称为中国收入最高的作家。 主要从事小说、散文以及剧本创作,代表作有:《便衣警察》、《一场风花雪月的事》、《永不瞑目》、《玉观音》、《你的生命如此多情》、《死于青春》、《海岩文集》等等,其作品捧红了演艺圈众多影视明星。2013年荣登中国编剧作家富豪榜第4名。 19年凭借电视剧本《便衣警察》获得首届金盾文学一等奖、电视剧金鹰奖、飞天奖、金盾奖。2000年凭借电视剧本《永不瞑目》获中国第二届人口文化奖。2004年凭借电视剧本《玉观音》夺得第届中国电视剧金鹰奖最佳编剧奖,电视剧本《深牢大狱》获庆祝建国五十五周年征文佳作奖和金盾文学奖等

平淡生活

平淡生活

《平淡生活》是畅销作家海岩的作品。小说写的是一场无私忘我、历久弥新的精神恋爱,美丽善良的少女丁优暗恋上威武健壮的拳击手周月,然而生存的压力迫使她在亲情、爱情、道德的漩涡中苦苦挣扎。主宰小说的除了纯洁的感情,还有散发着严酷色彩的贫富问题,人们在金钱面前的困惑、幻想和最终必须作出的选择…… 外省美少女丁优14岁时偶然在姐姐打工的拳击馆里看到了少年拳击冠军周月的英姿并为之着迷,一种暗恋从此陪伴终生。丁优一封接一封地给周月写信却都石沉大海,约会的信息也因偶然被周月的教练发现而错失有情人终成眷属的人生机会,甚至在丁优被黑社会头子欺负的关键时刻幸得周月的见义勇为也未能成全他们之间关系的进一步发展。数年之后,因被黑社会欺负得无法存身的丁优在意外得知周月考上北京的公安学院后就动了到北京去的念头。不料丁优到北京后费尽心机找到了周月,却赶上他在一次实习行动中被歹徒打伤成了植物人。当公安部门为周月找护工时,丁优自告奋勇承担下来。在随后的几个月中,在丁优的精心护理下,周月逐渐康复并一点一点地恢复了记忆,丁优也度过了人生中最快乐的一段时光。随着周月的伤愈归队,丁优再次失去了自己的暗恋对象。她开始漂在北京,偶然在一个制药公司找到了待遇优厚的工作,却要背负沉重的道德包袱去为别人打探商业机密。在这个过程中,丁优认识了家财万贯的凌老板和他体弱多病的儿子凌信诚,也在一场商业交易中把本想留给周月的处女之身不情愿地给了有权有势的侯局长。好不容易刚刚站稳脚跟,在家乡混不下去的朋友阿菊和病重的姐姐、姐夫又先后来投靠丁优。碍于朋友的情面,丁优意外地卷入了一场灭门血案,以意想不到的方式在客观上成了凶手的帮凶。从此,小说进入了令读者欲罢不能的漫长高潮,丁优在亲情、爱情和道德、情义的旋涡中不由自主,上演了一幕又一幕爱爱恨恨、生生死死的情节剧。 平淡生活:海岩,原名佀海岩,中国著名作家、企业家、编剧,1954年月7日出生于北京,祖籍湖南衡阳,高级经济师、硕士生导师、兼职教授,1969年应征入伍,1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中国影视行业最具个人品牌号召力的作家,被誉为中国现代言情剧教父,大陆男琼瑶,享有中国言情大师、故事大王之称,被称为中国收入最高的作家。 主要从事小说、散文以及剧本创作,代表作有:《便衣警察》、《一场风花雪月的事》、《永不瞑目》、《玉观音》、《你的生命如此多情》、《死于青春》、《海岩文集》等等,其作品捧红了演艺圈众多影视明星。2013年荣登中国编剧作家富豪榜第4名。 19年凭借电视剧本《便衣警察》获得首届金盾文学一等奖、电视剧金鹰奖、飞天奖、金盾奖。2000年凭借电视剧本《永不瞑目》获中国第二届人口文化奖。2004年凭借电视剧本《玉观音》夺得第届中国电视剧金鹰奖最佳编剧奖,电视剧本《深牢大狱》获庆祝建国五十五周年征文佳作奖和金盾文学奖等

深牢大狱

深牢大狱

时间是什么?命运如何演示它的无常?爱情又是怎样绽放它的美丽?——《深牢大狱》延续了海岩以往小说畅销的所有元素, 塑造了一个在苦难的历练中成长起来的年轻人……在这本书中,残酷的现实与美丽的向往、丑恶的犯罪与绝美的爱情依然相伴相生,小说中三个女性对爱情绝然不同的态度令人扼腕叹息——爱,毁灭着爱;爱,也创造着爱…… 与以往海岩小说不同的是,《深牢大狱》突破了海岩一贯的浪漫诗话风格,强化了社会现实氛围,无论在内容还是笔法上均有所创新。书的后半部分以北京天河监狱为背景,以监狱系统的真人真事为基础,细致地描写了主人公在监狱里经历的身体与心灵的双重磨练。监狱内部的管理机能、犯人的改造分级、日常生活以及为犯人改造而进行的人性化管理等大量信息,为读者认识监狱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具有独特的社会认知价值。 走进海岩的深牢大狱,认识一个叫刘川的年轻人,与他一起,体验一种诡谲变幻的命运,一段铭心刻骨的时间,一场欲罢不能的爱情

城北地带

城北地带

在这本书里,以死作为结局的人物太多了。他们的青春还来不及打开,就匆匆地走向生命的终点。也许,苏童认为不如此就不足以显示过去时代阳光的寒冷。与注重少年内心感爱的描摹的余华相比,一向以意象优美见长的苏童,更愿意借助一个个独立的形象,来实现自己已经实现或来不及实现的理想。据了解:苏童小时候是个好孩子,很难有过激的行动。但我知道,在一个类似城乡结合部的地方,苏童一定同我一样,经常为贫困、寒酸、愚昧的气息所困扰,脱身乏术,久而久之,竟迷恋起这股古怪而独特的味道来,以至于成年之后,在相对封闭、相对纯洁以至于相对单调的环境中,人竟会怀念起那些贫寒颓败的岁月。 “城北地带的气候暂时是凉爽的,但谁都知道雨季是匆匆而来匆匆而去的。下那么多的雨又有什么用?雨季一过炎热的夏天又将来临,年复一年,炎热的令人烦躁的夏天总是会来临的。”70年代那么多颓败而迷人的风景又有什么用?南方老街的“坏小子”们是不屑一顾的。他们需要的是高超的武艺,是征服美丽的女子,是要在街上称王称霸,是轰轰烈烈地奔赴死亡之约。要那么多的经历有什么用?花儿刚刚开放的时候最鲜艳,早放的花朵尽情呼吸吧!城北地带,飘荡多少花样年华? 于是,在《城北地带》中,人们不再为死亡而震惊,而是为那些那个年代特有的场景和细节所打动。比如,达生和叙德到双塔镇寻找武师不遇,达生的自行车坏了,一个人孤独地走在回家的路上;比如,美琪在临河的家门前剪螺蛳,胸口挂的一把钥匙迷人地晃动;又比如小拐被人欺负时,姐姐锦红挺身而出时那泼辣的模样;当然,还有叙德与金兰乘火车远去时从车上掉下的钥匙和达生为了准时到达群殴现场时所带的双猫牌闹钟。就是这些小东西让人不断地想起那个让人又爱又恨的时代,又爱又恨的地方。那个让人在现实中早已逃离、在回忆中却不断返回的所在。苏童,人们欣赏你凭吊匮乏时代的姿态,为内心而写作的人快乐无比。 城北地带:苏童,中国当代著名作家。1980年考入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现为中国作家协会江苏分会驻会专业作家。1983年开始发表小说,迄今有作品百十万字,代表作包括《园艺》、《红粉》、《妻妾成群》、《河岸》和《碧奴》等。中篇小说《妻妾成群》入选20世纪中文小说100强,并且被张艺谋改编成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获提名第64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蜚声海内外。 苏童,1963年生于苏州,先后就读于齐门小学和苏州39中,1980年考取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1983年,还在读大三的苏童在《青春》杂志发表处女作《第八个是铜像》。1984年,毕业分配到南京艺术学院工作,担任工艺系的辅导员。1985年底,被《钟山》杂志招纳到麾下,成为《钟山》杂志最年轻的编辑。1986年,与自己的青梅竹马的女同学魏红结婚。1987年,苏童发表《1934年的逃亡》而一举成名。1989年,在《收获》杂志发表个人最著名的代表作《妻妾成群》,被张艺谋改编成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获威尼斯电影节银狮奖,并获提名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90年代之后开

碧奴

碧奴

在《碧奴》中,苏童带我们回到了遥远的古代,以其丰富的想象力为我们重现了一幕幕令人目眩神迷而又精心动魄的精彩场景——为了生存而练就九种哭法、送寒衣前为自己举行葬礼、装女巫吓走顽童、被当作刺客示众街头、众青蛙共赴长城……小说中,碧奴的坚韧与忠贞击退了世俗的阴谋、人性的丑恶,这个在权势压迫下的底层女子以自己的痴情、善良在沧桑乱世中创造了一个神话般的传奇。 苏童序言: 很高兴碧奴能与世界各国读者见面! 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已在中国流传了二千年,神话流传的方式是从民间到民间,我的这次“重述”应该是这故事的又一次流传,也还是从民间到民间,但幸运的是已经跨出国门了。 从某种意义上说,神话是飞翔的现实,沉重的现实飞翔起来,也许仍然沉重。但人们籍此短暂地脱离现实,却是一次愉快的解脱,我们都需要这种解脱。 最瑰丽最奔放的想象力往往来自民间。我写这部书,很大程度上是在重温一种来自民间的情感生活,这种情感生活的结晶,在我看来恰好形成一种民间哲学,我的写作过程也是探讨这种民间哲学的过程。 人类所有的狂想都是遵循其情感方式的,自由、平等和公正,在生活之中,也在生活之外,神话教会我们一种特别的思维;在生活之中,尽情地跳到生活之外,我们的生存因此便也获得了一种奇异的理由。在神话的创造者那里,世界呈现出一种简洁而温暖的线条,人的生死来去有率性而粗陋的答案,因此所有严酷冷峻的现实问题都可以得到快捷的解决。 在“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里,一个女子的眼泪最后哭倒了长城,与其说这是一个悲伤的故事,不如说是一个乐观的故事。与其说是一个女子以眼泪结束了她漫长的寻夫之旅,不如说她用眼泪解决了一个巨大的人的困境。 如何说一个家喻户晓的故事,永远是横在写作者面前的一道难题。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孟姜女,我对孟姜女的认识其实也是对一个性别的认识,对一颗纯朴的心的认识,对一种久违的情感的认识,我对孟姜女命运的认识其实是对苦难和生存的认识,孟姜女的故事是传奇,但也许那不是一个底层女子的传奇,是属于一个阶级的传奇。 我去过长城,也到过孟姜女庙,但我没见过孟姜女。谁见过她呢?在小说中,我试图递给那女子一根绳子,让那绳子穿越二千年时空,让那女子牵着我走,我和她一样,我也要到长城去! 碧奴:苏童,中国当代著名作家。1980年考入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现为中国作家协会江苏分会驻会专业作家。1983年开始发表小说,迄今有作品百十万字,代表作包括《园艺》、《红粉》、《妻妾成群》、《河岸》和《碧奴》等。中篇小说《妻妾成群》入选20世纪中文小说100强,并且被张艺谋改编成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获提名第64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蜚声海内外。 苏童,1963年生于苏州,先后就读于齐门小学和苏州39中,1980年考取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1983年,还在读大三的苏童在《青春》杂志发表处女作《第八个是铜像》。1984年,毕业分配到南京艺术学院工作,担任工艺系的辅导员。1985年底,被《钟山》杂志招纳到麾下,成为《钟山》杂志最年轻的编辑。1986年,与自己的青梅竹马的女同学魏红结婚。1987年,苏童发表《1934年的逃亡》而一举成名。1989年,在《收获》杂志发表个人最著名的代表作《妻妾成群》,被张艺谋改编成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获威尼斯电影节银狮奖,并获提名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90年代之后开

达芬奇密码

达芬奇密码

《达·芬奇密码》是美国作家丹·布朗的一部著名小说,2003年3月18日由兰登书屋出版,并以750万本的成绩打破美国小说销售记录,是有史以来最卖座的小说。小说集合了侦探,惊悚和阴谋论等多种风格,并激起了大众对某些宗教理论的普遍兴趣。 《达·芬奇密码》以一桩凶杀案作为开始。午夜,卢浮宫博物馆馆长被人杀害在艺术大画廊的拼花地板上,他平白无误地用自己的身体摆成了达·芬奇名画《维特鲁威人》的样子,还留下一串令人难以捉摸的密码。符号学专家罗伯特·兰登与密码破译天才索菲·奈芙,在对一大堆密码进行整理的过程中,发现线索竟隐藏在达·芬奇作品当中!兰登猛然领悟到,馆长其实是峋山隐修会的成员——这是一个成立于1099年的秘密组织,其成员包括西方历史上诸多伟人,如牛顿、波提切利、维克多·雨果以及达·芬奇!除非他们能够解开这个谜,否则峋山隐修会掩盖的秘密,里面那个令人震惊的古老真相,将永远消逝在历史的尘埃之中。 小说是20世纪后期对诺斯提教派兴趣复兴的一部分。小说的素材主要来自《圣血和圣杯》(原文版小说的第253页区别于其它素材来源,特别提及了这本著作的名字)。有人声称《达芬奇密码》就是取材于20世纪70年代后期英国广播公司(BBC)播放的一组短片的《圣血和圣杯》的传奇演绎版本。两者相同之处包括将抹大拉马利亚描述为活着的圣杯、对法国王朝的神圣起源的描写、书中涉及的神秘论、古埃及圣贤、教皇制度中的阴谋、以及隐写术的应用等。在《圣血和圣杯》一书中,油画《阿尔卡迪的牧人》(“E”。译注:中文的画名采用的是较熟知的翻译,但并不准确,西方美术史上对该画的拉丁文名字的含义以及画中隐匿的内容有一些不同的解释。)的法国画家普桑扮演了后来被《达芬奇密码》一书的作者布朗赋予达-芬奇的角色(多年后,《圣血和圣杯》一书的作者之一向新闻界公开承认,整个故事都是虚构的)。关于《圣血和圣杯》一书的作者之一B,布朗的故事中人物提宾的名字是把B的字母重排了顺序而来的。 自《哈利·波特》出版之后,还没有一位作家设下这样的圈套哄骗读者,诱使他们屏住呼吸来追逐情节,并罪大恶极地公然以此为乐。 ——《纽约时报》书评 丹·布朗肯定是这个国家最优秀的、最富有智慧的、也是最成功的作家。 《达·芬奇密码》令其他以智慧见称的恐怖小说黯然失色。这真是天才之作。 ——纳尔逊·德米耶,《纽约时报》畅销书作家 阴谋与惊悚被巧妙地糅合到诸多精心设置的悬念当中,这是我迄今看过最好的一部悬念小说。众多的难解之谜,环环相扣,构成一个令人着迷的神话。 ——克莱夫·酷斯勒,《纽约时报》畅销书作家 《达·芬奇密码》引人入胜。对热爱探究历史的人、喜欢耍诡计的人、热衷猜谜的人以及任何醉心于离奇故事的人而言,它几乎近于完美。我爱这部小说。 ——哈伦·科本,畅销书《跟谁也别说》的作者 达芬奇密码:丹布朗堪称今日美国最著名畅销书作家。他的小说《达芬奇密码》自问世以来,一直高居《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榜首。其父亲是知名数学教授,母亲则是宗教音乐家,成长于这样的特殊环境中,科学与宗教这两种在人类历史上看似如此截然不同却又存在着千丝万缕关联的信仰成为他的创作主题。2010年月15日,2010第五届中国作家富豪榜子榜单外国作家富豪榜首次发布,该榜统计了2000至2010十年间,外国作家在中国大陆地区的版税总收入,共有25位外国作家上榜,丹布朗以1800万元人民币版税收入,荣登外国作家富豪榜第3位,引发广泛关注。 丹布朗出生于美国新罕布夏州的艾斯特镇,是家中老大,母亲是一名职业宗教音乐家,在教堂演奏管风琴。丹布朗的父亲查理G布朗是一名数学教授,撰写过教课书,退休前在菲利普埃克塞特学院教授数学。 丹布朗毕业于阿默斯特大学(C),而高中曾就读于菲利普埃克塞特学院(PE),在他全心投入写作之时,一直担任该学院的英文老师。1996年,丹布朗出于对

数字城堡

数字城堡

《数字城堡》是丹・布朗的长篇悬念惊小说处女作,其创作灵感来自一个真实的事件。 全球销量逾8000万册的《达·芬奇密码》作者,当今美国最著名的畅销书作家丹·布朗。由此踏上悬疑惊悚小说的创作之旅。本书的电子版一经推出即成为美国排名第一的畅销电子书。信息时代一场惊心动魄的高科技对抗,扣人心弦的故事节奏,悬念重重的情节设置,智力与心理的顽强比拼,挑战读者的智能极限。一本令你无法猜透结局的震撼之作。 保护国家安全与捍卫个人隐私孰轻孰重?在秘密、谎言与背叛中应该何去何从?请跟随美丽性感的美国国家安全局首席密码破解专家步入“数字城堡”的迷局。 世界上最隐秘的情报部门――美国国家安全局(N)斥巨资建造了一台可以破解一切密码的机器――万能解密机。这台超级电脑帮助N挫败了无数恐怖分子的阴谋,但这台电脑也能截获普通人的电子邮件。这个世界已没有隐私和秘密可言! N前程序设计师远诚友加针锋相对地推出了“数字城堡”,他声称这是具有不可破解的密码的加密软件,并以此要挟N,要求他们向世人宣布万能解密机的存在。不料,远诚友加在西班牙意外死亡,而刻有口令的戒指却神秘失踪。 N首席密码破解专家苏珊・弗莱切与男友――语言学家戴维・贝克猝不及防地被卷入了这一事件中。两人各自在扑朔迷离的情境中经历了险象环生的一幕幕…… 保护国家安全与捍卫个人隐私孰劝孰重? 在秘密、谎言与背叛中应该何去何从? 请跟随美丽性感的美国国家安全局首席密码破解专家步入“数字城堡”的谜局。 数字城堡:丹布朗堪称今日美国最著名畅销书作家。他的小说《达芬奇密码》自问世以来,一直高居《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榜首。其父亲是知名数学教授,母亲则是宗教音乐家,成长于这样的特殊环境中,科学与宗教这两种在人类历史上看似如此截然不同却又存在着千丝万缕关联的信仰成为他的创作主题。2010年月15日,2010第五届中国作家富豪榜子榜单外国作家富豪榜首次发布,该榜统计了2000至2010十年间,外国作家在中国大陆地区的版税总收入,共有25位外国作家上榜,丹布朗以1800万元人民币版税收入,荣登外国作家富豪榜第3位,引发广泛关注。 丹布朗出生于美国新罕布夏州的艾斯特镇,是家中老大,母亲是一名职业宗教音乐家,在教堂演奏管风琴。丹布朗的父亲查理G布朗是一名数学教授,撰写过教课书,退休前在菲利普埃克塞特学院教授数学。 丹布朗毕业于阿默斯特大学(C),而高中曾就读于菲利普埃克塞特学院(PE),在他全心投入写作之时,一直担任该学院的英文老师。1996年,丹布朗出于对

丹布朗-骗局

丹布朗-骗局

《骗局》是丹·布朗的第三部小说,位列《达·芬奇密码》之前。小说讲述了政治家雷切尔和科学名人迈克尔的一次北极探险,在此过程中他们发现了一个惊天的科学骗局,而这又直接牵涉到国家的重大政策甚至总统竞选,于是一场追杀开始了 继《数字城堡》和《天使与魔鬼》之后,美国悬疑惊悚小说大师丹·布朗的另一部作品《骗局》,与中国读者见面。 如果说《达·芬奇密码》除悬疑惊悚之外,更以绘画、宗教、音乐等知识性因素的融合而取胜,那之前诞生的《骗局》已经显出了这方面的某些影子,兵器、探险、政治、航天等知识,都在《骗局》中得以真实展现。策划之一彭伦告诉记者,《骗局》清晰显示了丹·布朗创作成长的脉络 美国总统大选在即,共和党总统候选人参议员塞奇威克·塞克斯顿猛烈抨击现任总统的航空航天政策,得到了大多数美国选民的支持,形势对现任总统的连任极为不利。就在这个关键时刻,国家航空航天局向总统报告了一项惊人的科学成果:他们在北冰洋之下有重大发现……这个发现对美国的航空航天政策和迫在眉睫的总统大选都意义重大。 为了证实这项非同小可的发现,总统派遣国家勘测局的情报分析员,同时也是总统竞选对手的千金雷切尔·塞克斯顿前往冰川覆盖、气候恶劣的北极圈,与极富个人魅力的偶像型科学名人迈克尔·托兰以及几位来自不同领域的科学家一道对之进行核查。雷切尔和迈克尔意外地发现了一个不可思议的科学骗局。 还没来得及跟总统取得联系,雷切尔和迈克尔就遭到了三角洲特种部队的几个神秘杀手的袭击。这些杀手被一只企图不顾一切掩盖真相的幕后黑手操纵。雷切尔和迈克尔开始了惊险刺激的逃亡之旅,支撑他们活下来的最后一丝希望就是要查明真相

麦田里的守望者

麦田里的守望者

《麦田里的守望者》原作名《R》是美国作家杰罗姆·大卫·塞林格唯一的一部长篇小说,塞林格将故事的起止局限于16岁的中学生霍尔顿·考尔菲德从离开学校到纽约游荡的三天时间内,并借鉴了意识流天马行空的写作方法,充分探索了一个十几岁少年的内心世界。愤怒与焦虑是此书的两大主题,主人公的经历和思想在青少年中引起强烈共鸣,受到读者,特别是广大中学生的热烈欢迎。《纽约时报》的书评写道:在美国,阅读《麦田里的守望者》就像毕业要获得导师的首肯一样重要。其后,《麦田里的守望者》直接影响了这一类小说的创作。 该书的主人公霍尔顿是个中学生,出生于富裕的中产阶级家庭。他虽只有16岁,但比常人高一头,整日穿着风衣,戴着猎帽,游游荡荡,不愿读书。他对学校里的一切——老师、同学、功课、球赛等等,全都腻烦透了,曾是学校击剑队队长,3次被学校开除。又一个学期结束了,他又因5门功课中4门不及格被校方开除。他丝毫不感到难受。在和同房间的同学打了一架后,他深夜离开学校,回到纽约城,但他不敢贸然回家。当天深夜住进了一家小旅馆。他在旅馆里看到的都是些不三不四的人,有穿戴女装的男人,有相互喷水、喷酒的男女,他们寻欢作乐,忸怩作态,使霍尔顿感到恶心和惊讶。他无聊之极,便去夜总会厮混了一阵。回旅馆时,心里仍觉得十分烦闷,糊里糊涂答应电梯工毛里斯,让他叫来了一个妓女(十五块钱到第二天,五块钱一次)。他一看到妓女又紧张害怕,给了妓女五块钱打发她走了,可妓女要十块钱。后来妓女找毛里斯来找事,毛里斯把霍尔顿打了一顿,拿走了他们要的另外五块钱。 第二天是星期天,霍尔顿上街游荡,遇见两个修女,捐了10块钱。后来他和女友萨丽去看了场戏,又去溜冰。看到萨丽那假情假义的样子,霍尔顿很不痛快,两人吵了一场,分了手。接着霍尔顿独自去看了场电影,又到酒吧里和一个老同学一起喝酒,喝得酩酊大醉。他走进厕所,把头伸进盥洗盆里用冷水浸了一阵,才清醒过来。可是走出酒吧后,被冷风一吹,他的头发都结了冰。他想到自己也许会因此患肺炎死去,永远见不着妹妹菲苾了,决定冒险回家和她诀别。 霍尔顿偷偷回到家里,幸好父母都出去玩了。他叫醒菲苾,向她诉说了自己的苦闷和理想。他对妹妹说,他将来要当一名“麦田里的守望者”:“有那么一群小孩子在一大块麦田里做游戏。几千几万个小孩子,附近没有一个人——没有一个大人,我是说——除了我。我呢,就在那混帐的悬崖边。我的职务是在那儿守望,要是有哪个孩子往悬崖边奔来,我就把他捉住——我是说孩子们都在狂奔,也不知道自己是在往哪儿跑。我得从什么地方出来,把他们捉住。我整天就干这样的事。我只想当个麦田里的守望者。”后来父母回来了,霍尔顿吓得躲进壁橱。等父母去卧室,他急忙溜出家门,到一个他尊敬的老师家中借宿。可是睡到半夜,他发觉这个老师有可能是个同性恋者,于是只好偷偷逃出来,到车站候车室过夜。 霍尔顿不想再回家,也不想再念书了,决定去西部谋生,装做一个又聋又哑的人,但他想在临走前再见妹妹一面,于是托人给她带去一张便条,约她到博物馆的艺术馆门边见面。过了约定时间好一阵,菲苾终于来了,可是拖着一只装满自己衣服的大箱子,她一定要跟哥哥一起去西部。最后,因对妹妹劝说无效,霍尔顿只好放弃西部之行,带她去动物园和公园玩了一阵。菲苾骑上旋转木马,高兴起来。这时下起了大雨,霍尔顿淋着雨坐在长椅上,看菲苾一圈圈转个不停,心里快乐极了,险些大叫大嚷起来,霍尔顿决定不出走了。 回家后不久,霍尔顿就生了场大病,又被送到一家疗养院里。出院后将被送到哪所学校,是不是想好好用功学习?霍尔顿对这一切一点儿也不感兴趣。 书在艺术上颇具特色,心理描写细致入微,可以说开当代美国文学中心理现实主义的先河。从表面上看,霍尔顿不求上进,抽烟、喝酒、乱谈恋爱甚至找妓女,简直是个糟糕透顶的“坏孩子”,如果光看这些外表上的不良倾向,当然无法真正理解像霍尔顿这样的孩子,而我们多少成年人却往往用简单、粗暴、主观的方法去对待青少年(包括自己的子女),从而造成或加深两代人的隔阂。 本书作者以犀利的洞察力解剖青少年的复杂心理,透过现象观察精神实质,栩栩如生地描绘了霍尔顿的精神世界的各个方面,既揭示了他受环境影响颓废、没落的一面,也写出了他纯朴、敏感、善良的一面,在某种程度上确实反映了青春变化期青少年的特点,无怪乎在西方社会里引起了广大青少年的巨大反响,而且不少成年人也把它看作启发自己理解年轻一代的钥匙。 在语言的运用上,本书也独创一格,这种风格后来被不少西方作家所模仿。全书用青少年的口吻平铺直叙,使用了大量的俚语和口语。 麦田里的守望者从1951年出版以来给全世界无数彷徨的年轻人心灵的慰藉。小说一问世,霍尔顿这个对虚伪的周围环境深恶痛绝的少年形象竟然被千万读者看成是迷人的新英雄,文中的崇尚自由的亲切语言受到热烈欢迎。并且这本小说反映了二战后美国青少年矛盾混乱的人生观和道德观,代表了当时相当一部分人的思想和处境。主人公霍尔顿那种没有清楚目的的反抗,是当时学生和青少年的典型病症。《麦田里的守望者》发表后,大中学学生争相阅读,家长和教师也视小说为“必读教材”,把它当作理解当代青少年的钥匙。 《麦田里的守望者》领导了美国文学创作的新潮流,它使得思想贫乏、感情冷淡的五十年代的美国人为之倾倒,这个时期完全可以称作超于文学定义的“塞林格时代”。本文剖析了小说主人公霍尔顿从憎恶虚伪、追求纯真到最终屈从社会现实的心理历程,揭示二战后美国青少年一代孤寂、彷徨、痛苦的内心世界。 这部小说最初得到二战后那一代美国大学生的欢迎。然后,不管家长或图书馆长怎么看待这本书,大量的中学生也开始想搞到这部小说来读——因为阅读过它成了一些学校帮派的入门通行证。这种风气尽管说起来已相当遥远了,不过仍有人会回忆起来,《新共和》的作者JBJ讲过一句意味深长的话:“我曾在关灯之后打着手电筒读《麦田里的守望者》”。这是一个老塞林格迷在透露自己的老资格身份——关灯之后读书并非意味着好学,而是代表对就寝制度的反叛;而且,塞林格本人就曾在军事学校里冒着违反军纪的危险,在被子里打着手电筒写作的。所以,“用手电筒读《麦田里的守望者》”也许就是塞林格的真正粉丝纪念他的最好办法。 虽然塞林格写这本小说的本意是只限于展现成人的虚伪与青少年的无辜与叛逆情怀。但愤世嫉俗的追随者比革命导师更激进。1980年,马克·大卫·查普曼在纽约杀害了“甲壳虫”乐队主唱约翰·列侬。他对外界说,他杀列侬的原因都写在《麦田里的守望者》里了。另一种传说是,记者探监时曾听到他喃喃自语:“我是麦田里的守望者”。他认为他杀的并不是偶像列侬,而是杂志封面人物。也许他认为,任何偶像都必须像塞林格那样远距离启示大众,频频出现在杂志封面未免太庸俗了(像塞林格那样登上一次《时代》封面也许是可以让革命青年接受的)。几个月后,约翰·大卫·欣克利向里根总统开枪,事后在他的旅馆房间里发现了一本《麦田里的守望者》。记者再次将小说与谋杀联系起来,但后来总算有传说表明杀手的目的是为了引起影星朱迪·福斯特的青睐。 麦田里的守望者:杰罗姆大卫塞林格(JD,1919年~2010年)美国作家,1919年1月1日生于纽约。父亲是犹太进口商。他的著名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被认为是二十世纪美国文学的经典作品之一。2010年1月27日,杰罗姆大卫塞林格在位于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家中去世,享年91岁。 1946年塞林格退伍,回到纽约开始专心创作。他的第一本长篇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1951年出版,获得了很大的成功,塞林格一举成名。他之后的作品包括了《弗兰尼与卓埃》(1961年)、《木匠们,把屋梁升高》和《西摩:一个介绍》(1963年)和收录了他的短篇故事的《九故事》(1953年),但都不像《麦田里的守望者》那么成功。塞林格擅长塑造早熟、出众的青少年的形象。 《麦田里的守望者》获得成功之后,塞林格变得更孤僻。他在新罕布什尔州乡间的河边小山附近买下了90多英亩的土地,在山顶上建了一座小屋,过起了隐居的生活。他虽然从未放弃写作,但他在1951年之后,就很少公开出版自己的作品。他后期的作品也越来越倾向于东方哲学和禅宗

苏东坡传

苏东坡传

《苏东坡传》,作者林语堂。书中讲述苏东坡是一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一个大文豪、大书法家、创新的画家、造酒试验家、一个工程师、一个憎恨清教徒主义的人、一位瑜伽修行者佛教徒、巨儒政治家、一个皇帝的秘书、酒仙、厚道的法官、一位在政治上专唱反调的人。一个月夜徘徊者、一个诗人、一个小丑。但是这还不足以道出苏东坡的全部……苏东坡比中国其他的诗人更具有多面性天才的丰富感、变化感和幽默感,智能优异,心灵却像天真的小孩——这种混合等于耶稣所谓蛇的智慧加上鸽子的温文。 二十世纪四大传记之一。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长篇传记开标立范之作,一位吾国吾民始终在心的国学大师,一位大江东去浪淘不尽的豪情诗人,相似的心灵是灵魂的转世,看东坡光风霁月,渡危抓机,从容应对,听林语东坡,显中国智慧。 他的作品之中流露出他的本性,亦庄亦谐,生动而有力,虽胥视情况之所宜而异其趣,然而莫不真笃而诚恳,完全发乎内心。 他能狂妄怪僻,也能庄重严肃,能轻松玩笑,也能郑重庄严,从他的笔端,我们能听到人类情感之弦的振动,有喜悦、有愉快、有梦幻的觉醒,有顺从的忍受。 他身上显然有一股道德的力量,非人力所能扼制,这股力量,由他呱呱落地开始,即强而有力在他身上运行,直到死亡封闭上他的嘴,打断了他的谈笑才停止。 他一直卷在政治漩涡之中,但是他却光风霁月,高高超越于苟苟营营的政治勾当之上。他不忮不求,随时随地吟诗作赋,批评臧否,纯然表达心之所感,至于会招致何等后果,与自己有何利害,则一概置之度外了。 苏东坡在中国历史上的特殊地位,一则是由于他对自己的主张原则,始终坚定而不移,二则是由于他诗文书画艺术上的卓绝之美。他的人品道德构成了他名气的骨干,他的风格文章之美则构成了他精神之美的骨肉。 苏东坡的人品,具有一个多才多艺的天才的深厚、广博、诙谐,有高度的智力,有天真烂漫的赤子之心——正如耶稣所说具有蟒蛇的智慧,兼有鸽子的温柔敦厚,在苏东坡这些方面,其他诗人是不能望其项背的。这些品质之荟萃于一身,是天地间的凤毛麟角,不可能多见的。而苏东坡正是此等人! 他感受敏锐,思想透彻,写作优美,作为勇敢,绝不为本身利益而动摇,也不因俗见而改变。他并不精于自谋,但却富有赤心为民的精神。他对人亲切热情、慷慨厚道,虽不积存一文钱,但自己却觉得富比王侯。他虽生性倔强、絮聒多言,但是富有捷才,不过也有时口不择言,过于心直口快;他多才多艺、好奇深思,虽深沉而不免于轻浮,处世接物,不拘泥于俗套,动笔为文则自然典雅。 ——林语堂 苏东坡是一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一个大文豪、大书法家、创新的画家、造酒试验家、一个工程师、一个憎恨清教徒主义的人、一位瑜伽修行者佛教徒、巨儒政治家、一个皇帝的秘书、酒仙、厚道的法官、一位在政治上专唱反调的人。一个月夜徘徊者、一个诗人、一个小丑。但是这还不足以道出苏东坡的全部……苏东坡比中国其他的诗人更具有多面性天才的丰富感、变化感和幽默感,智能优异,心灵却像天真的小孩——这种混合等于耶稣所谓蛇的智慧加上鸽子的温文。 知道一个人,或不知道一个人,与他是否为同代人,没有关系。主要的倒是对他是否有同情的了解。归根结底,我们只能知道自己真正了解的人,我们只能完全了解我们真正喜欢的人。我认为我完全知道苏东坡,因为我了解他。我了解他,是因为我喜欢他。 苏东坡传:中国现代著名作家、学者、翻译家、语言学家。1895年生于福建漳州平和县坂仔镇一个基督教牧师家庭。原名和乐,后改玉堂,又改语堂。早年留学美国、德国,获哈佛大学文学硕士,莱比锡大学语言学博士。回国后在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厦门大学任教。曾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美术与文学主任、国际笔会副会长等职。林语堂于1940年和1950年先后两度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曾创办《论语》《人世间》《宇宙风》等刊物,作品包括小说《京华烟云》《啼笑皆非》。散文和杂文文集《人生的盛宴》《生活的艺术》以及译著《东坡诗文选》《浮生六记》等。19年定居台湾。1976年在香港逝世,享年80岁。 林语堂被称为幽默大师,他谈吐诙谐,热衷幽默。对中国幽默文学的异军突起起了作用。他也一向以童心未泯自况。他富有创造性地把英文的音译为中文的幽默,从而使幽默一词在中国迅速流行开来。 林语堂的幽默像是生活的一种调味品。林语堂抗战前寓居上海近九年,并被谑称为幽默大师。林语堂在自己的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 意见邮箱:yuanyeer@hotmail.com

Copyright(C)2017-2025天使文档 ALLRights Reserved 天使文档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