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规划是指引天堂的航标

作者:憨氏

|

类型:文艺·名著

|

更新时间:2018-05-02 13:21

|

本章字节:24645字

第一节新奇多一步


“新奇”的意思是“新颖”、“新鲜”、“与众不同”、“有所改进”等。


“新”是一个透过比较得出来的东西,不要以为“新”就是“前所未有”、“独一无二”的。有的人司空见惯的东西,而另一些人可能就以为是“新颖”的;在外国是“习以为常”的,在中国可能就是“鲜为人知”的;在南方可能是随处可见的,到了北方就成了“物以稀为贵”了。


我们知道,任何人都不可能事事创新。只要在原先的基础上,哪怕是进行一点点改进,就是创新了。“我们之所以比前人看得更远,就是因为我们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我们知道,创新对于一个人或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都具有很重要的意义,中国现在大力提倡创新,其哲学的基础就在于此。


记得当年胡适开始写白话诗时,被人们讥为“白开水”,后来白话诗大行其道,他就成了“祖师爷”。胡适在那个年代是影响很大的,特别是对年轻人,远远超过了当今的任何明星。在20世纪30年代,有些年轻人为了抬高自己的身价,经常挂在自己嘴上的一句话就是“我的朋友胡适”,可见其影响之大。


前文有述,李阳本来是一个很懒散的学生,旷课迟到补考是家常便饭,可是为了拿到一张学士学位证书,横下心来学英语,最基本的方法就是“喊读”,也就是不像一般的朗读,而是“声嘶力竭”的“呐喊”。这可能正是我们学习英语的盲区,就是这一创新,“疯狂的李阳”掀起了一场“疯狂英语”风暴,大有席卷中国,走向世界之势。


因此,我们认为,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我们都应该积极思索,不要什么时候都循规蹈矩,只要有了一个新的可行的思路,很多事情都会发生意想不到的变化。


策划就是生产力


几年前的某一天,比尔·盖茨从其西雅图总部附近的一家餐馆走出来。一个无家可归的人拦住他要钱。给点钱自然是小事一桩,但接下来的事却令见多识广的比尔·盖茨也目瞪口呆———流浪汉主动提供了自己的网址,那是西雅图一个庇护所在互联网上建立的地址,以帮助无家可归者。


事后盖茨感慨道:“简直难以置信,iner是很大,但没想到无家可归者也能找到那里。”


比尔·盖茨的微软给互联网带来了统一的标准,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垄断。其视窗(indos)操作系统几乎已成为进入互联网的必经之路,全世界各地的个人电脑中,92%在运用indos软件系统。


更值得一提的是,过去一段时间里,微软共投资并收购了近40家公司。表面上看起来,微软的投资和并购行为好像是一种随心所欲的资本扩张动作,但只要把这些公司排在一起分门别类,立刻就会令人大惊失色!因为这些公司所代表的竟然是网络经济的三大命脉:互联网络信息基础平台、互联网络商业服务和互联网络信息终端。微软不仅统治了现在的个人电脑时代,而且已经开始着手统治未来的网络时代!


因此,美国司法部要引用反垄断法控告微软。


可是比尔·盖茨从容地说:“微软只占整个软件业的4%,怎么能算垄断呢?”


盖茨的话也自有他的道理,因为软件的形态与工业时代的规模和产品建立的垄断已有明显区别。实际上,微软已不仅仅是单纯的垄断,只有“霸权”才能更确切地描述微软的真实。因为操作系统是整个电脑业的基础,微软以核心产品的垄断获得了对整个软件行业的霸权,使得垄断操作“稀释”和掩饰在更大的范围的霸权之中,与单纯的数量份额和比例等等有关垄断的硬性指标已无明显关系。


软件业的霸权是一种独特的霸权,是知识的霸权,创新的霸权。


松下幸之助说:“今后的世界,并不是以武力统治,而是以创意支配。”


第一节新奇多一步


模仿也是一种创新


很多人都把日本人叫作“模仿的巨人,创造的矮子”———这句话大概是从“说话的巨人,行动的矮子”一词仿造出来的。开始的时候,我们觉得这句话很有道理,可是继而思之,越来越觉得这话没有多少道理。


我们认为,无论是日本人还是外国人,遇到一个问题并想解决问题的时候,都必须对其同类事物进行分析与综合。我们知道,不论是伟大的发明创造,还是精彩的艺术创造,都应该有一个基础,有一个模式。


还是鲁迅先生说得好,“燕山雪花大如席”是可以说的,而“广州雪花大如席”就不行了,为什么呢?因为“燕山的雪花”虽然没有“席”大,但有雪却是事实,而广州就基本没有雪,所以就更不可能“大如席”了。


一句夸张的话尚且如此,何况发明创造呢?


最典型且著名的发明要算瓦特的蒸汽机了,但是,如果没有纽科曼制造的蒸汽机做参考,瓦特的蒸汽机是不是能够发明便是个问题了。


瓦特自己也说:“我不是发明家,而是改良家。”


牛顿说过:“我之所以比前人看得更远,就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这是科学家实事求是的话。


一切发明创造都是如此,这如同一步登不上珠穆朗玛峰一样,所谓发明创造就是在前人智慧的基础上所进行的不断改良而已。


万德尔·菲利浦说:“一切与发明创造有关的事物都是借来的,美与形莫不如此。”


常言说:“模仿产生创新”、“模仿是创新的第一步”、“创新力强的人,无不巧于模仿”等,都在心理学研究方面得到了充分的证明。


从这点意义出发,日本人的模仿不正意味着创新力强吗?只不过以前外国发展太快了,我们光顾着追赶他们了。因此,当进行发明创造并遇到问题的时候,就应该努力研究古今中外与其相似的事物,这样,一方面可以少走弯路,把别人“失败的教训”变成自己“成功的经验”,另一方面,能够模仿的就尽量模仿。


在这样的基础上,哪怕只进行了1%的改良也是成绩。


在自然科学上是这样,在社会科学上也是这样。例如,罗伯特·梅所著的《鲁道夫》一书,5年间就发行了600万册,受到人们的极大好评。其实,他的写作技巧与文思格调,都是照搬名著《圣诞节之夜》,只不过在内容上小有突破罢了。


在日本,也有许多类似的情况。大佛次郎那本风靡一时、曾倾倒过百万读者的《鞍马天狗》就是如此。这部小说最初在杂志上连载,就连东京大学校长山川建次郎博士也称是文坛久未得见的成功之作。然而,这部《鞍马天狗》却是脱胎于法国小说《夜的恐怖》,曾载于《新趣味》杂志。大佛次郎将原著的故事情节移为已所用,只是将小说背景安排在了江户幕府末期,并把人物换上了近胜勇,于是,这部《鞍马天狗》便问世了。


“讲谈社”第一任总编筑波四郎曾讲过这样一件事:“恕我不能披露当事人的姓名,总归他是个很有名的人,也是个模仿能手。他在进行创作时,往往是取他人成功之作作为自己的创作素材,然后将书中的山川、河流等固有名词换掉,再对时间、天气、地点加以改动,最后再对原著的风格、技巧进行改头换面,这样经过几番‘手术’,最后就会与原著面目皆非了。”


这就是说,作家绝对不模仿、不借鉴别人是不可能的,所谓的“创作”不过如此。


总之,要想取得成功,就必须针对问题将选取来的材料统统据为己有,所要注意的是,不要机械地模仿,而要把它灵活地变成自己的东西,然后再加上自己的哪怕是一点点的独创,这就足够了。


第二章规划是指引天堂的航标第一节新奇多一步


把咖喱粉撒在富士山上


日本有一家sb公司,主要生产咖喱粉。有一段时间,这家公司的产品滞销,堆在仓库里面卖不出去,眼看就要破产了。公司要破产,大家都在想法进行促销,可是一切手段都施展出来之后,公司的销售量还是没有上去。公司的经理一个个都“下了课”,连续换了三任经理。受命于危难之际的第四任经理田中走马上任,可是还是没有好办法。大家都清楚,公司的产品卖不出去的原因是顾客对sb公司的牌子很陌生,很难注意到有这种产品。


公司的产品销量一天天萎缩,公司的资金一天天减少,眼看就要关门大吉了。由于没有足够的资金,大量做广告是不现实的,但是如果不拼死一博去做广告,那也无异于坐以待毙。


做广告,做广告,做什么广告呢?


必须做一个“一颗子弹消灭一个敌人”的广告!


这不等于费话吗?哪个公司不想做这样的广告!


一天,田中经理正在办公室里翻报纸,一条新闻吸引住了他。这条新闻说:有家酒店的工人罢工,媒体进行了追踪报导,罢工问题圆满解决,酒店恢复营业,原先不景气的生意现在变得异常兴隆。


在日本,劳资双方的关系一般都比较和谐,一旦出现罢工的事情就会成为新闻焦点。


田中看着看着,眼里突然冒出了金星,大脑里突然有了主意:这家酒店之所以生意兴盛,就是因为新闻媒体无意之中给炒起来的……sb公司为什么不可以利用这种虚招进行一番自我宣传呢?


想着想着,一个巧妙的想法在他的大脑里形成了。


不干则已,要干就要干出个名堂。他经过深思熟虑,偷偷叫来了几个干将,关上房门,如此如此地吩咐了一番。


几天之后,日本的几家大报,如《读卖新闻》、《朝日新闻》等刊登出了这样一则广告:


sb公司专门生产优质的咖喱粉,为了提高产品的知名度,今决定雇数架直升飞机到白雪皑皑的富士山撒咖喱粉,富士山将只能看到咖喱粉的颜色了。


这是一条令全日本人都感到震惊的消息。


在日本,富士山是一大名胜,不仅在日本人心目中,在世界人的心目中,富士山都是日本的象征。在这样神圣的地方,居然有公司胆敢撒咖喱粉?


真是岂有此理!


sb公司的广告刚刚刊出,国内舆论一片哗然。很多人都知道sb公司在故弄玄虚,但是对如此的言词仍然难以忍受,纷纷指责sb公司。本来名不见经传的sb公司,连续好多天在报纸、电视、电台等各种新闻媒体上成为大家攻击的对象。有的人甚至放出话来,如果sb公司胆敢如此放肆,我们一定叫他倒闭!


在一片舆论的声讨声中,sb公司的名声大振。临近sb公司广告中所说的在富士山撒咖喱粉的日子前一天,原先发表过sb公司广告的报纸都刊登出了sb公司的郑重声明:


鉴于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应,本公司决定取消原来在富士山顶撒咖喱粉的计划。


反对的人们欢庆自己的胜利,田中和sb公司的员工们也在欢庆他们的胜利。这样一番折腾,全日本的人都知道有一家生产咖喱粉的公司叫sb公司,并且错误地认为这家公司是一家实力超群、财大气粗的公司。很多小商小贩都纷纷投到sb公司的门下,大力推销sb公司的咖喱粉,sb公司的咖喱粉一时间成了畅销产品。


田中经理的一招妙棋救活了一家公司。目前这家公司的产品在日本国内市场占有率高达50%。


当然,这样的招数不应该经常使用,并且,如果一旦使用,就必须把假戏做得比真的还要真,否则就会弄巧成拙。


第二章规划是指引天堂的航标第一节新奇多一步


直逼你的目标


据圣经记载,马太曾说:“这世界是穷者越来越穷,富者越来越富。”后来人们把这种现象称为马太效应。


成功与失败也有两极分化的马太效应。越成功越自信,越自信就越成功。拿破仑一生曾打过100多次胜仗,胜利使他坚信自己会所向披靡,而使敌人闻风丧胆。而失败会使人越来越失败,离成功越来越远。古语所说的“屋漏偏遭连夜雨”、“祸不单行”正是这种现象的写照。


所以你的目标确定以后,就一定要坚持,要找出办法来,将其实现。如果一味放弃的话,只能导致你越来越不自信,越来越远离成功。


直逼你的目标,你会更加容易把握机遇,更加容易战胜怯懦的自我,在艰辛的劳作之后取得成功。


许多人不可谓不辛苦,花的时间用的精力不可谓不多,但为何他的人生从来就没有成功过,始终未见成果?


其实成功也很简单,那就是直逼你的目标。坚持,坚持,再坚持。


现在有些人总是抱怨自己缺乏书本知识,抱怨自己没有开发新领域的机遇,抱怨命运的不公平。要知道抱怨是于事无补的。抓紧时间,勤奋学习,明确自己的奋斗目标,然后,围绕目标,千方百计,攻关破难,仍然不失为走向成功的一个好方法。这就要求:直接对准选定的创新目标,直接进入创新状态,建立知识输入、知识积累的有序性———即根据创新需要积累知识、补充知识,而不搞烦琐的知识准备。


爱因斯坦为什么年仅26岁时就在物理学的几个领域中做出了一流的贡献?达·芬奇为什么能成为“全才”?仅仅是因为他们的天赋吗?可以说,许多科学家能迅速取得成功都在不同程度上使用过这种“直接法”。试想,当时爱因斯坦20多岁,学习物理学的时间不算长,作为一个业余研究者,他的时间更是极为有限。而物理学的知识浩如烟海,如果他不是运用直接目标法,就不可能在物理学的三个领域都取得一流的成就。他在《自述》中说:“我看数学分成许多专门领域,每一个领域都能费尽我们所能有的短暂的一生,物理学也分成了各个领域,其中每一个领域都能吞噬短暂的一生……可是,在这个领域里,我不久就学会了识别出那种能导致深邃知识的东西,而把其他许多东西撇开不管,把许多充塞脑袋而使它偏离主要目标的东西撇开不管。”


运用直逼目标的方法有哪些好处呢?其一是可以早出成果,快出成果;其二是有利于高效地学习,有利于建立自己独特的最佳知识结构,并据此发现自己过去未发挥的优点,使独创性的思想产生。直逼目标还可以使大胆的“外行人”毅然闯入某一领域并使之得以突破。dna双螺旋结构分子模型的发现就是有力的例证。这个被誉为“生物学的革命”的20世纪以来生物科学最伟大发现的发现者是沃森和克里克,两人当时都很年轻,而且都是半路出家。他们从认识到合作,从决定着手研究到提出dna双螺旋结构分子模型,历时仅仅一年半。可以说,如果沃森他们不是直逼目标,是不可能在短短的时间内获得如此巨大的成功的。


人类知识的发展有着“可压缩性”与“可跳跃性”两种性质。学习不是把前人的路再走一遍。我们不需要从甲骨文,从矿石收音机渐次学起,而只需直接学习现代汉语与集成电路。中学数学中的那些千奇百怪的因式分解题足以使人神经衰弱,但如学了高等数学的罗必塔法则,一切则轻而易举。杨振宁教授认为有些知识不见得非学透、学懂,有个大概印象即可,用时再细学。美国心理学家雷亚德认为:“就一般情况而论,多数人都是等到开始工作的时候,方才到处请教学习。”讲的也是这个道理。


直逼目标虽然是把握机遇、创造机遇的好方法,但也要运用得当。对准创新目标并不意味着没有一点知识就可以进入创新状态,而是指只有在阶段时间内集中精力掌握某一领域所必备的知识,才能较快地取得成功。

第一节新奇多一步


不要让眼睛离开目标


是的,机遇就在目标之中。用眼睛盯住目标,必须用理智去战胜飘忽不定的兴趣,不要见异思迁。正如美国作家马克·吐温所说的:“人的思维是了不起的。只要专注某一项事业,那就一定会做出使自己都感到吃惊的成绩来。”


我们常想,如果一辈子只做一件事情,那样的话那件事情一定是精品,或许会流传下去。


自然,一辈子只做一件事情,需要很大的勇气,很多的耐心,要耐得住寂寞,要把眼睛死死地盯住你的目标。


古往今来,凡是有所作为的科学家、艺术家或思想家、政治家,无不注重人生的理想、志向和目标。何谓目标呢?它犹如人生的太阳,驱散人们前进道路上的迷雾,照亮人生的路标。目标,是一个人未来生活的蓝图,又是人的精神生活的支柱。美国著名整形外科医生马克斯韦尔·莫尔兹博士在《人生的支柱》中说:“任何人都是目标的追求者,一旦达到目标,第二天就必须为第二个目标动身起程了……人生就是要我们起跑、飞奔、修正方向,如同开车奔驰在公路上,有时偶尔在岔道上稍事休整,便又继续不断在大道上奔跑。旅途上的种种经历才令人陶醉、亢奋激动、欣喜若狂,因为这是在你的控制之下,在你的领域之内大显身手,全力以赴。”


那么,目标对机遇有何作用力呢?如果概括一句,可以这样理解,机遇就是对目标的控制,即对目标的内在控制力。


在科技发展的历史上,很多著名人士都是眼睛紧紧盯住目标,达到把握机遇的目的。德国昆虫学家法布尔这样劝告一些爱好广泛而收效甚微的青年,他用一块放大镜示意说:“把你的精力集中放到一个焦点去试一试,就像这块凸透镜一样。”这实际是他个人成功的经验之谈。他从年轻的时候起就专攻“昆虫”,甚至能够一动不动地趴在地上仔细观察昆虫长达几个小时。


我国著名气象学家竺可帧是目标聚焦的践行者,观察记录气象资料长达40年,直到临终的前一天,他还在病床上做了当天的气象记录。


怎样才能让眼睛不离开目标呢?


一是要确定目标,二是要考察自己的长处和短处,结合自己的情况,扬长避短。


我国著名的科普作家高士其在他人生的艰难征途上走过83个年头。从1928年他在芝加哥大学医学研究院的实验室做试验,小脑受到甲型脑炎病毒感染起,他同病魔顽强地斗争了整整60年。在1939年全身瘫痪之前,他根据自己的健康状况和所拥有的较全面的医学、生物学知识,坚定地选择“科普”作为自己的事业。他不仅是一位科学家,而且还是一位杰出的科普作家和科普活动家。在全身瘫痪,手不能握笔,腿不能走路,连正常说话的能力也丧失,口授只有秘书听得懂的艰难情况下,从事科普创作50多年,用通俗的语言、生动的笔调、活泼的形式写了大量独具风格的科普作品。


目标聚焦,虽然方向正确、方法对头,但成功的机遇有时也可能姗姗来迟。如果缺乏坚韧的意志,就会出现功败垂成的悲剧。生物学家巴斯德说过:“告诉你使我达到目标的奥秘吧,我惟一的力量就是我的坚持精神。”很多成就事业的人都是如此。如洪昇写作《长生殿》用9年,吴敬梓写作《儒林外史》用14年,阿·托尔斯泰写作《苦难的历程》用20年,列夫·托尔斯泰写作《战争与和平》用37年,司马迁写作《史记》更是耗尽毕生精力,等等。我国古代著名医师程国彭在论述治学之道时所说“思贵专一,不容浮躁者问津;学贵沉潜,不容浮躁者涉猎”,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驰名中外的舞蹈艺术家陈爱莲在回忆自己的成才道路时,也告诉人们“聚焦目标”的际遇:“因为热爱舞蹈,我就准备一辈子为它受苦。在我的生活中,几乎没有什么‘八小时’以内或以外的区别,更没有假日或非假日的区别。筋骨肌肉之苦,精神疲劳之苦,都因为我热爱舞蹈事业而产生。但是我也是幸福的。我把自己全部精力的焦点都对准在舞蹈事业上,心甘情愿为它吃苦,从而使我的生活也更为充实、多彩,心情更加舒畅、豁达。”


罗斯福总统夫人在本宁顿学院念书时,要在电讯业找一份工作,修几个学分。她父亲为她约好去见他的一个朋友———当时担任美国无线电公司董事长的萨尔洛夫将军。罗斯福夫人回忆说:“将军问我想做哪种工作,我说随便吧。将军却对我说,没有一类工作叫‘随便’。他目光逼人地提醒我说,成功的道路是目标铺成的!”


记得著名哲学家黑格尔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有品格的人即是一个有理智的人。由于他心中有确定的目标,并且坚定不移地以求达到他的目标……他必须如歌德所说,知道限制自己;反之,那些什么事情都想做的人,其实什么事都不能做,而终归于失败。”


是的,机遇就在目标之中。用眼睛盯住目标,必须用理智去战胜飘忽不定的兴趣,不要见异思迁。正如美国作家马克·吐温所说的:“人的思维是了不起的。只要专注某一项事业,那就一定会做出使自己都感到吃惊的成绩来。”

标第一节新奇多一步


借钱的价值


美国巨商丹尼尔·洛维洛14岁的时候,父亲和母亲离异了。


他和父亲来到德克萨斯州亚瑟港,一个造船小港。父亲仍然干自己的老本行———房地产经纪人。


洛维洛的心仍沉迷于船只之中而难以自拔。到后来,他干脆辍学到港口去打零工。这样,就可以与他朝思暮想的船只终日厮守在一起了。


游荡了几年,他终于在一家海军引擎厂呆了下来。工厂派他到全国各港口去,帮忙把引擎装上船。这是他一生中惟一一次在别人手下工作。他喜欢这个工作,并发觉自己的手艺还不错,于是有空的时候便单独替别人装引擎。后来,自己接来的工作做不过来,便辞掉了工厂的工作,当上了这一行的“个体户”。


在此后的20年中,洛维洛并未能出人头地,干出惊天动地的事业来。


他终日为生计而忙忙碌碌,从这个港口跑到另一个港口,买船只卖船只,租借修理船只,有时赚钱,有时赔钱。他很少有现金可花,几乎总是欠债,有好几次面临破产的边缘。


29岁的时候,他大祸临头,险些送命。一艘船的油箱爆炸,他被炸伤了。当时,有两名船员在机舱里被熏昏了。他下去救他们出来,这当儿油箱突然爆炸,两位船员获救了,他却背部受了重伤,留下残疾,一辈子背痛不已。


当洛维洛40岁的时候,突然大彻大悟,发现了“借钱的价值”。其实每个人的悟性都是相通的,所不同的只是有的人悟性高,悟性早;而有的人悟性差,悟性晚。洛维洛到了40岁才悟出“借钱的价值”,成为一代借钱创业大师。


不过,这次借钱的对象不是他的父亲,而是银行。


他向银行贷款把一艘货船买下来,改装成油轮,因为载油比载货更有利可图。


银行的人看了看他那磨破的衬衫领子,问他有什么可做抵押。他说他有一艘老油轮在水上,就是叫他背部受伤的那艘船。


接着,洛维洛将自己的打算告诉对方,他把油轮租给了一家石油公司。他每个月收到的租金,正好可每月分期还他要借的这笔款子。因此,他建议把租契交给银行,由银行向那家石油公司收租金,这样就等于他在分期还款。


这办法听起来有些荒唐,许多银行是不愿意接受的。但实际上,这对银行还是相当保险的。


洛维洛本身的信誉也许不是万无一失,但是那家石油公司的信用却是可靠的。银行可以假定石油公司按月付钱没问题,除非有预料不到的重大经济灾祸发生。退一步说,假如洛维洛把货轮改装成油轮的做法结果也跟一些其他的做法一样失败了,但只要那艘老油轮和那家石油公司继续存在,银行就不怕收不到钱。


洛维洛的精明之处就在于利用他人可靠的信誉来增强自己的信誉。


结果,银行就这样把钱借给他了。


洛维洛用这笔钱买了他所要的旧货轮,改装成油轮租了出去,然后再利用它来借另一笔款子,再去买一艘船。


这种做法延续了几年,每当一笔债付清之后,洛维洛就成了某条船的主人。租金不再被银行拿去,而是由他放入自己的口袋里。这就是洛维洛创意的精明之处和绝妙之举。


他没掏出一分钱,便拥有了一支船队,赢得了一笔可观的财富。


一个人的口袋里一旦有了钱,他就会希望有更多的钱进入他的口袋。


洛维洛已经不满足现有的这种借钱的方法,他又产生了一个更妙的念头:如果可用一艘现有的船来借钱,为什么不能用一艘还没有建的船来借钱呢?


根据这个创意,洛维洛又想出了利用借钱来赚钱的第二种方法。


该方法是这样的:他设计一艘油轮,或其他有特殊用途的船,在还没有开工建造的时候,他就找到了客户,愿意在它完工的时候,把它租回去。手里拿着契约,他跑到一家银行去借钱建船。这种借款采取延期分期摊还的方式,银行要在船下水之后,才能开始收钱。船一下水,租费就可转让给银行,于是这项贷款就像上面所说的方式一样付清了。最后,等一切结算完毕,洛维洛就以船主的身分把船开走,可是洛维洛当初一分钱也没花。


开始时,这种想法再次令银行震惊。但是,他们仔细研究之后,觉得他的话很有道理。因为这时洛维洛本身的信誉已经没有什么问题了。何况,跟以前一样,还有别人的的信誉加强还款的保证。


当洛维洛发明了这种贷款方式畅通无阻之后,他可以着手积累他的巨大财富了。


他先去租别人的码头和船坞,继而借别人的钱建自己的船。


他的小造船公司成立之后,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政府购买了他所造的全部船只。他的造船公司就这样迅速地成长起来。应当说洛维洛的创意是具有天才之意的,令人叫绝和称奇。


很多人都认为,一个绝妙的主意不是一般人可以想出来的。其实不然,一个好的主意常常不过就那么一点,洛维洛的经历就可以很好地说明这一点。


第二章规划是指引天堂的航标第一节新奇多一步


常规就是这样被打破的


佛经中有这样的一个故事:


一个寒冷的冬天夜晚,两位小和尚很快就要被冻僵了,为了活命,大师兄搬下一尊佛像砍了,烧火取暖煮食。


师弟吓坏了,说:“师兄,你平时那么虔诚,拜佛、敬佛,为何今天做出这种大逆不道的事情来,对佛如此不敬?”


师兄平静地说:“佛是最讲本真和自然的,最忌讳虚假的表面形式。一个人渴了要喝水,困了要睡觉,饿了要吃饭,这样才能够保住性命。这都是最真实、最自然的、最急需解决的事情。拜佛修炼是领悟佛理的智慧,而佛恰恰最讲究的就是随机,就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死守僵死的种种教条和形式。现在这种情况,我只有这样做才符合佛的本意啊!要是我不这样做,被佛理的常规所限制,只遵从佛像这个表面形式,宁愿饿死、冻死,那恰恰才是曲解了佛意!”


还有一个有关神的故事:


在一个山洞边有一座很大的土地公庙,里面有一个木头雕成的土地公菩萨,足有七八尺长。据当地的老百姓说,这个土地公菩萨灵得很。


一天,突然山洪暴涨,平时不用脱鞋就可以过去的山沟,现在却变成了一般人过不去的天堑。


有一个很粗鲁的人来到这里没法过去,他左看右看,就毫不犹豫地走到土地公庙前,三下五去二,干净利索地就把土地公菩萨给搬了过去架在山沟上,轻轻松松地从菩萨身上走过去了。


过了一会儿,来了一位谦谦君子,他看到山沟上架着土地公菩萨,心里立即感到不是滋味:是哪一个大胆狂徒,居然对土地公菩萨如此不敬……他马上走过去,把菩萨轻轻地扶起来放到岸边,虔诚地弯下腰去捞了一些野草,把菩萨身上的泥土洗得干干净净,再重新放到原来的地方去。


所有这些,都被土地公菩萨和一个小鬼看得清清楚楚。


小鬼对土地公菩萨说:“一定要狠狠地惩罚那个对您大不敬的人,一定要好好地保佑那个对您尊敬的人。”


土地公菩萨说:“正好相反:你想,那个粗鲁的人已经不相信菩萨了,你怎么去处罚他呢?那个谦谦君子既然相信菩萨,他就应该再给我塑一个金身,怎么就这样走了呢?我给他一个报应,我不是就有一个金身了吗?”


这些故事都多少有些禅意:


作为一个佛教徒,爱护佛像是理所当然的,在通常情况下,是一定要保护好的。但是在特殊情况下,却可以把佛像砍了当柴烧。毫无疑问,这个敢于烧佛像的小和尚便是一个有智慧并且不守教条的成功者。惟有他,才能幸运地生存,有成功的机遇。因此,那些在任何情况下都唯恐打破坛坛罐罐的人,永远也没有脱颖而出的好“运气”!


那个贪心的土地公菩萨也是一个敢于打破常规的“人”。如果按照常规,那个粗鲁的人是必须严加惩处的,而那个虔诚的谦谦君子是应该得到菩萨的保佑的———那个小鬼的建议就是这样;而那个土地公菩萨就不一样了,他敢于打破常规……


一个好的思路不就是这样出来的吗?

第二节诱惑多一步


“诱惑”的意思是“诱导”、“引诱”、“勾引”、“放长线钓大鱼”等。


古人说,欲取之,必先予之。先投入一点,才能收回十倍百倍的回报。当今社会,投机取巧、“空手套白狼”的机会已经越来越少,那种希望不劳而获、“天上掉下一个大馅饼”的事情是不存在的。


其实,这是一个平凡得再也没法平凡的道理:不要说赚取钱财,就是钓鱼,也必须有合适的钓饵,否则就只好望“鱼”兴叹。在礼仪之邦,对“钓饵”是很有研究的,有这样一句话说:“闲时不烧香,忙时抱佛脚”。意思就是,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应该“未雨绸缪”,“风物长宜放眼量”,不要“鼠目寸光”。


一张票看两场电影


日本人坪内寿夫曾经被称为“电影皇帝”和“造船大王”,其实他的高明之处只有一点,就是让中层经理人感到他可以给自己更多的利益。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日本陷入了贫困的深渊,人们对天皇的御旨已经不是那样感兴趣了,他们需要的是吃饭和穿衣,也就是脱贫,解决温饱问题。


当时,坪内寿夫刚刚从苏联西北利亚的日军战俘营里被释放出来,早已饿得精瘦,很想发一笔大财。可是日本并非遍地都是黄金,而是要吃饭的人。没有更好的事情可干,他只得跟着父母经营一家很小的电影院。可是观众都没有心思看电影,上座率很低,他们一家人的生计都很难维持。


怎样让观众来看电影,这是坪内寿夫天天都在反复思考的问题。他终于想出了一个好办法:一场电影放两部片子。


一般的情况是一场电影放一部片子,现在坪内寿夫的电影院放两部片子,观众觉得占了便宜,就连本来不想看电影的人都来看了。不长的时间,坪内寿夫的电影院就赚了一笔很可观的收入。


随着日本经济的不断好转,文化事业也百废俱兴。坪内寿夫对这一趋势发生了很大的兴趣,决定在此方面大干一番。他拿了自己的全部资产修建了一座电影大厦。他的这座电影大厦有四个放射状的影厅,可以同时放不同的四部电影,影厅里用红、绿、橙、蓝四种颜色来区别。四个影厅只有一个入口,只有一个放映室。这样不仅减少了雇员,还给不同兴趣的观众提供了选择不同影片的机会。


为了吸引更多的观众,他在电影院里还专门开设了咖啡店、冷饮店、快餐店等,并且,在这座电影大厦里配备有美观整洁的卫生设施。在当时的日本,这样的电影院是绝无仅有的,有不少观众不是为了看电影,而是为了来参观和欣赏这座电影院的设施和服务。


只经过5年的奋斗,坪内寿夫就成了当地赫赫有名的“电影皇帝”,口袋里的钱足以给他进一步大展鸿图的良机,他的目光又开始四处扫射。


他的目光盯住了日本的四国岛。


在那个年代,四国岛的渔业生产一般都是夫妻店,一条小船,一对夫妻,虽然披星戴月,但还是难免贫困度日。他们希望能够打到更多的鱼,更换更好的船。


发现这种情况后,坪内寿夫决定开办一个造船厂。此时正好有一家名叫“来岛”的很破败的造船厂准备出卖,坪内寿夫立即买下了这家造船厂。


要使一家破败的造船厂与其他大的造船厂在竞争中取胜,没有点新的招数是不行的。当时,日本政府对500吨级以上的船只审查很严,各种手续很多。坪内寿夫决定在这一点上做文章。他把渔船的吨位定在499吨,与500吨只有1吨之差,这样就可以为渔民减少很多繁杂的手续,又可以让渔民的船有足够的吨位。很多渔民都想买这种船。


坪内寿夫的这种渔船很快就造出来了,可是很多人都想买船又一次拿不出这么多钱。坪内寿夫经过分析认为,这些长年在海上漂泊的渔民都是比较淳厚的,一般不会出现赖账的问题,于是他出了一个新招:分期付款。


方针一经确定,坪内寿夫立即动员全体员工趁渔民在家过年的时候深入家家户户,大力宣传购买这种渔船的优越性和分期付款方式的好处。


经过这一系列的工作,很多渔民都加入了买船的行列,买到船的渔民经济效益显著增加,又吸引着更多的人加入买船的行列。


一个小小的来岛造船厂,随着四国岛的渔业发展,一起发展起来了。8年时间,来岛造船厂异军突起,一下子就进入了日本5大造船厂之列,名列世界造船业的第22位。


坪内寿夫之所以获得成功,关键就是让顾客觉得在坪内寿夫那里自己占了便宜。

第二节诱惑多一步


打造回头客


去过餐馆吃饭的朋友都知道,我们点菜时,一般饭店、餐馆的服务小姐总是推荐给你较贵的菜,并且是越多越好,你花光身上所有的钱她也不会嫌多。可是吉林省长春市有一家餐馆却反其道而行之,几乎每一位服务小姐等到客人点菜点到一定程度,她就说:“我看你们的菜点得差不多了,够吃了。”


一般点菜的主人还是要坚持再点上几道菜,可是小姐仍然说:“您的菜真的够吃了。”这种情况无疑给点菜的主人一个下台阶的机会。而客人可能就会说:“够了,够了,简单点就行了。”小姐们又会说:“吃着再说,不够再添吧。”主人说:“行行行,就这样,先吃着再说吧。”


正由于替请客的主人说出了他不好意思说的话,给主人一个下台的机会,以至于许多人第一次在这儿请客的感觉很好,也就有了第二次、第三次……第n次来这里请客。


正是服务小姐的几句话,牵来无数回头客,生意哪有不兴隆之理?


铜牌的“诱惑”


这个故事发生在美国。


有一年,美国的芝加哥市举办世界博览会,世界各大厂家都将产品送去陈列。美国一家赫赫有名的罐头食品公司经理汉斯先生,理所当然要带着自己公司的罐头和食品去参加这次博览会。可是令他失望的是,博览会工作人员只安排给他一个会场中最偏僻的阁楼。


博览会开始以后,前来参观的人络绎不绝,拥挤异常。但是,到汉斯先生的小阁楼参观的却稀稀拉拉,没有几个人。为此,汉斯感到不是滋味,苦苦地思考着。


展览会开幕不久,会场***现了一个新奇的小玩艺。前来参观的人常常会从地上拾到一些小小的铜牌,上面刻着一行字:“拾到这块铜牌,就可以拿它到阁楼上的汉斯食品公司领取纪念品。”


数千块小铜牌陆续在会场上被发现,不久,汉斯那个无人问津的阁楼,便被来人拥得水泄不通,会场的主持人怕阁楼会崩塌,不得不请木匠设计加固。从那天起,汉斯的阁楼成了博览会的“名胜”,参观者无不争先前往,即使没有捡到铜牌的人,也要去“观光”一番,这种盛况一直持续到闭幕。


不用说,汉斯先生的这招是够绝的,这一绝招使他转败为胜,净赚50余万美元,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


第二章规划是指引天堂的航标第三节变化多一步


“变”就是“权变”、“见机行事”、“见风使舵”等意思。


“变”是“思考”的重要法则之一,在汉语里面,有很多反映思想僵化的词语,比如“死板”、“呆板”、“顽固”等。我们知道,这些词语都是与“愚蠢”联系在一起的。很多人之所以受穷受累,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不会变通。


变通是有层次的:有的人在小事上很机灵,可以说是“八面玲珑”,而在大事上却很糊涂;有的人对于眼前的情况不斤斤计较,而看得到长远;有的人只会“一是一,二是二”,不会举一反三……


我们举两个“纸上谈兵”的例子:


在中国历史上,有两个著名的纸上谈兵的典型,一个是战国时代的赵括,一个是三国时代的马谡。


赵括的兵书读得很多,他父亲赵奢是一个久经沙场的老将,曾经为赵国立下大功,兵书也读得不少,可是一谈起用兵打仗来,每每败在儿子的嘴下。他虽然无法说服赵括,但是他认为赵括将来一定会因为用兵误事,理由是:用兵打仗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但是赵括却认为是一件很轻松的事情,所以赵括不用兵则已,一旦用兵,必败无疑。


正因为如此,赵奢临终留下遗言:赵括千万不能率兵打仗!


赵奢死后,秦国大兵压境,赵王刚刚接位不久,年轻气盛,求胜心切,不顾客观情况,企图通过大败秦国来提高自己的政治地位。可是当时统兵的大将是老将廉颇,不肯轻举妄动,不但未能打败秦军,还吃了几次小败仗。赵王不高兴了,准备换将。


换谁呢?


秦军很害怕廉颇,所以四处散布谣言,说廉颇就要投降了,秦军就要大获全胜了;秦军不怕廉颇,怕就怕赵括!


这些话自然通过曲折的渠道传到赵王耳里。


在国家面临危亡之际,赵括也请求赵王命他“为国效力”,同时也有不少好人向赵王推荐赵括。更重要的原因是赵王是年轻人,赵括也是年轻人,年轻人一般都喜欢使用年轻人。


我们这里补充说一句,是不是赵括进行了什么“公关”活动史书上没有记载,我们不敢妄加猜测。


看来,赵括要“肩负重任”是“民心所向”!


因此赵括将取代廉颇为将,已经是“呼之欲出”了。


这个消息传到了他母亲的耳朵里,他母亲焦急万分,抱病去见赵王,声明她的意思,并且又拿出了赵奢的遗言,可是赵王决心已下,不肯听从,于是答应了赵母的请求:赵括如果战败,他们全家不与之同罪;赵括如果取胜,他们全家不与之同功。


看来赵括为将已经铁定了,可是又出来个蔺相如,就是原来与廉颇是好朋友的那个,当时他正在生重病,听到如此消息,也去拜见赵王,反对赵括代替廉颇。


虽然这样,赵括还是当上了赵国的统兵元帅,最后中了秦国大将白起的妙计,最后声败名裂,战死疆场。


他之所以失败,就是死守兵书上的“置之死地而后生”。赵国是比较有力量与秦国抗衡的国家之一,就是因为这一战,被秦将白起坑杀了赵国40万精兵(《史记》上如是说,很可疑)。赵国就再也没有招架之功,更没有还手之力了。


赵括之后又有一个三国时期的马谡。由于《三国演义》在中国家喻户晓,所以他的臭名可能超过了赵括。


马谡的最大毛病也是纸上谈兵。诸葛亮派人去镇守街亭,他主动请缨。因为街亭的战略地位非常重要,诸葛亮再三叮嘱,必须在要道口驻兵,为了以防万一除了派王平为副将之外,还派出了三支接应的兵马。可是这个“该死的”马谡到了街亭,不按照诸葛亮的部署行事,又不听王平的劝告,像赵括一样又搞了一个什么“置之死地而后生”,最后被司马懿打得大败。


尽管马谡与诸葛亮的私交甚厚,诸葛亮还是“挥泪斩马谡”。


不管是赵括还是马谡,他们的毛病就是不会变通,死守着教条。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思路,不要把自己人为地限制在某个框子里。

第三节变化多一步


“圆角牙刷”的诞生


加藤信三是日本狮王牙刷公司的小职员。作为一个小职员,尽管他前一天夜里加班,很晚才回家休息;尽管他头晕目眩,还想好好地睡上一觉,但是他必须马上起床,赶到公司去上早班,可是他的收入还是“那个”得很。


一天早晨他起床后,匆匆忙忙地洗脸、刷牙,不料,急***乱,牙龈一下子就被刷出了血!加藤信三不由火冒三丈,因为牙刷已经不止一次把他的牙龈弄出血了。


他就这样怀着坏心情出了家门:一个牙刷公司的职员,多次被牙刷弄出了血。


他的不满情绪越来越大了,怒气冲冲地朝公司走去,准备向有关技术部门发一通牢骚。


快进公司大门时,他的脚步渐渐地放慢了。他曾经参加过公司组织的管理科学学习班,他记住这样一句名言:“当你遇有不满情绪的时候,要认识到正有无穷无尽新的天地等待你去开发!”


他冷静下来了,和同事们想出了不少解决问题的好办法:改变刷毛的质地、改造牙刷的造型、重新设计刷毛的排列等,经过认真论证,逐一进行试验。


在试验中,加藤发现了一个为常人所忽略的细节:在放大镜下,牙刷毛的顶端由于机器切割都呈锐利的直角。


他想:如果通过一道工序,把这些锐角都锉成圆角,问题不就完全解决了!


大家都一致同意他的意见。


经过多次试验后,加藤和他的同事们把成功的方案正式地向公司提出。公司很乐意改进自己的产品,迅速投入资金,把全部牙刷毛的顶端改成了圆角。


改进后的狮王牌牙刷很快受到了广大顾客的欢迎,对公司做出巨大贡献的加藤从普通职员晋升为科长,十几年后,他成为了公司董事长。


磨刀不误砍柴工


约翰是一个伐木工人,为公司工作了5年却从来没有被加薪。这家公司又雇用了比尔,比尔只工作了1年,老板就给他加了薪,而老板并没有给约翰加薪,这引起了约翰的愤怒。他去找老板谈这件事。


老板说:“你现在砍的树和一年前一样多。我们是以产量计酬的公司,如果你的产量上升了,我会高兴地给你加薪。”


约翰回去了,他开始更卖力地工作,并延长了工作时间,可是他仍然不能砍更多的树。他回去找老板,并把自己的困境说给他听。


老板让约翰去跟比尔谈谈:“可能比尔知道一些你我都不知道的东西。”


于是约翰就去问比尔:“你怎么能够砍那么多的树。”


比尔回答:“我每砍下一棵树,就停下来休息两分钟把斧头磨锋利。你最后一次磨斧头是什么时候?”


这个问题正中要害,约翰找到了答案。


我们的问题是,你最后一次磨斧头是什么时间?很多人形成了思维的定式,考虑问题都是程式化的,不会随机应变。如果这样,我们的思路就不会开阔了。因此,我们主张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不管遇到什么问题,都要多问几个为什么。很多时候,就是在这样的“为什么”的过程中,很多问题都会找到更好的解决方式。

第三节变化多一步


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莫奇森是靠开采石油致富的。他早年生活很艰难,因此养成了勤俭的习惯,石油虽然给他带来了滚滚的财富,但是人们发现他一直过着清教徒式的生活。后来他积劳成疾,不得已,他只好放下石油这个饭碗,离开喧嚣的尘世,过起农人的生活……


一天,应子女的恳求,他驾车去了玩具店,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只几年功夫,不仅环境已经发生很大的变化,而且原来只能卖2、3美元一个的布娃娃都已经长到5美元一个,感慨之余,他突然发现腰包轻了不少,仔细一算,自己财产已经有6亿美元消失在空气中了。


一句话,莫奇森惊醒了,他几个电话就召来了一批一流的财务专家,这些专家建议他,把暂时不用的“死钱”全部用来投资,其中相当的部分用来买股票。他接受了建议。为了避免风险,他把资金甚至投到了加拿大和大洋彼岸的南非等国家的115家公司的股票上,其中就有后来被证实是股价上涨了10倍的数据自动处理公司、贝茨试验室、商用金属公司、埃默森无线器材公司、第一波士顿公司等近20家公司。


分散化的投资方式、正确的股票选择和买卖时的时机掌握,使莫奇森不仅保住了原有的财产,更使他开始进入世界最富的100人行列。


中国人有“养儿防老,积粟防饥”的传统,他们一旦得到钱,就把钱死死地攥在自己的手里,因此,中国人存钱是出了名的。很客观地说,如果实在没有好的投资方向,把钱存在银行里还是可以的,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物价上涨,你的钱会越来越少,这还不算遇上金融风暴。


如果用这些钱来买股票,莫奇森的办法是值得借鉴的:将资金分散投资在不同的股票上,这是减少股市风险的最好方法,能够得到理想的效果。


与众不同,出奇制胜


现代人想要成名立业,还需要披荆斩棘。虽然这世界上的确还有许多捷径,但却未必都那么好走。你所选择的道路或许最为独特,或许最为艰难,也或许最为伟大。


也许古代的帝王,他们受人尊重的原因并不是因为争战得来的丰功伟业,而是他的仁民爱物,追求和平,远离战争。


所罗门王不继承父亲所推行的战争,选择和平,反而得到英雄的美名。奥古斯都也以胸怀宽广著名。


当时君临天下的菲利浦二世以明慎之道驾驭王朝,如果他的父母是精明强干的模范,那他就是慎思笃行的榜样。


有太多的人是因为自身独特而成就盛名的!有的修养臻圣,有的博古通今,有的功业卓著。


任何行业,只要能做到与众不同,就能独树一帜而成就事业。某甲擅长写散文,我就写喜剧;某乙擅长写小说,我就写诗。为了省事而模仿他人,绝不是雄才大略者的行为。


想做到“与众不同,出奇制胜”其实并不容易。人人都想创新,与众不同,在远古时代如此,现代也是如此,但今天因为时代背景的不一样,社会的变化已经到了令人咋舌的地步,好比经过长时间的颠覆传统,有越来越多的人反而追求传统再现,这就是时代的轮回;科技越来越昌明,可是人们反而怀念从前观念的朴质。所以,在不断追求科技创新的时代,返璞归真这样的观念反而从新潮流中脱颖而出,造成另一种风潮。这告诉我们,想要与众不同不一定只是一味地往前冲,有时回头看看也可能有所突破。


我们都知道日本和服穿着不便,也不适合现代的步调,可是和服与旗袍一样都是美丽文化的产物。在衬衫、运动衫、牛仔裤的时代下,优美的和服或旗袍都被束之高阁,实在可惜,于是便有设计师很有创意地将服饰上的重点取下,组合在运动衫、牛仔裤上,这些成衣本来很便宜,可是在背后或是胸前组合上一块典雅美丽的和服布料之后,不但充满设计感,而且独一无二,连价格都要三级跳。


不久前,一个流传一时的创意故事也让很多人重新反省自己思考事情的方式:美国高露洁牙膏公司为了提升业绩,广征全球创意,只要一经采用,就可获得100万美金作为奖金。但是大部分的想法不外乎是请明星代言,请俊男美女做活广告,送赠品,都很老套。最后大奖竟由一个默默无闻的年轻人获得,你们知道他的创意是什么吗?


就是把牙膏的口径拓宽01公分。


为什么呢?想想每个人早上刷牙的时候,为了赶着上班上学,匆匆从床上跳起来,眼睛都还睁不开时,手就粗心地挤了一堆牙膏出来,那牙膏不是很快就用完了吗?高露洁公司真的有将牙膏的口径放大吗?不知道。可是这年轻人的想法出奇制胜,让人脑筋急转弯,不禁会心一笑或者拍手叫好。


多观察事物的发展,思考当中成功的因素,或许你会发现许多值得参考的东西。

第四节展望多一步


“展望”就是“往远处看”、“往将来看”、“预测”等意思。


我们经常会问:为什么有些人就是比其他的人更成功,赚更多的钱,有不错的工作和良好的人际关系,身体健康,生活愉快,天天都过着高品质的生活,生活似乎充满了无限的趣味。而不少人整天忙忙碌碌,甚至“脸朝黄土背朝天”才能维持生计,经常是“吃了上顿没下顿”。


其实,在“人之初”的时候,人与人之间是没有多大的区别的。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有的人获得了极大的成功,有的人克服了无数的困难而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更多的人却无论做什么都不能成功。


这是为什么呢?


最关键的就是,成功者都具有“自信”、“积极”、“诚实”、“乐观”的心态,最重要的是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拥有这一切!


先忧后乐


比别人先一步思考、创新和构想,然后认真思考,或者边做边思考,才能最先捕捉机遇,最先采取切实可行的行动,最先赢得成功,最先享受胜利的快乐。


“先忧后乐”,是中国古代大政治家范仲淹所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简称。“先忧后乐”不只是政治上,也可以引用在企业的经营上。即使只有三五个员工,也必须有这种认识。与人同忧,与人同乐,一个人能做到这个地步就不错了,可是要想做成功的经营者,做到这种地步只能是不及格。至少你还要有“先忧后乐”的精神。“忧”,不只是担心挂念,广义的解释应该包括思考、创新和构想。所以“先忧”的意思就是比他人先一步思考、创新和构想。尤其是经营者更要时时如此。


当然,经营者不一定一天24小时都要工作,休养、娱乐是应该的。可是大脑却不能休息,在休养、娱乐中,心里也必须有“先忧”的念头,千万不要整个人都沉迷在玩乐之中。一个人随时有警惕的心,就可能突然灵机一动,产生新的构想。


每个人都不是十全十美的,如不能完全做到“先忧”,也至少要有这念头。否则,不管多么有才能,也不适合做经营者。


对于任何事情必须仔细考虑及了解后,才可以作出自己的判断,因为人不是神,有时候在某种情况下,往往会不知道怎么办才好,何况是在知识不多、经验又浅的年轻时期,想要迅速地判断一件事情实在不简单,会很容易踏入泥沼而不能自拔。


1919年,松下幸之助在大阪电灯公司工作时的一位朋友向他提出一个提议。他说:“为什么不把个人经营的松下电器扩大为公司组织呢?与其你一个人这样辛苦地经营,何不吸收一些外资来扩大组织规模呢?我有些相当有钱的亲戚和朋友,很快就可以拿出5万、10万元。我们两人把松下扩大为公司组织,好好地经营一番。你看如何?”


松下受到了他热心的说服,有些动心。考虑的结果,松下先生也认为他的话并没有错,如果一个人的能力能够做到10分的话,两个人组织公司也许就能够做到30分。于是,松下当场就对他说:“让我好好考虑一下,四五天后我给你消息。”然后他们就分手了。


过了两三天,松下仍犹豫不决,于是就去看他的朋友。松下的朋友看到松下,就迫不及待地问:“松下,你做了决定没有呀?要是决定的话,我明天就向公司辞职,然后马上回乡下去跟亲戚借点钱。”


松下的朋友再三地催促松下赶快做决定。在他的朋友一再敦促之下,松下终于被他说动而半信半疑地承诺下来,好歹总算有了定案。


然而等到松下回到家里静静地把事情重新想过,觉得这样答应实在有点唐突。那时松下只考虑是一个人独干还是组织公司比较好,并没有好好看一下朋友的性格、处事能力以及人格等等,是不是一个真正值得信赖的人。


想到这里,松下立刻有了决定,虽说已有口头约定,但他想还是照现在的方式,一个人小规模地经营似乎比较妥善。然而,口头约定也是约定,如今再拒绝他的朋友的话,实在说不出口。就这样他在懊恼中又过了两三天。


但是,这其间发生了一件出人意料的事,他的朋友不知怎么就突然暴死了。


松下听到这个消息整个人都呆住了。十年河东,十年河西的人生变迁不由得令松下感慨万千。


要决定一件事情,毕竟是很不容易的,有时候不允许慢慢决定,但当机立断往往又容易出错。从此以后松下对于重大的事情,绝对不会像这次一样,心里还没有明确的方案就糊里糊涂地下了决定。


经营者要把握事物的轻重缓急,做敏感的分析与处理。经营事业,一方面要心胸宽阔,另一方面要谨细入微,这样才能把公司发展壮大。


事业的经营上,随时随地都有危险性存在。因此,经营者时时刻刻谨慎行事是不行的,还要见多识广,经验丰富,只有这样,处理业务时,才会不慌不忙,井然有序,促进事业的进步。


一个经营者应如仪表上的指针一样敏锐,微弱的电流通过,就会有所感知。凡事皆有“萌生”时期,从小至大,应敏感地把握事物的“萌生”,善加处理。如员工的气色、工厂内的空气、工作态度等,即使如此微小的变化,也要有所警觉。


要想做到见微知著,功夫在平时。只要你经常不间断地训练自己思考一切问题,洞察能力就会不断提高,到时候遇到重大事件,也就有能力应付了。


每一个人,都希望能够很顺利地完成工作,但是这并非只要是希望就可以达到。如果仅仅是希望,那么一旦环境有了变化,我们就会不知所措,无法应付了。如果你做到了“先忧后乐”,结果或许会好起来。


第二章规划是指引天堂的航标第四节展望多一步


以迂为直,放眼长远


能不能做到放眼长远,预见未来,对于一个要想取得成功的人来说,无疑是非常重要的。“明者远见未萌”。高明的人有远见卓识,知迂直之计,善于变化万端,捕捉机遇。


《孙子·军争篇》说:“军急之难者,以迂为直,以患为利”,“先知迂直之计者胜。”这就是说,“与人相对而争利,天下之至难”,而“天下之至难”中又以“知迂直之计”为最难。如果把这里的“争利”理解为“争机遇”的话,能把握谋划迂直关系的人就能获取机遇。所谓知迂直之计,就是要懂得以迂为直的办法,这个计谋表面上看走了迂回曲折的道路,实际上是为获得机遇、为更直接更有效更迅速地取得成功创造条件。


日本专家村山孚先生谈《孙子兵法》在企业管理中的运用时,旁征博引,曾把中国二万五千里长征作为我们党施行的第一个迂直之计。他认为开始是由于“领导人犯了错误,这不是好事”,但“推选了新的领导人走完了二万五千里长征,把坏事变成了好事”。第二个迂直之计是西安事变,“把蒋介石杀了是眼前利益,放了,牺牲眼前利益却得到抗日的胜利”。第三个迂直之计是放弃延安。“看起来失去了一些城市,但从长远来看,获得了全国的解放”。他最后认为:“中国的调整方针,从大局从长远利益来看,也是迂直之计。”


我们认为曲中见直、直中见曲,是放眼长远的第—个问题。什么是曲中见直、直中见曲?列宁说过:“人的认识不是直线,而是无限地近乎于一串圆圈,近乎于螺旋的曲线。这一曲线的任何一个片断、碎片、小段都能被变成独立的完整的直线。这条直线能把人们引到泥坑里去,引到僧侣主义去,在那里统治阶级的阶级利益就会把它巩固起来。”


迂直相间,是建立在对客观事物深刻分析的基础之上的。分析要深刻,需要观察,在长期的观察后,“吹糠见米”,伺机而动。


企业管理中,充满着曲中有直、直中有曲的事。在经营实践中,古代商贾、现代企业家创造了不少运用迂直之计的好经验。这些经验有的已结晶为谚语、格言在经营界流传着,如“为了明年多得利,宁愿今年少受益”,对新产品实行“扶上马,送一程,服务到家门”,“三分利吃利,七分利吃本”等等。


美国贝尔电话公司前总裁费尔,是位眼光长远的企业家。由于他的远见卓识,使得贝尔电话公司成为世界上最具规模、成长最快的民营企业。费尔在担任该公司总裁的20年内,成功地作出了四项关系到贝尔公司生存与发展,并使它能在种种风险中飞速成长的正确决策。这四项决策是:一、提出“以服务为目的”的口号;二、实行所谓“公众管制”;三、建立贝尔研究所;四、开创一个大众资金市场。费尔的这四项决策,都不是解决当前需要的“对症良药”,而是着眼于未来的创造性大决策。这些决策同当时“众所周知”的看法大相径庭,引起了人们极大议论,费尔本人甚至遭到贝尔公司董事会的解聘。然而,若干年后,费尔的四项大决策,实际上正好应对贝尔公司遭到的特殊困难,使贝尔公司获得了惊人的成功。当时,能否向顾客提供最佳服务成了企业能否继续发展的重要问题,而费尔提出的“以服务为目的”的口号,以及为此制定的提高服务质量,衡量服务程度的措施,使贝尔公司能顺应时代的要求。当时,美国发出了将电话收归国营的警报,费尔提出的公众管制,力求确保公司利益,使贝尔公司得以继续生存。当时,由于科学技术的飞跃进步,电讯事业获得了大发展。费尔建立的贝尔研究所最先发展的通讯技术成了种种科学技术新发展的先导。当时,资金市场从20世纪20年代的投机市场转向所谓“莎莉妈妈”的中产阶层的主妇市场,费尔设计的大众资金市场正投合了“莎莉妈妈”的意愿:担不起风险,有保证的股息,享有资产增值,可免于通货膨胀的威胁,从而保证了贝尔公司在近50年来享有充裕的资金来源。


费尔的大决策,曲中见直,一言以蔽之,谋求机遇于未来。


知迂直之计者胜。我们在复杂的事物面前,倘能做到“权轻重”、“计迂直”,认识矛盾,使矛盾向有利的方向转化,走一步,看两步,想三步,步步紧扣目标,运用你狐狸般狡猾的脑袋,调用你聪明的才智,变迂曲为近直,就一定可以走向成功。

第四节展望多一步


心有多大,天地就有多大


心有多大,天地就有多大?是的,不要怀疑!有人兴许认为这是一句疯话,听起来类似于咱们在社会主义改造时说过的一句话:“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不过,这里是强调一股执着的追求、一颗勇敢的心!大胆地在自己选择的道路上疯狂、执着、勇敢地走下去!


还记得李阳疯狂英语中所倡导的“疯狂信念”吗?“伟大的时代给每个人伟大的机会!你的命运掌握在你的手中!淋漓尽致地弘扬你的生命吧!因为这个世界上只有一个你!你在这个世界上只走一回!为什么要怕丢脸?人死了以后不过是一堆灰,脸面又算得了什么呢?丢脸是多么珍贵的人生体验:正是因为丢脸,你学到了最难学到的知识和经验;正是因为丢脸,你获得实力的迅速成长和人格的全面锻炼。亲爱的朋友们,感激所有给你机会丢脸的人,抓住每一个丢脸的机会!请让我丢脸吧!”


拿出你的勇气来,拿出你的野心来!有人说,人之所以没有翅膀,是因为他有思想。那么,让我们思想的翅膀带我们去天空自由飞翔吧!让思想无限!


一个人在他的日记中写道:


今天,我牵着小狗在海滩上散步时,遇见一对来自西部已退休的夫妇。他们对俄亥俄海岸赞不绝口。


“这片海滩真令人神往啊!”老妇人说,“可惜我们10年前没有下决心在这儿买一幢别墅。”


“现在觉得太晚了?”我问道。


“是,那时买会便宜得多呢!”


我不知道他们是宁愿守着一块并不喜爱的地方生活,还是会尝试一下危险与挑战?如果我早就和他们认识的话,我肯定会劝他们勇敢地去试一下,免得像现在一样后悔不迭。


曾经有人说过:多数人是在失望中度过终生的。可是在期盼中度过一生,岂不更有意义?你所需付出的仅仅是让你的生活态度有意识地改变。曾听过多少感慨“要是早点……生活就会大不同了!”并总是大谈如果他做了什么,那他的生活会怎么样,然而他们却什么也没做过,一切只是空谈。


有一次,上帝把1、2、3、4、5、6、7、8、9、o十个数字摆出来,让面前十个人去取,说道:“一个人只能取一个。”


人们争先恐后地拥上去,把9、8、7、6、5、4、3都抢走了。


取到2和1的人,都说自己的运气不好,得到很少很少。


可是有一个人却是心甘情愿地取走了0。


别人说他傻:“拿0有什么用?”


别人笑他痴:“0是什么也没有呀!要它干啥?”


这个人说:“从0开始嘛!”说完便一言不发,埋头苦干起来。


他获得1,有o便有了10;他获得5,有o便成了50。他一心一意地干着,一步一步地向前走。


他把0加在他获得的数字后面,便十倍十倍地增加。他终于成了最富有的、最成功的人。


记不清我们的身边有过多少这样的事例,真是不胜枚举。他们成功了,因为他们的勇气和意志。渴望生活美好的人们,请让我们开始吧!


第三章讯息是导向天堂的扶手第一节聆听多一步


“聆听”的意思就是“倾听”,也就是要“耳听八方”。科学研究证明耳朵所收集到的信息比眼睛要多得多。


在广播、电话等现代化通讯工具没有出现之前,“听”这种收集信息的方式受到很大的限制,但是,“听”仍然是一种很重要的收集信息的方式。广播、电话等工具出现以后,“听”的功能得到了很大的发挥,一时间似乎要独霸信息传递主流的地位。可是自从电视出现,广播的作用就不断地减弱,受到了严重威协。可是由于其收听设备简单,收听范围广泛,所以直到今天,“听”仍然是一种传递信息的有效工具。


在很多地方,甚至在比较重要的地方,有些人在那里兜售所谓的“窃听器”,这就是利用“听”这种手段获取信息的一种表现。


好的聆听态度,才能听到真言


造化者赋予耳朵的功能,意在作为言语的过滤器、知识的漏斗。耳朵内部的构造错综复杂、迂回曲折,过旋环叠如同贝壳,高栏短墙又如堡垒,而这些是建造来利于节选语言、净化思想,以及让我们有时间辨真去伪。


美国知名主持人林克莱特有一天访问一名小朋友,问他说:“你长大后想要当什么呀?”


小朋友天真地回答:“我要当飞机的驾驶员!”


林克莱特接着问:“如果有一天,你的飞机飞到太平洋上空,所有引擎都熄火了,你该怎么办?”


小朋友想了想说:“我会先告诉坐在飞机上的人绑好安全带,然后我挂上我的降落伞跳出去。”


一听完这童言童语,现场的观众哄堂大笑。林克莱特注视着这孩子,心里也想他是不是自作聪明的家伙。


没想到,孩子突然流下了眼泪。


于是林克莱特问他说:“为什么要这么做?”


小孩说:“我要去拿燃料,我还要回来!我还要回来!”


当你在听别人说话时,你真的听明白了吗?你明白吗?如果不明白,就请听别人说完吧,这就是“听的艺术”。


听话不要听一半便断章取义,也不要把自己的立场投射到别人所说的话语上头。现代人脚步匆忙,总叫别人长话短说,自己也是长话短说,没想到经过耳朵进去的“短话”,在脑袋打结,再经过长舌出来时已经变成“加毒料长话”。


耳朵是一个被动的工具,所以听是被动的行为,但是积极的聆听态度会使整个活动变得主动。一个好的聆听行为,会让对方也专注于他自己所说出的内容,更会引导出真实的话语,如果你一开始就已经排拒不听,已经下判决,耳朵内只剩下噪音,你也听不见任何真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