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序

作者:罗曼·罗兰

|

类型:文艺·名著

|

更新时间:2019-10-08 04:19

|

本章字节:3874字

我们印行《约翰克利斯朵夫》这个定本的时候,决定采取另外一种分册的方法。以前单行的十卷,实际是归纳为三大部分的:——


《约翰克利斯朵夫》最初陆续于《半月刊》上发表,以后又出十卷本的单行本,又合成三册本与五册本的两种版本。此四册本的版本,作者称之为定本(édiiondéafiniive)。


一、约翰克利斯朵夫:1.黎明;2.清晨;3.少年;4.反抗。


二、约翰克利斯朵夫在巴黎:1.节场;2.安多纳德;3.户内。


三、旅程的终途:1.女朋友们;2.燃烧的荆棘;3.复旦。


现在我们不以故事为程序而以感情为程序,不以逻辑的、外在的因素为先后,而以艺术的、内在的因素为先后,以气氛与调性(onalié)来做结合作品的原则。


这样,整个作品就改分为四册,相当于交响曲的四个乐章:


第一册包括克利斯朵夫少年时代的生活(黎明,清晨,少年),描写他的感官与感情的觉醒,在家庭与故乡那个小天地中的生活,——直到经过一个考验为止,在那个考验中他受了重大的创伤,可是对自己的使命突然得到了启示,知道英勇的受难与战斗便是他的命运。


第二册(反抗,节场)所写的,是克利斯朵夫象年轻的西格弗里德一样,天真,专横,过激,横冲直撞的去征讨当时的社会的与艺术的谎言,挥舞着堂吉诃德式的长矛,去攻击骡夫,小吏,磨坊的风轮,和德法两国的节场。这些都可以归在反抗这个总题目之下——


西格弗里德瓦格纳歌剧中的主人公,为瓦格纳创造的理想人物,为旧时代(瓦格纳说是黄金统治的时代,即资本主义时代)崩溃后的新人物。罗曼罗兰创造的克利斯朵夫亦是一种理想的未来世界的人物,但他的活动是在艺术方面。


第三册(安多纳德,户内,女朋友们)和上一册的热情与憎恨成为对比,是一片温和恬静的气氛,咏叹友谊与纯洁的爱情的悲歌。


第四册(燃烧的荆棘,复旦)写的是生命中途的大难关,是“怀疑&quo;与破坏性极强的&quo;情欲&quo;的狂飚,是内心的疾风暴雨,差不多一切都要被摧毁了,但结果仍趋于清明高远之境,透出另一世界的黎明的曙光。


在《半月刊》上初发表的时候(1904年2月1912年10月),每卷卷尾都附有两句拉丁文铭文,那是刻在哥特式大教堂的正堂门口圣克利斯朵夫像的座下的:


当你见到克利斯朵夫的面容之日,


是你将死而不死于恶死之日。


作者借用这两句,表示他私心愿望约翰克利斯朵夫对于读者所发生的作用,能够和对于作者发生的作用一样,就是说,在人生的考验中成为一个良伴和向导。


考验是大家都经历到了;而从世界各地来的回响,证明作者的愿望并没有成为虚幻。他今日特意重申这个愿望。在此大难未已的混乱时代,但愿克利斯朵夫成为一个坚强而忠实的朋友,使大家心中都有一股生与爱的欢乐,使大家能不顾一切的去生活,去爱!


罗曼罗兰


一九二一年一月一日于巴黎——


书香门第扫描校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