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1

作者:梁晓声

|

类型:都市·校园

|

更新时间:2019-10-07 01:27

|

本章字节:18802字

女性的直觉是令我惊异的。


在一切形式的抢答或竞猜活动中,她们的成绩远优于男人。往往是,男人们刚开始想,她们却早巳冲口道出答案。而且,一半情况下是对的。


男人是凭了学识才聪明起来的。女人却是凭本能显得格外聪明的……


少女们从爱情中间接品咂爱情滋味儿。她们对浪漫爱情的幻想后边连着对美好婚姻的幻想。但是半老不老的女人们和半老不老的男人们内心里所幻想的,直接的就是婚外恋。因为她们和他们,大抵都是已婚者。尤其她们,恰似《廊桥遗梦》的女主角弗朗西丝卡是做了妻子的女人一样。这样的女人们的内心里,要么不再幻想爱情,要么幻想婚外恋。


高等教育教给人思想的能力。而思想是幻想的“天敌”。正如瓢虫是蚜虫的天敌。


爱、情欲和性,尤其在和电影中,越来越趋向于低俗、猥亵、丑陋、自然主义(下流的自然主义),越来越不圣洁了,甚至谈不上起码的庄重了。仿佛原先由于某种锦缎价格昂贵虽心向往之却根本不敢问津,甚至经过布店都绕道而行,忽一日暴发了,闯人大小布店成匹地买。既不但买了做衣服,还做裤权做背心,做鞋垫做袜子,做床单做台布。而新鲜了几天就索兴做抹布做扼布了。几乎凡叫的书里都有爱都有情欲都有性,就是缺少丁关于爱的思想关于情欲的待意关于性的美感。


爱的主题并不一定只能或只许开出美的花朵,在现实中往往也能滋生出极丑和极恶。


***在中国当代中,几乎只剩下了宫能的壳。这壳里已几乎毫无人欲的灵魂。


我对“肉麻的温情”五个字相当困惑。反复咀嚼,几经思考之后,困惑依然存在,丝毫未减。由我想来,温情乃是爱的相当重要的“元素”。


没有温情的爱情是根本不可能的。正如没有氧的空气根本不是空气一样。


他是一个相当理性的,相当谨慎的,力求不使读者感到倔执,力求不使自己和自己的作品因偏执而遭到读者排斥引起读者逆反的作家。


读过许多关于爱情的之后,我已经变得不大容易被爱情故事所感动了。《廊桥遗梦》这个故事本身也没太感动我。它使我联想到我们中国的《白蛇传》和《梁山伯与祝英台》。后者在张扬爱的浪漫和咏叹爱的执着方面,实在不是《廓桥遗梦》所能婉美的。谈到“伟大”,无论故事本身想象魅力的伟大,还是男女主人公身上所具有的感天地泣鬼神的爱力(用沃勒的话叫做“激情”)的伟大,都远远地超过《廊桥遗梦》。简直不能同日而语。相爱男女的灵魂化为彩蝶这一种浪漫想象,从小就使我折服之极。而《白蛇传》中的白娘子这一女性形象,我认为在人类艺术创造史上,更是前天古人,后无来者。蛇是多么可怕的东西!蛇而为精,一向意昧着邪恶与凶残。希腊神话和罗马神话中,蛇精蛇怪一再伴着毒辣之神出现。只有在我们中国的《白蛇传》中,成为爱、美、善、刚勇、柔情忠贞、视死如归的化身。白娘子那种对爱宁人负我,我绝不负人,那种为爱不借赴汤蹈火,不借以千年修炼之身相殉,那种虽被镇在塔下却爱心不悔的痴,真真是人间天上爱的绝唱!真真令世世代代的男人们永远的自愧弗如网!只不过《白蛇传》也罢,《梁山伯与祝英台》也罢,都因其神话性和传奇性,冲淡了当代性,不再能令我们当代人感动了。


是的,最感动当代人的爱情故事,必是发生在当代的爱情故事。


当代人看“三国”既不会掉眼泪也一点儿不替古人担忧。


当代人看《秦香莲》也不再会一把鼻涕一把泪大动感情了。


可是哪怕极平庸的当代爱情故事,也会至少吸引当代人中的一部分。


我丝毫也不怀疑,将要拍成或已经拍成的电影《廊桥遗梦》,一旦在国内上映,将使我们的观众趋之劳驾。而翻译一旦印上“美国最畅销”一行字,在中国若不畅销便为咄咄怪事了。这一国与国的文学沟通现象,真是深含耐人寻味之处。婚外恋是一切中产阶级中年女人们最经常的幻想游戏。这几乎是她们世袭的意识特权。这一特权绝对地不属于处在社会物质生活底层的中年女人们。


我有时讨厌一个中产阶层特征显明的女人,甚于讨厌柳絮。在春季里,在柳树生长出嫩绿的新时之前,柳絮飘飞漫舞,落在人的身上和头发上,是很不快的事。尤其落满人家的纱窗,那纱窗若不彻底刷洗,就透气不畅,起不到纱窗的作用了。中产阶层的显明的特征,再加上显明的“中国特色”,你如果稍有社会学常识,那么你想象一下昭,会使女人变得多么酸呢?


中国的中产阶层女人们,头脑中的“新兴”阶层意识是相当强相当敏感的。正因为她们是“新兴”阶层的女人,她们随时随地都要刻意地显示这一点。这也是她们多少有点儿令人反感的地方。


《廊桥遗梦》这一美国式的当代爱情故事,带有似乎那么纯朴的泥土气息,好比刚从地垅拔出来的萝卜。


可是由弗朗西丝卡的中国姐妹们看来,却好比是一幅镶在金框子里的画。那无形的金框子是当代美国本身。她们是多么想纵身一跃,扑进那像框里,当一回弗朗西丝卡,足过一把婚外恋的瘾啊!但是这对于她们,是比获得一份美国绿卡还难上加难的……


在这种心理下,她们的被感动其实是大打折扣的。


《廊桥遗梦》是我所读过的最纯粹的爱情。也是我所读过的最简单最肤浅的爱情。它在美国的畅销显然与它是最纯粹最简单最肤浅的爱情有关。在中国的畅销也显然是。


最纯粹最简单最肤浅的东西,往往使很全面很复杂很深刻的东西处于尴尬之境。时代正在向使一切事物皆朝纯粹简单和肤浅的方面发展。正如电脑研制的越来越精细越来越复杂,乃是为了使我们的头脑变得越来越粗陋越来越简单。


在我读过的爱情听过的爱情故事看过的爱情影视中,十之八九都以情为爱的具有持久韧性的纽带和牢固基础。


任何事情,无论它与我们的生活的关系多么密不可分,无论它在我们的生命意义中占有多么至关重要的位置,以及它对我们的人性需求给予多么美好的享乐,当它一旦被夸张到至高无上的程度,它的本质也就被扭曲了。那夸张了的它的“断想”,也就同时显得幼稚可笑了。


在文学的老生常谈中,有时重复本身即意义。有时另一种“包装”即价值。这是一个文学躲闪不开的停论。


康司丹斯当年反叛了她所属的那个阶级,和它的一切虚伪道德。


弗朗西丝卡皈依了当代人对“家庭”的传统观念,使自己成了一个“好女人”的当代“样板”。这种颐依,也是极具挑战性的。在一个家似乎可以任意摧毁的当代,弗朗西丝卡似乎是一个独树一帜的女性。


康司丹斯在她所处的那个时代的勇敢选择,具有女性个体的积极意义。弗朗西丝卡的选择,则顺应了社会的暗示。前者将被女人所叹服,后者将被社会所叹服。前者征服女人,后者征服男人。


《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中,不乏深刻,但毫无感人之处。《廊桥遗梦》中,毫无深刻,但不乏感人之处。


在人类家庭和爱情的矛盾日益显现之际,在西方人力图从矛盾中寻找到可能缓解的药方的当代,中国人所面临的家庭和爱情的矛盾,将在下一个世纪像地球上的能源污染一般空前严重。而且绝不是《廊桥遗梦》之类药方所能缓解的……


“腐败”在中国已不止是一个政治词。


它已开始蔓延到我们社会的各个层面,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


今天是精神。


明天是性和爱。


《廊桥遗梦》,是在中国人之性和爱的准则大塌陷前,从美国飘来的一只好看的风筝。


我们其实正站在即将出现的塌陷巨坑的边沿上,望着那风筝,头脑中祷告着腐败的逻辑和“真理”,期待着在堕落中获得“新生”……


尽管我觉得自己正从高空向一片地球的“溃疡”降落,但我还是希望立刻就降落在那一片“溃疡”上。人非鸟,没翅膀,在空中运行久了,心里总不那么踏实。哪怕是一片沙漠我也愿先降落一下,定定心。何况我知道,真正迎接我的,将是一部分人类创造的大都市的繁华与文明……


某些日本人,对于日本与“改革开放”后的中国的关系,是比普遍的中国人更在乎的。某些日本人非常明白,日本若想在西方世界的国际关系中获得好感,树立优良的国家形象,目前仍是相当难的。日本若想在亚洲的国际关系中获得好感,那么首先必须获得中国的好感。而这又必须从日本人能获得中国人的好感开始。舍此,日本不能在亚洲树立起优良的国家形象。那么也就意味着它不能在全世界树立这一形象。


中国历史***现过许许多多抵抗型的女人。她们的抵抗有时顽强刚烈到誓死如归的地步。在男人强迫缠足的历史年代,不少女人仅仅为了抵抗这一强迫而不措生命。


你从中国的文学和戏剧中,不难看到一个又一个对“男权中心”进行抵抗,奋起挑战,发动猛攻的中国女人的形象。


日本式的颓废。它的特点不是刺激,而是甜腻腻。


日本男人必须有日本女人那样的女人。


日本女人必须有日本男人那样的男人。


日本必须有日本男人那样的男人和必须有日本女人那样的女人。


这乃是一个国的基因。


性的自由和解放,使情反而在现实的“爱”中,成为至可宝贵的元素了;放他们和她们,对“情”,尤其对“纯情”,倒似乎更“情有独钟”了。


你若内心向往堕落,日本可使你堕落诱你堕落的方面太多太多;你若渴求自强和成功,只要你比周围的人付出的大,日本也会提供给你相应的机会。


物质相对丰富了,社会严密地秩序化了,社会矛盾大面积地消解了,性也最大限度地公开化了、自由化了,构成“人格”的含意大部分擅变了,人的精神冲动整体上减弱了……


一些日本人在日本当年的侵略罪恶和后来的原子弹苦难之间,尴尬地陷入了半个多世纪的沉默。对前者他们欲说还休。对后者他们也只能欲说还休。他们的巡航,是人类最矛盾的尴尬之一种。他们的沉默,是人类最不心甘情愿的沉默之一种……


我以为,他们是可以被理解的。


我这个中国人能理解他们,也愿理解他们。


日本和美国的关系,很像金庸武侠中最常见的关系——剑侠或刀客,剪除了他的心患人物,却同时扮演了对方的儿子的“监护人”角色,类乎“义父”的“监护人”角色。


日本人对美国的心理,必是十分矛盾的。但是矛盾而不复杂,仅仅矛盾面已。一方面,他们视美国为“义父”。因为目前仍在受美国的军事保护和核菌庇,不得不依然的傍靠三分;另一方面,他们又怎甘永远处于“义子”的地位?何尝不愿摆脱美国的“监护”?何尝不想像美国佬似的,在世界舞台上过把颐指气使,动辄制裁这个制裁那个的“国际江湖”霸主的瘾?一方面,对美国几十年如一日的“监护”感恩戴德;另一方面,对自己遭受过的原于灾难耿耿于怀。


将一个国比一个人,那类乎杀父之仇类乎奸母之仇!日本有对美国进行报复的企图吗?有也没有。有也自有。根本实现不了。起码根本不可能在军事方面付诸实现。日本真的对美国汲有进行过报复吗?日本汽车冲击美国市场,日元升值美元贬值之际,日本人心中的快感是可以想象的。


我是一个渺小的家,历来以职业的文学的眼光看社会和时代。


我是中国人,又是作家,正处这一时代,观而思之,极想留下一点儿力所能及的记载,为后人研究这一时代,提供哪怕百分之几的参考。


渐渐习惯了一只眼以家的文学的目光看世事,另一只眼寻觅点儿社会学心理学的感觉。我觉得许多世事,这样看,比以纯粹家的文学的目光看,视野更广些,视力更深远些,似乎也更明透些。


作家关注社会,关注时代,实在没必要理解为被要求,被强加,变为主观能动真的那么有害,那么不好吗?中国作家尤其在思想方面,受压抑的历史实在太久了,于是思想的能动性渐渐萎缩了,丧失了。我主张自己恢复这种能力。我自己不是很得意于这些“东西”。


偏颇是相对于公允而盲的。但公允绝不等于中庸。我的偏颇,有时几乎是对中庸的故意的反动。


但是也不可一味地对中庸反动。偏颇到离公允极远的地步,也是和圆滑的中庸一样可鄙的。


过得去的物质生活,自由表达的独立意识。


中国一切现今的所谓“富豪”,十几年前皆寻常人。机遇加精明,是他们成功的条件。我书中由他们的成功重复了这样一个普通的道理——机会属于有准备的人。看我的书,谁也不会从中看出对他的攻击。只不过文字不那么崇拜。他得允许我不崇拜他。


但是,在他那儿,看出了不以为然。(就算是不以为然,也得允许不以为然吧?)我是欢迎一切人对我本人的言行、创作及头脑进行批评的。有人对你的头脑予以特别的关注,那等于是抬举。批评只要稍有几分道理,我都是引以为省、引以为戒的。哪怕毫无道理,但只要影响不超出我自身创作和品性的是是非非,我一般也是不在意的。但若误导泛播,谬种流传,我也就不得不澄清之,驳斥之了。


人既然生活在社会中,那么谁都是一个社会人。一个社会人,不可能不考虑自身利益。它包括——保障一种相对体面的物质生活的收人,选择能发挥自己某项专长或才智的职业的充分自由,参与公平竞争的激情和冲动,便于实现自我价值的社会环境……


我,梁晓声,中国当代作家,现庄严声明——我就是要站在“特权”的对立面上,旗帜鲜明地、立场坚定地、毫不动摇地、义无反顾地反对“特权”现象!一个人对自己的“命”是没办法的。别人对这个人的“命”也是没办法的。


我所见识过的体力劳动者,大致分为两类。一类自卑自强,怨天咒命的话常挂在嘴边上:“我们,臭苦力!”一类盲目自尊,祟尚力气,对凡是不靠力气吃饭的人,都一言以蔽之曰:“吃轻巧饭的!”隐含着一种藐视。


人的回忆,是可以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改变“焦距”的,好像照片随着时间改变颜色一样。


父亲,不再是从前那个身强力壮的父亲了,也不再是那个退休之年仍目光炯炯、精神矍铄的父亲了。父亲老了,他是完完全全地老了。生活将他彻底变成了一个老头子。他那很硬的黑发已经快脱落光了,没脱落的也白了。胡子却长得挺够等级,银灰间黄,所谓“老黄忠式”,飘飘逸逸的,留过第二颗衣扣。只有这一大把胡子,还给他增添些许老人的威仪。而他那一脸饱经风霜的皱纹,凝聚着某种不遂的风愿的残影……


生活,到底是很厉害的。


动摇过的事物,要恢复其原先的稳固性,需要比原先更稳固的基础。信仰不像小孩子玩积木,推倒一百次,还可以重搭一百次。信仰的恢复需要比原先更深刻的思想观和认识观。这比绘钟表上弦的时间长得多。


人可以欺骗别人,但无法欺骗自己。


因为正是他们,这在历史进程中享受不到文化教育而在创造着文明的千千万万人,如同水成岩一样,一层一层地积压着、凝固着,坚实地奠定了我们的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土地!父亲从来不做自己胜任不了之事。他一生不喜欢那种滥竽充数的人。


如今之中国人,认真做事认真做人的,实在不是太多了。如今之中国人,仿佛对一切事都没了责任感。连当着官的人,都不大肯愿意认真地当官了。


有些事,在我,也渐渐地开始不很认真了。似乎认真首先是对自己很吃亏的事。


一种几乎终生的行业,必然铸成一个人明显的性格特点。


他们所参与的,不过一砖一瓦之劳,却甘愿通过他们的一砖一瓦之劳,促成别人的广厦之功。


他们的认真乃因为这正是他们的愉悦!


愿我们的生活中,对他人之事的认真,并能从中油然引出自己之偷税的品格,发扬光大起来吧!


就表演艺术而富,我崇敬性格演员。就现实中人而言,恰恰相反,我崇敬每一个“本色”的人,而十分警锡“性格演员”……


我尊敬母亲及一切以坚忍捧抱住艰辛的生活,绝不因茹苦而撒手的女人……


我们依赖于母亲而活着。像蒜苗之依赖于一棵蒜。当我们到了被别人估价的时候,母亲她已被我们吸收空了。没有财富和知识。母亲是位一无所有的母亲。


联想到我们这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上一切曾在贫困之中和仍在贫困之中坚忍顽强地抚养子女的母亲们。她们一无所有。她们平凡、普通、默默无闻。最出色的品德可能乃是坚忍。除了她们自己的坚忍,她们无可傍靠。然而她们也许是最对得起她们儿女的母亲!因为她们奉献的是她们自己。想一想那种类乎本能的奉献真令我心酸。而在她们的生命之后不乏好男儿,这是人类最最持久的美好啊!倘我们富有,即使生活在腐朽的棺材里,也会有人高兴来做客,无论是节日抑或寻常的日子。


别人对你满意,你自己也不吃亏。


讨饭的人可怜,但不可耻。走投无路的时候,低三下四也没什么。


若有人问我最大的愿望是什么?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将我的老母亲老父亲接到我的身边来,让我为他们尽一点儿拳拳人子的孝心。然而我知道,这愿望几乎等于是一种幻想一个泡影。在我的老母亲和老父亲活着的时侯;大致是可以这样认为的。


我的哈尔滨我的母亲城,身为一个作家,我却没有也不能够为你作些什么实际的贡献!


这一内疚是为终生的疚惭。


梁晓声他本非衔恩不报之人!


对于那些读了我的《溃疡》给我写来由衷的倍,愿真诚地将他们的住房让出一间半间暂借我老母亲老父亲栖身的人们,我也永远地对你们怀着深深的感激。这类事情的重要的意义是,表明着我们的生活中毕竟还存在着善良。


母亲啊,您要好好儿地活着呀!您可要等啊!您千万要等啊!


求求您了,母亲!


由我的老母亲很想到千千万万的几乎一代人的母亲中,那些乎见的甚至可以认为是平庸的在社会最底层喘息着苍老了生命的女人们,对于她们的儿子,该都是些高贵的母亲啊?我的思想是相当唯物的。但受情感的左右,难免也会变得有点儿唯心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