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学习(2)

作者:鲁思·本尼迪克特

|

类型:都市·校园

|

更新时间:2019-10-07 00:19

|

本章字节:4842字


日本婴儿通常是先学会讲话,后学会走路。爬是从来不受鼓励的。传统的习惯是,婴儿不满周岁不许让他站立或走路。近十几年来,政府在廉价普及的《母亲杂志》中宣传应鼓励婴儿学会走路,这才逐渐普及开来。母亲会在婴儿腋下系根带子,或者用手扶着婴儿身体。但婴儿还是更想早学说话。当婴儿开始讲单词时,大人逗婴儿说话为乐的句子就逐渐变得有目的了。他们不是让婴儿从偶然的模仿中学习讲话,而是教单词,教语法,教敬语,婴儿和大人都喜欢这样做。


日本小孩学会走路之后,就会开始各种恶作剧。比如用手指捅破窗纸等等。大人会夸大室内的危险,比如说踩门槛是“危险”的,坚决禁止。日本的房子没有地下室,是靠梁柱架在地面上的。小孩踩了门槛,大人就严肃地认为这会使整个房屋坍塌变形。孩子们也不能在两张榻榻米(铺席)联接处踩踏坐卧。铺席的尺寸是固定的,房间按铺席多少被称作“三铺席房间”或“十二铺席房间”。孩子们经常听到这种故事:古代武士会从铺席下面用剑把坐在铺席联接处的人刺死。厚而柔软的铺席很安全,铺席的接缝处则很危险。母亲常常用“危险”和“不行”来规劝幼儿,第三个常用规劝词是“脏”。日本家庭的整洁是有名的,儿童自幼就受到重视整洁的教育。


在下一个孩子出生之前,多数婴儿都不会断奶。近来政府在《母亲杂志》上提倡婴儿最好在八个月以上断奶。中等阶级的母亲有的照此实行,但这远未成为日本人的普遍习惯。哺乳极其符合日本人的感情。他们认为那是母亲的最大快乐。采用新习惯的人把缩短哺乳期看成是母亲为孩子的幸福而牺牲。他们同意“长期喂奶对孩子身体不好”的新观点,批评不让孩子断奶的母亲是自我放纵,没有自制力。他们说:“她说没办法让孩子断奶,没那回事”,“那是她下不了决心”,“她就是想让孩子一直吃她的奶”,“她是为了让自己快乐”。另外,日本人没有给刚断奶的幼儿吃特别食品的习惯。断奶的孩子应喂以稀粥,但大部分是从吃母乳一下子就转到吃成人普通食品。日本人的饮食中不包括牛奶,也不为婴儿准备特殊蔬菜。在这种习惯下,自然有理由怀疑政府倡导的“长时间哺乳对孩子身体不好”是否正确。


婴儿通常是在能听懂说话后断奶。在这之前,吃饭时母亲会抱着婴儿坐在全家饭桌旁喂一点食物。断奶后他们吃的食物量增多。对于有了下一个孩子而不得不断奶的孩子来说,母亲会不时给他吃点心,让他不要恋奶。有时会在***上涂上胡椒面。所有的母亲都会嘲弄幼儿说,吃奶的还只是个小娃娃。她们说:“看你表弟,他才是个大人哩!他的年纪和你一样大小,却不要吃奶”;“瞧!那小孩在笑话你哩。你已经当哥哥了还要吃奶。”2岁、3岁甚至4岁还玩妈妈奶头的孩子一发现年龄稍大的孩子走近,就会突然放开奶头,装出没那回事的样子。


用讥笑来督促孩子早点成人,不只限于断奶。从孩子能听懂说话起,任何场合都会用这样的方法。例如男孩哭起来,母亲就会说“你又不是女孩子”,“要知道你是个男孩!”等等。或者说:“看那个小孩就不哭。”当客人带小孩来串门时,母亲就会当着自己孩子的面,亲客人的孩子,并说:“我要这个宝宝,我喜欢要这种聪明伶俐的宝宝,你都长大了,还尽淘气。”她自己的孩子就会飞跑到妈妈跟前,一边用拳头打母亲,一边哭着说:“我不要,我不要,我不喜欢这个宝宝,我听妈妈话。”当一两岁的小孩吵闹或者不认真听话,母亲就会对男客人说:“请给我把这孩子带走,我们家已经不要他了。”客人会扮演这个角色,开始把孩子从家里带走。于是孩子疯了一样哭喊着向母亲求救。母亲看到嘲笑完全达到目的,就又和颜悦色地把孩子拉回身边,要求抽泣的孩子发誓,今后再也不调皮。这种小型滑稽剧有时也演给五六岁的孩子看。


嘲弄还有其他形式。母亲走到父亲的身边对孩子说:“我不爱你,我爱你爸爸,因为你爸爸是好人。”孩子就万分嫉妒,要把父亲和母亲分开。母亲说:“爸爸不像你,不在家里乱喊乱叫,也不乱跑。”孩子顿脚说:“你撒谎,骗人!我并没那样做,我是好孩子。你不喜欢我吗?”玩笑开够了,父母相视而笑。他们不仅用这种办法嘲弄男孩,也同样嘲弄女孩。


这类经历成为培育日本成人明显害怕嘲笑轻蔑的肥沃土壤。我们无法肯定幼儿到几岁才明白某种嘲弄是在拿他开玩笑,但他早晚会懂得的。明白之后,这种受人嘲弄的意识就跟害怕失去安全和亲密的恐惧感结合在一起。成人之后受到别人嘲笑时,幼儿期的这种恐惧的阴影就会浮现。


这种嘲弄之所以会在2至5岁的孩子心灵中引起巨大的恐慌,是因为家庭确实是安全自在的天堂。父母之间,在体力、感情上都有明确的分工,他们很少以竞争者姿态出现在孩子面前。母亲或祖母承担家务,教育孩子,她们侍候、崇拜父亲,家庭等级制座次十分明确。孩子们知道,年长者有特权,男人有女人没有的特权,兄长有弟弟没有的特权。一个孩子在他一生中的幼儿期间能受到家庭内所有人的娇宠,男孩子尤其如此。无论是对男孩女孩,妈妈永远是什么愿望都答应满足的人。一个3岁男孩对父亲绝不表示任何反抗,却可以对母亲和祖母暴跳如雷,发泄无名怒火,发泄受父母嘲弄以及要被“送给别人”的愤懑。虽然并非所有男孩都脾气暴躁,但无论是在农村还是在上流家庭,脾气暴躁是3到6岁孩子的通病。可以看到幼儿一个劲用拳头捶打母亲,又哭又闹,极尽粗暴之能事,把母亲精心梳就的发髻弄乱。他甚至以粗暴发泄、无端攻击为乐,因为母亲是女人,而他,即使只有3岁也毫无疑问是个男子。孩子对父亲,就只能表现尊敬,父亲是等级制上高层次的代表。用日本人的常用术语来说,就是“为了训练”,孩子必须学习对父亲表示应有的尊敬。日本的父亲比西方任何国家的父亲都较少承担教育子女的任务。教育孩子的事完全交给妇女。父亲对孩子有什么要求,只是用眼神示意或者讲几句训诫的话。由于这种情况并不常见,孩子们都会立刻听从。在闲暇的时间,父亲也可能会给孩子做点玩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