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祸根(1)

作者:当年明月

|

类型:都市·校园

|

更新时间:2019-10-07 00:13

|

本章字节:3086字

内阁们对国家大事提出处理意见,并票拟出来送给皇帝,皇帝经过修改,加上自己的意见,或是直接同意,让太监代为批红。


这是一个简单而有效的工作流程。


大明王朝就在这样的一个流程中平静地向前发展着。


然而不久之后,这片宁静就将被打破。


一个奇特的宦官


中国人有着十分浓厚的传宗接代观念,所以像宦官这种职业,虽然衣食无忧,但毕竟要挨一刀,比别人少点东西,也不能生儿育女。家里要是出了个宦官,说出去也是十分丢人的。


基于这一点,当时的人们也形成了共识:不到万不得已,绝不做宦官!


还是那句老话,凡事总有例外


永乐末年,朝廷下达了一道旨意,大致意思是这样的:凡是各省各市教育局的官员,如果长期工作表现不好的,可以调到京城当官。


还有这样的好事?地方上都干不出头,竟然还可以调到京城工作当官!


按说这样的好消息应该会吸引无数人报名参加,可实际上,根本没有几个人去理会这件事。


为什么呢?难道人们都愿意错过这个飞黄腾达的机会?


当然不是,无人问津的奥秘就在于,调到京城后干的工作比较特殊——“净身入宫中训女官辈。”


开什么玩笑!老子就是不干学官,也能做个老百姓,干嘛要挨一刀进宫当宦官?!


是啊,谁会干这种傻事呢?


就在众人对此不以为然,把旨意当笑话看的时候,一个因为犯错而即将受到惩罚的学官正在自己的家中犹豫。


他已经有了老婆孩子,生活虽然并不宽裕,但是也不穷,大可以安安心心过日子,但在他的心中,却有着别人无法了解的雄心壮志。


他自幼就渴望出人头地,苦读多年,虽成儒士被选为学官,却一直无法金榜题名。现在已经成家,但立业却迟迟不见踪影。如今学官也干不下去了,难道就此了结一生?


不会的,我总会等到机会的


现在机会终于来了,可惜虽然是一个机会,却不是一个好机会


如果迎接这个机会,等待自己的必然是一条艰苦的道路,会遇到无数人的白眼和歧视,入宫后要出头更是难上加难,而且此后自己与妻子儿女也将天人永隔。


不管那么多了,要出人头地就要付出代价!


别人不干,我来干!


这个干出别人不敢干,也不想干的事情的人,就是王振。


正是此人,打破了明宣宗朱瞻基的初衷和他创造的良好氛围,影响了一个王朝的兴衰荣辱。


王振,出生年月日不详,山西蔚州人(今河北),幼年读书,任当地教官,后自愿净身入宫教育宫内人文化。


怀揣着敢为人所不为的勇气,王振进入了宫廷,让他十分惊喜的是,在宫中,他这个原本教不好书的学官竟然得到了大家的尊重,这其实也很自然,因为他的这份工作实在无人与他竞争。


由于在一堆文盲和小学文化者中鹤立鸡群,他被大家称为王先生,他的名声也越来越大,并受到了宣宗的关注,朱瞻基感觉到他是个人才,便派他去侍奉太子读书。


从此,这位叫王振的太监就和当时还是太子的朱祁镇结下了不解之缘。


应该说,王振确实是一个好老师,他教导太子读书,并对其严格管理,以至于朱祁镇对其不敢称呼名字,居然叫他“先生”。


姑且不论后来王振的是是非非,但他和朱祁镇之间确实有着极其深厚的感情,然而就是这种过于深厚的感情和信任,最终酿成一场大祸。


转折的开始


朱瞻基和他的父亲朱高炽的统治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盛世,而他们二人被合称为仁宣,绝不仅仅因为他们是父子关系,实际上,他们两人有很多相同之处。列举部分如下:


首先,他们都姓朱。


其次,他们都是好皇帝,都是明君。


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