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实境篇

作者:司空图

|

类型:都市·校园

|

更新时间:2019-10-06 21:03

|

本章字节:2182字

【原文】


取语甚直,计思匪深。忽逢幽人,如见道心。


清涧之曲,碧松之阴。一客荷樵,一客听琴。


情性所至,妙不自寻。遇之自天,泠然希音。


【译文】


取語甚直,計思匪深。忽逢幽人,如見道心。清澗之曲,碧松之陰。一客荷樵,一客聽琴。情性所至,妙不自尋。遇之自天,泠然希音。


选取用语极其质朴,作品构思也不艰深。正像忽然遇见一位高雅的人,一下就领悟了那道的精神。弯曲的山溪辉映着阳光,苍翠的松林一片浓荫。一位樵夫挑着柴担走过,诗人在独自听琴。凭着真情创造意境,妙在不是勉强自寻。切实的感受来自天然,这才是美好的心的声音。


【解释】


道心,自然的精神状态,取之自然的意境。


泠然,形容声音清越。


【意义分析】


首四句讲的是“实境”是说“应目会心”,而合乎“自然英旨”的“直寻”之作,故云:“取语甚直,计思匪深,忽逢幽人,如见道心。”


中四句则是对“实境”的形象描写,清澄的涧水曲曲弯弯,碧绿的松林一片阴影,不论是打柴的樵夫,还是听琴的隐士,都自由自在,无拘无束。


后四句承接上几句而说“实境”之获得全凭“情性所至”而“妙不自寻”,此乃得之自然,“遇之自天”,如“大音希声”,悠远飘渺,此之谓“泠然希音”。例如苏轼所说:“作诗火急追亡逋,清景一失后难摹。”(《腊月游孤山访惠勤惠思二僧》)实境之作一般都受直觉思维的作用比较明显。


【总体论述】


“实境”一品是说有些诗境看来似乎是具体写实的,但实际上都是“应目会心”,而合乎“自然英旨”的“直寻”之作。“实境”之要义在自然天成,而其写作之特点在于“直寻”,或“直致所得”,要求诗人善于在心物相应、灵感萌发的刹那间,抓住心中目中所涌现的境界,很真切地把它描写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