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德模式炸平山头建厂房

作者:吴晓波

|

类型:都市·校园

|

更新时间:2019-10-06 19:15

|

本章字节:2686字

1984年,在广东顺德的容桂镇,只有小学四年级文化水平的潘宁以零件代模具,用汽水瓶当试验品,凭借手锤、手锉等简陋工具和万能表等简单测试仪器,在十分简陋的条件下打造出了中国第一台双门电冰箱。潘宁是容桂镇公交办公室的副主任。当时,在广东城镇开办企业成风,而其中很多能人都是乡镇基层干部出身。他们是当地观念最超前的人,更关键的是能够整合各个方面的资源。潘宁造电冰箱,在技术上靠的是北京雪花电冰箱厂的支援,在资金上则是由镇政府出了9万元的试制费。所以,这家工厂成了“乡镇集体企业”。这一产权归属最终决定了企业家潘宁的悲情命运。


这年10月,珠江电冰箱厂成立,潘宁出任厂长。电冰箱的品牌是“容声”。企业初创时期的艰辛可以想见。潘宁到当年北京最著名的西单商场推销电冰箱时,因其电冰箱是乡镇企业生产的,而被一位科员当场下了逐客令。1986年,潘宁想请香港影视明星汪明荃代言电冰箱广告。因为汪明荃是全国人大代表,广告要播出要请示上级,结果报告打上去如石沉大海。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这则广告只能在地方电视台播出,上不了中央电视台。


这些并没有给潘宁造成致命的困扰。就跟当时所有的乡镇企业一样,潘宁和他的团队反倒增强了竞争的能力。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中国知名的电冰箱企业都是靠引进生产线起步的。与潘宁同年创业的张瑞敏就是靠跑部委,引进了最后一条“指标内”的德国利渤海尔电冰箱生产线,才把一家濒临破产的小工厂救活的。最夸张的是,有9家企业向意大利梅洛尼公司引进了同一型号的阿里斯顿电冰箱生产线。在那几年,国内先后引进了79条电冰箱生产线,从而引发了一场电冰箱大战。在这些电冰箱工厂中,珠江电冰箱厂是身份最为低微的一家,却靠新颖的款式、上乘的质量以及灵活的营销崭露头角。潘宁尽管不是专家出身,却视质量和技术进步为生命。他请汪明荃代言广告时,策划人员苦思了一大堆花哨的广告词。最后,他圈定的却是最平白的一句:“容声容声,质量的保证。”


到1989年前后,珠江电冰箱厂的装备和规模已经不逊色于国有企业。这年冬天,《经济日报》记者在对珠江电冰箱厂的访问记中惊讶地写道:“这家位于顺德容桂镇的乡镇企业拥有固定资产8000万元,进口设备占45%,而许多大中型国有企业都不具备如此好的条件。该厂的原则是,谁的最好就买谁的。整条生产线长达6公里,全由欧美、日本最好的设备配套组成,而这又是许多大中型企业望尘莫及的。”在珠江三角洲一带,容声电冰箱成为最知名的家电品牌。在全国市场上,则形成了“北海尔、南容声”的双雄格局。


在公司初创期,一个非常重要的事实是,珠江电冰箱厂的发展壮大与顺德地方政府的全力扶持是分不开的。1992年1月底,正在广东等地视察的邓小平专程到珠江电冰箱厂视察。站在宽敞而现代化的车间里,得知这家国内最大的电冰箱制造工厂装备了全世界最先进的生产线,邓小平显得非常惊奇,提出了那句日后闻名全国的邓氏格言:“发展才是硬道理。”


在邓小平离开珠江电冰箱厂后不久,北京有关机构公布了全国家用电器产销排行榜。珠江电冰箱厂荣登“电冰箱产销量第一”的宝座,同时随着慢慢发展与壮大,在这个位置上一直稳稳地坐了8年,不能不说是一个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