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员工与老板的博弈(1)

作者:胡万宝

|

类型:都市·校园

|

更新时间:2019-10-06 13:50

|

本章字节:12156字

§§§第一节利益的影响


唐高祖武德二年(公元619年),这一年的春节已经来临,但洛阳的(现河南省洛阳市)市政府的一把手杨侗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他的下属王世充将军,并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忠诚,近段时间正在私底下四处活动,要夺他的权。


当一个人坐在一把手的位置上指点江山并成为了一种习惯后,突然让他放下手中的指挥棒,自然会有点恋恋不舍。面对这个问题,杨侗正在思考自己以后应该怎么办。


军队现在掌握在王世充手中,即使心里有所不满,他也不敢表现出来,如果王世充不高兴,杨侗知道自己随时可以去见死去的父皇。


在是否废除杨侗的问题上,王世充也思考了很久,想来想去王世充决定暂时将杨侗软禁起来,看看以后的情况再决定。


现在应该善待杨侗,王世充认为他还有用价值,在王世充看来,杨侗是自己手中握着的一张王牌,有了他,王世充便可以“携天子以令诸侯。”


最近一段日子,洛阳的市民经常能够看见一个人,他总是出现在招军现场,屯粮仓库,这些关系民生稳定的地方,在洛阳市民心中,王世充真的是一个好领导,经常为了百姓四处奔波。


王世充之所以这样做,是想在废除杨侗之前打好自己赢取民心的广告,要让洛阳的民众在接受自己之前,有一个心理准备,他要让人们认为,自己取代杨侗是洛阳人民的幸福。


为了将这件事做的天衣无缝,王世充特意将自己神化,让亲信们放出各种各样的谣言,在洛阳的老百姓中间传播开去,这样也能起到为自己扩大影响的作用。


王世充的思想发生变化是在上一次诛杀元洪都的时候,在那几天血腥的残杀中,他的想法发生了一个大转变,以前只想明哲保身,波澜不惊的过完余生。经过这次事情,王世充明白了一个道理,自己任何


时候都不能输,历史就是成者为王败者为寇。


在是否忠诚于杨侗的问题上,王世充没有犹豫,诛杀元洪都的事让他看清了名誉这两个字到底意味着什么。“成者王侯败者寇。”诛杀元洪都的事让王世充知道了,历史的名誉只能靠自己去争取,而不是等着别人施舍。


现在的王世充再也不是当年那个死心塌地效忠于大隋王朝的高级军官僚,他的想法也和李渊一样,自己要逐鹿中原,建立自己的根据地。


拥有这样的想法,王世充当然不能让旁人猜透,他明白在时机还没有成熟之前,忠臣的面具不能轻易摘掉,有这个保护伞顶在头上,自己便可以四处揩油,这一招他是从李渊那里学来的,又当***又立牌坊。


暗地里,王世充将洛阳市的所有权力集中到了自己手中,在这过程中,也产生了一个问题,利益需要重新分配。优先考虑自己的亲信,便会伤害跟随杨侗的利益团体。如此一来,便会打破了原来的利益分配格局,不满的人酝酿反抗也就在所难免,发生这样的事,镇压就难以避免了,这样一来,自己辛辛苦苦经营的面具工程也就随之宣布夭折,这是王世充不愿意看见的。


在时机未成熟之前,王世充的目的不能暴露,他知道虚伪的面孔能够支撑多久算多久。


王世充在洛阳实行的是家长式管理,过分的集权并不好,当王世充将董事长与总经理的权力全部集中在自己手中的时候,好事坏事便全落在了他头上。


做一把手并不是想象的那样简单,现在王世充终于体会到了,一把手这门学问不简单,而他认为自己并没有真正弄懂。


在自己人和局外人的利益分配上,王世充没有处理好,如果按照原则,自己的人可能就照顾不了,这样一来,自己便不能再培养亲信。


从王世充内心讲,他也很想公平处理利益上的分配,但看见为自己舍命干活的人为此表现出不服的脸色,他知道自己手中的权力如果不能给别人带来好处,是没有人愿意和自己站在一起的。


王世充没有公平处理好洛阳利益的分配问题。这样便导致下面部分员工的意见很大,作为对利益分配不公的反抗,有人跳出来四处窜连,宣传倒王世充,发动政变将他手中的权力夺过来。言外之意是想告诉失去利益的人,要想活命就要先赶走王世充。


发动政变的理由并不需要多么伟大的借口,工资待遇是连接下层士兵最好的方法,指挥这场“倒王运动”的人告诉因为不满待遇而叛乱的士兵,他说:“我们一旦取得了权力,一定首先照顾自己人。”


这样的宣传能够感召一些自觉生活不如意的士兵,他们和一些投机政客联合在一起,准备推翻王世充后投靠李渊。


现在看来,广告的力量真不小,这些打算投奔李渊的人,看重的就是李氏集团礼贤下士的广告宣传,李密只是一个特别的例子,在他们眼中,李密失败的根源是由于他失信在先。


下面的情况如此,得到王世充好处的官员当然不会任其自由发展,利益是他们团结的胶水。王世充很快掌握了下面的动向,对于这种情况,王世充不会手软。


政变几乎在萌芽阶段就被王世充带兵镇压了,马军总管(军分区司令)独孤武,曾经是王世充最信任的亲信,这次政变牵扯到的人还有孤独击,他是王世充的堂弟,此外还有隋朝的渤海郡主薄(主管文教卫生的副县长)孙师孝,他曾经是王世充的密友。对于这些人,王将军只对处决的军官说了一个字,杀。


在王世充眼中,杀一个人也是杀,杀一百个人也是杀,现在撕下曾经的伪装,王世充表现出了军阀最真实的一面,“顺我者昌,逆我者亡。”手中的大刀就是处理此类事情是最有力的办法。


之后王世充开始在洛阳秘密清洗参加过叛乱的人,“只要这些人存在一天,洛阳市便没有安宁。”发动清洗之前,王世充对手下如此说。


用肉体消灭的方式清除政治异己,达到的效果最理想,虽然这是最后的选择,但王世充并不后悔,即使自己头上从此戴上了一个“屠夫”的帽子。


“优待服从自己的知识分子,让他们为自己大吹大擂,写一点文字留给后世,自己也能成为一个大英雄”。活了几十年,经历过太多风风雨雨的王世充看清了名誉的本来面目。这一切的前提,必须保持自己政治地位不变,这样才能任由别人去说。


§§§第二节人生没有如果


公元619年正月,王世充在洛阳发动的这次政治斗争,取得了明显的效果,王世充狠下心杀了人,洛阳市一下子恢复了往日的平静。看见这样的情形,王世充认为自己对局势还是有掌控能力的。


高压政策能够暂时堵住不满员工的嘴,但员工心里的不服包在肉里,王世充不可能掏出每个人的心来看一眼,杀死不服从自己的人是要创造一种恐惧感,王世充很明白在洛阳行为的目的。


身边的侍从张绩这时连忙给王世充提建议,从现在开始他要给自己做包装,收买人心,让以前发生的事情慢慢的在人们心目中淡忘掉,王世充听从了这个建议。


在自己统治的地盘大搞政治清洗,不到万不得已王世充不会这样做,洛阳城里人心有些不稳,王世充早已看出来了,前思后想,最后还是认为杨侗的作用不能小瞧,要稳定人心,洛阳除了他现在还找不出第二个人来。


不经自己允许,三番五次私自行动清除异己,杨侗对王世充的做法很不满,王世充早已经没有将他这个名叫皇泰主的皇帝放在眼里了,他知道王世充的眼中现在是拳头最大。


洛阳现在是王世充的大本营,杨侗为了活命,对发生的一切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敢理睬。这次“孤独武”政变发生后,王世充的表现却与从前大为不同,让杨侗感觉很纳闷。王世充居然主动向他承认错误。


王世充这样做的目的杨侗也在猜测,也许是王世充良心突然发现,不过他立即打消了这个念头,凭着自己对王世充的了解,他知道王世充绝不是甘心久居人下的人。后来杨侗明白了,这一次王世充杀人太多,下面民心不服,王世充主动请罪是想将责任推到自己身上,但即便明白了王世充的目的,“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但在绝对的力量面前,杨侗只能摇着头无可奈何地接受这个现实。


王世充这幕负荆请罪的戏很快收到了效果,再加上自己圈养的一些御用文人摇旗呐喊,下层不知真像的民众立刻转变了对王世充的看法,原来是杨侗要杀人。这样的效果,正是王世充所期盼的。


做这样的事,杨侗自己曾经就是一个实践者,王世充学到了这些,现在用来对付自己。


洛阳市的军队控制权现在掌握在王世充手里,没有军权的皇帝只,杨侗现在只他是一个傀儡,现在杨侗好比王世充放在家中的尿壶,没有它不行,有一旦解决了问题却想找个机会把它扔掉。


杨侗很后悔当时不该相信王世充,如果自己将军队控制在手中,王世充即使有其他的想法,到时候自己也有足够的力量平叛,也不至于落得这样的下场。


人这一生有太多的如果,而如果背后都是深深的无奈,是对过往的失误的臆想与猜度,世界上没有后悔的药可吃,沉溺于过去不如勇敢的面对未来,机会永远是靠自己去创造。


§§§第三节跳槽是明智的选择


洛阳市发生的一切,在长安城的李渊看得一清二楚,王世充举着菜刀在家里内讧,也是在向外界宣布,洛阳政坛正在重新组合,而这时的洛阳最为虚弱,李渊这名习惯四处揩油的商人绝对不会放弃这个绝好的机会。


公元619年2月27日,当王世充在洛阳忙着整理政变后的烂摊子时,李渊已经派出骠骑将军(陆军司令)张孝珉前去攻打他屯粮的汜水城(河南省荥阳市汜水镇),这一战因为李渊的士兵突然降临,王世充汜水城的守兵没有做抵抗的准备,输得顺理成章,李渊的士兵将王世充的上千斤军粮倒入水中。


洛阳本就缺粮,李渊的做法让王世充觉得怒不可遏,这分明就是挑衅行为。作为报复,王世充带领军队进攻李世民管辖的谷州(河南省新安县)。


收到王世充进军谷州的消息,李渊的第一个反应是很高兴,袭击汜水城(河南省荥阳市汜水镇)证明了李渊的猜测。


第一,王世充进攻谷州,证明他屯粮不多,谷州(河南省新安县)有隋朝设立的粮仓,选择谷州是王世充缺粮的表现。


第二,经过政治斗争后的洛阳,大小官员之间关系并不和谐,对于王世充的调遣很多人是被动在接受,王世充在洛阳城里能够拿着大棒加砍刀压住手下的人,出了洛阳就不是王世充所能控制的了。这一点,后来事情的发展证实了李渊的猜测。


王世充带领着自认为可靠的队伍攻打谷州(河南省新安县),这一次除了报复李渊偷袭汜水城外,另外一个重要原因,军中的屯粮已经不多,王世充必须想办法抢点粮。


公元618年2月19日,王世充进犯谷州。在向谷州进军的途中,王世充军中两个高级军官思想上开起了小差,当他们走出洛阳时,在城中那颗时时提着的心终于放下来。


龙骧大将军(征兵府司令)秦叔宝,将军(征兵府军长)程知节,经过洛阳城里几次内讧,他们认清了王世充真正的面目。这样的领导不合他们的胃口,靠杀人立威只能让人表面顺服,不能让人从心里敬佩。


夜晚回到军帐中,秦叔宝对程知节道:“王公气量狭小,不能团结周围人,虽然对我俩很好,但我看不起他的为人。”


程知节对于王世充在洛阳杀人也很不满,道:“王公动不动就杀人,这样的人是干不了大事的。他望着秦叔宝,说:“我们不如投靠李渊。”


看来李渊的广告策略产生了很好的效果,连王世充军中的高级官吏都有所知晓。这样的广告宣传,对于王世充来说是一个不好的兆头,战场上的较量还没有开始,他便输掉了最核心的东西——自己得力的军事干部。


王世充和李世民摆阵较量那天,秦叔宝和程知节骑马走出军阵,在众人还没有明白怎么回事时,秦叔宝下马对王世充道:“王将军您对我们是优待有加。”


骑在马上的王世充看着眼前这一幕,还没有没有明白怎么回事。


已经下马的程知节接下去说道:“今天我和秦叔宝向您请辞,走之前,我想把心里憋了很久的话说出来。“


程知节停了一下,继续说:“王将军您真不像一个干大事的人,第一,不讲信用,在洛阳说了不秋后算账清查叛党,可你还是做了。第二,喜欢整人。作为下属,我们不知道自己哪一天也和其他人一样,自己的命都保不住。”


程知节望了一眼对面李世民的军阵,他接着说:“所以今天我们打算投靠李世民,他的肚量比您大得多,请您原谅。”


王世充这时明白了,这人是要换老板,等他回过神来,再看眼前两人时,他俩已经骑着马飞快地向李世民军阵的方向跑去,王世充痛苦地骂道:“天啊!没想到我会遇到这样的事。”


秦叔宝和程知节都是勇敢善战之人,功夫着变了得,王世充只能看着自己昔日的大将渐渐远去,自己却不敢追赶。


走了就走了,王世充想到自己手下还有其他人,也没有过多的伤心,但当他回过头看身后时,傻眼了,只见自己的士兵潮水般地涌向李世民那一方。


这样的结果出乎王世充的意料。王世充挥舞着军刀上前砍杀逃亡的士兵,但没有用,他的军队此时就像决堤的洪水,已经不是王世充一人的力量能左右的了。


这一仗已经没有再打下去的必要了,王世充下令收军回营,在往回走的路上,王世充是咬牙切齿的恨。


他弄不明白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在关键的时候背叛他,王世充想了很多,难道真像程知节说的那样,但王世充立即否定了这种想法。同意这样的观点,就证明失败的责任在于自己,回到洛阳,王世充没有理由向众人交代。


这一仗李世民没有耗费一兵一卒,竟然得到了这么多的好处,李世民喜悦之情难以言表,内心久久难以平静,连忙将战果汇报给父亲李渊。


虽然对料想王世充会输,李渊有所预料,但如此大的胜果李渊也是万万没有想到的,又听说秦叔宝程知节两人也来投奔,千军易得,一将难求,这两人李渊早有耳闻,这两人是难得的将才。


今天发生的一切,是李渊不惜资金做广告换来的收获,如果要评选中国广告史上最杰出的作品,李渊的所作所为可以评为最佳广告收益奖,因为他的广告设计,用最小的代价换来了最大的收获。


李渊让李世民重重封赏前来投靠他的人,对于他们,李渊很重视,这些人一定要好好培养,李渊知道,李氏集团以后的发展离不开他们。


对于这些人应该怎样安排,鉴于前面李密的教训,李渊将他们全部交给李世民管理,李世民封秦叔宝为马军总管(骑兵司令),程知节为左三统军(第三军指挥官),之所以这样安排,李渊有以下考虑。


第一,攻打王世充,这些人能够做到人尽其能,发挥他们的作用,有他们在,李世民便能做到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第二,让他们来长安,李氏集团的老员工会排斥他们,前面李密的事就很可能再次上演,所以不回长安是安排他们最好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