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许地山
|类型:都市·校园
|更新时间:2019-10-06 10:11
|本章字节:5006字
1894年
2月3日丑时,出生于台湾台南府“窥园”,名赞堃,号地山,乳名阿丑,排行第四。
父许南英,人称“窥园先生”,近代台湾爱国诗人。
1895年
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全家迁回大陆,落籍福建龙溪。
1896年
入私塾,从吴献堂先生发蒙。
1897年因吴献堂先生回汕头,改从许展云先生学。
1904年
随父迁居阳江,入阳江真道小学读书。
1905年
入广东韶武讲习所学习。
1906年
入广州随宦中学堂学习。
1910年10月,毕业于随宦中学堂。
附录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父许南英弃官赴漳州,举家迁往福建。
1912年
开始自立谋生,任漳州福建省立第二师范学校教员。
1913年
受聘到缅甸仰光华侨创办的中华学校任职。之后两年的海外生活经历,他创作的不少作品都取材于此。
1915年
与台中巨商林季商之妹林月森订婚。
12月,回国。在漳州华英中学任教。
1916年
加入福建“基督教伦敦会”,有志于宗教学研究。
1917年
重回福建省立第二师范学校,并兼任附小主事(校长)。秋,以优异成绩考入燕京大学文学院。
冬,父许南英于苏门答腊猝然病逝。
1918年年初,回厦门,与林月森举行婚礼。年底长女出生。
1919年
“五四”运动爆发,被推举为学生代表,参加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与郑振铎、瞿秋白等创办《新社会》旬刊。
1920年
秋,毕业于燕京大学文学院,得文学士学位。又入燕京大学神学院就读。
10月,回乡接林月森母女来京,途中林月森患病,客逝上海。
1921年
1月,和沈雁冰、叶圣陶、郑振铎、周作人等十二人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创办《月报》,成为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个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新文学刊物。
同月,以落华生为笔名在《月报》上发表了第一篇《命命鸟》。
同年,成立“燕京大学文学研究会”,与瞿世英同为主持人。
又,与郑振铎等组织“泰戈尔研究会”。
1922年
担任宗教学院助教,讲授《中国古代宗教史》。
2月,短篇《缀网劳蛛》在《月报》上发表,为其早期代表作。反映了作者对吃人的封建礼教的愤懑并给予深刻批判,充分显示“五四”时期新文学反帝反封建的民主主义精神。
1923年
从燕京大学神学院毕业,获得神学士学位。发表论文《我们要什么样的宗教》。
与梁实秋、谢冰心等一起赴美国留学。许地山入纽约的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哲学系学习。
1924年
获文学硕士学位,进入牛津大学曼斯菲尔学院
研究宗教史、印度哲学、梵文、人类学及民俗学,两年后又获牛津大学研究院文学学士学位。
3月,发表短篇《枯杨生花》。
1925年
继续在牛津大学从事研究工作。1月,12篇短篇结集为《缀网劳蛛》出版。6月,44篇散文小品结集为《空山灵雨》出版。
1926年获牛津大学文学学士和宗教学学士双学位。10月,归国。途中顺道去印度访问。
1927年
任教于燕京大学文学院。此后文学创作渐少,专心于宗教比较学研究。
1928年
任燕京大学文学院、宗教学院副教授,并在北京大学教印度哲学,清华大学教人类学。与周俟松结识,第二年两人结婚。11月,发表短篇《在费总理家的客厅》。
1931年
任燕京大学教授。教学之余潜心研究道教史。同年,子周苓仲出生于北平,随母姓。
1933年
次女燕吉出生。戏剧集《解放者》出版。自费出版其父许南英诗词集《窥园留草》。
1934年1月,短篇《人非人》发表。6月,《道教史》上编出版。7月,赴印度途中创作的短篇《春桃》发
表,是许地山后期创作的代表作。
1935年
与燕京大学教务长司徒雷登意见不合,经胡适推荐,赴香港任香港大学文学院教授。
1936年
对香港大学文学院进行全面改革,曾带领港大教授及学生二十余人赴广西、江西、湖南等地考察。
1937年
任职港大中文系,积极从事社会文化活动。
“七七事变”后,投身抗日救亡运动,上街演讲,写文章宣传抗日。
同年,与林语堂、郑振铎等发起组织“中国非常时期高等教育维持会”,并发表“保卫文化,完成救亡使命”的宣言。
1938年
3月,“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在武汉成立。许地山与郭沫若、茅盾、巴金、夏衍等四十五人被推选为理事。
1939年
仍然任职香港大学,每周任课二十小时以上。准备《梵文字典》的编纂工作,并着手撰写《扶乩迷信的研究》一书。
香港中英文化协会成立,被推选为主席。
1940年
7月,发表书信体短篇《危巢坠简》。
1941年
2月,发表短篇《铁鱼的鳃》。郁达夫称之为“坚实细致的”。
夏,发表童话《萤灯》和《桃金娘》(皆为连载)。
8月4日,心脏病复发,英年早逝,终年四十九岁。追悼会上,港大钟楼鸣钟并降半旗致哀。行基督教葬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