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董卓智商不靠谱(1)

作者:雾满拦江

|

类型:历史·军事

|

更新时间:2019-10-06 01:49

|

本章字节:13430字

爱国还是爱奸臣?


老一辈子人说评书,评点三国时代的英雄,有这么一句顺口溜: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


这说的是三国时代,战斗力最强的前六名战将,最能打的是吕布,第二能打的是赵云,典韦第三能打,关羽第四,马超第五,张飞排在第六。所以吕布的人生成就虽然不堪提起,但论及打仗,他是少年人心目中的偶像。


那么,吕布为什么这么能打呢?


到底是什么原因,这事还真说不上来。史书上说,吕布是内蒙古包头市人。他大概是那种天生的运动天才,搁在今天也是个运动健将,弓马娴熟,臂力过人,人送绰号飞将军。朝廷发现了这个人才,就将他弄到了并州,让他去和在边荒闹事的羌独恐怖分子对打。


吕布的出色武艺,被当时的并州刺史丁原发现了,于是丁原提拔吕布为主簿。这个职务很怪,实际上就是秘书长,主要替丁原掌管印信,再就是在公文上签个字……听起来真的好别扭,原来吕布他……是领导的贴身男秘书。


男秘书也没得法子,怪就怪吕布没遇上一个好老板。你说这个丁原,他替吕布弄个什么职位不好?偏偏弄了个贴身男秘书,让吕布该有多郁闷啊。


吕布正郁闷地怀抱印信,单手握笔,在行政公文上乱戳一气,签收文件。这时候忽有使者来到,劝说吕布宰了丁原,并且管董卓叫爹。


单说这么个要求,有点偏门离谱。虽说董卓已经五十有八,吕布才不过三十出头,但你杀到人家面前,让人家管你叫爹,这叫什么事啊!


凭良心说,这个建议与要求,难度极高,正常人是很难理解的。但吕布还是答应了,为什么呢?


《三国演义》中为了解释这个不明现象,臆想了一个细节,编造说董卓送给吕布一罐子夜明珠,外加一匹赤兔宝马,吕布心动,就答应了。


但史书上,真的没有这个细节。


没有这个细节,这就意味着董卓有可能不是用这个法子,而只是晓以大义,激发吕布的爱国激情,同样也能够达到目的。


如何激发吕布的爱国心呢?


这事也容易,只需要对吕布说:“小吕,你爱国吗?你真的爱国吗?我表示严重怀疑。你看你这么能打,江湖人称飞将军,飞将军啊,多么威风……对了,前几天皇帝被人追得屁滚尿流,出宫逃亡,那时候你飞到哪里去了?你怎么不飞到皇帝身边,保护皇帝,保卫国家呢?你有这么一身好武艺,却眼看着皇帝亡命天涯,流落江湖,你这叫爱国吗?


“说你爱国,你自己都不信!


“可是你明明知道你是爱国的。你爱国,驻扎在祖国的心脏,保护着皇帝的安全,可皇帝却被人追赶出宫,你也落得个不爱国的坏名声,这是咋个搞的呢?


“明摆着,小吕啊,朝***了坏人,出了奸臣。如果没有坏人和奸臣,皇帝至于被赶出京城吗?谁听说过满朝文武都是忠臣,可皇帝却惨遭追杀的怪事?


“醒来吧,小吕,你已经被坏人带入了歧途,赶紧迷途知返,反戈一击吧!祖国人民期待着你的醒悟,会原谅你的错误,只要痛改前非,重新做人,祖国母亲又怎么可能不给你一条立功赎罪的生路呢……”


换了你是吕布,怀有满腔的爱国热忱,你能够不回来吗?


于是吕布迷途知返了,他杀了丁原,拜倒在董卓脚下,含泪道:“祖国母亲,你那犯了严重政治错误的孩儿,他回来了……”


如何打击坏人


得到了最能打的吕布之后,董卓就开始考虑了,揪出暗藏在朝廷中的奸臣坏人!


来到朝堂上,董卓拿眼睛一扫,顿时说不出的头晕。放眼望去,满朝堂都是花白的胡子,一模一样的奸诈嘴脸。明摆着,暗藏在朝廷中的坏人,不是一个小数目,数目小了,也不至于掀起这么大的妖风,竟然连皇帝都刮出宫了。


这么多的坏人,怎么个打击法呢?


董卓揪着胡子,陷入了沉思。


坏人多不可怕,他在战场上杀的坏人,多了去了。坏人越多,越是激发起董卓扫平天下的壮志。可此时不是在战场,坏人全都披着朝服,混进朝臣的队伍之中,他们脸上又没有标明自己是坏蛋,这你怎么个打法?


史书上说:“不对不对,董卓当时不是想着打击坏人,他就是坏人,他当时是想:‘哇,我终于可以祸害国家了,嗯,怎么个祸害法呢’……”史书这么写,是因为写史的人脑子进水。修史者以为坏人是板上钉钉的事儿,好人认为坏人是坏人,坏人也认为自己是坏人。


然而历史不是这样的,人性的规律告诉我们,人是自我的,对社会的认知都是属于丈八灯台式的,只照别人不照自己。


这个意思是说,即使是十恶不赦之徒,也不会认为自己是坏人。相反,天下的坏人都有一个共同的思维特点:他们认为这世上坏人太多,把他们坑害了,硬栽赃给他们一个坏人的名号。


所以在董卓的心里,断无可能认为自己是坏人。他为国征战一生,血染沙场,居然是坏人;朝堂上那些白胡子,将皇帝撵出皇宫,星夜追杀,居然是好人。这简直是岂有此理!


所以当时董卓心里,想的只能是打击坏人,重振朝纲。但朝堂之上挤满了坏人,怎么个打击法,才能够显出效果来呢?


董卓茶不思,饭不想,深入地研究这个问题。


他终于发现,坏人如此之多,是因为何太后生的这个少帝刘辨脑子有问题。这个皇帝脑袋瓜不够用,见坏人就加官晋爵,见到像董卓这样的忠义之士,就往城外撵。朝堂上之所以坏人扎堆,皆是因为皇帝太昏庸的缘故。


要想给祸乱国家的奸人以重创,最根本的法子是:将皇帝撤职,换一个明白人来,这样坏人们就无计可施了。


说到撤换皇帝,这可是桩大事,说是冒天下之大不韪,也不为过。稍不留神,那可就身败名裂,前功尽弃。


董卓站了起来,夜风吹拂着他的白发,他心中激潮翻涌。


他想:与社稷的安危、国家的福祉相比,个人荣辱又算得了什么?


霉催的杀猪妹


下了决心之后,董卓把袁绍叫来,吩咐道:“小袁啊,听人说你是个爱国青年,爱国是好事啊。可你既然爱国,就应该弄清楚你爱的到底是国,还是爱暗中掌握了权力的坏人。前段时间你追杀皇帝至小平津,可见你爱国爱出了问题。如果你真的爱国,至于让皇帝逃离出京吗?所以呢,为了揪出深藏在朝廷中的坏人,就必须先换个明白皇帝,皇帝明白事理,坏人也就无可遁形,你也是这样认为的吧?”


袁绍道:“老董,皇帝才刚刚即位没几天,又没干什么坏事。你想撤换了他,只怕常委会通不过。”


董卓大声道:“我过的桥,比你走的路都多。你个乳臭未干的小东西,敢跟我这么说话,你就不怕我追究你保护皇帝不力的责任吗?”


袁绍道:“……老董你别发火,你让我回去开个常委会讨论一下……”


董卓道:“你们以前讨论的还少吗?讨论过来讨论过去,把个皇帝讨论得出宫逃亡了。明确告诉你,刘家这个根苗,基因突变了,变异了,变质了,不能再留下来。”


袁绍腾的一声跳了起来,大声说:“老董,你少跟老子牛,这天底下的牛人,多了去了。”


说完,袁绍横刀在手,大步离开了。


董卓看着他远去的身影,摇头道:“我敢打赌,姓袁的这一家,铁定有坏人,没有才是怪事。”


袁绍星夜逃走,董卓发布海捕文书捉拿,同时召集百官开会,决议废立天子之事。百官们象征性地反抗了一下,就乖乖地跟在董卓后面,来到了崇德前殿,大声道:“那个杀猪妹……不是,何太后赶紧出来,快点在诏书上签字。”


何太后哭哭啼啼地出来了,这霉催的杀猪妹,宫禁之乱,她大哥何进被太监杀掉,二哥何苗却被士大夫杀掉,理由是何苗跟太监关系好。她的母亲兴氏,还有妹妹都被人杀了。现在她才知道,权力富贵,是要拿性命来换的。


何太后哭道:“董老,你是国家倚仗的重臣,怎么会做出废我儿子的事情来呢?可怜我们何家,就只剩下我们母子了……”


董卓摇头道:“杀猪妹,不是我倚老卖老批评你,你就不该跑出杀猪房,来这朝廷上添乱。你说这朝堂之上,是处理国家大事的地方,你个杀猪妹跟着瞎掺和什么?快点在诏书上签字,你也好回去杀猪。”


何太后大哭,在诏书上签了字,她儿子的皇帝之位,就这样被废掉了。


被何太后鸩杀的美人王氏之子,9岁的陈留王刘协幸福地坐上了龙椅。他坐下来,眼角含泪,低声说:“妈妈,你还记得那顶草帽吗……”汉献帝刘协思念被鸩杀的母亲,写了《追德赋》与《令仪颂》两篇文章,以此缅怀。


献帝怀念过母亲之后,董卓上前,问:“陛下,知道咋个治理国家吧?”


汉献帝答:“知道的,治理国家,就是把自己的亲戚全都封官加爵,我年幼时母亲就被杀猪妹何老太太鸩杀了,只记得有个舅舅叫王斌,董爱卿,你能不能帮我把舅舅找到?”


“嘿,这小东西……”董卓命人去找献帝的舅舅。还真找到了,舅舅王斌被拜为奉东都尉,后来是执金吾。后来王斌死了,他的儿子王端继续执金吾。王何两家,宫中斗法,王家先输后赢,何家先赢后输,这是许多史家都关注的细节。


派了人去找汉献帝的舅舅,董卓继续问:“陛下,你知不知道如何治理国家?”


献帝道:“……真的不晓得。”


董卓谆谆教诲道:“陛下,孔子说过的,为政以德。治理天下,就是要以德治国。”


汉献帝:“啥叫以德治国呢?”


董卓:“以德治国就是……就是……就是弘扬正气,让人民群众眉飞色舞,让一撮坏人惶惶不可终日。那么如何一个弘扬正气法呢?首先就是平反冤假错案,给那些被太监们抄家灭门的士大夫们平反,给他们家属分发抚恤金,给他们的孩子安排个体面的工作……大致就是这么个意思吧。”


鉴定坏人的科学办法


史载,董卓甫入京师,即大刀阔斧地平反了一系列冤假错案。


平反了冤假错案,弘扬了正气,接下来还干什么?


当然是打击歪风邪气!


怎么个打击歪风邪气法?


当然是……把那些失德的坏人,统统杀掉!


董卓是这样想的:“这世上,有好人,也有坏人。好人专门干好事,坏人专门干坏事。这世上之所以被闹得乌七八糟,连皇帝都被撵得逃出皇城,绝命逃亡,就是因为坏人作恶的缘故。徜如果把坏人杀光,这世上只剩下好人,人民群众岂不就奔走相告,心花怒放了?”


可长什么模样的是好人,长什么型号的又是坏人呢?


入夜,董卓营帐中灯火彻夜不熄,他老人家坐于案前,苦苦思索这个问题。突然之间犹如流星划过天际,他老人家豁然开朗。哈哈哈,他终于替朝廷指明了航向,找到了一条鉴定坏人的科学方案。


按董卓的思考,坏人有三类:


凡不孝顺父母者,是为坏人,杀!


凡不尊敬兄长者,是为坏人,杀!


凡不服从领导者,是为坏人,杀!


看看董卓的这个思想,一个不孝顺父母、不尊敬兄长、不听老板话的人,铁定就是坏人,这样的人如果不坏,难道孝顺父母的孝子是坏人吗?难道尊敬兄长的人是坏人?难道服从老板指令,没有任何借口的员工是坏人?


这个想法有问题没有?……好像没有。


没有那就执行吧。


董卓的清理坏人运动,轰轰烈烈地开展了。号令一下,就见长安城中一片血腥杀戮,家家户户拎着切菜刀出门,去砍自己的仇人,抑或是自己讨厌的人。砍杀的理由也简单,你二十年前跟你爹顶过嘴吧?你五十年前吃奶的时候,跟你哥抢过你妈妈的奶头吧?你跟你爹顶嘴,跟你哥抢奶头,完全符合坏人的标准,应该立即杀掉!


顷刻之间,长安顿成鬼城,城市居民几乎全被杀光,尸横无数,血流成河。那些没有被杀掉的零星幸存者,正自在残墙断垣边蛇伏潜行,生恐被人发现后杀掉。


这个意外的情形,把董卓看得呆了,咦,这是怎么回事……好像所有的人,统统都是坏人。


怎么会有这么多的坏人呢?


董卓一打听,才明白过来。原来,他下达的命令,是让好人拎起切菜刀来,出门去砍坏人。可是好人还没挪窝,坏人已经拎刀上门来了……


那好人怎么就不快点动手,先行一步把坏人砍了呢?


可这世界上,哪有拎切菜刀到处砍人的好人?


好人是不会砍人的,只有坏人才会执行董卓这道命令。他下令让好人砍坏人,可结果却是:好人全都被坏人砍光了。


58岁的董卓,终于醒过神来了。敢情这世上都是坏人,难怪那么多的士大夫,读了那么多的书,却硬是治理不好这么个国家。有这么多的坏人,你怎么可能干出个名堂来?


坏人坏就坏在,不管你怎么治理国家,你的政策都会被他扭曲了来干坏事。


好人的悲催,就在于他们太善良,甭管你如何帮助他们,你的努力都会被坏人利用,反过来搞死好人。


朝廷是如何被撕裂的


当董卓开始治理国家的时候,才发现他的脑子压根就不够用。


为什么会这样呢?他可是少年成名的侠客啊,而且左右手都能够开弓射箭,这么好的身手,难道还治理不好一个国家吗?


治理不好的。因为治理国家用的是脑子,而董卓只是个技术熟练的杀人专家,脑子却是非常的原始。


要知道,董卓是少年侠客出身。侠客是干什么的?当然是劫富济贫、除暴安良的。所以侠客思维是最简单的二分法,这世界就分好人坏人,好人就是穷人,富人就是坏人,所以要劫富济贫。这世上势力强大的就是坏人,势力弱小的就是好人,所以除暴才能安良。


这个思维有错吗?没错才怪!


要知道,人之所以被称为坏人,是因为他干了坏事,只有正在干坏事的人,才有资格享受坏人待遇。一个没干坏事的人,是不可以凭空说人家是坏人的。好人也好,坏人也罢,都只不过人性的表露。


董卓永远也不会想明白,好人坏人,其实都是同一个人。当他在干好事的时候,我们称他为好人。可他一转身又去干坏事了,这不是好人变坏了,只是他天性中邪恶的欲望表露了出来。


如此简单的二分法,拿来治理国家,结果就像董卓遇到的情形,弄得天怒人怨,血腥弥天。


事实上,正是董卓这种极端的二分法,才导致了天下分崩,所以他才被修史者憎恶,称其为国贼。董卓错就错在,他不该把江湖上的规矩,拿到庙堂里来治国。江湖之上,讲究的是快意恩仇,所以一定要将人分为敌与我,是敌人就宰掉。可是治理国家,最怕这种极端的分类方法,逼出人性中的恶来,让好人也成为凶残的恶棍。


简单来说一句话:董卓的脑子不够用,因为不懂得如何治理国家,把江湖规矩搬了来,结果天下大乱不说,连同他自己,也落得个身败名裂。


话说朝廷之上,原本是人精扎堆的地方。他们发现董卓的脑子不够用,立即有两个人精抢入历史,先行捞到了一票。


做梦想当官二代


一般人认为,三国时代的第一智者,公推诸葛亮。但公正客观地说,诸葛亮在三国智谋排行榜上,最多不过是二三的位置,排第一名的,另有其人。


这个人是谁呢?


话说辽东襄平地区,有一个豪族大户,复姓公孙。当地的太守叫公孙域,公孙域有个儿子,叫公孙豹。那公孙豹少年时代聪明颖悟,让公孙域爱如珍宝。可不曾想,到了小公孙豹18岁的那一年,忽然得了场怪病,死掉了。


当时公孙域哭死过去又活过来,一连多日,才依依不舍地把儿子下葬。可是在下葬的途中,公孙域突然听到有人叫他儿子的名字:“公孙豹,公孙豹,你去哪儿……”公孙域一扭头,惊讶地发现已经死去的儿子,穿着一身布衣服,正挤进人群里来,看自己的葬礼。


当时公孙域嗷的一声,猛冲过去,揪住儿子:“孩儿,你真的活过来了?”小公孙豹拼命挣扎,大喊着:“我不是你儿子,快放开我,放开我。”


公孙域诧异地问道:“不是我儿子?这怎么可能,我来问你,你是不是叫公孙豹?”


那孩子答道:“是啊,我叫公孙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