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谁缔造了大清帝国?——李自成VS崇祯(3)

作者:雾满拦江

|

类型:历史·军事

|

更新时间:2019-10-06 01:48

|

本章字节:6030字

崇祯皇帝人格中对他人信任的缺失导致了一个致命的障碍,什么障碍呢?他已经无法娴熟地掌控帝国的资源。换句话说,他对帝国的掌控是通过人来控制的,他可以任命一个大臣来做一件事,一层一层调度下去,但要是他一开始就不信任第一个人,那么这种控制就已经不复存在了。


历史成了崇祯皇帝的悲哀的独角戏,他独立对抗他的克星,也就是本回开篇提到的第二个孩子——“富二代”李自成。


(第六章)“富二代”李自成


说到李自成这个人呢,那可真是颇有传奇色彩的。为什么李自成在中国历史上这么赫赫有名?一个是他也曾经做过皇帝——大顺帝,但最主要的是他的身世和成长过程中充满了传奇。比如说在他出生的前三个月,陕西的星天上突然出现了一片弧光,状如关刀,悬在天上,这种迹象预示着天下刀兵将起。这个关刀悬了三个月之后,李自成出世了。现在历史教科书上的李自成画像,将李自成画得相貌堂堂,一表人才。但实际上李自成的长相不是这个样子的,他长得什么模样?我可以这么说,任何一个人如果看到李自成,都会吓得“哇”的一声惨叫。他的形貌特殊,比如正常人的额头都是鼓出来的,而李自成的额头是塌下去的。他一旦愤怒,额头就鼓起个大气包,形态很是古怪。


李自成生在一个小富之家,就是我们说的“富二代”,生来有吃有喝有美貌丫鬟伺候,按说这种生活应该蛮好的,作为一个幸福的“富二代”这么一直过下去也是很多人的一生追求。可是,就在他七八岁的时候,陕西蝗灾导致他家破产,这次破产对李自成来讲是一个极大的困惑:昨天还有吃有喝,今天突然没了,谁动了我的奶酪?谁把我们的食物弄没了?他仰天发问,可没人回答他这个问题。他必须出去独立生存,自谋职业。


可他能谋什么职业?他幼时已经养成了一种好吃懒做的习惯,换句话说他是吃啥啥不剩,干啥啥不行,几次出去打工,都被人赶出门外。尽管如此,他仍然长成了一个魁梧的男子汉。长大之后,他娶了一个妻子叫韩氏,看当地的县史可以发现这个韩氏是一个很美貌的女人。


按说一个男人成家了,他应该有家庭责任心了,应该定下心来了,可是当时社会太开放了,于是韩氏出轨有了婚外情。可见这个帝国的晚期,道德也在崩摧。


不过当时还是封建社会,这个韩氏虽然美貌,她还是不能太过分,主动出门寻“刺激”。但是别的男人可以走进她家呀。什么样的男人呢?有权力的男人。和韩氏发生这种婚外情的是当地的一个衙役,而李自成当时是个什么工作呢?类似于邮递员这个职位。


当有人把这个消息告诉李自成的时候,李自成那个悲惨啊,说我的一生为什么这么悲痛?我本来生的有吃有喝可是被人端走了,谁端走的我都找不着;我娶个美貌老婆又被人抱走了。为什么要这样对待我?为什么?


一怒之下李自成回家去捉奸,史书上说他回家后便把他的妻子和妻子的情人堵在屋子里,但是,他妻子的情人是一名衙役,身手敏捷、功夫不凡,当李自成来的时候,打翻了李自成,夺路而走。李自成气得捶胸顿足。


大明律明令:捉奸捉双,捉贼见赃。也就是说李自成如果把这个奸夫跟他妻子一块杀死在床上的话,他是无罪的。可是现在他妻子的情人跑了,李自成悲愤之下一刀把老婆杀了,结果成了刑事犯。


无奈之下,李自成只好离家出走,从此踏上了革命之路,成为了农民起义军领袖。他的人生成长经历形成了他独特的人生哲学。什么人生哲学呢?就是这世界上的一切都是不牢靠的,今天吃掉就吃掉了,今天不吃明天就没了。这是他幼年经历所造成的。


所以当李自成进入北京城的时候,就爆发了历史上有名的京城大劫掠。怎么劫掠?他进入了北京城,逼死了崇祯皇帝,已经可以当天下之主,成为大顺皇帝了。可是他干了一件事:他把北京城所有有头有脸的人全部抓起来,敲诈他们的金银,然后把所有的金子重新铸成一块块的金饼运往陕西,他像只老鼠一样,把所有的东西往老家搬。他压根儿就没想到他还要治理这个国家,他没有这个概念,正因为他没有这个概念,他才摧毁了这个帝国。


在历史上,李自成是被称为流寇的。什么叫流寇?当时有个蒙古人,叫蒙如虎,他对流寇这两个字最有感慨。有一年,大明皇帝命令蒙如虎征剿流寇,蒙如虎带了两万多骑兵,开始狂追流寇,花了六个月追了七千里,所有的战马统统累死,所有的士兵都得了使人上吐下泻的腹泻,最后只能拉了老百姓家的驴充当战马。在这六个月几千里的追击中,却未逢一战,始终没追上流寇。这流寇简直比老鼠逃得还快,追不上。为什么逃得这么快?因为在李自成看来一切都是靠不住的,所以他不需要根据地。正是因为李自成的这种人生哲学,他即使到了北京城,也以摧毁北京为第一要务,而没有丝毫的建设思想。


(第七章)李自成vs崇祯


当李自成和崇祯皇帝两个人的人生性格形成之后,就以辽阔的大明帝国为舞台,展开了剧烈的冲突。这种冲突,表现在李自成尽其可能地履行一个破坏者的使命,他的人生哲学是一切都是镜花水月,都是靠不住的,能吃的赶紧吃掉,能喝的赶紧喝掉,能用的赶紧用掉,因为今天你不吃不喝不用,明天就没了。他幼年的成长经历切切实实地这么告诉他。当他的性格弥扩到整个帝国的时候,他行使的是对帝国经济的彻底摧毁。


而崇祯皇帝呢?他在履行一个修复者、一个建设者的责任,可是他的性格注定了他无法与人合作,他无法信任他的任何一个臣子,他已经习惯于推诿责任,习惯于逃避现实。


史书上曾记载,就在李自成祸乱中原的时候,辽东后金的努尔哈赤崛起了,此时的大明帝国面临着一个艰难的选择:因为无法同时在两个战场上展开战争,必须舍弃一个。从帝国的角度来讲,能放弃的必然是境外战争,它必须要集中全部的军事资源,保持国内的稳定,消灭李自成。于是兵部尚书就受命和努尔哈赤进行会谈,双方商议和平。这样做是符合崇祯皇帝利益的。


但是这个消息却不慎走漏了,朝中大臣趁机闹事——这些闹事的臣子我们称之为“爱国贼”,反对议和,抨击说主张议和就是汉奸,就是卖国贼。群臣气势汹汹地来质问崇祯皇帝:你身为皇帝怎么可以卖国呢?此时的崇祯皇帝是可以行使皇帝的威严的,只需一拍桌子,声明:我是帝国的所有人,我掌握帝国的权力,我必须在两个战场之间选择一个,选择国内战场,放弃国外战场,是对我有利的,我必须这样选择,你们谁敢给我出来闹事?可是崇祯皇帝的表现不是这样,他的表现是:跟后金努尔哈赤议和?这个事我不知道,这是兵部尚书的自作主张。


将兵部尚书推出去承担责任,崇祯皇帝算是以一个爱国皇帝的身份,体面地坐在龙椅上了。然而他这种逃避现实、推诿责任的性格,却导致他输掉了一个帝国。反观他的对手李自成,在破坏方面不遗余力、尽心尽力,彻底摧毁了帝国。


这预示着什么?这预示着大明王朝的皇权遭受到空前的摧毁,造成了巨大的权力真空,而摧毁者又没有丝毫的建设意识,只管毁灭。当这种权力真空出现的时候,需要的是什么?需要的是其他权力来填补,什么地方有权力?只有在北方,在女真人的部落里,在后金,在努尔哈赤的手里,他们有一个满人的军事武装集团。就这样,明帝国的灭亡导致了一个权力位置的空缺,而清帝国名正言顺地移步到这个权力的位置上,从而开启大清帝国两百多年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