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作者:陈舜臣

|

类型:历史·军事

|

更新时间:2019-10-06 01:30

|

本章字节:18544字

这样的悬赏在当时确实是前所未有之事。这里所谓的”粟”并不是指”小米”,而是指”未脱谷之稻米”,也就是”俸禄”之意。


伯夷、叔齐入首阳山而”不食周粟”,并不是”不吃周国之谷物”,而是指”不出仕于周王室”而言。


”执圭”乃执有君主赐给之玉器珪的爵位,代表拥有领地。


伍子胥的头可以换五万石俸禄和贵族地位!


伍子胥好不容易逃到长江岸边。这时是晚上,周遭已在一片黑暗笼罩之下。


岸边一只渔船停泊着,船上坐着一位老渔夫。


”我可以搭船吗?”伍子胥问道。


”可以啊!”满脸皱纹的老渔夫面无表情地回答,然后开始摇橹。如果知道他们是被缉拿的人,这位渔夫说不定会改变态度。伍子胥于是强自镇定,和胜一起上船。坐下来后,他若无其事地回头一看。岸边沙洲松林前,有几个人影在那里晃动。他们有的挥手,有的在叫喊。


”回来!回来!那是伍子胥呀!”


由于距离很远,所以,除非用心听,说话内容很难听清楚。


伍子胥窥看这位渔夫的表情,发现他好像没有听到叫喊的声音。由于一片黑暗,对方似乎没有认出他是伍子胥。


幸亏他是个老者……伍子胥为这位老者的耳不聪目不明而暗自庆幸。


由于身无分文,所以抵达对岸后,付不起渡船钱。伍子胥于是取下佩剑递给这位老者说:”这把剑价值起码百金,船家老兄,你就当做渡船钱收下吧!”


”不必了。”老渔夫摇摇手,莞尔一笑说,”我不是为了要赚百金才让你搭船。五万石俸禄和执圭之爵,我都不稀罕哩!”


”哦……实在谢谢!”伍子胥对他作揖致谢。


原来这位老者早就知道他是伍子胥。他不但助一臂之力,更坚决不收取船资。


伍子胥由此前往吴国。


不过,这趟旅程也不轻松。


”未至吴即疾,止中道乞食。”——这是《史记》的记载。


生病而成为乞丐——由此不难推想其旅程之艰辛。由于这是沼泽地带,长江支流及湖泊遍布各处,所以此次逃亡利用船只的机会甚多。


中华文明起源于黄河中游流域,也就是所谓的”中原”。夏、商、周都是中原王朝。春秋初期,长江流域根本还没有登上历史舞台,是个后开发地域。


到春秋末期,长江流域开始受到世人注目。中原文明逐渐传到此地。


长江中游地域由于接近中原,所以较早开化。当时位于此地的是富强之国——楚。


”春秋五霸”的列法向来众说纷纭。其中有一说是:


齐桓公


晋文公


楚庄王


吴王夫差


越王勾践


齐和晋堪称为中原之国,但,楚、吴、越三国过去则是被视为蛮地的长江诸国。


中原文明于公元前五、六世纪,如浪涛般涌向南方。


春秋战国五百余年期间,中国所以未如三代(夏、商、周)之统一,原因并不在于缺乏英杰之士出现。


前列春秋五霸都是极其优秀的英杰。而在秦始皇登场之前,统一之事迟迟未实现,原因何在?


当时的最大课题是中国之统一。


而中国却在不断膨胀。


原先的中国只包含黄河中游地区,之后逐渐向南方扩张,使得天下英杰难于掌握。


下面要叙述的是以伍子胥及范蠡等人为主角的吴越争霸,并不是单纯的战争故事。读者必须明白,吴越斗争因中国文明扩张而起,而中国本身之范围则因吴越战争而更加扩大。


这是一种史观。


我们且把故事从刚病愈的伍子胥,一只手牵着胜,另一只手拄着拐杖,踉跄踏入吴国的场面说起。


”如果说是因为季札出走,所以势必由下一代承继,也应该由长兄之长子的我继位才对呀!”内心不满的光,仍不得不在堂弟僚的面前称臣下跪。


现在的上海、苏州一带便是当时的吴国。这是长江下游之南方地域,也就是所谓的”江南之地”。吴国国都在太湖之东。


与中原诸国及楚之国都不同的一点是:吴都周围并没有城墙。


伍子胥牵着建之遗子胜的手,来到吴都。


江南之地有许多河流,无数大小运河如网一般密布其间。后来的吴都苏州,甚至有”水都”之称。


由于街上散布许多河流,所以随处可见桥梁。后世诗人白居易也有”红栏三百九十桥”之名句。


做过乞丐的伍子胥自然是一身褴褛。


他在桥旁地面,颓丧地坐下来。自古以来,乞丐都喜欢待在桥边,这是因为一旦遇到骤雨,就可以立刻躲到桥下。


伍子胥坐在最接近宫殿的一座桥旁边。其实,他选择这个地方是有目的的,并不是单纯在这里呆坐着。


那是甫出宫殿的达官贵人乘坐马车的地方。自用马车来到之前,廷臣都在这里稍作等待。因为驻留的时间短暂,所以他们习惯不和别人谈论公事,只是无所事事地站着。


伍子胥连续在这个地方坐了十天左右,仔细视察从吴王宫殿出来的官员。由于随从会呼叫主子的名字,所以,廷臣的身份大抵都可判断出来。历代出仕于楚国宫廷的伍子胥,对宫中的一切当然知之甚详。很快的,他对出入宫殿的廷臣的视察已相当透彻了。


耳闻果然没错,公子光才是真正的大人物!这是他得到的结论。


公子是太子以外王族所有年轻男性的泛称,并非仅指国君之子。这位名叫”光”的人是当时吴王僚的堂兄弟。


光负责的主要事务是吴国军事。


一天,看到光有些焦躁地站在那里时,伍子胥走过去,在他旁边自言自语地说:”吴国,人也忒多了。”


利用等马车的时间发发牢骚,是贵族以及廷臣们的习惯。担任相当于国防部长职务的光,屡次请求增拨兵员,却未获准,因而日前对家臣说了一句——我国人口少,所以也没话可说。因此,虽然对方只是一名乞丐,”人忒多”这句话他实在不能置若罔闻。光大步走上前说:”嘿,叫花子,你刚才说了什么?”


”我说,这个国家大概由于人太多,所以到处都是兵士。”伍子胥回答。


”你是个瞎子,是不?哪里有兵呢?”


”这里看不到,可是我猜想兵士应该很多。”


”你为什么这么想呢?”


”因为国都没有城墙。万一外敌攻来时,不是需要无数兵士来防守吗?”


”我国是绝不会被外敌攻打的。”


”那你们只知道发动攻击啰?”


”没错。”


”攻打别国,国内也需要大批留守部队。所以我说贵国人忒多嘛!”


伍子胥说着,抬眼望了一下公子光。


他的观察一点没错。


光的任务不单是外征,巡视国内的机会也很多。他这时候掌握的军队极其有限,因为国都非部署大批留守部队不可。


在这以前的吴,常有攻打西方楚国以及被楚攻打之事。他们可以专心对楚作战。可是,后来的新兴势力已崛起于南方。


现在的浙江省,文豪鲁迅之诞生地绍兴一带叫做会稽,当时以此作为国都的国家是越。越国人民自称为夏王朝创始者禹之子孙。这是个人民从事开垦荒地、以在杭州湾打鱼为业的国家,甚不起眼。自从现在的国君允常即位后,这个国家突然变得强大起来。这是因为出现一位名叫范蠡的名臣,致力于富国强兵政策的结果。


背后出现这么一个强大势力,对吴国来说是莫大威胁。与夙敌楚交战时,就会成为后顾之忧。兵力薄弱的吴国国都,随时都有被越兵蹂躏之虞。因此,增加留守部队乃当务之急。


国防部长光心浮气躁,这是主要原因之一。


对!只要有城墙,留守部队可以不需要这么多!


光盯着这名乞丐问道:”你是从哪里来的?”


”我是楚国人。”


”看样子,你不是真正的乞丐,对不对?”


”我该怎么说呢?”伍子胥诡谲地笑着说。


这一天,公子光没再多说就离去。


数日后,光从派赴越国的探子处得到重要情报——


越王允常,正在会稽筑城!


”都是一些胆小鬼!楚和越都这样怕我?”


据说,楚不久前刚完成城墙筑造工事。光心情愉快地在部下面前说这句话时,脑际突然掠过日前在桥边听到那名乞丐说的话。接踵而来的情报更使他变色!——


越都之筑城乃依范蠡之意见,并且在范蠡指挥下进行。


范蠡被称为天下最高级的人才。连这样的人都认为有筑城的必要——这个情报使光不得不面对现实。


”筑城……”光喃喃自语。


那名乞丐的话从他脑海里的一个小角落跳出来,占据了他的整个思绪。


”那个乞丐说他是楚国人,不是吗?”光突然问了身边部下。


部下当然搞不清楚他在问什么。


”您说的是什么人?”家臣问道。


”我说的是日前在桥边看到的那个乞丐。”


”哦……对!他确实说过他是楚国人。”


”他带着一名小孩。不是吗?”


”没错。”


”我知道了!”


光这时候恍然大悟,明白了桥边看到的那名带着小孩的乞丐的身份!


楚国伍子胥带着太子建之子逃离郑国,却不能回楚国——这件事情光很清楚。这是因为除了越国外,他派的密探也散布在其他各国。


光是个野心勃勃的人。


因此,他具备一般人所没有的第六感,这第六感告诉了他桥边那个乞丐是伍子胥这个事实。


部下们讶异地问道:”您知道什么了?”


光没有直接回答:”快去把桥边那个乞丐带来。记着,一定要礼貌周到,绝不可无礼。”


”是!”


部下立刻跑到桥边来,依照主子的吩咐,毕恭毕敬地说:”请你跟我来,行吗?”


”嗬……公子光派人来请我了。”这名乞丐站起来说。


这一天起,伍子胥开始出仕公子光门下。


楚国伍子胥本来就是响当当的人物。


他以公子光心腹的身份,获准上朝,参与国政——


绝对要为父亲和哥哥报仇!


他并没有把这个毒誓隐藏在自己心里。他的父亲和胞兄被杀是天下皆知之事。


这是男人的复仇,不需要耍弄像骊姬那样的迂回策略。


”我们攻打楚国吧!楚国的一切我很清楚。”伍子胥对吴王僚进言。


但,吴王没有采纳征楚之议。


”是我表示反对的。”公子光对伍子胥说:”伐楚不见得对我们吴国有利——我持的是这个理由。我还说,伍子胥所以主张讨楚,为的是要达到复仇私心,我们不能被他利用哩。哈!哈!哈!”


”是吗?”伍子胥垂下头。


他感觉光的这些话似乎暗藏玄机。他约略揣度得出,却苦于无法确认。


一天,光一时想起来似的说:”子胥,我要你负责建造一座城堡。”


派人到桥边请我,目的应在于要我负责筑城,可是,后来为何迟迟不提这件事?这是在伍子胥心中盘旋已久的疑问。


甚早就与黄河中游所谓中原国家有所接触的楚,在南方诸国中,可以说是最早学会筑城技术的。


伍子胥是以筑城高手而负盛名。他和公子光接近,使用的就是”城”这个饵——起码他本身认为如此。


”我等您的这句话等很久了。”伍子胥回答。


”我要建造的是一座小小城堡。”光说。


”什么?”


伍子胥怔怔地望着光的脸。


光是豪放型人物,做什么事情都要求轰轰烈烈、令人惊叹。这样的人说要建造的只是一座小小城堡,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伍子胥企图从主子光的表情找出答案。


光却光明磊落地把它说了出来:”大城堡以后再建造。”


我终于明白了!伍子胥长久以来盘旋心中的疑团,这时才有了拨云见日的感觉。


在叙述公子光的心计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吴国成立的经过。


吴国的建国故事,令人听来觉得相当神奇。


司马迁撰写《史记》时,以吴为诸侯之首。


这是因为他认为唯有吴才是周王室之正统的缘故。


周朝远祖古公亶父有三个儿子,长子泰伯,次子仲雍,末子季历。据传,季历之子昌身上有”圣子”标记,因此,古公亶父有意让这个孙子继位。但若要如此,非得先让昌的父亲继位不可,而昌的父亲季历是末子。


古公亶父为此苦恼不已。


知道这件事的长子泰伯和次子仲雍,为了替父亲减轻苦恼,使末弟季历顺利继位,遂相偕出奔,南下至长江下游处,建立新的国家——这是关于吴建国的传说。


其间系谱如下:


由于泰伯无子,所以由仲雍即位成为吴王之系统。


周取代商而建立王朝的是昌之子武王。但以由长子继承之家系传统而言,吴才是正统。


由泰伯算起的第十九代是吴王寿梦。寿梦有四个儿子,其中以末子季札最为杰出。吴王和国人都盼望由季札即位。


这一点和吴之建国故事颇为相似,但也不尽相同。


因为末子季札坚决辞退,不肯即位。


在不得已情形之下,王位由长子诸樊继承。


知道父王心意的诸樊,一心要让位给季札,最后想到一个方法了。


他于是订立了”由兄弟轮流继位”的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