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梳理了疼痛青春文学IP,总结出这些高分秘诀

发布:2018-10-08 22:44 · 娱乐圈那些事儿

我们梳理了疼痛青春文学IP,总结出这些高分秘诀

大概在2007年,郭敬明的《梦里花落知多少》成功影视化,由不算鼎鼎大名的张峻宁与张俪主演。作为郭敬明早期代表作,《梦里花落知多少》描述走出校门年轻人的爱恨情仇,其中夹杂的复杂多角恋、劈腿与出轨、酒驾与车祸、背叛与成长等,几乎成为后世青春类影视作品的范本。

“不合群的敏感”、“孤单的忧郁”、“独生子女的时代性格”、“青春时期的压抑与痛苦”是《梦里花落知多少》问世时,外界所贴上的显著标签。这些显著的文学特点,也成为诸多疼痛青春文学IP的重要表征。此后,备受观众诟病的堕胎、车祸、小三、撕X等套路轮番上演,迅速郁积了审美疲劳。

我们梳理了疼痛青春文学IP,总结出这些高分秘诀

2013年问世的《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被视作商业化青春片大获成功的典范。年少时期对学业的抉择、进入社会后的蜕变,也为后来者所一再效仿。青春类IP独有的怀旧场景,与时代演进表层化的耦合,对物化爱情的充分消费,也成为其类型作品的鲜明特征。

此后,《左耳》《夏至未至》《原来你还在这里》《七月与安生》《既然青春留不住》等纷至沓来,共同构成了前赴后继的疼痛青春文学IP影视化大潮。

不再迷信人气演员

探索疼痛青春的时代文本

正因为同质化的影视化创作,让观众对肉欲、堕胎、劈腿、暴力等零容忍,最终给疼痛青春文学IP扣上了粗制滥造的大帽。尽管被批评为角色都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只有个体情绪的宣泄而无影视美学的深度追求,但从商业前景来看,疼痛青春文学IP依然是有广泛市场潜力的类型。

前赴后继的疼痛青春文学IP影视作品,虽有豆瓣3.2分的剧版《幻城》,但也有8.1分的剧版《匆匆那年》。以下是自2007年以来疼痛青春文学IP影视化的表现:

我们梳理了疼痛青春文学IP,总结出这些高分秘诀

疼痛青春文学IP影视化偏重于青春靓丽,与角色有较高贴合度的年轻演员,他们或多或少有深厚的粉丝基础,并由此与原著书粉形成了舆论的二重奏。不少演员都出演多部青春类电视剧/电影,甚至成为“专业户”。如杨子姗在《致青春》走红之后,还有《原来你还在这里》电影版片约;马思纯则分别在电影版《左耳》与电影版《七月与安生》演。男性演员中,吴亦凡、韩庚、陈学冬等都有多部作品。

我们梳理了疼痛青春文学IP,总结出这些高分秘诀

在流量型演员不再具备“带剧”能力的当下,慎用小生与小花反倒能让作品更为观众认可。如影版《悲伤》,赵英博、任敏、辛云来等新人表演稚嫩,但也脱离了郭敬明此前《小时代》御用人马的审美疲劳。

疼痛青春文学IP同样能成为高分作品的土壤,并孕育出影帝影后。有陈可辛监制之功的《七月与安生》,让人认识到“双生花”周冬雨与马思纯的演技,不仅让后者成为“双黄蛋”影后,也因演员演技精湛而冲淡了剧情本身的羸弱。

我们梳理了疼痛青春文学IP,总结出这些高分秘诀

时代文本的探索与突围,则是疼痛青春文学IP影视化所面对的永恒课题。如堕胎、车祸等情节,在影版《匆匆那年》上映时争议达到顶峰,随后同类型作品即走势疲软。影版《悲伤》并未如郭敬明此前作品口碑“扑街”,其根源在于“把疼痛青春文学拍成了校园霸凌题材”,因此即便“改不了郭敬明一如既往的做作与台词生硬”,但“最终以立意取胜”。剧版《凉生》则弱化了禁忌之恋、豪门恩怨、兄弟倪墙等元素,主打“情深不知起,秋至暖意生”情感主题,强化了“治愈”等细腻的情感世界。

当然,非疼痛青春文学IP作品的影视化成功,同样提供了改编思路。从《闪光少女》到《你好,旧时光》,在怀旧滤镜中擦去了疼痛与忧伤,剩下的纯真反倒令人感怀。

我们梳理了疼痛青春文学IP,总结出这些高分秘诀

疼痛青春文学IP的生命力,依然在延续。尚未播出/上映的影版《原来你还在这里》,剧版《悲伤逆流成河》以及钟汉良导演的《沙漏》,就已经未映先火。“闭眼想象郑爽是易遥,又打胎又被扇最后又跳楼,马天宇开煤气自爆,居然有点小激动”;“比起电影版,杨子姗与韩东君的组合才是心中的苏韵锦和程铮”等虽戏谑调侃,但却证明――常拍常新的疼痛青春,换个马甲还能再战五百年。

(0)
写评论
相关阅读
作品评论

暂无评论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 意见邮箱:yuanyeer@hotmail.com

Copyright(C)2017-2025天使文档 ALLRights Reserved 天使文档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