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只绣过被面枕套的她们哪见过将这么复杂的古画搬上绣缎的,为了这事,她一晚上没睡觉。第二天一早,王素花是带着生活用品到厂里的,她组织起十多名经验最丰富的老绣工,立下军令状――不完成任务不回家。
接下来的四个月里,她与绣工们遍寻汴绣古品,复原及发明了滚针绣、反戗绣、拉链绣、蒙针绣、平针绣等14种新针法。终于在1959年国庆前夕,汴绣《清明上河图》横空出世摆到了人民大会堂,而她也受邀赴京得到了当时一众领导人的接见。
汴绣《清明上河图》
这三个多月里,她只有四岁的儿子没见过自己的母亲一面,白天由家里的老人照料,而她的丈夫就在下班回到家后又当爹又当妈地照顾起孩子。而这也导致了王素花的儿子们从小就与父亲更亲近,家里的合照甚至都不见母亲的身影。
为了汴绣事业,王素花付出的代价不仅仅是与儿子们的疏远。年轻时为了到苏州学习绣花的技法,丈夫又照顾不过来,她只好带着生病的二儿子出差。由于她的照顾不周,二儿子落下了终身的残疾。
多年以后说起来,儿子并没有恨她的意思,他们都明白母亲的难处。而王素花也十分愧疚于自己对儿子的亏欠,这可能是这位“汴绣皇后”这辈子最大的遗憾了。
汴绣
王素花一家上过节目《我家好家风》,她被称为家中的“总司令”,俨然一副女强人姿态。她将刺绣的各种工艺流程分别教给三个儿子,又让儿媳妇都学习汴绣,连孙子、孙媳妇们都会跟她学几手刺绣功夫。
在王素花老人的生命中,汴绣应该说是高于一切的存在。在采访她的过程中,细心的记者发现一个细节:她与老伴的小卧室中堆满了各种各样的绣品及丝线,她的东西都在床上桌上,而老伴的东西都让她给塞到床底下去了。
这位从农村走出来的汴绣皇后,现在依然经营着一个两层的织绣厂。将无数古画搬上绣缎的同时,她还帮助了一大批残疾人走上刺绣的岗位,同时与政府及社会各界开展各种项目让汴绣更好地传承下去。
王素花作品 《五色荷花图》
积极行善的王素花无疑是工艺美术大师中的行为典范,在艺术上她也无疑是极其成功的一位匠人。然而追求艺术背后所要承担的相应代价有时显得有些大,譬如将全身心集中于一处时对家人不可避免的忽视,难以修缮的一些感情裂痕。
很多时候对于媒体来说一个人物的介绍我们总是只能展现某一方面的解读,而深入其背后的内心探讨,是更为困难又有意义的事情。
应该说艺术总是需要付出的,该庆幸的是王素花拥有一个十分支持她的丈夫及家庭,当她无所顾忌地在汴绣的艺术道路上潜心探索时,有人在日常的柴米油盐生活中替她负重前行了多年,这也是不该被我们忽视的贡献。
资料来源:
纪录片《“汴绣皇后”王素花的返璞归真》
《十指春风,素手锦花》
《国家汴绣非遗传承人王素花作品在京展出》
《我家好家风》讲述王素花的家风故事
暂无评论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仅供交流学习之用,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本站将尽快处理
Copyright(C)2017-2025天使文档 ALLRights Reserved 天使文档网 版权所有